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907阅读
  • 6回复

明臣 胡大海与他身后的《明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1-10-19
                                                                           明臣 胡大海与他身后的《明史》——— 胡人言之(古月清风)
      胡大海,字通甫,虹县(今安徽泗县)人,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他身材魁梧,智勇过人,相貌威严,在朱元璋军中经常充任擎旗拔寨的先锋官。他虽然目不识丁,但以“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作为信条,深得人心。又礼贤下士,刘基(伯温)、宋濂、叶琛、章溢等明代名臣都是经他的引荐被朱元璋任为高级谋士的。他性格憨厚,待人以诚,对降将也是如此。不料,他还没看到大明朝的建立,便遭叛将蒋英暗算戕害。值得庆幸的是,朱元璋并没有忘记曾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胡大海,于洪武2年(公元1369年),追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可说是 位极人臣。人们都无比的怀念胡大海,“及死,闻者无不流涕”。在捉到蒋英后,朱元璋亲命诛杀,刺其血祭奠大海。明朝虹令张凤翼在《越国胡公世系序》中,对胡大海作了崇高评价:“英武如越国,固明之飞将军也。虽其马革疆场,勋业未半而考之,功臣庙祀己位次西平之下,使不与金华之难,则其所建笠有不凌六王而上者哉!”
    越国胡公世系考———(明) 虹令张凤翼 撰文:
越国公大海,虹之五都人。从明太祖廓清华夏,屡建奇功。父子兄弟一十二人佐命开基,拔城三十七座,血战三百余阵,勋业昭著。都督胡大渊、胡泉、胡美、胡涧(汝)、胡通皆大海伯仲也;子七人,长德济,大海既下信州,上以德济为行枢密院同佥守之,破陈友谅、李明,遂又破张士诚、吕珍,擢浙江行省右丞,克杭州迁浙江左丞,移镇于杭。次德源、德清、德淮,俱都督,殁于镇。又次德山、德水、德林。德济子继成,上念其为功臣裔,亲赐名,甫三岁召至南京护养,授东川侯。德济以征庄浪重伤卒。一门皆死王事。独德山、德水以襁褓不仕、同德林徙居山东获存。门第衰落,屡遭荼蓼。永乐后岐阳东瓯概停不袭,至嘉靖间,始有继绝推封之命。大海孙汝锺告袭,距继成五世、德济六世,在大海则七世矣。府县经核实申详,特以家业凉薄卒不果袭。嗟乎!以英武如越国固明之飞将军也。虽其马革疆场,勋业未半而考之,功臣庙祀己位次西平之下,使不与金华之难,则其所建笠有不凌六王而上者哉!乃不数传而辄斩,然不祀文诰荡为乌有。本支沦于齐庶,又何劝壮士于生前,慰忠魂于死后。即明太祖在天之灵且愀然,其弗宁矣。带砺之盟何在?吊古者痛之,因叙集其世第若此,以为观风举废者采焉。(原文载自清朝著《泗州志 卷十一 艺文》)
      在山东省烟台市所辖的西北极角,有一处南、西、北三面环海的半岛,名曰:屺母岛。岛上居住着七百多户胡姓村民,他们平凡勤劳,以渔业为主。并坚定不移的确信是越国武庄公胡大海第五子胡德山的后代,并保存有族谱家书,《胡氏族谱》世代传承。今夫木有本,水有源。家有谱书,载人之本源也,上自王公,下及士庶,皆有谱书,以承前启后,勿忘本源。
我《胡氏族谱》上自唐天宝年间,下至明永乐年间,共记25代人,其中十八世胡龙,字飞云;十九世胡羽,字臣銮;二十世胡楠,字香之;二十一世胡沐,字子熏(胡大海的父亲);二十二世胡大海,字通甫号百川;二十三世胡德山,字世重 号海滨;二十四世胡琛,字廷玺;二十五世胡镛,字大器。•••甚至我《胡氏族谱》所记胡大海卒年57岁,这在任何史籍经典中都找不到。《明史》、《辞海》、《中国历史人物辞典》等书籍,皆不知胡大海的出生年份,而从我《胡氏族谱》中,可推算出胡大海是出生于元朝大德十年,即公元1306年。卒于元末至正二十二年,即公元1362年。
    在中国近代史上,在家族系谱文化中,确有溯不清祖根的家族盲认名人为祖的现象。但至今分住在胶东的胡氏大家族却不存在盲认名人的问题。即使在清楚知道《明史》所记“胡大海无后”的今天,分住在青岛、潍坊、烟台、龙口、威海的胡氏家族,也坚信是胡大海的后代,我《胡氏族谱》是推不倒的历史资料和有力证据。
    据我族谱载,二十一世胡沐(字子熏)生有两子,依次取名胡大海、胡大渊为二十二世。胡大海的第五个儿子二十三世胡德山(字世重、号海滨),因靖难迁于山东黄邑(县)……对此身世我深信不疑,到我胡国用这辈已是胡氏四十三世了。
    翻阅我们的族谱,看到了所谓的“正史”《明史》的严重不足与错误。《明史》中一句“大海遂无后”。给我等胡大海后裔,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与无奈。更有兴风作浪者,肆无忌惮地诽谤、诬蔑先祖胡大海,什么回族人、波斯人、流浪者、炸油条的小贩•••是可忍孰不可忍!让我们再来看看《明史》的来历吧。
“胡大海无后”之说究竟从何而来呢?《明史》第十三册3879页,这样记载:“初,太祖克鹜州,禁酿酒。大海子首犯之,太祖怒,欲行法。时大海方征越,都事王恺请勿诛,以安大海心。太祖曰:‘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竟手刃之。及关住复被杀,大海遂无后。”对此,中国明史学会会员余同元谈了自己的观点:《明史》是清朝人张廷玉等在乾隆年间修成,错误的东西很多,有的已被修正了,有的尚未修正,或还未被发现。正读《明史》,所以没有详记甚至误记胡大海的家世情况,考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一是胡大海去世早,在明朝建立前六年就已去世,只参加打江山,没有坐江山,其家世资料在宫中留存较少;二是靖难兵起,有关胡大海的资料有所散失,而家族谱册又被不屈于靖难的三个儿子胡德山、胡德水、胡德林带到了胶东,不被人所知。综上原因,致使300余年后,清人(张廷玉等)修明史时,对胡大海的资料采集不全,只能从零碎的或口口相传的宫记资料中记取。
    据我《胡氏族谱》载:胡大海(公元1306年———1362年) 字通甫,号百川,长子。铁面身长、智勇过人,佐明太祖取天下,急於荐贤,而刘基、宋濂等人皆公所荐也。封越国武庄公,年五十七岁阵亡。配享太庙;妻徐氏、朱氏、朱氏、郭氏。
    胡大海生有七子,按族谱记, 胡德山:行五,字世重,号海滨,原籍凤阳府虹县,以靖难兵起,不乐屈服、挟谱册迁于黄邑(今龙口市),锦衣卫千户,以子贵赠户部员外郎,有传入邑乘寓县志,年80岁;妻刘氏、包氏。 胡德济:行一,字世美,都督指挥使,袭封越国公,年36岁,失序;妻陈氏。胡德源:行二,字世杰,都督指挥使,年34岁,阵亡;妻周氏。 胡德清:行三,字世俸,参知政事,年24岁,阵亡;妻刘氏。 胡德淮:行四,字世真,都督佥事;妻定汪氏未娶,16岁,阵亡。胡德水:行六,字世弱,羽林千户,迁文登(今乳山市);妻王氏。 胡德林:行七,字世茂,迁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妻周氏。
    我《胡氏族谱》记胡大海及其儿子之详,可见历史之实。再论 明虹县令张凤翼之文“•••独德山、德水以襁褓不仕,同德林徙居山东获存。”显而易见:
德山,德水,德林 都有子孙传世。襁褓不仕,说明因年纪幼小就不用参加打仗了,这样就不会未结婚而阵亡去世了。因为自古凡有封赐、有官位的人物,才能收录朝撰正史;而草民百姓,只能湮没一生。所以有没有传世只有自己家族中留下一点记忆(或民谱、族谱、家书)。所以对胡大海后嗣的实况,明史、官史就不知道了。这里引用现今胡海的一段话来佐证这种现象:胡海说他去甘肃,古安定采集有关资料,在各个县志上找不到一点资料,到了(皇后村)原北魏胡芳胡太后出生地,在民谱中才有所记载。这也和胡大海的资料一样,他的三个儿子(德山、德水、德林)没做官,隐居山东乡间务农,在饥寒交迫中挣扎度日。再后人甚至闯关东做劳工,所以在官家没有资料,但他们世辈传承,有后人、有家书、有族谱。我认为今天有家书、有族谱、有活人,认同是胡大海后裔的,就是胡大海的后嗣!
    《明史》难道就没有错误吗?它与司马迁的史记相比如何?《史记》中的失误和差错都很多,正因为《史记》的错误,导致中国的文明古国地位屈居世界末位,本有9721年的万年中华,让司马迁说成5000年。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委托中国科学院研究黄帝以上的断代工程,清华大学博士生王大友、王双友共同研究得到的数据。江泽民曾说,5000年肯定不止,应该是6000年起步往上查。今天不是提出万年中华了吗,你们难道还在喊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吗?
    正确的说:“中国文明史应该是九千七百年,应以东方科学家伏羲帝算起。”
    请看史记的失误:由于,现代考古不断出现考古铁证,由中国科学院博士王大友兄弟著编的《断代工程万年中华》,将人人所喊叫的“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前伸到9700年,万年中华,上古祖父母,伏羲女娲氏。
    君见此书,感到有点不相信吧!。以往人的思想概念中,只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黄帝(公元前2510年)算起。但是,中国历史确实是九千七百年———应该从首创八卦的伏羲女娲开始。
    上下五千年,取自太史公 司马迁。文史权威《史记》也认为有伏羲存在:余闻先人曰,伏羲至纯厚,始作八卦。他又在封禅书中说,昔者无名氏封泰山,伏羲氏封泰山,神农炎帝封泰山,黄帝封泰山,颛顼封泰山,帝喾封泰山,尧帝,舜帝,禹帝,汤帝皆封过泰山云云等。秦汉前的先贤们同样提到《三皇篇》,《吕氏春秋》说三皇:燧人,伏羲,神农也。也说:天皇燧人,人皇伏羲,地皇神农也。
    可是太史公(司马迁)认为,三皇时代可能处于菇毛血,群婚杂婚,为大不雅的时代。他就将三皇时代一笔抹去。中国历史只从黄帝写起———黄帝纪元为公元前2510年开始。
    他的这一抹杀说得好听一点是一种失误,说得过分一点是嫌弃父母,忘根背祖的思想。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人类是由男女二性结合而生育的,而不是象某种专利发明,****之间就问世。
    黄帝如没有高、曾、祖、父母,他从何而来?难道黄帝的高、曾、祖、父母都是大不雅的野人?而生下黄帝就是治国安民英雄、圣贤吗?这是太史公(司马迁)的一锤定音的失误。
    中国文明史绝不是史记中所说从黄帝算起。连中国历史权威《史记》的可信度竟如此浮动。文人经过血雨腥风的洗荡,变得园滑起来。明初,仙居白水洋方孝如,顽固不化,不肯附庸永乐皇帝写传位诏书,遭到诛灭九族之惨刑,他还嘴硬,灭十族又何妨?结果将方孝如的老师也抓来砍头了。怎么样?你不写有人写,就是不写,永乐皇帝依然拥有他的文武百官,依然做了二十二年真命天子。
    我确信胡大海有后!那些拥有胡大海宗谱的中国公民,就是世界胡氏的一员,他们每时每刻地都在捍卫着这面古月大旗。
    我《胡氏族谱》胜于雄辩!《屺母风光》(1982年版)一书中写道:“……靖难兵起,胡氏德山(23世)不甘屈服,挟册而逃。遂家于黄邑(龙口市)之高王村(后称 高王胡家村),嗣后人丁日盛。对此张廷玉(主修明史)等或无所闻,故书‘胡大海遂无后’。古年,交通不便,音讯闭塞。大海之后,远离京畿至乡村隐居,不为编者知,不足为怪,今当据《胡氏族谱》加以修正,以正史实。”这一点从现存的我《胡氏族谱》所记德山祖迁黄邑歌也可得到印证:“吾祖原籍凤阳府,靖难兵起迁东土。携手同行兄弟三,中有贾奴共步武。以一迁潍一迁文,言就尔居乐田圃。惟有吾祖德山公,相厥高王为安堵。初娶刘氏继聘包,子孙磊落能绳武,辨讼诬、识民苦,称德洋、颂恩普,种种善政难尽数••••••”
    综上可见,“胡大海无后”一说纯系清人之误,我们不能因《明史》没有记载而否定我《胡氏族谱》的真实性与存在。相反,应将《胡氏族谱》的内容补进《明史》,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史书。
天之有文以记岁时,地之有图以识疆域。今夫家乘异于国史,国史所以纪事,而家乘则所以敦宗睦族也。身为明臣越国武庄公胡大海的后裔,能为祖伸张正义、捍卫尊严,不枉为人。望我族人明辨事理、精诚团结、慎终追远、振兴家园!
                                                                                       胡满公世系第九十七世胡国用.  汇编整理.
                                                                                                                                                                                           胡人言之(古月清风)
                                                                                                               鲁龙口屺母岛村.   2011-02-27
[ 此贴被胡人言之在2011-10-19 16:56重新编辑 ]
慎终追远,勿忘祖先。——— H.G.Y
QQ1424977836.(古月清风)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10-20
欢迎胡国用(胡人言之)来到胡氏宗亲网。关于明史所载胡大海及后代事,宗亲网上也有一些讨论专帖,是论坛的一大热门话题。胡人言之宗亲所在的山东龙口屺母岛村,是一个胡氏聚居村落,经过他的网上发帖,已让我们熟知。欢迎对此话题有兴趣的宗亲多多网上交流,共同探讨越国公胡大海生前身后事。宗亲网将为这些讨论提供方便,如有需要,可通过论坛短消息或QQ114412749及时联系南山。

南山 2011.10.20
[ 此贴被南山在2011-11-05 17:3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10-29
"天之有文以记岁时,地之有图以识疆域"明史存在的问题很多,钦佩宗亲大胆的探索求证!
QQ:694102789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12-02
拜服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6-05-14
《明实录》对于研究明朝历史的文献价值;  当然在实录中,史官们未下断言:“胡大海无后”;

历史的生态系中有国史,地方志,家史(家谱与墓志铭);三方相互印证,相互制衡;



明代史料论原始首推明代档案,它是明朝中央及地方政权在行使统治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类别的文件。明代档案文件分为二十种:“凡上所下有十:一诏、二诰、三制、四敕、五册文、六谕、七书、八符、九令、十檄;凡下所上亦有十:一题、二奏启、三表笺、四讲章、五书状、六文册、七揭帖、八会议、九露布、十译。”它们是编纂《明实录》主要依据的原始资料。然而,由于明末战乱等原因,大部分明朝档案册籍均毁于兵火。

清初为编修《明史》曾征集了一小部分档案,贮存在内阁大库之中。后又几经变乱,复散失不少。现今除南京、台湾以及一些单位和个人还有一些收藏外,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仅有3600余件了。更为严重的是,现存的明朝档案虽从洪武至崇祯各朝均有,但主要是天启和崇祯两朝的。

因此,《明实录》可谓研究明代历史最系统和完整的史料。正因为如此,陈高华等在其《中国古代史料学》中,把《明实录》作为明史史料中“基本史料”的第一种,而把《内阁大库明档案》作为“其他史料”的第九种,足见《明实录》在明史研究中的首要地位。《明实录》又是谈迁《国榷》、查继佐《罪惟录》、张廷玉《明史》、夏燮《明通鉴》等史书以及孙承泽《春明梦余录》、余继登《典故纪闻》等笔记的史料渊薮。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6-05-15
这是明代对虹县地理位置的说明,不要老是说泗县了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6-05-17
胡大海籍贯诌议
龚剑锋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中国史硕士导师和教育硕士导师。

胡大海 , 生年不详 , 卒于元顺 帝至正二十二年 ( 1 3 6 2 ) 。
生前系朱元 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 中的 杰 出将领 。
关于胡大海之籍贯 , 《 辞 海 · 中国占代史 分册 》 ( 上 海辞 书 出 版 社 1 9 8 1 年 1 0 月 第 1 版 ) 、 《 中国历史人物 辞典 》 ( 黑 龙 江 人 民 出版社 1 9 8 3 年 1 1 月 第 1 版 ) 均作 “ 壕州虹 ( 今江苏洒 洪东南 ) 人” 。
笔者对此有异议 . 一 、 “ 濠州” 应作 “ 泗州“ , ,

胡大海之籍贯 , 《 明史 》 ( 中华 书局 点 校 本 ) 卷一三 三 , 页三 八七八 《 胡大海 传 》 : “ 胡大海 , 字通甫 , 虹人 “ 知 胡大海 是元末虹县人 . 据 《 元史 》 ( 中华书局 点 校 本 ) 卷五九 , 页一 四一 六、 页一四 一三 《 地理志 》 载: 淮 安路洒州 “ 领县五 : 临淮 、 虹 县 、 五河 、 盯睑 、 天长。 ” 安丰路濠州 “ 领 县 三 : 钟 离、 定远、 怀远 . ”
又据 《 明史 》 卷 四 十, 页九一二 《 地理志 》 “ 凤阳府 ” 条载: “ 虹 , 府东北 , 元属 泗州 , 洪武七年七月来属 . ”
由此可知 , 胡大海之籍贯虹县 , 元时不属濠州 , 而属泗州 , 此结论证之于 《 明太祖实录 》 ( 台湾中央 研 究 院历 史语 言研 究 所 影印本 ) 卷十所 载: 胡大 海 “ 泗之虹县 人” , 亦是相 符的二

二 、 “ 江苏泗洪” 应作 “ 安徽泗县”

胡大海之籍贯虹县 , 笔者认为即今安徽省泗县 。
虹县 , 据史志载: 相传尧封禹为夏伯 , 邑于此 . 汉 置夏丘县 , 属沛国。 后周 改晋陵郡 , 隋复为县 , 属虹州 。 唐武德四 年 ( 6 2 1 ) 于故虹城置虹 县 。
元 , 虹县属淮安路泗州 。
明洪武七年 ( 1 3 7 4 ) 始 , 虹县属凤阳府 。
清乾隆时移泗州治于此 , 改虹县为泗州 . 1 9 1 2 年州废改名为泗县。

泗县今属安徽省宿县地区 。

那 么 , 为什么今天有人把 胡大海之 籍 贯虹县庄释为 “ 今江苏省泗洪县东 南” , 这是 因为泗洪县是 1 9 4 9 年由泗县分置 的 , 当时仍属 安 徽 省 。 1 9 5 5 年 , 为 了便 于洪泽湖 区的管理、 开发 , 把泗洪县划 给江苏省管辖 .
然而 , 仅仅凭此就将胡 大海之籍贯虹县注 释为 “ 今江苏泗洪” , 这是没有道 理的。
因为虹县的中心 、 县城还在安徽洒县 , 泗洪 县仅是元 时虹县的 一 小 部分 。

无论从历史 的角度言 , 还是从 地理的角度言 , 把虹县注释成 今泗洪县是 不 妥当的 .
如果一 定要这样注释 , 那 么除非能证明胡大海的故里正好在今泗洪县境内。 然而目前并没有 史实能证明这一点 。 现在 , 我 们知道的仅仅是 胡大海乃元代泗州虹县人 . 因此 , 我们在注释 胡大海之籍贯虹县今属何地时 , 还是作 “ 今安徽泗县” 为妥
.
[ 此贴被胡克鹏在2016-05-28 20:59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