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6201阅读
  • 22回复

《中华胡姓通谱》湖北省汉川市分谱专帖----胡承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2-04-20
— 本帖被 南山 执行合并操作(2012-05-27) —
《中华胡姓通谱》汉川市分谱序

        国之有史,方之有志,家之有谱,自史牒问世以来,已广为国人所共识。

        家谱与国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具有文物、资料、教化、寻根之价值,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内涵丰富,涉及人口、经济、社会、伦理、历史等诸方面,是多学科研究之宝库。

       谱者,家史也,无祖岂有身?人本乎祖,谱系明之,世变无常,生聚不一,然谱连其支派,俾知水源木本,由此观之,族之繁衍,非谱不可考。作为一族之人,上不知祖宗姓氏之由来,世系之繁衍,下不知后世字派之传递,如此以往,将不明其祖宗为谁,根系何处,远近亲疏,则无可稽考,若此,非徒乱宗乱族,且有乱伦乱理之嫌,岂不愚哉?

      《史记》载:“陈公满者,虞帝之后也……”胡姓受姓始祖满公,至今三千余年来,胡姓人丁兴旺,已遍布中华乃至世界各地,胡姓徙鄂居汉川者多为明初洪武年间,来自江西、安徽等地。据在川胡姓各支各系,多有“江西麻城过籍”或“赣民迁鄂”的记载和说法,据此推算,至今已六百余年。先后来川始祖约为十八支,概为三大支系:其若虚公,字子实,木於豫章,发迹江南徽州歙县,元末来川辗转于明初授汉川训导遂入籍,居旧县城,即今之刘格,其后裔多居川北一带外,在明初“江西填湖北”的移民政策,先到者可插草为标、划地为业,且免劳役赋税的诱惑下,若虚公之堂弟兄,元三公之长子曰文公,亦由歙邑后山迁川西北卜居花竹林,尔后元三公之次子曰武公之孙,文斌公军驻周陂,兴修军龙堤,其子孙卜居於此,又成一系;仲契公自江西南昌奉新江又华林皇恩泽迁川东油榨河一带,其后代纷繁,系今在川人丁最旺之一支;良永公,祖居金陵,复迁庐陵、宁都等处,由宁都八传於明成化年间始迁川南闸口一带,五传遂衍为八房,其时良永公之侄五世孙国溪公由原籍迁来,房系增为九矣;三洪公由江西吉安迁川邑西之南湖院,传至四代后为八房。胡氏在汉川各地遍布,今之胡姓后裔来川之始祖,三大支系一目暸然。辞后,历经辗转迁徙,至鄂省各县市者有之,往省外者有之,而由各省、市、县入川或复入川者亦有之,构成今日之汉川胡氏大家。

         居川各支系先贤,顾源远流长,而后子孙弥繁,支派多歧,代远年湮,日失其序,况胡氏一族木舜之苗裔,素称阀阅门弟,宗族因以星散,传及后代,而不知其出。自明至民国的几百年间,先后由草创墨本到版本,分修或联修族谱,未予断间,历代先贤,为族谱事,不畏离居,艰辛采访,集腋成裘,斟酌尽善;不惧炎暑、风雪严寒,寻根问祖,或集耆老询之,或于断碑荒芜蔓草中搜索,风来雨往考订分明,溯渊源,考世系,使原牒讹者正之,复者删之,未备者补之,非吾族者锄之,与吾同宗者联之,使支之分者宗於一脉,派之别者归於一源,使后世者知某为吾祖,某为吾宗、某为同派、某为分支,实为敬宗尊祖,不辞劳苦!奈因日月经年,历朝历代,兵燹频仍,又囿倭寇入侵八年抗战,水患频临、更因时局变革,加之横扫“四旧”,宗谱沦为灰烬,残约无几!先人心血,所剩寥寥!

        改革开放,国之中兴!国人由脱贫到温饱直至奔小康。所谓衣食足礼仪兴,盛世修族谱。到廿世纪八、九十年代,胡姓各支均又着手续修族谱,但仍以域为系,未为一体,有识之士以为憾事!

        二OO七年,欣闻由江西胡氏首倡,早於二OO五年十一月在九江成立了“中华胡姓联谊总会”和《中华胡姓通谱》编纂总会,湖北省於二OO六年六月成立分会,新河天会等先生应邀赴会,返川后,正在酝酿如何开展之际,西乡和平等先生从应城方面宗亲处得知此情,急与天会等先生会合相商,着手筹划,於二OO七年四月一日成立了汉川市“两会”分会,是此揭开了胡姓通谱在汉川编纂新的一页。

        分会人员深入散居汉川各地的胡姓人中,广泛宣传发动,并向全市发出致宗亲联谊信,在半年的时间内,全市十余个支会陆续成立,进而也充实了分会工作人员实力,尤其是和平、玛瑙、志江、以君、必才、继运、璠修等先生,不顾炎天暑热,轻车简出,逐日奔波於四里八乡,组织发动,探索和指导人丁谱的编造,按照《中华胡姓通谱》编修大纲统一落实。为了扩大影响加速编纂,分会於二OO七年中秋当日,在汈汊宾馆开了胡姓精英联谊会,总结前段工作,安排后续事宜,再掀联修高潮。随之昌宇、昌义、胡辉等先生及我先后积极投身分会工作,壮大了分会实力,使分会编纂等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保证编修工作日趋完善。在大家共努力下,历经三年,汉川胡姓分谱得以告竣!

        参与编修《中华胡姓通谱》在搜集、挖掘、整理进而续写胡姓家族史的今天,可以清楚地看到胡姓家族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奋发自力,不屈不挠的繁衍中,人才辈出,光耀华夏,赫赫威名,是数不胜数;忠孝节义,道德文章是史不绝书;官居极品,治国安邦,是不泛其人。尤以群英荟萃,光芒显耀而称著,诸如“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一门三进士,六部四尚书”等等史载,是我们的宝贵遗产,当为我们所效法,必将鼓舞胡姓后世,励志图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再创伟绩。

        有志者事竟成,在汉川族众地热情支持下,亦莫祖德宗功之默许,而成此举。此次编修,难免有力所不及而疏漏、错讹之处,望后世有智之士,增补删略,以达尽善尽美,雨不自量力,遵族众之嘱,以作序。

                                                                                                               良永公六房二支十七孙  雨生  永修氏敬撰
                                                                                                                                       二OO八年中秋
[ 此贴被胡承钧在2012-04-21 11:2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4-20
Re 汉川市暨汉川胡姓徙居概况
汉川市暨汉川胡姓徙居概况

        汉川置县于南北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治所设甑山(今马鞍乡境内)名曰甑山县;隋代县废并入汉阳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县,治所设泐山(今南河乡境内)名曰汊川县;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迁县治于金鼓城(今刘隔镇境内);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改汊川县为义川县;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改义川县为汉川县,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58年)县治由金鼓城迁羊蹄山(今仙女山街道办事处境内之仙女山东北麓)至今,公元1997年撤县建市。
        汉川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汉水下游。介于东经113°22ˊ—113°57ˊ北纬30°23ˊ—30°52ˊ之间,居湖北省中部,东临九省通衢武汉54km,西连天门,南邻仙桃,北与应城、云梦、孝南接壤。市境东西长55.5km,南北宽53.2km,全市面积1663km2,平原占96.1%,全市辖一个街道办事处,一个开发区,十九个乡镇,四个农场,一个养殖场,本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足沛,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棉、食用油、水产品、速生林基地市,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迅速农展,融入武汉1+8经济发展圈,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汉川电厂、经济开发区、福星科技园、马口纺织工业群、汉正服装城等国有、民营、股份、外资企业,推动了汉川的经济发展。
        汉川市有人口110多万,胡姓达5万之众,分布在全市的各乡、镇、场。迁川始祖达18支之多,其较大的有三支,多来自江西、安徽等省,迁来时间有迟有早,大部份在元末明初和中期,他们定居后从事农业生产、商业经营,也有政府部门任职,他们的后代在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默默奉献。改革开放以来胡氏子孙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的步入高等学府、获得各等学位,投身于国防、科技事业,有的投身于商海经营等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生生不息,带动了社会的经济腾飞。

汉川胡氏各始迁祖概述如下:
   
1.仲契公支系
       仲契公:城公十八世孙,是长子珰公之后裔,系满公105世孙,由江西南昌华林迁楚北省城定居。三世后,裔孙们不定期先后迁往汉阳、沔阳、汉川等地,仅在汉川的子孙就有两万之众。主要分布油榨河,高观、高庙、燕子山、杨林、南河、城隍、分水、蚌湖、汈汊等地,为汉川胡姓最大的一支,本支曾修过五次谱。首次修谱,在明嘉靖年间和襄北若虚公等支合为一祠,主笔为景文七世孙一安是也,住应城康宁乡梁家澥。二次修谱是在乾隆十一年丙寅年,主笔为若虚十二世孙东林,住大赤乡,帮修乃仲契荣祖支志纪,住汉川城隍杨家集。三次修谱在同治十三年,主修为椿公支德俊,字六祇,住祖祠湾。协修为宠公支大钧,住城隍港。随后仲契公支和若虚公支两祠分开。四次修谱在民国六年丁巳年,主修为楷公支德祖,住汉阳北堡。五次修谱在民国三十三年甲申年,主修为楠公支必明(显文),住高观约。
       此支字派康熙五十年和若虚,应城德明、德清、云梦立人,月敦 公等支合定字派三十二字:
                           志正光大  德盛必昌  运际熙隆  代肇贤良
                           匡世定纪  振刚明常  卜年永远  继序其皇
    民国三十三年甲申年公议更定新派三十二字:
                           志正光大  德盛必昌  家传仁厚  世启贤良
                           清忠绍祖  建树保邦  卜年永远  安定泽长

2.文第公支系
    文第公:系城公二十三世孙瑜公之后裔,乃有贤之子也,系满公110世孙,在仙桃长垱口联谱,文第公定为十世也,后来杨林单独修一支谱定为一世,公生于明崇祯癸未年七月初七日寅时,膝下二子,长子曰士元、次子曰士亨。明朝末年,由湖北大冶,历武昌,经仲契六世孙庭宪引荐,在杨林落户定籍,子孙基本再无它迁,一直忠厚笃实,勤俭持家,发展至今,已数百矣。此支字派如下:
乾隆壬寅年编定字派为:成德宜纯学  治国本齐家
                                       文章兴大业  忠厚自荣华
光绪丙申年编定字派为:科第征昌盛  虔恭协赞襄
                                       正身修乃裕  积善庆余长

3.曰文公支系
       曰文公:系城公第十九世,城公三子琼公之后裔,满公106世,安徽歙县后头山徙居汉川周陂乡花竹林(今韩集大埠竹园)子孙兴旺发达,散居韩集、天门、皂市等地,其字派为三十二字:
                             志正光大  德盛必昌  运际熙隆  世启贤良
                             齐家治国  振纲明常  卜年永远  安定泽长
此派为官陂祠派,应城、云梦苏家嘴全用此派。

4. 文斌公支系
       文斌公:系曰武公第三世,城公之二十一世,满公108世孙,安公之子也,其父安公明以战功授湖广襄阳尹百户,其子文斌有文事兼有武略,明以战绩授广东省前屯卫,参赞军务,阅数年,后辞东粤,统领大军,回访襄阳,途径汉川汈汊湖畔,见一马平川,山青水秀,唯养军蓄锐之所在,即安营扎寨,屯兵於此。在此开垦土地,以农养军,以七星地为练兵地,以兔阳家为牧马场,朝庭税务减勉,增兵和劳役全无,朝庭待遇从优,后开渠灌田,筑堤挡水(此堤军队所筑,曰军堤,一直延用至今),可谓是风调雨顺民安乐,国强民富万事兴。(我年幼时去七星地,见到有破砖渣成堆,坡瓦片遍地,还拾到一绽铁铊,约重十斤余上圆下平,下面还有一方孔,我想是古代的旗杆顶端之物,此地现已成为农田了)。此支后裔世居军堤(现为汉川市韩集乡管辖)现有人口千余,散居韩集金光、红缨、中洲、汉川城关、回龙,应城南垸、新沟、丹江、湖南、北京等地。此支派名为官陂祠派。
                                    志正光大  德盛必昌  运际熙隆  世启贤良
                                    齐家治国  振纲明常  卜年永远  安定泽长

5.若虚公支系
    若虚公,字子实,系城公十九世,满公106世孙,立本次子,洪武二年,授汉川训导之职遂入籍居临清坊(即今官陂塘附近),今子孙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散居麻河、新河、民乐、南河、庙头、城隍、蚌湖、乌龙咀、汉阳等地,乃我三大支系之一,字派为官陂祠派。二OO八年四月在市卫校旁安天然气管道,挖出五百年前若虚祖碑,上书字跡清晰可见,事跡明瞭,市文化局在仙女山中建若虚纪念碑一座,以作市文化遗产。其字派为:
                                    志正光大  德盛必昌  运际熙隆  世启贤良
                                    齐家治国  振纲明常  卜年永远  安定泽长

6. 荣公支系
        荣公,系城公十九世,满公106世孙,季埙之子,明洪武初年自安徽歙县后头山迁湖广垦土荆州,荣公之子环安由荆州徙居汉阳府汉川县南门美化坊环安次子鉴清于明弘治十一年墓葬官陂北岸亥丁向,迁倪家海西茅草坡,环安之后裔继迁杨叶陂、冯家岭、德丰垸高湖、应城土庙,光绪三十三年官陂祠修谱此支属官陂传到至今。据说:此支源来有祠在高湖字派定为:
                                   文章光祖德  声名达天朝

7. 美公支系
       美公,世居江西省饶州府德兴县,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后朱元璋议召而出,后屡将大军取江夏,攻寿春,平淮东,克江浙,取邵武建宁,其功最著,拜赐豫章位列候爵,后徙湖广汭水湖太祖二十六年卒。后苗裔内乱,家将首诬谋,降旨诛灭九族,子孙隐姓埋名流落他姓,后斗初公与楚王联姻富堪敌国,明末叛兵左良玉过境借粮受辱,将楼台房屋焚毁殆尽子孙十存其三。
美公传至十一世维孝公系城公二十四世,满公111世孙,为陈垸支系之始祖,传到至今现有人丁二千余,散居本市和外地,呈现出欣欣向荣景象,实不负先辈之厚旺尔。
    美公下老派:宗添伯水玉  必曰廷草维
    维孝公字派:邦有道国泰民安
    乾隆壬寅字派:成德宜纯学  治理本先达  文章兴大业  忠厚自荣华
    光绪丙申字派:科第徵昌盛  虔恭协赞襄  正身修乃裕  积善庆馀长

8.良斌公支系
      良斌公:本支始祖良斌公系城公二十四世,满公111世孙,明世宗嘉靖年间自麻城迁云梦棠梨湾,因妣连鄢姓,又称鄢胡家。良斌公以上祖源失载,无证可查,以良斌公为一世祖,传至十三世有讳翼龙少时攻诗书,易礼春秋,以院试进入湖北武备和政治学院,毕业后任正军校之职,晋授陆军少将,从事联络军机、情报,之后,退役返乡,民国三十七年戊子(1948)家乡修谱而参之,拟定字派三十二字,作为本支派名,传于后世,以便遵守。九世有志明、志安迁汉川麻河渡,志明三子正有(十世孙)迁应城交弓店,国华五子先贵(十二世孙)迁汉川鸡公洲。
字派为:翼道成德  修齐之基  匡时辅世  治平以熙
        安仁行义  文宗武师  光裕克绍  家泽永贻

9. 杨林曾湾支系
       杨林曾湾:汉阳索河胡家门始祖由江西华林迁来,乃城公耿氏之后裔入赘陈氏,颇有家业,其后裔以始迁祖定为一世祖传到至今,传至十七世锡字辈时有五户迁居杨林曾湾村至今约有五十人,字派为八十八字,按其原世系录之以供后世参考。
咸丰十年南月字派:
     世德贤良  华国文章  天锡祯祥  承宣时举
     景运鸿启  予宗有光  福祚延长  朝崇贞一
     必生名达  荣尝昭彰  大振经常  显杨前烈
     学修志广  辉耀万邦  守止行方  作述济美
     克复为尚  代远名芳  继绪自昌  庭发瑞采
          传家信义  积善余庆

10. 兴诗公支系
      兴诗公:月敦 公十九世满公106世孙,名雅,诗举成名,永乐乙酉乡试登丙戌林环榜进士,洪武年间,迁沔阳鸡鸣乡。二十七世魁芝、魁山,二兄弟迁居港堤,二十八世其蛰、其年叔伯二弟兄迁居仙女山,原仙女山港堤同属一村,后因汉川修泵站开渠将村分开为二,传到至今,字派为官陂派:
     志正光大  德盛必昌  运际熙隆  世启贤良
     齐家治国  振纲明常  卜年永远  安定泽长

11. 天门月池住杨林支系
        天门月池住杨林:天门月池和汉川交界,在祠的宗亲有一部分世居汉川杨林、分水、脉旺等地,此次联修以地区划分,所属月池住在杨林的宗亲在汉川联了谱,月池谱分上、中、下三集,满公以下至铨公无绪可查,和官陂老谱的世系差异很大,此次修谱我们将原谱资料保留,以供后世参考,参加联谱的有住白鱼赛的春光公后裔,住大排春贵公后裔,住西江红星村的春演公后裔,其字派字六十四,以供后世用之,字派云:
      肇端虞圣   震耀西江   勤宣统绪   慎守纲常
      谊贵亲睦   代重显扬   云仍济美   谱系乃彰
      三楚毓秀   鹏举凤翔   敦行斯懋   合群则强
      贞元际会   福履孔长   须怀佑啟   奕叶允臧

12. 伏敬公支系
       伏敬公:月敦 公之后裔,是满公一百零七世孙,明洪武二年入楚,首属川市梅城二里、黄岗头,三载后于洪武五年迁仙狮山下,马口丁集七吴村定居,此支人口近百。二OO七年十一月四日,我们去七吴村谈修谱一事,他们以言拒之,此支字派以始迁祖一世起,定于一九一0年夏月:
               廷宗儒学  业修自芳  必有哲士  永观朝光
               秉贞怀义  克显家邦  名高德厚  定友万祥

13. 孚敦公支系
        孚敦公:乃汉川复兴支始祖,现有人口近四百,系仙桃黄荆口支系,民国十三年甲子纂修黄荆已八十有五载,此支已自修支谱,作为汉川胡氏我们记载很有必要,以供后世参阅,其字派为:
              志士其学  曰承祖庆  嘉会常逢  永贞龙盛

14. 先典公支系
        先典公:汉川官陂祠谱载,此支人系月敦公之后裔,迁楚兴诗之五世孙,尔后迁居小里潭南岸。一九九九年修谱时,此支人为寻根溯源,前往祖地江西,复核祖源,曰:先典公乃得勇次子括公之后裔,道安公迁吉安太和虎脊岭定居后由先典公迁天门东方村泊鲁垸牛头埠,尔后又由先典公五世孙舜宁公迁居於此。(小里潭)此支今联于仙桃长垱口,字派定二十:
              先思秀必舜  一大龙世近  文明家声远  安定德泽长

15. 良永公支系
        良永公,系霸公之后裔,大瑯公之二十一世孙,明成化年间,由江西宁都晹霁迁川,教馆于梅城乡杨家大台,传至五世系分八房,时族五世孙国溪公来川,合为九房,其后人丁兴旺,已逾万人。除聚居闸口外,播居川内城关、马口、庙头、城隍、蚌湖、中洲及襄樊、武汉和外省,是汉川胡姓大支之一,字派以来川始祖十世起定为三十二字:
              敬祖宏猷  家学继修  承先体志  建业贻谋
              人文蔚起  世德作求  安邦定国  永远名留

16. 三洪公支系
       三洪公,明初自江西吉安迁汉川田二河胡向湾(古称汉川南湖垸鸡鸣里)而定居,而另一支居汉川城关,历时六百余载,传二十余世。虽经乾隆丁未(1781年)光绪壬寅(1920年),民国戊午(1918年)共和己巳(1989年)四次,同治癸酉(1873年)建祠考源,但因旧谱毁于兵燹,先祖失讳无法考究,旧谱载铨公为三洪之祖,并续为铨祖十世孙,按三洪2009年所编世系大有不符而搁笔。编者语:官陂老谱铨公为城公十一世孙、三洪公新编谱铨公为忠献公之后,没有月敦公其名,但因现各支所编谱牒差异很大,不可强拘一体,只能留给后贤更正。
字派为:文定家本大   光宗以显扬   征祥毓俊秀   明德维馨香
                立国昭正道   为学尚伦常   泽懋贤声远   经传祖训诠

17. 仕维公支系
       仕维公,有子孙从随州淅河迁汉川蚌湖胡家台定居,家派按官陂谱。
          志正光大  德盛必昌  运际熙隆  世启贤良
          齐家治国  振纲明常  卜年永远  安定泽长

18. 兴旭公支系
        兴旭公,胡兴旭通晓油泵油嘴工艺,解放初期,受汉川县原县长熊映庭之邀来汉川油泵油嘴厂工作。二OO八年《中华胡姓通谱》联修,其子胡德才申请属地参与联修,但其对祖籍、祖源一概不清,经汉川分会同意二OO九年胡德才本人在满公像前烧香拜祖,要求入汉川胡氏,经原住地城隍宠公支胡氏认同,将其摆在仲契公宠公之后作为一世以传后世。

                            公元二OO八年八月八日《中华胡姓通谱联修》百字新派

                              淮阳世泽远,安定家声扬。殷周恩威著,汉唐秉钧强。
                              国泰乾坤正,民欢礼义祥。诚敬思高节,守真作栋梁。
                              清廉遵祖训,敦厚循规章。孝道治平永,勤俭焕荣光。
                              克显先贤烈,启迪毓秀良。修身明哲理,中和致富康。
                              同宗联相助,华夏共辉煌。承继丰功业,千秋庆德昌。

    以上资料根据汉川市各祠老谱,阳新、大冶谱,中华胡氏人物大典、胡海先生对胡姓的考查,中华胡姓网,中华胡姓通谱联修等有关资料整理。
                                                                                                                                       胡必才   二OO九年于汉川
[ 此贴被胡承钧在2012-05-24 08:0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4-21
中华胡姓源远流长   

        族之有谱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物乃天地所出,人本祖宗以源。盖谱知其所祖,对祖其所尊也,书昭穆之序,而有尊卑之分伦次之别,盖炎黄传世,晰晰无可记载,查录史书以详其源而传后世矣,今略书其源,望后贤取裁之。
                                                                 炎帝神农氏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又称为神农氏。在古代文献中,像《周易》、《史记》、《汉书》、《淮南子》、《山海经》、《三皇本纪》、《路史》、《通志》等中都有关于炎帝的记载。其中,以郑樵所著的《通志》记载较详。《通志》曰:“炎帝神农氏起於烈山,亦曰烈山氏,亦曰连山氏,亦曰伊耆氏,亦曰大庭氏,亦曰魁隗氏,亦曰人皇。少典之元子,其母曰女登,有蟜氏之女,女登有神龙之感而生神农焉。长於姜水,故为姜姓,以火德,王天下,故为炎帝。民不粒食,未知耕稼,於是因天时地宜,始作耒耜,教民蓺五谷,故谓之神农。民有疾病,未知药石,乃味草木之滋,察寒温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义,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或云神农尝百药之时,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应周天之数,后世承传为书,谓之《神农本草》。又作方书以救时疾,复演八卦而为六十四卦,名之曰归藏,作都于陈,后徙鲁,以火纪官,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乐曰下谋,或曰扶持其俗,朴重端悫,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万而不杀,法省而不烦,列廛於国。日中为市,始作五絚,削桐为琴,纠丝为絚,以通天地之德,以合神人之和。……在位百二十年。”
     炎帝晚年,到南方巡视采药,来到湖南株洲,误尝断肠草而崩,于长沙茶乡之尾(今湖南省炎陵县),葬炎陵县西南十五公里处,炎陵山山麓。现有炎帝陵一座壮严宏伟,是国家风景名胜区,是炎黄子孙游览参拜的圣地。
                                                     黄帝轩辕氏 
       黄帝轩辕氏。字玄律,乃古有熊国君少典氏之次子,母有蟜氏,名附宝,至祁野,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廿四个月,生帝于寿丘(今山东省曲阜县东北八里)以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县西北)。因名轩辕,长于姬水,是以姓姬,又因公族未及三世,复姓公孙,受国有熊(今河南新郑县)亦氏有熊,建都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有土德之瑞(取中和之色,自然之性,而万世长存不易之意),故号称黄帝。
        帝修德振兵。败帝榆罔于孤泉(今河北省怀来县)之野,发明指南车,擒杀蚩尤于涿鹿。创立制度,著六书、综六艺,作调历,造律吕,定算数,又画野分州,经土设井,建立氏族,分命官司;设六相以治事;造货币,执五谷以足民食,正衣裳,教民蚕以供衣服;兴工艺,营宫室以教民居;辟道路,造舟车以济不通;作内经以寿人年;制律法以扬德武,为我国奠定万世根基,故称为中华民族之祖。
       帝四妃,生二十五子,元妃西陵氏,名嫘祖,生昌意、玄嚣、苗龙。二妃方雷氏,名女节,生体,清。三妃彤鱼氏,生夷彭。四妃嫫母,貌恶德充,生苍林、禺阳。其众嫔共生十六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即姬、酉、祁、巳、滕、葴任、荀、僖、姞吸取寰、依是也。此十二母姓之演绎,乃成今中华民族)。八月既望,帝崩葬桥山,(今陕西黄陵县桥山)在位百年。癸亥至壬寅(西元前二六九八——二五九九年)享寿一百十一岁,传立次子玄嚣,是为少昊。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同为中华民族始祖。
                                                 舜帝有虞氏  
       姓姚,号有虞氏,故称虞舜,传说舜目有双瞳,故又名重华,舜的父亲是一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舜的母亲早年亡故,复继后母,生性恶劣,生了一弟,名曰象,此人傲漫无常,瞽叟和继母却十分宠他,並对舜产生了嫉妒之心,曾多次暗害舜未成,舜就生长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之中,但是舜不抱怨父母和弟弟的弱待,並对父母十分尊敬,对弟弟十分谦让,所以当时人都认为舜是一个生性纯朴,品德高尚的孝子。
        由于舜的品质超出常人之外,当时的部落首领尧把位让给舜,並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舜即位以后广泛听取大臣之意见,惩罚奸佞,举贤任能,使得边疆训服,民族和谐,当时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景象。
        当舜六十一岁那年,为了效仿尧的禅让,找到了当年曾被他处死的旧臣鲧的儿子——禹,舜不计前嫌,效法尧帝将位让给了禹,禹即位以后,不负先人重托,精心治理国家大事,领导治水十三年,三顾家门而不入的崇高品质,赢得后人以赞颂。舜百岁那年到南方巡视,不幸死在苍悟,葬九嶷山后人称为零陵(今湖南宁远东南)。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娥皇立后,女英为妃,娥皇无出,女英二子:虞滨、虞思(后夏禹王封商国为君,曰商均)舜死后娥皇、女英千里寻夫于君山,泪尽以血,洒之于竹,皆成斑纹,娥皇、女英溺於湘江之中,葬于洞庭湖之君山,人们所传说的“湘君神”(指娥皇)湘夫人(指女英)。庶妃登北氏葬湖南汩罗市西北的黄陵山,生二女:烛光、宵明,另有庶妃多名,庶子八人。

                                                   陈 侯 时 代 
        胡姓的始祖本姓妫(生于妫水河边——今北京延庆县境内,古代人多以地名、山名、河名为姓,故姓妫),叫妫满。妫满是舜帝的第34代嫡孙,即轩辕黄帝的第42代嫡孙,系黄帝子中的次子昌意之后(长子青阳,次子昌意均为黄帝正妃嫘祖所生)。周初时,妫满的父亲阏父,官居“陶正”,主管制作陶器,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制陶业上 很有建树,很得周武王的赏识。加之武王对妫满也很器重,便将长女大姬嫁给妫满,于是妫满便成了周武王的驸马。兴周灭纣,天下安定以后,周武王在分封列国时,把自己的亲属和功臣分别派往各地为诸侯,借此屏护、拱卫王室。这样周王朝便封了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12个诸侯国,加上后来所封,号称“八百诸侯”。周天子的驸马爷妫满便被封于陈国(今河南开封、商丘、淮阳和安徽亳州一带),成了陈国的第一代国君。妫满正直有气节,在位15年,享年七十有二岁死后葬于今河南省淮阳县城南的城濠边,墓为铁墓,因为当地的胡姓后裔,当年为防濠水浸湿墓地,特以铁水浇锢而成,此墓至今仍在。
       周成王为什么要追谥妫满呢?妫满死后三年,此时他的次子皋羊在位。周成王(武王之子)为了表示对妫满的敬重;又因为妫满是舜帝的嫡脉后裔,按照周王朝当时“兴灭国、继绝世”的政策,和追封“三恪”(舜、禹、殷三帝嫡系后裔)的规定,就在妫满死后追谥他为“胡公”。这是发生在周成 王在位九年的事。
       为什么称之为“胡公”呢?“胡”、“公”二字各有含意。古代“胡”有“弥年寿考”即年高寿长的意思,“公”的含意是,陈国过去是“侯国”,这一追封,陈国便成了“公国”。按周王朝官分五个等级,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陈国的国君从此便意味着由过去的“陈侯”晋升成了“陈公”。(“公”上面是王,除了周天子,无人敢称王)封建社会最尊贵的姓是皇帝的姓,称之为国姓。最了不起的姓是皇帝的赐姓,能得到天子赐姓是最高的奖赏,也是满门的荣誉。妫满因年高有德而被周天子追谥为“胡公”,是既封公爵,又赐胡姓,双喜临门。既使各国诸侯景仰,又令陈国国人羡慕,国人羡慕皋羊“贵为胡姓”,皋羊就将父亲的灵牌由“妫满”改为“胡满”,这是发生在周成王在位九年的事(即公元前1033年)。自此胡姓儿孙则追随赐姓至今。若从满公出生的公元前1108年算起,至今天的公元2009年,已历3117年,后辈有诗赞曰:“始祖妫满,天生哲人;文豪励志,武略垂勋;佐兴周业,受封天陈;子孙姓胡,万世之春。”
       当然,胡姓的来源,并非仅仅起源于满公,还有另外两支。一是周初被封的姓胡子国,在今的漯河市东;另一个是归姓胡子国,在今的安徽阜阳。这两个胡子国均被楚国所灭,两个国君的后代都是以国为姓,也称胡氏。二是来源于北方鲜卑贵族之后。北魏孝文帝为了实现与汉族的民族共融,发起一场“姓氏改革运动”,将纥骨氏也改姓胡氏。当然,满公后裔是胡姓的主要支系,在胡姓人口总数中要占90%。这三支胡姓以顽强的生命力繁衍至今,成了当代中国的第十三大姓,拥有人口占全国的1%以上。
       纵观胡姓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出胡姓是多灾多难多变故、不屈不挠的家族。除少数民族纥骨氏是奉北魏孝文帝的皇命而改入胡姓以外,在偌大的汉族中,既无皇上将他姓赐以胡姓之事;更有少数他姓想借胡姓之“誉”,融入了胡姓之中。而让胡姓人更为悲哀的是,连胡姓自身有的子孙,也流入他姓,繁衍成了中华大姓。当然,这也有其它的诸多历史原因……。
首先,胡姓人因“内乱出走”而改为田姓。此次事件在司马迁所著《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亦有完整的记载:陈公胡满传到第十世时,为争夺王位,陈桓公胡鲍在病中被其弟胡陀所杀,同时,被杀的还有胡鲍的太子胡免,胡陀自立为陈厉公。而厉公当政以后,胡鲍的另三个儿子跃、林、杵臼均恨叔父厉公杀父、杀兄、篡位,经过长期合谋,终于用计杀了厉公,并立鲍的次子跃为陈利公。这样,陈厉公胡陀的儿子胡完则完全失去登位之望。陈利公胡跃死后,其弟杵臼即位,是为陈宣公。宣公原本已立长子御寇为太子(正宫所出),后因宠爱妃子(蔡妃),为讨爱妃欢心而杀长立幼,立庶出的次子胡款为太子(即后来的陈穆公)。此时已为陈国大夫的胡完,素与已杀的太子御寇交情深厚,又因上一代仇怨的阴影犹存,唯恐遭祸,于是连夜只身逃往齐国,被齐国所收留,还委以重要官职(“工正”)。因其才识过人,不仅娶了齐国宰相之女为妻,还得了齐桓公一处形似“田”字的封地。胡完,这个胡满的第十一世孙,从此改胡姓为田姓,并成为田姓的始祖。
       后来,田完的子孙在齐国发展,成了能左右齐国的强大家族。至田完第九世孙田和时(即公元前386年),田和废了姜姓的齐康公(姜太公的后裔),自称为齐王(史称“田氏齐”)。田姓齐国还曾一度成为战国七雄的霸主,至田完第十五世孙田建(公元前221年)时,才最后一个被秦国所灭。亡国以后,除田姓家族外,齐国的王宫贵族中又有更多的人改姓田氏。以至发展繁衍至今,田姓成了中华第57大姓。以上所述,当今田氏也与胡姓同源,作为田姓的始祖胡完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胡姓人因“亡国避祸”而改姓陈。胡满死后,他的儿子、孙子就一代代的在陈国为君,前后共有25任国君,经历了二十世,约六百多年。至二十世陈泯公胡越时,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始至内乱,荒淫失序 ,争夺权位而祸起萧墙:外无信义,朝秦暮楚,更乏死节之臣,陈国岂能久存乎?”因陈国曾背楚盟,在吴国攻打楚国时而陈自保不救,以至楚惠王怀恨在心,公元前479年,陈国终为楚国所灭,胡氏王公贵族从此废为庶民。在这场兵灾战乱的亡国大祸中,在位24年的胡越被杀。国破家亡,“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其子19人为逃追杀,亡命天涯之中,只有长子胡衍,六子胡澄继续以祖为姓,姓胡。
        胡越其余儿子,除极少数被追杀以外,至少有十五位胡姓王子隐姓埋名,随同陈国出逃的难民在异地他乡以国为姓,姓陈。如此庞大的阵容一下子加入陈姓始祖的行列,这就是晚生600多年的陈姓,为什么后来居上、发展繁衍成为当今全国第五大姓,而本祖胡姓却屈居全国第十三大姓的主要原因。
                                                          安 定 时 代
        胡门惨遭国灭大祸,历尽磨难幸存的两支“满公”嫡脉后裔,虽由王公贵族废为庶民,却其志不堕,不屈不挠。胡越长子胡衍国灭后逃奔阳武落籍繁衍,后世称“阳武堂”,六子胡澄逃奔安定(今宁夏固原市)落籍繁衍,后世称之“安定堂”。这两支胡姓人虽衰于东周,却又曼延于秦,复兴于汉。下面举我们胡姓“安定堂”的谱系为例。
    纵观21世澄公至64世藩公这43世之间,先后有7人封王,8人封公、封侯,20多人为将军、太守、刺史、三公九卿,还有4人为皇后和皇太后。中国历史上,胡氏女中最出名的要数北魏世宗的皇后、孝明帝的母亲胡太后(满公56世胡奋裔孙胡国珍之女),她曾两度临朝执政,长达13年之久,贵为一国之尊,权倾朝野。
       这期间最出名的贤臣是澄公的25世孙胡广(字伯始)。北宋文豪司马光,在他所著《资治通鉴》里有一篇“万世不理问伯始”的故事,所记述的“伯始”,便是胡满的46世孙胡广。胡广年享八十一岁,初时以“廷试第一”而入仕,后“五迁尚书仆射”(丞相),“历仕六帝”(东汉时安、顺、冲、质、桓、灵六个皇帝),为官三十一年。这三十一年,是东汉王朝的多事之秋:地震 、水害、蝗灾连年不断;外侵、内乱、盗贼干戈不息;皇帝人人年幼,太后个个干政,外戚宦官邀宠争权;导致国无宁日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胡广就处在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中,不仅能全身远祸,而且始终稳处“三公”之位。都因他“为官谨慎、清正廉明、秉性忠直、练达事体、明解朝章”。以至京师百姓谚云:
风风雨雨非耳聋,是是非非明心中;
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可见胡公的声望和才德能左右皇帝、左右天下。后来三国时孙权之父孙坚就曾为胡广作过“墓志铭”。
                                                              华 林 时 代
        胡满的64世孙胡藩,是江西华林胡氏的开山鼻祖,胡藩在南北朝刘宋孝武帝时,以“文武兼备、中直义烈”成名,曾随刘宋孝武帝南征北战讨伐,在征讨、平叛、破敌中,“所战有奇功,所见有特识”,官封“相国参军事”,授之“壮侯”,赐土江西豫章(南昌)华林。退隐后则率12房夫人,60个儿子及其族人聚居繁衍于江西各地,于是胡氏便成了江西的名门望族。长子胡镇后裔今居湖北黄岗东。
       胡藩的24世孙,即满公的88世孙胡成是晚唐皇帝昭宗的侍御史,位仅次于御史,职权是上管对皇帝的谏议,下管对百官的执法,其官声政绩都很出色。后来唐被后梁(五代时)朱温所灭,他“悬车不仕,隐居豫章之西华林”。其妻耿氏,封一品“徐国夫人”,即后世所称的“耿氏婆婆”,这是一位胡氏婆婆中最了不起的女性,她相夫名就,教子多方,贤淑聪慧“。后人对成公、耿氏这两位祖宗的评价,有这样一副对联:“成公诗书传家昭胡氏,耿氏礼仪教子光华林”。正因为有成公、耿氏这样出色的父母,才有其优秀的五个儿子:长子胡珰官封膳部员外郎,次子胡瑜官封陈留尹,三子胡琼官封常州刺史,四子胡王告官封江州节度使,五子胡球官封散骑将军。初时其子孙群居江西奉新华林,计八百余口。后因大唐灭亡,为躲避亡国灭族之祸,成公的五个儿子各奔东西,唯长子胡珰隐居华林郊野。这场国祸不仅胡氏无损,反而使胡氏五子散居各地,形成了江西华林的五大分支,开枝散叶于今天的江西、湖北、湖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四川等地,遂成为天下的胡氏大宗。关于耿氏,在后世的名气要比成公响亮,所以后人只知耿氏而不知成公者多矣!同是祖宗,本来无可厚非,纵观成公华林胡氏,尤其是到了宋代,是胡姓历史上群英荟萃、光芒显耀,最为光辉的时期。仅以满公的92世孙胡旦起,至96世孙胡柚止,这五氏共计男丁154人,以进士出生入朝为官者就达67人,占总人数的44%,其中95世胡直儒这一代虽仅存14人,却100%的取士为官,这五世,不仅有“状元、榜眼、探花五代连冠”、“一门三进士,六部四尚书,”而且还有弟兄三人同科同殿试榜首的。有一首《赐胡用庄兄弟“状元、榜眼、探花”》的古诗,就是宋真宗皇帝御笔盛赞其事的。而且,700年前的元著《宋史》,就记载了华林胡氏后裔的32人,他们都是出将入相、位列三公,均咵他们官声政绩享誉朝野、是国家栋梁之臣。
       清献、忠献公的后裔。我们的祖籍都在江西、安徽。那么,我们现居地的一世祖们又是怎样迁居、落籍到湖北的呢?
                                           赣 皖 人 迁 鄂 
       元朝末年,腐败的政治,沉重的徭役和统治阶级的经济掠夺,使阶级矛盾恶化,加上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在湖北的两支农民起义领袖,一个是明玉珍在鄂北造反,另一个是陈友谅在鄂南造反,陈的势力较大(含湘、赣)。他们两人发展壮大,当时还有张士诚、方国珍、朱元璋,他们形成了元末政府的敌对势力。
    明玉珍是应山人,他的子弟兵都是孝感地区人,后来他的队伍打到了四川,又在四川自立为夏王,于是孝感地区的子弟兵及其亲属以为有靠山了,也随之入蜀。陈友谅的队伍主要是鄂南人,势力最强,号称汉王,可是后来在鄱阳湖一场大战,被朱元璋黑夜突袭,纵火焚船,火烧汉军60多万,并乘胜追击至武昌、安陆。汉军的士兵和亲属也随之逃出湖北,因此湖北境内十室九空,土地荒芜,朱元璋执政第二年就发出了“四川填两广、江西填湖北”的强制移民政策,下令在当时人口中‘三丁抽一”。抽到谁,接到指令,不管你是否同意,不论早晚,必须起程,所到之处,“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先占之处“插草为标,划地为庐”,并免除劳役赋税。到了清朝中叶政府又搞了一次“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又有不少胡姓流落四川,我们各支的胡姓始祖,当时却是被封建朝庭政策所逼,无可奈何的离开父母兄弟,和温暖的家,或亲属结伴,或兄弟同行,或只身独往,还有的家庭亲情难以割舍,为了互相照应,甚至于全家老幼,拖儿带女踏上流亡之路,无目的无方向地向湖北辗转漂泊而来。
[ 此贴被胡承钧在2012-04-21 19:4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4-21
                                                                      千秋景仰若虚公
        二OO五年九月,嘉旭天然气公司在安装泵站路沈家湾段天然气管道施工时,挖掘出土了始祖若虚公深埋地下600年的明代石质墓碑和《墓志铭》各一方,当即被公的后裔胡昌平夫妇发现后一并捧抬回家,且妥善安置;为争取市政府在仙女山划地为公建修墓碑和陵园,二OO八年十一月,天晖公与干成公、昌发、胡辉等将公的墓碑和《墓志铭》重要历史文物,一并捐献给市历史博物馆珍藏。《墓志铭》详实地记载了公的生平,从而从古迹中发现了公显仕的风采。同时,《墓志铭》记载的历史时间和变更与史书文献记载十分吻合,这些县志和老谱均未记入;若虚公显仕成就,为人标范,虽为封建时代之官员,其品德为人是值得当今学习和赞赏的。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二OO九年三月,市政府作出决定:在仙女山南面半山腰,已划拨土地,为若虚公建修墓陴和陵园,既为仙女山公园增添一景,并供后人观瞻。
       公讳若虚、字子实,生于元英宗至治壬戌年(公元一三二二年)四月十三日,卒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公元一四O六年)六月初三,享年八十五岁。其年八月十六日葬于仙女山先人兆次礼。
       公幼年失去了父亲,从小聪明好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悟出到读书、修行的重要;公自幼读书勤奋、刻苦,练就儒学根底颇深,且博学多才;公从小修行严律,造就他温文儒雅,处事严谨,不逾矩度;公终身以教书育人为业,桃李满天下;公有崇高的人品、渊博的学识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学生、门徒都踊跃地到他所办的儒学堂里去学习和深造,从教者如流;学生、门徒、同僚、邻居等,对他莫不亲而爱之,畏而敬之。
       公的祖籍在徽州府(现安徽省)歙县。自元代末叶(公元一三四O年左右)迁来汉川城,住在名叫周陂里的地方,后移到本城崇文坊居住。当元朝政治不治,政局紊乱,且起义军与当朝政府军在武汉、汉阳等地频频交战,每每波及汉川,公携儿带女举家避兵沔阳数载,当新政明朝政局平定,人民安居乐业,公率全家二度迁回汉川城。明洪武辛亥年(公元一三七一年)春,公被推荐为儒学训导,时年49岁。(老谱有记载,公的儒学训导系新朝廷命官。)公除了酷爱他的事业外,还非常注重和讲究儒学殿堂四周的环境和形象,凡是儒学殿堂四周的松柏和花苑均为公亲手所植。
       公敢于急流勇退,不死守仕道,于晚年辞去了儒学训导的官职,到原名大赤乡(现为刘家隔)左观隐住,在家唯一地做些教育、疏导子孙的事宜,他曾反复地教诲其子孙们说:“为人之子,不可以不读书,只有读了书,才知道礼仪了。你们都是我的子孙,怎么不继承我的事业呢?……”(由于公的言传身教,他的子、孙及所属后裔们,世代都以读书科举为主,辅之以经商和耕作,全家从公开始算起前代后世在近200年里,以科举出身者层出不穷,赴外地外省和进京做官者不计其数,这在老谱中均有详细记载。追忆500年前我们的先祖在汉川城域内确为望族之一,不负其名的书家门第。)公还是远近闻名的“治家有法、教子有方”的典范。
       公在隐居乡间的那些年里,与邻里和乡人的相交相处中,没有丝毫的官架子,始终保持光明磊落、平等待人、正直公道、与人为善、和睦真诚的态度,所以受到人们赞不绝口地称颂,并以他的这些美德为楷模;即使是在任的县中之长吏官,每年都必到他的家中观风问政,彼此相交是朋友、也是知己。这是公的处世哲学,即是公遵循当时社会所称云的中庸之道。
    夫人漆氏。只知道,她早在公前九年辞世。有子三:长子逊、字伯谦,次子迪、字伯顺,三子暹、字伯达;还有女一人及女婿叫叶春;孙男共十人,名字依序排列是惟中、惟嘻、惟士、惟智、惟吴、惟新、惟学、惟俊、惟恂、惟纯;曾孙一人,孙女七人。这些子、孙们都是他们一个一个地倾心培养和教育成长的。
       今天,当我们追忆祖功宗德,特别是撰写我们的嫡系始祖若虚公的显仕风采和光辉历程时,我感慨万端,一时难以用语言表达他对我们现有数万计的嫡系后裔们的恩典和庇佑。更无法感恩图报。在此我只能借用在公辞世的二个月后,即明永乐四年(公元一六O四年)八月十六日,为公撰写墓志铭的作者,前乡贡进士三山林茱公在碑文结束时,他出自肺腑的感慨之语,作为此文的结束语:世上的富贵是可以给与获得的,唯独要求子孙继续勉力崇尚诗书的愿望是难得实现的。公有这许许多多的美德功绩,我虽然不聪不敏,怎敢不将公的事迹表述出来,用来劝导世人呢?
                                                                                                                  若虚公裔孙:辉 字起宏 敬撰
                                                                                                                 二OO八年八月八日于汉川城关


附:1、若虚公《墓志铭》;
          2、墓碑、《墓志铭》照片;
          3、市博物馆文物征集收据。
                                                                           若虚公墓碑墓志铭
        公讳若虚,字子实,姓胡氏。胡出有虞之后,周武王时,封胡公于陈,子孙因以胡为姓,后族不可谱。当公祖迁汉川,父君节居邑之周陂里,世以儒为业。公幼失怙,既长益知读书修行,徙居邑之崇文坊。当元政弗治,避兵沔阳,际昇平复于汉川。洪武辛亥春荐为儒学训导。公精神紧峭,矩度峻整,生徒日相讲习,莫不亲而爱之,畏而敬之!凡黌宫殿堂之松柏皆公手植焉。后以老辞居大赤乡右观,唯以子孙是训,赏谓子孙曰:“为人子不可以不读书,苟知书,则知礼义矣,若辈皆吾子孙,其可不绍吾业乎?”是以治家有法,教子有方。与乡人交,以直辺相与,忠告相益,其真诚终始如一,故人咸德之,虽邑之长吏,每岁必过其门,观风问政,相与成宾主礼而去,此公之处世,其亦天下之中庸者欤?公生于至正壬戌四月十三日,卒于永乐四年六月初三日,其年八月十六日葬于仙女山先人兆次礼也,寿八十五。夫人漆氏先公九年卒,子三人:长逊,次迪,次暹(通),女一人叶春其婿也。孙男十人:惟中、惟嘻、惟士、惟智、惟旲、惟新、惟学、惟俊、惟恂、惟纯,皆循循雅飭,惟惟纯儒学弟子员。曾孙一,孙女七人。嗟夫,世之富可致也,贵可获也,唯子孙绳绳,敦尚诗书之教是不可能也。
      公之世系美绩若此,予不敏,敢不以公之事实表而言之,以为世辺劝云。
                                                                                            永乐四年岁次丙戌秋八月十六日孝男逊等立
                                                                                                           前乡贡进士三山林茱     撰
[ 此贴被胡承钧在2012-08-23 20:1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04-30
请问版主,汉阳张湾胡家台(汉川电厂江对岸)的胡氏,属于那一支?字派志正光大、德盛必昌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05-03
必铁宗亲:您好!
    您们这一支应为仲契公之后裔,但您需看家谱告知住张湾胡家台(旧称长湾)的始迁祖是谁就好查了。
                      胡承钧
[ 此贴被胡承钧在2014-04-15 20:0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2-05-03
必铁宗亲:
      您们这支宗亲是不是未参加本次修谱,在我查的资料中只录入了民国时期出生的人,未见1949年以后的情况。请告之您的手机号和QQ号,以便联系和告知您们的情况。
      胡承钧13886382812   QQ309484368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2-05-03
您们很可能是“仲契公资八公房世系楠公支系”
[ 此贴被胡承钧在2012-05-05 21:0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2-05-05
必铁宗亲:
     经查:你们确系“仲契公资八公房世系楠公支系”,2008年《中华胡姓通谱 汉川卷》编撰时,蔡甸的胡必福会长将你们这支纳入到《中华胡姓通谱 蔡甸卷》中编修了。其实你们的老谱资料在汉川马鞍油榨河。
      胡必福先生的联系方式:15307184032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2-05-05
                                                   修谱杂叙——拟作汉川油榨河祠仲契公世系族亲参研
(一)溯源篇
      溯我胡氏发源:据史料所载,圣祖黄帝传九世孙至舜帝祖,舜帝祖传三十二世孙至虞阏父祖,阏父祖是我胡氏鼻祖妫满公的父亲。在周武王讨灭商朝得天下后,为追崇舜帝祖的功德,便四处寻找舜帝祖的后裔,查得虞阏父为舜帝祖三十二世孙,然而封仕阏父为周朝时的陶正官,掌管全国的制陶工作。因阏父祖掌管制陶成名有功,深受周武王的赞誉和宠信,宜将长女太姬许配其子妫满(满公)为妻,权属皇亲国戚,并封侯于陈地为国(陈国)。由于满公祖治国有方,恪尽职守,为人正气有节,衷心爱戴人民,深受尊重,加之延年长寿而名,卒后三年,被武王之子周成王赐谥姓为妫胡满公,并加官由候提爵,这就是胡氏的发源由来。到春秋时期,战乱四起,陈国被楚国所灭,胡氏裔孙为躲避战乱和灭门追杀,且四处逃散,有的以谥为姓继而姓胡,有的以国为姓而改姓陈。据穆柳森编著的“百家姓辞典”记载,三千年前,胡、陈、袁、姚、田均为一家人,同是一位祖宗——胡满公。
(二)寻根篇
         胡氏得姓,源于周成王所赐妫满公,满公堪称我胡姓鼻祖。继由胡满公传86世孙舜臣公,舜臣公妣姚氏,生子二:清献公、忠献公。次子,忠献公妣黄氏,生子三:月敦、括、霸(另派衍)。长子,清献公妣张氏,生子七(以北斗七颗星座而取名):清献公长子,劗(魁),任江陵太守,封金陵侯,妣王氏,继妣赵氏,生子六:瑄、玘、瑝、琳、瑞、琇。清献公次子,城(鬼勺)任唐御史,封徐国公,妣耿氏,封徐国夫人。生子五:珰、瑜、琼、王告、球。清献公三子,霸(鬼雚),任吉州刺史(今值夏市),妣不详,生子五:瑶、环、璜、珩、王怱。清献公四子,鬼行,字秉永,任宁州教授(今江西修水),后迁章页 州,妣氏不详,生子四:松、柏、桂、柳。清献公五子,魓,字荆方,任陕西太守,妣氏不详,生子三:炽、炎、煐,居陕西。清献公六子,鬼甫,字陵祖,任浙江进士,妣氏不详,生子四:坤、溶、扎、城,居浙江。清献公七子,魒,字豹大,任交趾(今越南)刺史,妣氏不详,生子二:琛、琏,徙居成都,据史料记载:我汉川油榨河祠全体胡氏和官陂塘祠一大部分胡氏,均系清献公次子城公(鬼勺)及耿氏之后裔,油榨河祠胡氏又均为城公长子珰公衍续的孙辈。由此,城公实乃吾族远世祖第一世,再由城公传十八世孙至仲契公。仲契公由江西南昌华林迁徙楚北(今武昌大东门)省城定居,并开宗分房。
(三)问祖篇
       仲契公是我汉川胡氏油榨河祠的开宗祖,是鼻祖满公第105代孙,是远世祖城公第18代孙。契公妣赵氏,生子二。长子:邦赞,妣张氏,生子四:铨、镐、钅监、镇。次子:邦实,妣丁氏,生子四:资六、资七、资八、资九。吾祖由江西南昌华林迁楚北(今武昌大东门)省城定居,尔后因子孙繁衍兴旺,且受居住环境所限,然而开宗分房,其后裔迁徙湖北汉阳、沔阳、汉川等地。现尤以汉川马鞍乡油榨河资八公世系为胡姓复地,再连接周边的马口、庙头、城隍、蚌湖、分水、杨林、脉旺、沉湖、中洲、刘隔、麻河、新河、汈汊湖、城关诸多乡镇胡姓。仲契公嫡系裔孙拥有117个支头,至今已衍续后代20000万多人丁,实乃汉川全体胡姓中的第一大支系。
        仲契公,据史料记载:契公原以农田耕作,是一位实在、本分、地道、忠厚的劳苦种田人。后从事经商,又是一位杰出、诚实、守信的生意人,还是一位知书达理、学识渊博、德才兼备的文化人。契公一生勤劳俭朴、含辛耕耘,废寝经商。呕心持家,倾心育子,造福后人,其功德无量,其英名齐颂,其慈恩永存。契公高尚的为人品德,延续至今,激励了我族胡姓裔孙,继承其博识,弘扬其精神,勤奋工作,艰苦创业,诚实做人。在如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年代,有的下海淘金,经商有道,事业有成;有的从政为官,廉洁爱民,前程似锦;还有的学业有成,深造海内外,光宗耀祖。可谓我族胡姓历有人材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四)修谱篇
        谱为一家之史。我国把国史、地方誌、家谱列为记载历史的三种不同形式,已流传数千年。国史它记载着一个国家强大和兴衰,地方誌它记载着各省、市(县)、乡(镇)地发展和变化。家谱它却记载着一家一族地繁衍和迁移情况。但家谱必须遵循敬祖慈孝,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妻互爱,妯娌和谐,邻里互助,做人诚贤,待人宽和,褒善贬恶,勤俭持家,使这种良好的家族风范代代相传,永不败落。
        家谱虽属封建社会的一种产物,但在今天来讲,也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衍变又是社会的缩影,不可分割。家谱可向社会提供很多有着相关价值的实际资料,对于研究史学、人口学、民族学、社会学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贡献。毛泽东主席于1957年在成都一次会议上讲过:“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类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孙中山也说:“族谱记述着中华民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加以利用。”现在我们修谱,决不是搞封建迷信,更不是搞家族排他主义,也不是搞与国家政府相违背的事宜。只是记述民族来源,祖辈世系,人物传记,婚姻状况,裔孙繁衍,宿迁变更,以及氏族地发展变化。由此,我们还在原老谱牒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和创新。一是将原谱牒的竖式版改为了横式版和国际接轨,以便今后子孙拜阅。二是将原谱牒中部分古话文译为现代白话文,以便今后子孙通读易懂。三是将世系中名人志仕,高龄寿星刊登了像片,加了颂词,还对热衷修谱者加了赞语,对积极捐款修谱者加了评语,对作出贡献,捐出重金修谱的家庭加了简介,以便今后子孙敬仰、爱戴、彰扬。四是将世系、字辈进行了重新整理,正本清源,认祖归宗。还按照全国总会新编定的《百字新派》,刊载了使用对照世系表,以便今后子孙掌握使用。五是将原谱牒中的家训、族规进行补充和完善,其内容与时俱进。
       胡氏汉川油榨河祠仲契公世系,此次参加2008年胡氏宗谱续修,是在全国中华胡姓通谱联修编纂委员会和湖北省分会的号召下,而积极响应投入的。也是在汉川分会的组织、发动、领导下开始运作的。这次修谱,是继明嘉靖年间一修,清乾隆同治年间二修,三修,民国六年(即1917年)四修,民国三十三年(即1944年)五修后的第六次续修。也是按照修谱六十年一周期的规律而进行的。此乃一大盛事,是我全体族亲的期盼,也是我全体族亲六十年后的强烈欲望,更是我全体族亲诚表敬祖爱族的一片赤诚之心。
        修谱,本是一项纷繁复杂而又庞大细仔的工作,特别是要面对缺资金、缺史料、缺考贝、缺经验、缺专修人员的多重困难。但为了紧跟全国胡姓通谱联修的滚滚浪潮,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借此契机,续修吾祖仲契公后裔之谱牒。并在胡昌义、胡昌宇二人为首的倡导下,肩负重任,宣传发动。迅速组建了以胡丑成、胡月成、胡昌甸、胡文州、胡勉陔等人为骨干的油榨河支会;以胡腊华、胡大和、胡家芳、胡圣幼、胡砚文、胡必刚等人为骨干的窑新支会;以胡昌雄、胡必品、胡必华、胡水清等人为骨干的高庙支会。以胡向阳、胡际祥、胡昌文、胡必仿、胡军等人为骨干的城关支会。以胡昌荣、胡青山、胡传明、胡少瑞、胡传文等人为骨干的杨林支会。以胡盛武、胡盛龙、胡昌文、胡盛昌、胡昌镇等人为骨干的城隍支会;以胡玛瑙,胡长发、胡树发等人为骨干的汈汊(川中)支会;以胡金旺、胡新州、胡天顺、胡昌文、胡新爽、胡乔兵等人为骨干的分水支会;以胡新春、胡东平、胡家明、胡盛秋、胡敬平等人为骨干的汉阳黄泥塆支会;以胡绍炎、胡想林等人为骨干的沔阳朱家台支会。这些支会的全体骨干人员,他们不畏严冬天寒、夏日暑热,夜以继日,四处奔波,不辞劳苦,认真仔细地登记、造册、核审。他们放弃家事,自贴资金,不惜得失,走村串户,逐一上门,服务众亲。特别是已故的胡玛瑙先生,身患绝症,临终前还念念不忘修谱大业。他们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可上慰先祖,下泽后人,是值得后辈子孙效法和弘扬的。
        这次修谱,除上述骨干人等外,也得到全体族亲的大力支持和抬爱,使修谱业已完工,我们为首二人,深表谢意!但由于受水平、时间、资金等条件限制,一定还存在着疏误和问题,有待众族亲批评、指正。

                                                 城公三十七代孙、仲契公二十代孙 昌宇敬撰
                                                                       二OO八年八月八日




                                                                             仲 契 公 颂
           在那荒茫遥远的朝代,那是一个初秋的月夜,月光皎洁,星光灿烂,微风拂拂,一位眼光坚定,面带微笑,心怀自信与坚韧地急匆匆的人——他偕夫人携儿女,手提肩扛满头大汗,其艰难和长途爬涉的情景可想而知。不多日,他们终于到汉川了。这时,已是阳光和熙,甘露晶莹。整个汉川大地霞光万道,满地铺金,万事万物竞相争荣。
      啊,是您啊,我们汉川胡氏油榨河祠的始迁祖仲契大公!仲契大公,您带着鼻祖满公的血脉,您承领着城公的秉性,您继承着珰公的基因,在汉川开劈了一片新天地。您从江西奉新华林来,带着那里的先进文化,带着城公的滋养,带着华林的良种之苺,带着那里民众的高雅素質,把那里一切的一切,都溶进了汉川这块圣地。在案头上,有您的文房四宝,砚台上是双龙抱珠,砚台内是香墨浓浓,笔葆上饱含您的睿智,纸张上经典满篇。有教无类,是您育人的先进理念,良种沃土是您创业发展的阵地,金谷硕麦是您辛勤的结晶,您用“仁、义、礼、智、信”精神武器武装您的子孙,儒学是您文化的本体,儒商是您和气生财的风貌,儒农是您丰收的源泉……啊,仲契大公啊,您是一位伟大而平凡的知识分子,您是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先行者和典范。您为人是那样的谦和低调,像春天的阳光温暖着每一个人,您启迪着教诲着每一个人,您救贫抚残,温柔地关爱每一条生命。您那大恩大德与日月齐光,与山河共存,並传播在汉江南北,绵延瓜瓞,象一根无限长的金线,悠悠绵绵,直到永远……
      又是一个满月的午夜,您靠在床上,依稀朦胧。刹时,一轮金色的火球直冲您的怀抱,您顿时热血沸腾,啊,那正是城公和珰公在托梦给您,那是他俩在梦点迷津——“要立牌位了,该修建祠堂了!”他俩告诉您,您的祠应修在青、黄二龙的游离之间。于是,名不见经传的油榨河便成了风水宝地,经过三年筹划,三年修建,您的祠堂就竣工了。油榨河胡氏宗祠东临黄龙潭,西依汉江水,北靠甄山头,南望梅湖水,真可谓雄浑巍峨,浩气荡漾,紫气昇腾;多少年,多少代,“油榨河”三个闪闪发光的字眼,扬名四海五洲了。仲契大公啊,看着这孝子贤孙们为您行孝祭奠的杰作,您难道不含笑九泉。捋髯点头称赞吗?
      遥想仲契公当年,眼看仲契公万千后裔,悠悠厚德,巍巍伟业,激励我们后人建和谐社会,鼓舞我们后人奔小康,追大康!

      凤凰在烈炎中永生!
      蛟龙在大海中翻腾!
      雄鹰在长空盘旋!
      骏马在平原驰骋!
      仲契大公是永恒的偶像!
      仲契大公是永远活着的神!

                                         城公第三十七世孙、仲契公第二十代孙 昌义(文新)敬撰
                                                                             二OO九年四月
[ 此贴被胡承钧在2012-05-06 08:10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