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5723阅读
  • 75回复

浙江宗亲,请一起来找民国胡氏名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14-04-11
《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77页胡钦海的资料
胡钦海(1889--1952)

        永康县人。1914年在八字墙设义和泰号,经营酒肉杂货。至1946年又先后创办(或合办)八字墙义和堂中药店、赤川三良靛青厂、宣平大莱三良第二制靛厂、芝英友联酿造厂、兰溪公和柴行、金华公记腿栈、永康油桐林场、雷公藤杀虫药粉厂、丽水科达修理厂、芝英抗建米厂等10余家企业。1926年起还致力于合作事业,先后在卉川乡创办造林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桐油生产合作社、桐油运输合作社,是永康合作事业创始人,使永康成为当时全省合作事业发展较早的县份之一。尤以桐油生产合作社成绩显著,两次获省建设厅和社会合作事业管理局嘉奖。1935年垦荒种油桐4000多亩,培育出优质油桐新品种,又创建崇实榨油厂,创制轻便螺旋式榨油机,提高出油率。1936年创办合作桐油训练班,又创办永康第一所职业学校私立永康卉川油桐职业学校。著有《油桐种植及榨油之研究》。

来源:林吕建主编;卢敦基,张学继,项义华等副主编《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41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01.      
-----------------------------------------------------------------------------------------------------------------------------------

网上查到胡钦海的部分资料转发于此。
来源: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2207495.html

        胡钦海(1889~1952),赤川村人。一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热心开拓经济,发展合作事业,是一位苦干、实干的实业家。自民国3年(1914)在八字墙开设义和泰经营酒肉杂货店开始,至35年间先后创办(或合办)八字墙义和堂中药店、赤川三良靛青厂、宜平大莱三良第二制靛工厂、芝英友联酿造厂、兰溪公和柴行、金华公记腿栈、永康油桐林场、榨油厂、雷公藤杀虫药粉厂、丽水科达修理厂、芝英抗建米厂等10多个企业。15年开始胡钦海致力于合作事业。先后在卉川乡创建造林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桐油生产合作社、桐油运销合作社,成为永康合作事业的创始人,使永康成为民国时期全省合作事业发轫较早的县份之一。其中以桐油生产合作社经营成绩显著,曾两次荣获省建设厅颁民的奖状,并得到社会合作事业管理局的通令嘉奖。省主席黄绍 和联合国英籍合作专家干尔布曾考察过他办的合作社。24年,饮海徙居武义上茭道一带,利用荒山,恳种油桐4000多亩;培育出优良油桐新品种,又建立崇实榨油厂,创制轻便螺旋式榨油机,提高出油率。在开办实业的实践中,胡钦海认识到知识和人才的重要,乃于25年创办合作桐油训练班,同时与其史胡庸联合创办永康第一个职业学校——私立永康县卉川油桐职业学校。后迁上茭道,改名崇实农校。30年代,著有《油桐种植及榨油之研究》,解放后重版印行,改名为《植桐与榨油》。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4-18 04:4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14-04-11
《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77页胡莼乡的资料
胡莼乡(1866一?)

       余姚县人。著名钱业经理商,胡桂芗之弟,钱业世家出身。长期任上海信孚钱庄经理。1921年参与发起创办中央信托公司,任董事。30年代中期任上海华安商业储蓄银行董事兼总经理,怡大永记钱庄股东兼经理,信孚钱庄股东兼督理,春元钱庄、协和兴记钱庄、慎泰豆米行股东,中一信托公司董事等。
       
来源:林吕建主编;卢敦基,张学继,项义华等副主编《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41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01.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4-18 04:4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4-04-11
《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77页胡哲揆的资料
胡哲揆(1893--1966)

        慈溪县人。1893年2月生。解剖学家。1916年6月毕业于浙江医药专门学校。1920年6月毕业于德国柏林大学医科。1928年3月在柏林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4月携德籍夫人回国后先后在上海东南医学院、同济大学、临时大学、交通大学担任解剖学、外科学、德文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同济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任人体解剖学、外科学和德文教授。1958年任上海铁道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授。在多年的教学中工作态度十分严谨,对学生认真负责,讲课深受学生欢迎。1966年9月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死。1979年12月上海市教育卫生办公室宣布为其平反昭雪。著有《生理学》等,发表有《脊柱后和侧弯症的胸廓解剖所见》、《胃溃疡的外科疗法》等论文。  

来源:林吕建主编;卢敦基,张学继,项义华等副主编《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41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01.      
-----------------------------------------------------------------------------------------------------------------------------------

网上查到胡哲揆的部分资料转发于此。
来源: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网站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68716/node68732/node68816/node68928/userobject1ai66491.html
《上海铁路志》第十二篇人物   第一章 传略

        胡哲揆(1893.12-1966.9)浙江慈溪人。民国5年(1916年)毕业于浙江医药专科学校。民国9年毕业于德国柏林大学医科大学,民国9年10月-民国17年3月在柏林大学研究馆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民国17年4月携德籍夫人回国,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上海东南医学院、同济大学、临时大学、交通大学任解剖学、外科学、德文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同济大学、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任人体解剖学、外科学和德文教授,1958年调上海铁道医学院任人体解剖学教授。

        胡在多年的教学中,工作有计划,备课深入、仔细、充分,深受师生好评。民国9年在国外发表的论文有《脊柱后凸和侧弯症的胸廓解剖所见》、《胃溃疡的外科疗法》等。

        1966年9月,胡哲揆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致死。1979年上海市教育卫生办公室予以落实政策,平反昭雪。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4-18 04:5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14-04-11
《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77页胡积岱的资料
胡积岱(1913一    )

        三门县人。浙江省立水产学校毕业后入国民政府军政部南昌粮秣实验室任职,从事空投干粮研制。1945年任中国粮食公司工程师兼干粮厂厂长。抗战胜利后参与接收上海日人华中水产会社,将其改为农林部中华水产公司,任南京分公司经理。1949年赴台后先后担任省营台湾农林公司水产公司主任、台湾农工企业公司经理等职。后创设天新冷冻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并先后倡导创设台湾区制冰冷冻工业同业公会、台湾区冷冻水产品输出业同业公会,均被推为理事长。
    
来源:林吕建主编;卢敦基,张学继,项义华等副主编《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41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01.      
-----------------------------------------------------------------------------------------------------------------------------------

网上查到胡积岱的部分资料转发于此。
来源:三门新闻网http://www.smnews.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087


        胡积岱(1913—)浙江三门人,浙江省立水产学校毕业,抗战中在军政部南昌粮秣实验厂从事空投干粮的研制,监制南京保卫战、湘鄂会战空投干粮。去台湾后,为冷冻水产工业同业公会董事长。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4-18 05:0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14-04-11
《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77页胡倬云的资料
胡倬云(1906--1992)

        原名章,学名士汉,字倬云,以字行。平湖县人。1923年肄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执教于普益习艺所,任中西画教师。1931年进入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任美术助理,在电影界长期担任布景设计工作。1937年后任新华影业公司美工科长。前后完成《木兰从军》、《精忠报国》、《忠义千秋》等近60部影片的布景。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师,先后完成《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林冲》、《李时珍》、《老兵新传》、《红楼梦》、《北国江南》等20余部影片的美术设计。

来源:林吕建主编;卢敦基,张学继,项义华等副主编《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41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01.      
----------------------------------------------------------------------------------------------------------------------------------

网上查到胡倬云的部分资料转发于此。
来源: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6001942.html


  胡倬云(1906~1992)浙江平湖人。名倬,以字行,原名章,学名士汉。1923年肄业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执教于普益习艺所,任中西画教师,并从杨东山进修山水画。抗战胜利后,又从张大千学山水画,作品多次展出。曾创办天马企业公司。自1935年进天一影片公司后,从此一直在电影界担任布景设计工作。解放后,在上海电影公司工作。四十余年中,设计有<红楼梦>等七十余部影片。我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场春色>、第一部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部宽银幕片《老兵新传》均出自其手。为电影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

  1931年,进天一影片公司任美术助理,参加了中国最早的片上发音影片《歌场春色》的布景工作。1934年,转入明星影片公司,独立挑起了《脂粉市场》等两部影片的美术设计任务。1937年后,任新华影业公司美工科长。其时,他设计了《木兰从军》、《一夜皇后》、《精忠报国》、《忠义千秋》等近六十部影片的布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创作经验。

  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师,先后完成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林冲》、《李时珍》、《老兵新传》、《红楼梦》、《北国江南》等二十余部影片的美术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投拍时,因考虑到拍摄条件的限制和彩色胶片进口的困难,打算拍摄黑白片。第一堂布景《十八相送》搭成后,开始试拍。主要演员袁雪芬、范瑞娟进棚一看,不禁叫绝。特邀夏衍亲临现场观看,也赞赏布景色彩丰富,并具有民族风格。经过研究,决定改用彩色拍摄。胡倬云满怀激情,精心地把中国画中的立意、布局,神似与形似等绘画理论和表现手法,融化于美术设计之中,开拓了戏曲片美术设计的新生面。

  <老兵新传>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故事片。他在一无经验、二无完整的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勇于探索,反复琢磨,揣摩出宽银幕影片美术设计的一些基本特点,以浓烈的笔触和广阔的场景,展示了一部人们改造北大荒的浩瀚壮丽的画卷,为以后宽银幕影片的美术设计,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戏曲片<红楼梦>的美术设计是他的代表作,影片的布景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一个缩影,虚实结合,浓淡相间,准确地为人物性格的创造提供了典型环境,从而获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赞扬。

  胡倬云从事电影美术设计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始终贯串着一种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他的作品,具有细腻、严谨的艺术风格。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4-18 05:1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14-04-11
《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78页胡健中的资料
胡健中(1906--1993)

        原名经亚,字絮若,笔名蘅子。祖籍江苏南京,后落籍杭县。192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1928年起任《杭州民国日报》总编辑。1931年5月作为浙江省代表到南京出席国民会议。1934年6月起主持杭州《东南日报》,成立《东南日报》股份有限公司,任常务董事兼该报社长。改报以民间报纸姿态,为国民党做宣传。由于办报有方,声名渐著,被当时新闻界誉为“南北二胡”(北为天津《大公报》经理胡政之)。期间先后当选为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秘书、执行委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继续在浙江省金华、丽水、云和等地主持《东南日报》工作。1938年6月兼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9月又兼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监察会监察。1940年12月兼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2年7月兼第三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3年秋到重庆接任中央日报总社社长,仍兼《东南日报》社长。1945年4月兼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夏辞《中央日报》职,到上海创办上海《东南日报》,成立东南新闻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任常务理事、总经理兼社长。同年11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当选为中华民国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年初派人将《东南日报》上海版的机器设备装上“太平轮”运往台湾。“太平轮”在舟山洋面沉没后又下令把《东南日报》杭州版的机器设备运到台湾去,遭到秘书严芝芳等人的暗中抵制没有实行。同年4月与《东南日报》的几位高层成员匆匆离开杭州去台湾。到台湾后继续担任“立法委员”。1950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后历任国民党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第十二、第十三届中央评议委员,并任“中央日报”发行人、社长,“中央电影公司”董事长。1993年9月26日在台湾去世。著有《西望长安》等。

来源:林吕建主编;卢敦基,张学继,项义华等副主编《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42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01.      
-----------------------------------------------------------------------------------------------------------------------------------

网上查到胡健中的部分资料转发于此。
来源:http://baike.so.com/doc/6001949.html


        胡健中(1906~1993)原名经亚,字絮若,笔名蘅子。原籍安徽和县,寄籍浙江余杭(今属杭州市)。

        民国16年(192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翌年起任《杭州民国日报》总编辑。民国23年(1934年)6月起主持杭州《东南日报》,成立东南日报股份有限公司,任常务董事兼该报社长。以民间报纸姿态,为国民党作宣传。由于办报有方,声名渐著,被当时新闻界誉为“南北二胡”(北为《大公报》的胡政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继续在浙江省金华、丽水、云和等地主持报纸工作。民国32年(1943年)秋到重庆接任《中央日报》总社社长,兼任《东南日报》社长。民国35年(1946年)夏辞去《中央日报》职,来上海创办上海《东南日报》,成立东南新闻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任常务理事、总经理兼社长。1949年4月携妻去台湾,曾任《中央日报》发行人、社长,中央电影公司董事长。1993年9月26日逝世于台湾。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4-18 05:2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14-04-11
《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78页胡海秋的资料
胡海秋(1902--1985)  

        原名京涛。祖籍绍兴,生于北京。14岁考入天主教会办的高等法文学堂。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法国埃皮纳勒市棉纺织学院。1924年回国后与原在该学院的浙籍学生杨雨田等集资在上海创办“六合”(含六人合办之意)织造厂,任业务经理。1927年“六合”厂改组后离厂,另在上海创办华东织造厂。1930年又与人合办东陆织布厂。抗战胜利后负责恢复已停工八年的“六合”厂,任总经理。1954年任公私合营杭州“六合”织造厂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杭州市副市长,浙江省民建、省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等职。
      
来源:林吕建主编;卢敦基,张学继,项义华等副主编《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42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01.      
-----------------------------------------------------------------------------------------------------------------------------------

网上查到胡海秋的部分资料转发于此。
来源: http://360百科baike.so.com/doc/6027287.html


  胡海秋(1902—1985),原名胡京涛,绍兴人。14岁考入北京天主教法文学堂,以优异成绩于1918年秋公费留学法国,就读于安比那市棉纺织学院。1924年毕业回国,即与同学杨雨田等5人在上海创办六一织造厂,后迁杭州,他先后任业务经理、总经理。解放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于1951年率先在六一织造厂实行《劳动保险条例》,1954年,该厂成为杭州第一批公私合营企业。因其在工商界的声誉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的表率作用,1956年当选为杭州市副市长,并任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胡海秋于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历任市民建副主委、浙江省民建副主委。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予以改正。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4-18 05:3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14-04-11
《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78页胡润桐的资料
胡润桐(1898--1970)

       字斡周。淳安县人。其父经营盐栈、油坊、茶号,是当地闻名的富商。幼年就读于安徽歙县一教会小学,后入南京基督教青年会中学。毕业后考入吴淞工业专科学校(今同济大学)攻读机电工程。毕业后胸怀实业救国之志,开办工厂。1921年购买美国柴油机和发电设备在家乡创办威坪电灯厂,这是淳安第一家近代企业。1922年又与其兄创办明乐电灯厂。同年还与人在淳安创办博利安电灯厂,为淳安电力工业的发展起了开创作用。1924年参与创办恒春碾米厂。1926年还与人创办茶园电力碾米厂。期间又先后任安徽屯溪镇永明电灯公司工程主任、江苏吴江平望镇电灯厂工程主任,主持这些企业建成发电并正常运转。1928年去上海一家公司翻译科技资料,后又受聘任南京市自来水厂工程主任。抗战时期先后任广西柳州防毒面具厂翻译、机械所主任。抗战胜利后回上海任龙华机械厂工程师。1950年筹建淳安淳城镇清光电灯厂。1970年在上海病故。

来源:林吕建主编;卢敦基,张学继,项义华等副主编《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42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01.      
-----------------------------------------------------------------------------------------------------------------------------------

网上查到胡润桐的部分资料转发于此。
来源:http://tc.wangchao.net.cn/baike/detail_1942297.html


        胡潤桐(1898—1970),字斡周,淳安威坪鎮人。先後就讀于安徽歙縣深渡鎮教會小學和南京基督教青年會中學。後在吳淞工業專科學校攻電機工程,學成之後,胸懷實業救國之志,開辦工廠。1921年,獨資向美國購買柴油機和發電設備,在威坪鎮創辦威坪電燈廠。全鎮幾家大商號裝有電燈30盞,每晚收費4分。1923年,又幫助其兄胡潤梅在淳城鎮開辦明樂電燈廠。該廠夜間供照明用,日間兼營糧食加工,年加工能力1.5萬石。同年,又與劉滋甫合股在港口鎮開辦博利安電燈廠。1924年,幫助劉滋甫在淳城鎮建成恒春碾米廠。1926年,應茶園鎮巨商戴禮和、程錦修的聘請,和外甥王應周一起,在茶園鎮開設茶園電力碾米廠。在此期間,安徽屯溪鎮永明電燈公司曾多次發生故障,特聘胡潤桐爲該公司工程主任,後又應聘擔任江蘇省吳江縣平望鎮電燈廠工程主任,指導這些企業建成發電,正常運轉。
  1928年秋冬間,胡潤桐遭匪徒綁架,勒索巨款,傾家蕩産才贖回人質。迫不得已,去上海爲一家公司翻譯科技書籍,後又應南京工部局聘請,任南京市自來水廠工程主任。抗戰時期,任廣西柳州防毒面具廠翻譯,該廠遷貴州後,任機械所主任。抗戰勝利後,回滬任龍華機械廠工程師,直至建國以後。
  1950年,爲振興家鄉電力工業,主動和劉潤稚一起籌建淳城鎮清光電燈廠。在上海購得舊電機器材,經修配改造,利用木炭發電。1970年冬病故于上海。著有《超外差無線電之研究》、《幹電池秘訣》,另有譯著多種。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4-18 05:4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14-04-11
《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78页胡惟德的资料
胡惟德(1863--1933)

        字馨吾。归安县人。早年人上海广方言馆就读。1888年中举人。1890年随薛福成出国,任驻英国使馆翻译学生,后升随员。三年后任驻美国公使馆参赞。1896年任驻俄国公使馆参赞。1902年2月任代办。同年7月以三品卿衔派充出使俄国钦差大臣。1907年9月内调外务部右丞。1908年3月任出使日本钦差大臣。1910年兼任海牙国际法院中国委员;5月升任外务部右侍郎;7月迁左侍郎,兼税务大臣帮办。1911年l0月任袁世凯内阁外务部大臣兼帮办税务大臣。1912年3月任税务处督办;3月至6月署理外交部总长;11月被任命为驻法国全权公使兼驻西班牙、葡萄牙全权公使,1913年5月到任。1914年起专任驻法国全权公使,至1919年4月请假回国。1920年9月任驻日本全权公使。1922年3月辞职回国。三个月后任外交部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理事。1926年3月至5月任贾德耀内阁外交部总长,兼关税特别会议全权代表;4月20日至5月13日兼署国务总理并摄行临时执政。1927年1月至6月任顾维钧内阁内务部总长;6月代理国务总理;11月任平政院院长及高等文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1918年至1928年四次连任海牙国际法院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1933年11月24日在北平病故。

来源:林吕建主编;卢敦基,张学继,项义华等副主编《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42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01.      
-----------------------------------------------------------------------------------------------------------------------------------

网上查到胡惟德的部分资料转发于此。
来源: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胡惟德

        胡惟德(1863年-1933年11月24日),字馨吾,浙江吴兴人,中国清朝及民国初期的政治及外交人物。

生平
        在上海广方言馆学习后,他于1888年(光绪14年)中戊子科举人。1890年(光绪16年),他作为薛福成的随从,在驻英国公使馆任繙译学生,后升为随员。此后,他历任驻美国公使馆参赞、驻俄国公使馆参赞。1902年(光绪28年)2月,他代理驻俄国公使事。同年7月,他升任出使俄国大臣。

        1907年(光绪33年)9月,他归国任外务部右丞。翌年3月,他任出使日本大臣。1910年(宣统2年),他任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当时中文译为“公断院公断员”)。同年5月,他归国任外务部右侍郎。7月改任左侍郎,兼任帮办税务大臣。1911年(宣统3年)10月,他任袁世凯内阁外务部副大臣、署理外务大臣。

        1912年(民国元年)3月,他任税务处督办,兼任第一次唐绍仪内阁的暂代外交总长。同年11月,他任驻法国公使。此后,民国3年(1914年)他兼任驻西班牙公使、驻葡萄牙公使。1920年(民国9年)9月,他改任驻日公使。1922年(民国11年)6月,他解职归国。9月任外交部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理事。

        1926年(民国15年)3月,他任贾德耀内阁外交总长,兼任关税特别会议全权大使。4月20日,段祺瑞辞任临时执政,贾辞任总理,胡惟徳代理国务总理,直到同年5月13日。1927年(民国16年)1月,他任顾维钧内阁内务总长,同年6月去职。同年11月,他任平政院院长及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委员长。1923年(民国17年),他再度任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

        1933年(民国22年)11月24日,他病逝于北平,享年71岁。

家庭

        胡惟德共有十二位子女,其中长子胡世泽、次子胡世熙、五子胡世勋均为外交官。另一子胡世华则为著名数理逻辑学家。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4-18 05:4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14-04-11
《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79页胡逸民的资料
胡逸民(1890--1986)

        号耕莘。永康县人。童年在家读私塾。1906年考入金华中学堂学习,1910年肄业回家。1912年入浙江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本科学习。1916年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随即分发到浙江省高等审判厅任书记官。同年下半年到北京参加北洋政府组织的文官高等考试,考中司法官。1917年7月到广东,任香山县审判厅推事和县署专审员。1924年底奉孙中山之命北上联络河南军务督办胡景翼。1925年初在胡景翼的自主下从开封到北京,创办《国风日报》,任经理,不久被控制北京政府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查封。不久孙中山到北京,参与照料。为孙中山治丧后南下广州,任广州国民政府军法官。廖案发生后调任曲江地方审判厅民厅厅长。同年6月回到广州,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法处执法科长兼监狱科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任“清党”审判委员会主席兼江苏省第一模范监狱长;8月因私自放走共产党员被蒋介石打人监狱。1928年1月蒋介石东山再起之后,下令释放出狱,重新委以重任,负责修建徐州军人监狱及南京军人监狱,并出任中央监狱长。蒋桂战争前夕奉令诱捕李济深。1930年兼任杨虎城的驻京代表。同年11月至1933年1月兼任陕西省政府委员。1931年8月邓演达被捕后关押在中央监狱,身为中央监狱长曾几次冒险营救,但未成功。1933年秋因通共的罪名被蒋介石第二次投入监狱,在狱中结识红军领袖方志敏,两人成为朋友,后受托将方志敏的手稿带出监狱,通过关系交给中共中央。1936年秋被保释出狱,西安事变后奉命到陕西潼关策动冯钦哉背叛杨虎城。蒋介石回到南京后被委任建造汉口军人监狱。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后回到家乡,后在金华开办永和公司,经营棉纱、布匹和针织品。后为躲避陷害,逃到福建,最后到陕西。1945年被蒋介石以“汉奸”罪名判处有期徒刑10年,第三次被投入监狱。1949年4月中旬被人营救出狱,与陈铭枢、马清苑等组织维持会,迎接解放军进入南京。1950年元旦由国家领导人林伯渠、董必武推荐,被聘为中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会常务董事。同年去香港定居。1981年10月回内地探亲观光,并在朋友的陪同下专程赴南昌梅岭拜谒方志敏烈士陵墓。1982年回故乡永康县定居。著有《虎牢吟啸》、《阋墙记》、《我的回忆》、《国民党中央监狱秘闻实录》。

来源:林吕建主编;卢敦基,张学继,项义华等副主编《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443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01.      
-----------------------------------------------------------------------------------------------------------------------------------
网上查到胡逸民的部分资料转发于此。
来源: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6041584.html

        胡逸民(1890—?),浙江省永康人,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反清举事,是国民党的元老。他曾担任过国民革命军军事法官,历任过江西高等法院院长、中央清党审判委员会主席和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徐州军人监狱、汉口军人监狱的监狱长等职。

        胡逸民是一个颇为奇特的人物。生于1890年,浙江永康人。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反清。孙中山在北平逝世时,他是遗嘱的见证人和守灵者。他担任过国民革命军军事法官,国民党清党审判委员会主席,高等法院院长和南京、徐州汉口中央军人监狱的监狱长等职。胡逸民屡被蒋介石重用,让他三次建造监狱;又屡次被蒋介石怀疑,四次被蒋投进监狱。这种经历,奇特到无人能出其右。1935年共产党领导人方志敏被捕,和同被关押的胡逸民先生结下了友谊。方的著名文章《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手稿,即是胡逸民先生从狱中带出,送交鲁迅后,转给中共中央。抗战前夕,胡逸民又一次失宠,未随政府西迁重庆,在南京郊外开办了一个“并耕农庄”躬耕自娱。抗战后蒋氏认为胡战时有“资敌”之嫌,又一次把他投入监狱。1949年解放军占领南京,胡氏出狱,和陈铭枢等一帮名人成立“南京治安维持委员会”,对变乱中的南京古城保护,起到很大作用,胡氏解放初期也因此成为共产党的座上客。但好景不长,解放后不数年,统战工作已经很见成效,随之而来的运动此起彼伏。胡氏在南京的农庄、饭店和住处都陆续被清算充公。胡氏也“完全了解马列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之意义”,对新政权如何看待自己复杂的身份心存疑惧,深怕第五次被投进监牢。最后于1950年和女儿设法潜逃香港。胡到香港后,依然不能忘情农耕,在香港的30年生涯是做菜农兼寓公度过的。1981年10月,91岁高龄的胡逸民终于落叶归根,返回故乡浙江永康定居。

  《虎牢吟啸》是胡逸民先生自费于1972年由香港上海印书馆印行的。书中收集了作者狱中所作的旧体诗近两百首,多是针对自己“冤狱”的抒发愤懑之作。胡氏建造所谓“模范”监狱和主持狱政时,曾有革除监狱黑暗的举措,但多是纸上谈兵。直到自己被关进号子里,亲身感受了狱吏暴虐、法官贪腐才深刻领略到监狱里是如何的黑暗。不过,看了书中收录的作者做的“监狱改良辞”中的几句:“改良先改性,去恶勿稍休。囚粮须公开,秽物切勿留。运动宜普及,饮食多讲求”,感觉作者一点也没被关明白,还是天真得可爱。其实,即便是到了半个多世纪后的现在,监狱里的情形只会比以前更恶劣,否则就不会出现拍案惊奇的躲猫猫之类的事了。最后,抄录胡氏一首旧诗作为结束,读者可以看看此老的诗才:

  铁窗相对意茫然,苦雨凄风不见天。皓首何曾甘蛰伏,壮心犹欲起龙眠。

  人情反复诚难测,世事凋零漫学禅。有限乾坤无限恨,哪堪双鬓送残年。

  ——奉和江亢虎先生“铁窗相对意茫然”原韵
[ 此贴被观海卫木兰在2014-04-18 06:01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