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048阅读
  • 58回复

江苏沭阳胡氏源于浙江新昌梅溪胡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5-10-09
— 本帖被 南山 从 长汀朱紫胡氏 移动到本区(2023-06-02) —
       沭阳胡氏始迁祖良友公,字益三。据咸丰四年胡氏十五世仓农京凭氏撰谱序称: “元季鼎革,中原扰乱,海内英雄,飚发云起。而明祖起于濠亳,吾良友祖亦奋迹行伍,当是时,公职虽微,而膺心膂之任。后因库药失慎,一军皆逃,被获处斩,公亦与列焉。幸二世祖纲公(时方走省,立河上俟渡,闻之,即解衣泅水而往,),至诚感神,夜渡长江,以身代父。明祖怜其孝,尽赦全军,旋以事入沭,遂家焉。斯时也,僮阳初隸,户口未多,播越之余,生计草草,而又不遑于谱牒,所以后人难考也。”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长洲王步青拜赞曰:“烈烈我公,诚孝格天,渡江代父,致性肫然,连翩蔚起,子孝孙贤,大德昌后,遗泽绵绵。”良友公后以功诰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无锡秦金拜赞曰:“粤自胡公,相土于潼沭滨,卜宅马陵之东,山环溪抱,气势豪雄,再传而后,位望显通,子孙济美,庆衍斯螽,巍科三世,青史书功,身膺纶命,上寿考终。孙贤子孝,奕世无穷。”乾隆壬午间,从父衣庵,视学湖北,议访新安合夏邑,光山,淮阴、桃源(泗阳)共为一谱,然非有丰资厚力,精心刻意之人,不能考核详晰,传二十二世裔孙蕃衍为全县著姓之一。 宿迁关庙西胡与东胡两村,仍尊沭阳良友公为一世祖,两村仅存一部民国十五年参与沭阳三修族谱,从一世良友下传至关庙东西胡管谱人十九世,西胡东胡连村合计约二千人。 所找后裔分迁:明正德间,文璧,南津皆显达。南津迁淮安,文璧官夏邑,卒于任,三子清,四子溪寄籍夏邑。长子濯,次子洁回沭阳。简敬官少宰,于康熙二十八年迁汝宁,奋捷亦同时迁汝宁,简政迁固始,作宾之曾孙珍迁南阳。

     《明史》孝义列传载:“胡刚,浙江新昌人。洪武初,父谪役泗上,以逃亡当死,敕驸马都尉梅殷监刑。刚时方走省,立河上俟渡。闻之,即解衣泅水而往,哀号泣代。殷悯之,奏闻,诏宥其父,并宥同罪者八十二人。” 历史背景: 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朱元璋占领淮河两岸的大片地域。同年,置淮安府,领海、泗、安东三州,山阳、清河、沭阳、盐城、桃源、赣榆、天长、盱眙8县。旋又以泗州、盱眙、天长改隶凤阳府;并降安东州为县,仍隶淮安府,以邳州、睢宁、宿迁县改隶淮安府。时淮安府共辖二州九县。战乱使淮安及其周围地区人口逃毙殆尽,亟待移民充实。同时,江南地区的地主阶级人士有很多依附张士诚。故明朝初年,政治上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进行强制性的大规模的移民。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迁苏、松、杭、嘉 、湖诸府之民4000余户至临濠垦田。又移江南民14万户于凤阳府。泗州、盱眙为交通要道,经明末大乱,人口锐减 ,时均属凤阳府,故迁移的14万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安置于泗州(胡刚,浙江新昌人。洪武初,父谪役泗上,)和盱眙。此后百余年中,又陆续将江南的人民迁徙到淮安府境。这就是淮安民间传说中的"红巾赶散",又称“红蝇赶散”、“洪武赶散”。

       嘉庆四年胡氏十四世咏风诵琴氏撰谱序称:“吾族相传系出新安,然不可考矣。”新安郡,即徽州与严州大部,古称新安,后成为徽州、严州地区的代称。本郡位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属于古代的浙西地区,所辖地域为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浙江建德市(寿昌)、淳安县(含原淳安县、遂安县)。新安郡范围包括安徽省部分地区和浙江省部分地区,新安应为沭阳胡氏十世简敬公、简文公于康熙乙丑年(公元1685年)初修《沭阳胡氏族谱》时推测而记,没有具体到哪个县,或者新安只是新昌的误传。根据《明史》孝义列传、浙江新昌《梅溪胡氏宗谱》及《沭阳胡氏族谱》中对孝子胡刚代父受刑相同事迹的记载进行综合分析,沭阳胡氏始迁祖良友公及二世刚公应是浙江新昌人,在洪武赶散的历史大背景下,胡刚的父亲从江南谪役泗上,逃亡当死,后因胡刚哀号泣代,才被赦免,父子二人以事来到今江苏沭阳县。根据《沭阳胡氏族谱》,胡刚是沭阳胡氏第二世,根据新昌《梅溪胡氏宗谱》,胡刚为梅溪胡氏第二十世。笔者已和浙江梅溪胡氏三十八世裔、湖州安吉胡永法宗亲对过谱,胡刚的事迹完全吻合,可以确定是同一个人,两地谱上有区别之处在于胡刚父亲的名讳,《沭阳胡氏族谱》记载胡刚的父亲叫胡良友,字益三;《梅溪胡氏宗谱》记载胡刚的父亲叫胡玠孙,叔父叫胡瑗孙;笔者是这样理解的,胡刚的父亲本名胡玠孙,谪役泗上,逃亡当死,又因胡刚的孝行被赦免,他迁到沭阳后可能是换了个名字叫做胡良友,字益三,玠孙与益三读音非常相似,古人称呼成年男子都是称字,这也说明胡玠孙不忘本名;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胡刚的父亲是胡瑗孙,瑗孙的读音与益三更相似,胡刚的儿子胡永言留在了浙江新昌,《梅溪胡氏宗谱》把胡刚记载为胡玠孙的儿子,有可能是因为胡永言当时年龄尚小,因故没有跟随祖父胡瑗孙、父亲胡刚一同迁往沭阳,被祖父的哥哥胡玠孙收养,并在新昌传宗接代,后裔繁衍至今,《梅溪胡氏宗谱》记载胡瑗孙是无后的,有可能是因为胡瑗孙与儿子胡刚一同迁到了沭阳,因而后人修谱时把胡永言包括他的父亲胡刚这一支接在胡玠孙的名下,也是符合逻辑的,当然这种情形只是一种推测,我们还是首先尊重《梅溪胡氏宗谱》的记载,认为胡刚的父亲是胡玠孙,也就是《沭阳胡氏族谱》中的沭阳胡氏始迁祖胡良友,字益三。

      附录:据《梅溪胡氏宗谱》与《沭阳胡氏族谱》记载,梅溪胡氏、沭阳胡氏是舜帝后裔周朝陈国首任君主胡公满的后裔,梅溪胡氏始祖为吴越国工部尚书胡璟,晚年隐居七星峰下,在溪边植梅十里,自号“梅溪”,地以人名,这个居住地因名“梅溪村”,即今浙江省新昌县新林乡胡卜村,村前的一条溪流,也就直呼“梅溪”。后世名人辈出,有吴越国礼部尚书胡琛,南宋名臣胡铨,南宋理学名家胡善缘,元代史学家胡三省,明朝著名孝子胡刚等人;沭阳胡氏名人有明朝著名孝子胡刚,明朝户部侍郎胡琏,直隶真定府知府胡效才,都给事中胡应嘉,清朝吏部侍郎胡简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胡丕林等人。

      鸣谢:感谢沭阳的胡义龙宗亲、浙江安吉的胡永法宗亲,他们给笔者提供了族谱内容与查看族谱的指导。我相信这是胡氏祖先在天之灵的庇佑,让沭阳胡氏顺利归宗到梅溪胡氏,寻到了根,完成了沭阳胡氏近五百年的夙愿,在此对胡氏宗亲网这个平台也表示感谢。 2015年10月18日上午,我和胡义龙、胡志龙、胡娜、胡静等沭阳胡氏宗亲应沭阳县胡家花园胡道本宗亲的邀请,来到了沭阳县新河镇周圈村,在周圈村委会议中心与胡道本、胡方梅、胡方志、胡玉全等胡氏前辈们一起探讨了沭阳胡氏与梅溪胡氏的渊源,已获得初步认同,并留下了本人的发言稿。在此对胡道本、胡方梅等前辈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胡玉超宗亲当天也受到邀请,因家里有事耽误未能参加探讨会议,但是依然来到了周圈参观了胡家花园,我们为他的热心点赞。)

      公元二零一五年(农历乙未年)初稿于六月十日,定稿于十月二十日,胡公满一百一十世裔(此处代数待详细考证)、梅溪胡氏四十世裔、沭阳胡氏二十二世裔、沭阳胡氏安定堂西门五房: 胡宸(谱名胡鹏洲) 谨撰。  
[ 此贴被胡宸在2015-10-25 22:27重新编辑 ]
千秋气节久弥著   万古精神又日新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21-08-17
发表于: 06-23 , 来自:亚太地区 , 编辑
三、“满公并不姓陈,也不姓胡,而是姓妫,这是常识。”

此言说对了一半,陈胡公的确是妫姓,但他还是陈氏。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晋杜预集解在这恰好以陈胡公满举了例子:“报之以土而命氏曰陈。“孔颖达疏也持相同观点,陈胡公是妫姓陈氏。

陈氏族谱与胡氏有关系吗?为何都削尖了脑袋想做陈国的小宗呢?建议多读胡直孺的《安定胡氏家乘序》与各朝代姓氏书,周朝的胡国是研究胡氏必须要面对的。

发表于: 06-09 , 来自:亚太地区 , 编辑
据明杨士奇《东里续集》 卷一二《华林胡氏族谱序》言:“胡氏春秋时有二:其一子爵,国于颍州汝阴之胡城,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其一周封虞舜之后胡公满于陈,子孙以谥为氏, 亦曰以国为氏,或曰命之氏。胡要之云命之者非。华林之胡,盖出于满。
上文断句错误,原文应为:
据明杨士奇《东里续集》 卷一二《华林胡氏族谱序》言:“胡氏春秋时有二:其一子爵,国于颍州汝阴之胡城,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其一周封虞舜之后胡公满于陈,子孙以谥为氏。亦曰以国为氏,或曰命之氏,胡,要之云,命之者。非华林之胡,盖出于满。”华林之胡属安定郡,杨士奇读过胡直孺的《安定胡氏家乘序》才作出此序言。

2 发表于: 2020-01-03 , 来自:亚太地区 , 编辑
胡氏族人需要这样的实干家,不仅要“以德治族”,更要“依法治族”,无规矩不成方圆,用法律手段打击某些浑水摸鱼的所谓“宗亲”,维护正直宗亲的权益。


1 发表于: 2018-07-29 , 来自:江苏省徐州市 , 编辑
      
诸位宗贤你们好:

       我们都属安定胡氏的后裔,共尊始祖胡公满。你们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研究沭阳胡氏的近支——泗阳胡氏的来源问题,我很感动,也很高兴,说明我们胡氏族人的宗族意识在加强,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复兴。本人不才,还是想请教在座的各位宗贤,泗阳胡氏族谱异县本宗页记载的“始祖二兄良友公居沭阳”的问题。本人已于2015年10月考证出江苏沭阳胡氏源于浙江新昌梅溪胡氏,得到了沭阳胡氏族人与浙江梅溪胡氏族人的普遍认可,也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宗亲们的普遍认可,现已确定,本人的考证结果是准确无误的。

       你们的具体讨论过程,可以在贴子下面公布一下,让国内外的众多宗亲们一起学习、研究一下,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个人的面子不重要,真相才重要,因为我们现在的观点将来都是要受历史检验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宗贤也会持相同的看法。我于2018年7月21日在胡氏宗亲网发布的《对江苏泗阳胡氏近期修谱工作的意见》,相信大家也都已经看到了,本人无意挑战各位宗贤的权威,只为了探求历史真相,一起努力,修出对得起上帝、祖先、今人与后人的谱来。泗阳胡氏究竟是胡瑗的后裔,还是新昌梅溪胡氏的后裔,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众多宗亲们的共同努力,结果自然会水落石出。


                 沭阳县胡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胡宸
                                                2018年7月29日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21-04-23
由羹颉侯谈“莫欺少年穷”
《史记·楚元王世家》: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
看似小事,却反映了其嫂对刘邦的戏弄与轻侮,导致千古笑话“羹颉侯”的诞生,印证了古话“莫欺少年穷”。成大事者,高瞻远瞩,礼贤下士,否则徒为袁公路、刘景升之流耳。





千秋气节久弥著   万古精神又日新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21-04-19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洪迈《容斋随笔》: 姓氏之书,大抵多谬误。如唐贞观氏族志,今已亡其本。元和姓纂,诞妄最多。国朝所修姓源韵谱,尤为可笑。姑以洪氏一项考之,云:“五代时有洪昌、洪杲,皆为参知政事。”予按二人乃五代南汉僭主刘龑之子,及晟嗣位,用为知政事,其兄弟本连“弘”字,以本朝国讳,故五代史追改之,元非姓洪氏也。此与洪庆善序丹阳弘氏云:“有弘宪者,元和四年尝跋辋川图。”不知弘宪乃李吉甫之字耳。其误正同,三笔已载此说。

千秋气节久弥著   万古精神又日新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21-04-16
勘误:据《明世宗实录》记载,胡琏卒年为嘉靖二十二年,即公元1543年,本人在上文中误记为1542年,特此更正。
千秋气节久弥著   万古精神又日新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20-12-28
虞舜有大孝之德,乱附祖宗者其为孝乎?
人皆可以为尧舜,非尧舜之后,亦可效法尧舜之德行也。
千秋气节久弥著   万古精神又日新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20-11-08
曹操评刘表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千秋气节久弥著   万古精神又日新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20-08-27
从孔门弟子到耶稣门徒 ——曾国藩家族的基督徒成员及其宗教观考述

                  从孔门弟子到耶稣门徒
                  ——曾国藩家族的基督徒成员及其宗教观考述
                                  张乐

【摘要】: 曾国藩家族成员作为曾子后裔,一直以捍卫儒学正道为己任,但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基督教却逐渐嵌入以儒学为治家之本的曾国藩家族。辛亥革命之后,社会纷繁复杂,人心陷溺,曾国藩家族出现了第一批基督徒成员,此种现象也暗示了曾国藩家族的“基督化”趋势。他们为了国家昌盛,谋求当时社会问题之解决,秉持基督教救国论,以基督教作为其救国之手段。此外,他们还利用自身扎实的儒学背景,践行儒耶互补,并有部分成员将佛教信仰亦带入自己的生活之中,使得曾国藩家族内部出现儒释耶三教合流与互补的现象。此举既是基督教本色化的表征,更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典范性尝试。
千秋气节久弥著   万古精神又日新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20-08-23
胡瑗抄袭孙复经说与孙胡交恶
                         胡瑗抄袭孙复经说与孙胡交恶
                         ——由胡瑗的春秋学佚文说起
                                           黄富荣

        摘要:胡瑗与孙复,都是北宋著名的经学家与教育家。两人对《春秋》都有深入的研究,孙复有《春秋尊王发微》传世,而胡瑗的春秋学著作却已失传,只有片言只语保留在后世的春秋学研究之中。当世学者给胡瑗春秋学说辑佚,最引人注目的,是胡瑗有不少春秋学经说,竟与孙复的著作,一字不差。两人不可能在早年一起读书,因此就不可能把两人著作一字不差,解释作共同研究的成果。而且胡瑗的《易》与《洪范》研究,也同样大幅抄录前人经注而没有说明来源出处。因此,最合理的解释,是胡瑗抄袭孙复春秋学经说以为己说。胡瑗抄袭孙复,为史上 孙胡交恶 的公案,提供了可信的旁证。因为孙复讨厌胡瑗,很可能正因为不满胡瑗抄袭孙复之说为己说。

                     胡瑗"读书泰山十年不归"志疑
                                           刘文仲
        摘要:本文对北宋初期著名学者胡瑗与孙复,石介"同读书泰山,十年不归"之说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认为此说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乃是后人的讹传。

千秋气节久弥著   万古精神又日新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20-08-19
《礼记 王制》节选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
  制:农田百亩。百亩之分: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也。
  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上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国之卿,三大夫禄;君,十卿禄。小国之卿,倍大夫禄,君十卿禄。
  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其有中士、下士者,数各居其上之三分。凡四海之内九州岛,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为附庸间田。八州,州二百一十国。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晳,其余以禄士,以为间田。凡九州岛,千七百七十三国。天子之元士、诸侯之附庸不与。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八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千里之内曰甸,千里之外,曰采、曰流。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则赐也。不过九命。次国之君,不过七命;小国之君,不过五命。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再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爵人于朝,与士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遇之涂弗与言也;屏之四方,唯其所之,不及以政,亦弗故生也。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千秋气节久弥著   万古精神又日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