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643阅读
  • 0回复

对《舜帝的远祖世系考辨-胡恒俊》的读后感--辰州胡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4-05-16
           对《舜帝的远祖世系考辨-胡恒俊》的读后感--辰州胡氏


  在下撰写的《也说帝舜的远祖世系》论文即将发表,鉴于史料引用较多、篇幅较长,所以另外先发一篇针对恒俊宗亲的《舜帝的远祖世系考辨》的文章,就恒俊宗亲论文中值得商榷的内容发表一些看法。
   
      恒俊宗亲的文章发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为了研究他的观点,我下载打印了全文,共计28面,先后读了不下10遍。读的比较费解,感觉是无味杂陈,一来为恒俊宗亲的刻苦精神所感动,二来为其论文中一些比较大胆的结论所困扰。
   
       今天我们胡氏宗亲之所以要讨论舜帝的远祖世系,是因为自东汉以后,舜帝的上溯世系一直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就是西汉司马迁得《史记•五帝本纪》说,一个就是东汉刘耽的《呂梁碑》说,且东汉之清代,非议司马迁的舜帝上溯世系的史家不在少数。前几年胡海宗亲在《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增订本》中又编列了一个似是而非的世系:黄帝—少昊—虞幕—穷蝉—敬康—句芒—乔牛—瞽叟—虞舜。现在恒俊宗亲也考证出了一个新的世系:黄帝—昌意—颛顼—窮蝉(幕)—敬康—句望—蟜牛—瞽叟—重华(帝舜)。
  
       也是前几年,胡学谦宗亲考证出的舜帝上溯世系得到了胡氏宗亲网多数宗亲的认可,包括像胡植诚宗亲、胡光宇宗亲这些谱学专家级学者也未提出异议。看完恒俊宗亲的文章,我觉得有必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一篇学术论文,应该是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愚以为恒俊宗亲的《舜帝的远祖世系考辨》结构臃肿、一些为宗亲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又无关主旨的章节内容大可不必充斥其中。如正文的第一大点(一、关于史料的来源、分类。)及下面的三小点内容;还有正文的第二大点下面的2.3.4小点(2少昊实无“帝”之名分.3少昊之无“帝”名分,非“五运之次.4少昊与黄帝,并非“异族”)的内容。特别是有关少昊帝的这2、3、4小点的标题内容,历代史学家都没说清楚,我们作为一个研究谱学的普通人,我们能说得清吗。而且宗亲在表述的时候有一些观点性错误。还有就是这三个标题和黄帝与少昊与颛顼及虞幕的昭穆世系的研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再说说论文里不恰当的或着不正确的表述和结论
   宗亲在正文的第二段引用《史记•五帝本纪》的部分内容和《史记集解》的按语后得出第三段的结论性文字:如此,则舜帝本姓姬,因出生于姚墟而姓姚,又因国号虞,而称“虞舜”、“虞帝”,后裔自此才称有虞氏,而非舜帝本来就姓“虞”,更非“虞氏”后裔。  
     这段文字的表述就有部分是不正确的。国家权威工具书《辞源》对舜的解释是:舜,有虞氏,姚姓,名重华,史称虞舜、帝舜。宗亲说:舜帝本姓姬。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在任何一本史书上都没有这一说。而且宗亲从所引的史料臆测帝舜的姓氏,宗亲在还没有论证帝舜出自黄帝之前就先入为主的认定帝舜姬姓,和黄帝同姓。
   
       宗亲说:因为国号虞,而称“虞舜”、后裔自此才称有虞氏。这个说法更是错误的,是对历史知识的缺乏,是对历代史学家的否定。《左传》、《国语》、《尚书》等等那本书没提到有虞氏,《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舜帝的父亲称“虞阏父”,这“虞”字怎么理解?这个虞是不是“姓”,但他是“氏”,是有虞氏。宗亲说舜帝不是有虞氏的后裔,那你说说舜帝是那个氏族的后裔。史书上舜帝蒲阪建国以前说的“虞”,就是指有虞氏,建国后说的“虞”,多指虞朝或虞国,有的也可以理解为有虞氏。这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是不可以犯错的。
   
        至于恒俊宗亲论文中第二大点(二、关于“黄帝、少昊、虞幕——虞舜”说)这个标题主要是针对胡海宗亲编列的世系的得失正误做出论证判断。只需要依据史料说明黄帝与少昊的关系,说明少昊与虞幕有什么关系,在分析猜测一下胡海宗亲为什么会把虞幕接在少昊系下,问题就解决了。结论是可信度比较低,不宜采用。宗亲除了第1点写了点实质性的东西,后面2、3、4点内容都是与考证黄帝与少昊与虞幕之间的关系无关的。
   
          至于宗亲第三大点(三、“幕”系“颛顼之族”)说的。
   宗亲第2小点说的“幕”非“虞幕”。初读到这里,就觉得这个标题怪怪的,“幕”非“虞幕”,什么意思呢?没看明白。“幕”被写作“虞幕”,不知出自何时何人之手。显然,此一“虞”,乃姓也。而“虞”,本为山名、邦国名、都城名。宗亲前面说“虞舜”的“虞”不是姓。这里又说“虞幕”的“虞”是姓了。足见宗亲的考证不严谨。“虞”的本义不是宗亲说的山名、地名,看看《说文解字》的解释:虞,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虞作为山名、地名,应该舜帝建国前后有虞氏部族迁移居住在那些地方以后部落族众取的名字而流传下来的。在这标题里宗亲并没有分析虞幕与穷蝉之间的关系,就判断得出“虞幕—穷蝉—敬康”这段世系是错误的结论。
   
         宗亲第3小点说的(关于“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宗亲所引用的《国语•鲁语上•展禽论祭爰居非政之宜》这一段话和《礼记·祭法》及《礼记正义·祭法》里的是一样的,但有细微的差别,都是讲西周时各诸侯国的祭祀礼仪的。所以从标题来看第3小点和后面的第4小点(关于有虞氏的“典祀”)讲的是一回事。
   
         在第3小点,恒俊宗亲说到了虞幕和穷蝉的关系。“幕,能帅颛顼者也”这里的“帅”字是理解为“遵循”的意思。关于“穷蝉”,《史记·三代世表》“ 颛顼生穷蝉” 唐·司马贞索隐:“《系本》作‘穷系’。 宋衷 云:‘一云 穷系 ,谥也。’,宗亲引用《尔雅•释古》:“係,继也”和《集疏》“係者,系属之继”也可以理解成“继续”、“继承”的意思。宗亲的意思大概是:“穷系”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谦恭、继承”,“谦恭、继承”和”遵循”意思解释相近,只有“谦恭继承”的人才能”遵循”颛顼的圣德,幕能够”遵循”颛顼的圣德。宗亲就认为虞幕和穷蝉是同一个人,“幕”是名,“穷蝉”是别名或号,“穷系”是谥或号。宗亲还扯上司马迁,说“司马迁不书其名,亦如帝颛顼高阳”。于是宗亲就得出一个结论:虞幕就是穷蝉。  这样的论证,自汉以后的经学大师,史学训诂大师怎么都没考证研究出来呢。
     
       关于宗亲的第4小点(关于有虞氏的“典祀”)。宗亲还是引用《国语•鲁语上》的这段史料,这段史料实际上是讲祭祀礼仪的。宗亲用来说明自黄帝至虞幕的世系。宗亲要是看看《礼记·祭法》及《礼记正义·祭法》全篇就好了,就不会引用这个史料了。《礼记》有汉代郑玄作注,有唐代孔颖达为之正义。特别是汉代郑玄在注释《礼记》的时候说:郑玄认为黄帝、颛顼、尧不是有虞氏的祖先。有虞氏之所以在祭祀时禘祭黄帝、郊祭尧、祖祭颛顼、宗祭舜,是尚德也。认为“禘祭”是“禘祖自所出”,并不是祭祀直系祖先。
    
        关于第四大点(关于吕梁碑的记载 ),宗亲就说了《吕梁碑》的作者刘耽没有司马迁的声誉和地位高,不应该与司马迁叫板,同时说刘耽是受暴秦之后被儒者所乱的《世本》的影响。所以《吕梁碑》世系不可靠。殊不知,司马迁著《史记》主要的参考书就是《世本》和《大戴礼记》。
    
        最后一点的内容就是把司马迁赞扬一番,赞成太史公的黄帝世系,然后结合自己的考证结论:虞幕就是穷蝉。作出舜帝的远祖世系:黄帝—昌意—颛顼—窮蝉(幕)—敬康—句望—蟜牛—瞽叟—重华(帝舜)。
    
         针对恒俊宗亲的考证结论,我保留自己的意见。
[ 此贴被辰州胡氏在2014-05-23 23:05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