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529阅读
  • 40回复

湖北三洪公支系专帖(字派:文定家本大 光宗以显扬)----胡阳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2-05-21
— 本帖被 南山 从 谱牒世系 移动到本区(2012-05-21) —
        迁楚始祖三洪公是众多明朝初期迁入湖北的胡姓始迁祖之一。在那个年代,朱元璋主要对手是陈友谅,陈友谅的“大汉”都城在湖北沔阳的沔阳城,故使湖北成为主要的战场,朱元璋为了能巩固地位,在湖北可谓不论老少,血洗湖北,造成湖北“十室九空”,我们当地还流传着“朱元璋杀到江西留人种”的古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填补湖北的“十室九空”和土地荒芜,更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地位,从江西以抽丁移民的方式强制大量移民湖北,这就造成了现在湖北人大多数的祖源地为江西,我族也不例外,迁始祖三洪公为铨公后裔,从江西吉安府落籍于湖北天、沔、汉交界的南湖垸鸡鸣里,现属汉川市田二河镇胡向湾。

        三洪公,号九範,明恩贡生,妣向氏,向文秀公之女,子四:荣珠、海珠、广珠、明珠。长子荣珠公,字珍园,明禀生,妣徐氏,徐万公之女,生子一:昱。次子海珠公,字波万,明庠生,妣王氏,本邑王大道公之女,生子一:景。三子广珠公,字有容,积学不遇,妣王氏,王敬公之次女,子三:晟、暲、昂。四子明珠公,字容光,后为胡宅福主,妣孔氏,无后。昱公,字阳乾,以子湘为官明浙江嘉兴府教授,敕封文林郎,妣樊氏,江夏樊达公之女,敕封安人,子七:澜、湛、泷、淮、濂、湘、淳。景公,字有材,妣尹氏,无后。晟公,字集安,明庠生,妣吴氏,吴万成公之女,子一:汇。暲公、昂公两公阙。

        至此,三洪公四世孙有八人,即澜、湛、泷、淮、濂、湘、淳、汇八公,我族即以此八公世系分为八房。

        大房澜公有四子,即仲宏、仲容、仲宽、仲宇,其中仲宏、仲容两公俱阙,三子仲宽公子二:思忠、思义,其中思忠公出嗣二房湛公独子仲守公后,立为二房。思义公只有独子良柱,但后阙。四子仲宇公有五子,即思道、思德、思孝、思治、思化,即大房皆为仲宇公之后也。后裔主要居老湾、汉川市城区和湖南华蓉,在仙桃、洪湖、武汉、京山也有分布,最重要的失散地为当阳和荆门交界的观音寺,因1958年修建漳河水库那里的族人移民四处。

        二房湛公只有独子仲守,仲守公无后,系大房仲宽公长子思忠后承嗣,即二房皆为大房之后也。

        三房泷公有子二即仲安、仲宁,仲安无后,仲宁有子二,即思恭、思敬,思恭公无后,思敬公二子,即良新、良沁,良新后四世单传,至曾孙士善公迁居天门杨场北岸。良沁公后五世单传,至第八世本萃公详情失考。即现在知道的三房皆为天门渔薪杨场北岸罗亭村发出。

        四房淮公有五子,即仲宣、仲审、仲究、仲宾、仲宓,仲宣公后基本都是在老湾和汉口,仲审公有二子,长子思翥公后基本在老湾发出,次子泰书公迁居沔阳州贺家嘴(今属汉川市),子二,即良鼎、良铭,良铭两公后失考,良鼎公子一,即一斌,一斌公子二,即选、遂,选公独子士云有子三,即文恕、文山、文富,文恕公后俱居汉川回龙羊占村,文山公子一,迁居沔阳仙桃镇无踪,文富公后辗转流离大多数落籍天门净坛蒋家场,遂公字静臣,有四子,即士龙、士虎、士彪、士豹,四公俱迁荆州府江陵县普西观侯家垱瓦子滩,今查地名为江陵县普济镇侯家垱村和瓦子岗村,没找到有胡姓人家,但两村后面的林口村有两三百人姓胡,需要进一步考证,此处为我族重要的族亲失散地之一。仲究公无后。仲宾公独子思燧,妣李氏,入赘李姓,因子孙繁衍成族今地名为胡李湾,今属汉川市田二河,其后大多居于胡李湾和高家嘴两村。仲宓公出嗣七房淳公后。

        五房濂公独子仲宫公有三子,即思齐、思孟、思贤。长子思齐公后至文焕迁居沔阳州仙桃镇王家垸,其后光旭公迁居湖南岳阳钱粮湖,故主要聚居地为此两处。次子思孟公六世单传至定相公,定相公在汉川回龙镇花园村入赘杨姓,更名元相,其后回宗后多居于此。三子思贤公后大多居于老湾及田二河镇上。

        六房湘公有二子,即仲实、仲宜,仲实公有二子,即思觉、思黉,思觉公无后,思黉公后除部分住老湾外,迁居最为广泛,主要迁居地为京山刘家集、京山市石龙镇蔡家冲、应城陈河镇曲集片、洪湖市新堤、陡埠五丰垸、仙桃市郭河镇窑场、远安县城、汉川市区以及荆州市、潜江市,武汉市、孝感市等等。仲宜有三子,即思祖、思宗、思亲,大多数居于老湾及田二河镇周边,也有分散在外的,主要是分水镇友好村、光二村、杨林镇蒋滩等。

        七房淳公无后,以四房五子仲宓公承嗣,更名为仲贤,又名仲宪,仲贤公于1600年迁居汉川福星高脚庙,仲贤公独子再思公有五子,即才备、才俊、才杰、才仕、才优,才备公后俱迁沉湖镇芦嘴,即胡家台,才俊公后一迁鹤峰县中营乡,一迁沉湖镇夹街,才杰公后迁洪湖市峰口镇、京山市雁门口、沉湖镇柳柯、仙桃市大福乡,才仕公后主要迁居仙桃市彭家场,京山市钱场及新市两镇、黑龙江省哈尔滨,在高脚庙祖屋的也是人数最多的,才优公后俱迁金驾河,现主要在汉川市脉旺镇和湖南省岳阳市。

        八房汇公有四子,即仲骞、仲赛、仲宫、仲寀,仲骞公二子,即思魁、思科,其后大多居于天门市蒋场镇黑流渡和天门市汪场镇金家场,仲赛公二子,即思孔、思学,思孔独子如仕公在闵姓为子,其后在清朝光绪年间始归宗,但义附于天门市月池祠,现已回归祖祠,其后多居于天门市乾驿镇上月池,思学公有二子,俱往四川贸易未归。仲宫、仲寀两公均无后。

        三洪公支系世分八房,昭穆有序,六百多年的历史脉络清晰,历史上编纂谱牒有六次,但现今保存完好的最早谱牒是第三次的版本,即清朝光绪年代谱,为木刻版印刷,这也是我族第一次的印刷版,以后诸次续修都是以此为蓝本。

        崇宗敬祖是每个子民都应谨记的传统礼教,本支皆迁始祖三洪公所衍,别无旁支,传至今已二十三世,以欧苏普法之断自可见之世为始,我族以迁始祖三洪公为始,定为一世,虽知我族为南宋名臣铨公之裔,但明朝时期谱牒已毁于兵燹,其中先祖名讳失考,不能定为一世,与三洪公一同迁居湖北的近族为天门如寿公、汉阳永安公,为吉安同一个地方同迁湖北的,属同辈,这些是我族有可靠资料能知道的三洪公之前世系的准确信息,如寿公支系现在可查到,但之前世系亦有疑,永安公支系现不得其踪,铨公为公霸公九世孙,这些都是可以查到的准确信息,其他不能以讹传讹,要有充分的根据才能下定论,不能因现在通谱热潮枉下定论,滥认祖宗,余认为欧苏谱法的精髓就在于“断自可见之世”,这样才不会欺师灭祖,有悖礼教。

        开辟此专帖一为让族内能了解更多的族谱资料,一为让更多人了解三洪公支系,再就是为失散的族亲能有个查找的去处,资料和动态会在本帖中不断增加。

祝贺“湖北三洪公支系专帖”开通!相信在阳红宗亲的主持下,本帖将会办成胡氏宗亲网论坛最新的典范之帖。南山 2012.05.21
[ 此贴被胡阳红在2012-05-23 01:03重新编辑 ]
   务实      求真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5-21
我族现今保存最早的族谱,为光绪年间的,里面也收录了之前各手抄版谱的文章,是我族最宝贵的文献资料,全套共八册,先上图
   务实      求真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5-21
我族留存最早的几篇文章:
                                        序

   盖闻子长详世家之纪世,南通姓氏之学博物君子犹旁搜远绍,矧为人子孙而无水源木本之思耶,吾族自胡公满封陈,以谥为姓,历汉唐迄宋,世有达人,予尝叹巨族大家追支溯干,大半有阙文之憾,而由干核支何,尝鲜一脉之真,即吾支祖铨公,字泰昌,由江左徙江右,南渡宋高宗建炎二年戊申登进士第,拜龙图阁学士,卒谥忠简,创修有谱,公子孙众多,传至元明鼎革之交,相率迁湖广,一居竟陵、一居汉阳,唯吾祖三洪公居汉川南湖垸鸡鸣里,虽转徙流离,皆繇江西吉安间,而旧谱毁于兵燹久矣,于戏以千数百年之祖,若宗后起者,必欲志其里居、详其次序,非惟族之错综不齐,且道途潦远,恐延岁月而不能成今。
大清乾隆五十二年,予年六十有五,代传一十有四,与其务远遗近,何如从近而徐察夫远也,况我族自三洪公数传而后,接踵播迁随州、荆门、京山、潜江、天门、沔阳、汉阳等处,莫不有人绵绵延延隶仕籍膺科名列胶庠者指不胜屈,是祖宗既有灵爽而子孙敢忘盛德欤,爰同各房长暨族内贤能者纂辑谱牒,垂范后人,将见宗枝繁、家法肃,上有以尊祖敬宗,下有以传世行远敦睦之行,丕成仁让之风,予虽不能全睹历朝之远谱,亦可不失我生前后十四代之世系矣,若嗣后子令孙贤鹏程远大仕,路间或遇同姓者,彼此考核得其全谱,重加修订又予所厚望也夫。
                               十代孙修麟 字应关 号仁斋 丁未仲秋月谨撰


    这篇文章为乾隆五十二年岁次丁未年(1787年)所作,明确指出我支系为南宋名臣胡铨之后裔,为江西吉安而来,并指出原籍吉安是有谱牒的,再就是指出同迁的为如寿公和永安公


                                          序

    昔我高祖仁斋公子作谱序也,曰与其务远遗近,何如从近而徐察夫远,斯言也不惟得修谱之法而敬宗收族之意亦寓其中矣,予年少遭家不造兵燹水灾相继而至祠宇荒芜、谱图散失,抚躬自问深恐不能善继善述也,同治癸酉冬倡议修祠不数月而后寝告成,次年复作前詹,美轮美奂足壮观瞻,特我族自三洪公数传而后转徙播迁沔阳、汉阳、天门、潜江、京山、随州、荆州、鹤峰州等处,今辑族谱欲采访则道途潦远,不采访则遗漏实多,不得已因先祖原本百方搜罗始成一帙,昔诸葛武侯作出师表人谓其本于伊训,朱子作纲目人谓其本于春秋左传,若予所编某为昭某为穆,一展卷即知非若古人之得诸形似也,孟子曰事半功倍,后之人勉乎哉。
                                   同治十二年癸酉 十四代孙 勖本勉旃谨序


   这篇文章为清同治十二年癸酉年(1873年)所作。


                                          序

    昔欧阳文忠公谱例有曰姓氏之来也,远上世多亡不见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后之修谱者多宗之,若我胡氏溯源者皆曰胡以谥为姓,胡公始祖也然,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礼有明文,况功令颁示,不宜远引致起僭越,断自可见之世诚定论也,我祖三洪公明初由江西迁楚北,居汉川之南湖垸,传至四世分八房,是三洪公迁楚之始祖也,居南湖垸者以为始祖礼也,公之子孙播迁沔阳、汉阳、天门等处居多,虽代有文人,谱牒未修,惟族祖仁斋公辑有定本,但书某祖之名、某妣之氏而生殁年月、葬地山向俱未详载,公又年老家富,凡远处他乡者未暇采访,阙文之感何如耶,幸族叔勉旃公同治癸酉冬纠合族众复修祠宇,既成用意采辑续成一帙,较原本加详,迄今二十余年,仅存手录而已,客岁族兄大春以斯事属予,穷念谱之修也有数难,荡柝离居则采访难,代远年湮则考核难,识见鄙陋则追述难,集裘成腋则收费难,岂因其难而遂巴乎,爰斟酌尽善分作八门,首世系敬宗族也,次祠堂妥神灵也,次祭田明祭祀也,次茔域防侵越也,次封诰纪显扬也,次卓行述祖德也,次闺范表节孝也,次宗约示规戒也,夫自迁楚以来,历代十有八代,前十二代独略者从仁斋公所志信以传信也,后六代特详者采访明确为所得为也,予受兹重任历山川、冒雨雪,事有未明或集耆老询之、或读残碑考之、或对抄本证之,必得其实然后止,知族中贫乏不能设局从课读之暇,与第星驭侄俊三商榷删定抄录,寒暑一周始有端绪,嗟乎,沿汉沔而居不过二百家,所传之世不过十八代,尚前略后详、绝而复续如此,况明以前之祖乎,况居江西者乎,况远溯诸受姓之始乎,若猎取一二华胄奉以为祖,恐如郭崇韬拜汾阳之墓终为有识说笑,此予所以宗欧谱之意也,至家塾、试馆、祭法、祭器、考费、义田诸善举缺焉,不载不敢掠美,亦不敢诬祖,后世有志者,次第施行补所未逮,予所深幸也夫,予所厚望也夫。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春三月 十五代孙 大旃香圃谨序

这篇文章为清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未年(1895年)春三月所作。



                                           序

尧典曰以亲九族,读此知古圣人治天下之道,初不外于亲,亲而亲,亲至何始,窃以为莫如修谱,我族自三洪公迁楚北南湖垸鸡鸣乡,湖光荡漾,蒲苇丛生号泽国焉,予汇公之裔,公买湖水多,明万历时于向姓构讼,家道中落,清初我八世祖维圣公遂由汉川田二河迁居天门县黑流渡,今传七世矣,与族人天各一方亲者转疏,欲展一本之谊何可得耶,迨同治癸酉南湖垸重建祖祠,请余选择吉期阡定山向,余于落成后备礼敬谒索阅宗谱,系乾隆丁未年修麟公所撰南湖一支,载之颇详,而迁居于外者甚略无他,未经采访故也,太史公周览名山大川而后作史记,司马温公采摭秘阁遗书而后成通鉴,况我族自三洪公以下不过十余代,沿汉沔而居不过数百家,虽间有迁居在外,老谱所载或详指其地,或未详指其地,未详指者采访固难,已详指者采访不较容易耶,余言及此,遂有跃马疾驱之慨,行至汉川城内与族大猷会议,亦与余意同于是,采访数处,互相证明,业已得其大略,岁在乙亥间暇之时,考三洪公墓地山向,而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皆葬其后,并将八房子孙迁居外者名字备载一册,后之人或出类拔萃,上有以光祖宗,下有以启后昆,修成谱牒,则余此本亦可资考证,而得源流所自来。
                                          光绪元年四月 十二代孙定诚一亭 谨撰

    这篇文章为清光绪元年岁次乙亥年(1875年)四月所作。


                                           序

    曩在京师闻翰林院侍讲族侄鲁生云:始祖如寿公由汉川鸡鸣里迁竟陵,是鸡鸣里胡姓吾宗也,惜谱牒散失,无从稽考耳。后予读礼回籍,鲁生以修谱事见,属谨诺之,适值壬午癸未年饥饿莩载,道大府命予振恤,频年筹画,不得一日暇,未几,服阕奉诏进京,所谓谱事并未议及,敬宗收族之愿何日慰耶,甲午春,简放山西布政司寻理巡抚陪院事,侄子休邮寄谱图系家香圃、茂才所编辑,问序于予,公事之余细阅之,其始祖三洪公明初由江西迁居汉川之鸡鸣里,传至今十有八世,前五世用总叙法,后五世用分叙法,宗欧阳公断自可见之世,无所攀附,诚善本也,然予重有感焉,魏之韦平、晋之王谢、唐之崔卢皆有谱牒,上之官司、令史,掌之唐太宗命高士廉等编天下谱牒,为氏族志,古之维持风教者未有不自作谱始,使予回籍时无他事牵制,专心采辑,亦可追从古人,况香圃之祖与鲁生之祖里居符合因委,溯源非舍己之祖而祖他人之祖者可比。乃王鞅掌无暇执笔不独负鲁生之属,即所谓同原者,失之当前甚可愧矣,虽然予子侄居乡者多,若从族中之请,议修谱事而溯所自出,或居竟陵、或居鸡鸣里,庶分者可合,则香圃之谱安知非予谱之先阶哉,予此日序香圃之谱,安知后日不即自序其谱哉?
                              赐进士出身 头品顶戴 兵部侍郎 副都御史 提督山西全省军务巡抚陪院          聘之蕲生氏拜撰

    这篇文章为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年(1894年)所作,作者为胡聘之。文章中指出我支与如寿公支系的渊源关系,也指出如寿公支系的之前世系也是无从稽考。
    胡聘之,(1840年-1912年),清同治四年(1865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侍读学士、顺天府(北京)知府,1891年起,先后在山西任巡抚等官职,任职期间,他主持建造了山西第一家工厂-太原火柴局,又筹建山西招商局,借俄款修筑了山西第一条铁路-正太铁路,戊戌变法失败后,力主革新的他遭到保守派排挤,被免官回籍,现在天门城区孝子里还保存着其故居-胡家花园。
   务实      求真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5-22
“三洪公四世孙有八人,即澜、湛、泷、淮、濂、湘、淳、汇八公....大房澜公有四子,即仲宏、仲容、仲宽、仲宇.....三房泷公有子二,即思恭、思敬,思恭公无后,思敬公二子,即良新、良沁,....四房淮公有五子,即仲宣、仲审、仲究、仲宾、仲宓,仲宣公后基本都是在老湾和汉口,仲审公有二子,长子思翥公后基本在老湾发出,次子泰书公迁居沔阳州贺家嘴(今属汉川市),子二,即良鼎、良铭,良铭两公后失考,....五房濂公独子仲宫公有三子,即思齐、思孟、思贤。......六房湘公有二子,即仲实、仲宜,仲实公有二子,即思觉、思黉,思觉公无后,......七房淳公无后,以四房五子仲宓公承嗣,更名为仲贤,又名仲宪,仲贤公于1600年迁居汉川福星高脚庙,.....八房汇公有四子,即仲骞、仲赛、仲宫、仲寀,仲骞公二子,即思魁、思科,....”中除三房没有“仲”字辈,其余各房都有,是否三房“三房泷公有子二,即思恭、思敬”有误?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05-23
谢谢承钧宗亲!是掉了一段文字,这里应该是“ 三房泷公有子二即仲安、仲宁,仲安无后,仲宁有子二,即思恭、思敬,”
承钧宗亲!我很想看看闸口胡氏谱中对三洪公的记述内容,听说上面记述有闸口始祖良永公为三洪公的孙辈这样的记述,我不得其详,也不知这些记述的来历,我想应该是有渊源的,那次和璠修宗亲说过,但没能看到详细记述
   务实      求真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05-23
再就是汉川分谱上的记述
16. 三洪公支系
       三洪公,明初自江西吉安迁汉川田二河胡向湾(古称汉川南湖垸鸡鸣里)而定居,而另一支居汉川城关,历时六百余载,传二十余世。虽经乾隆丁未(1781年)光绪壬寅(1920年),民国戊午(1918年)共和己巳(1989年)四次,同治癸酉(1873年)建祠考源,但因旧谱毁于兵燹,先祖失讳无法考究,旧谱载铨公为三洪之祖,并续为铨祖十世孙,按三洪2009年所编世系大有不符而搁笔。编者语:官陂老谱铨公为城公十一世孙、三洪公新编谱铨公为忠献公之后,没有月敦公其名,但因现各支所编谱牒差异很大,不可强拘一体,只能留给后贤更正。
字派为:文定家本大   光宗以显扬   征祥毓俊秀   明德维馨香
                立国昭正道   为学尚伦帮   泽懋贤声远   经传祖训诠
这样的记述我保留我的意见,这里所说的我们搁笔这个说法不对,我们也是汉川联修最早的发起者之一,我们也是汉川最早完成谱卷的支系,我们自始至终都十分严谨的,只是不同意汉川分会的做法没有去合修,再就是我们定的铨公和官陂胡氏在总世系上是一致的,我们定的是赟公十一世孙,这里赟公和城公是同辈的,当然谱源世系又多个版本,也非吾辈能下定论,别支的世系我也研究过,也是不能定论的,吾支对不能定论的世系做了说明指出,以便后人去研究,但很多支系是明知有错误还要一口咬定,甚至直呼自己是城公多少世,汉川地区在过去是没有谁说自己是城公多少世的,都是以迁始祖为始来称是多少世的,先人不敢叫的,现在好像真的找到了什么证据,当然我只是随便聊聊而已,我还是自己坚持以迁始祖为始,不会落得欺师灭祖。
    再就是我支系字派他们印刷错了,我支系的正确字派为:
    文定家本大   光宗以显扬   征祥毓俊秀   明德维馨香   立国昭正道   为学尚伦常   泽懋贤声远   经传祖训诠
   务实      求真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2-05-23
       此次全国联修胡姓通谱,我支系在胡汉新会长的亲自主持下,于2006年12月8日在我祖居地汉川市田二河镇成立了汉川市第二分会,我支系即刻启动联修,同时进行我族祖居地迁始祖墓地的考证,并在墓地西北角建立迁始祖纪念碑一座,以便日后子孙有祭祀之地,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团结互助,于2008年清明节进行了庞大的落成庆典和隆重的祭祀活动,2008年12月,在经过各项考祖查源等工作后,我支系谱即初稿已成,因汉川其他支系是统一编辑,统一打印,进展缓慢,原本是与汉川其他支系合修,所以是一直在等进度,在此过程中我们一直是汉川联修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2009年下半年,汉川合修各支系谱初稿差不多皆告竣时,汉川分会提出我支系谱也必须在指定的打印社重新打印,并要缴纳昂贵的打印费,我族对此事专门进行合议,对此事提出了几个否定的理由:首先是我支系谱已经制作了电子稿,在某些内容上可以进行同步修改,没必要重新交指定打印社重新打印,更没必要承担昂贵的费用,其次对汉川分会的某些做法提出异议,主要表现在:1、封面设计,我们提出要与省会的统一封面来制作,他们的说法是一部分支系谱已印刷,后面的必须照做。2、内容,我们提出要将各支系谱摘选到首卷的内容要在各支系谱里重复登载,这样才容易使各支系能便捷的找到本族的完整内容,他们的说法是为了节约成本。3、谱卷的订购,我们提出愿意购全套的购全套,愿意购支系谱的可以购支系谱,这样有利于减轻经济条件不好的又尊尊爱族的宗亲的经济负担,也有利于谱牒能更多的发行到更多的宗亲手里,这个问题的答复他们是只发行全套。为此,我支系于2009年11月20日专程前往汉川分会进行沟通,汉川分会对此进行决绝否定,于是我们为此事专程即往省分会,省分会对我支系全面的予以肯定,并对我支系谱样谱进行全面审定,准予以支系谱印刷发行,至此,我支系谱单列于2010年元旦付梓印刷,随后汉川分谱也于当月完成印刷,于是汉川出现了两套通谱,但汉川分谱对我支系进行了楼上文字上的错误陈述,并将我支系在汉川分会前期所付出的贡献只字未提,反诬我族世系紊乱而搁笔,实则是为了利益上的原因,实是让人气愤。
   务实      求真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2-05-23
三洪公纪念碑
   务实      求真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2-05-23
中华胡姓通谱三洪公支系谱
   务实      求真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2-05-23
通谱三洪公支系对祖源世系的记述,是切合实际,对世系疑问是公开存疑,方便后人能解开谜底,并非像有些支系是对世系疑问是遮遮掩掩,混淆视听,好像是美化始祖,实际上有灭祖之嫌。
   务实      求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