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782阅读
  • 2回复

东汉安定太守胡伊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0-05-26
东汉安定太守胡伊伯
胡南山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把中国划分为三十六郡,由郡太守所管辖;郡下设县,由县太尉所辖。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置“安定”郡,治所在高平县(今宁夏之固原市),所辖数十县。东汉时移治临泾县(今甘肃省镇原县),领六县。安定胡氏得名于安定郡,是中华胡氏的著名支系,民间历来有“天下胡氏出安定”的说法,所以安定胡氏的起源,始祖与名人、后裔播迁等一直是胡氏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谁是安定胡氏第一人?


一、族谱记载安定胡氏始祖为胡城,其主要依据出自《江苏如皋胡氏族谱》,由北魏司徒胡国珍的裔孙胡学颜主编《安定胡氏世谱》及魏徵撰写的《胡氏世谱序》记载,安定胡氏之开基始祖乃汉景帝时安定太守胡城(二十九世),汉景帝初拜大中大夫,元鼎年间安定郡太守(公元前114-?年)。


二、史料记载第一个与安定郡有关的胡姓人物:西汉胡建,字子孟,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人,生年不详,卒于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胡建曾在北禁卫军中担任代理守军正丞(相当于军法处副处长),后任渭城令。《汉书》有传,唐代《元和姓纂》载“安定,汉有胡建始居焉”。


三、另外一个与安定郡有关的胡姓人物,为东汉人应邵《风俗通义》中记载的胡伊(伯),河南汝阳人,安定太守。但是自今没有发现这个安定太守胡伊(伯)的其他史料,胡氏网站的有关讨论也是少之又少。


研究安定胡氏祖源,不仅要从家谱记载,而且要在钩沉史料里留意,结合可能出现的地下史料,不经意间说不定会有大的突破。家谱记载的始祖胡城不能在任何正史里得到证实,对于西汉胡建,汉书只是记载他曾任“渭城(今陕西咸阳)令”,并没有写他担任过安定郡太守。


东汉《风俗通义》的作者应劭生于世宦之家,灵帝中平中拜泰山太守,博览多闻,于汉典章故事尤为精熟。《风俗通义》大约完成于献帝(189年至220年在位)初年。以考证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为主,对两汉民间的风俗迷信、奇闻怪谈多有驳正。有关安定太守胡伊(伯)的记载,出自于《风俗通义》卷十五“十反”:


“安定太守汝南胡伊伯、建(?)平长樊绍孟建,俱为司空虞放掾属,放逊位自劾还家,郡以伊为主簿,迎新太守,曰:“我是宰士,何可委质于二朝乎?”因出门名户,占系陈国。绍曰:“柳下惠不去父母之国,君子不辞下位。”独行服事。后公黄琼,大以为恨,移书汝南,论正主者吏,绝绍文书,而更辟伊。”


西汉渭城令胡建“有胆有谋,怒斩监御史”,“不畏权势,秉公执法”,东汉主簿胡伊伯不愿委身服务于前后两任上司而辞官,后又被重新任用的故事,这些本与我们胡氏祖源没有关系,但既然他们都是涉及安定胡氏的重要历史人物,我们就应该正确地理解发生在那个时代的这些事件,本文作者不揣固陋,尝试解读之,并见教于方家。


译文要点:安定太守胡伊伯,汝南人氏,曾与樊绍为同僚,在司空、(汝南太守?)虞放手下做事。虞放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去职,但郡里依然想让胡伊为郡主薄,迎接新任太守。但胡伊伯表示自己不能“委質於二朝”,即不能服务于前后两任的太守而弃官。后经司空黄琼推荐,重新任职,后官至安定太守。


这里提出几处要点供争鸣讨论:


一、疑原文有脱字,胡伊伯可能是“胡建字伊伯”或“胡伊字伯建”或“胡伊字伯(?)。樊绍字孟建,与后文“绍曰”“绝绍文书”相符,说明胡伊伯与樊绍是同事关系。本文暂定“胡伊字伯建”,考虑到多数资料均为“胡伊伯”,故本文亦同此说。


二、虞放为“汝南太守”还是“安定太守”?此处语焉不详,史料也无法核实,只能从文中推测:“后公黄琼,大以为恨,移书汝南,论正主者吏,绝绍文书,而更辟伊。”似乎这样解释为妥:司空黄琼对樊绍的言行不以为然,给新任的汝南太守(?)写信,要求他撤职樊绍,重新任用胡伊伯。如果这样解读的话,故事发生的地点就不是在安定,而是在汝南了。


三、胡伊伯是汝南人氏,在当地担任低级官职(掾属)是正常的。而且在当地政府机构,除了太守、县令是外籍官员外,大部分的低级职务都由本地官员担任。所以本故事中他的任官、辞官、再任官都在汝南,后来因升职担任太守,才去了安定。像这样有个人主见,忠于上司,坚持原则,其人品不会很差,办事能力应该在其同僚之上,升迁安定太守属于正常。


四、东汉时期,尚未实行科举制,“征辟”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指皇帝下诏聘召,“辟”是指公卿或州郡征调某人为掾属,也称为辟召、辟除,是一种自上而下选任官吏的制度。文中胡伊伯与同僚樊绍就是否应该在感情上忠诚于“恩主”上司,意见不一。而黄琼对胡伊伯的行为是持赞赏态度的,所以他后来修书给新任太守,提出了任免建议。


五、胡伊伯“出门名户,占系陈国”,这句非常重要。这也说明了他姓胡,出自古陈国,是陈胡公满的后人。这比唐代的《元和姓纂》更要早几百年,提到了胡姓的发源地“陈国”。胡伊伯不仅出身名门,而且才华出众,先被“辟”为虞放的下属,后又被黄琼推荐复任,最后做到了安定太守。



关于《风俗通义》卷十五“十反”中“安定太守胡伊伯”一节,网上有文言与现代文对照,一些胡氏文化研究人士也有论文提及,下面把他们的解释罗列于下,仅作资料汇总,更多精辟理解,有待来者。


原文及注释:《风俗通义》卷十五“十反”


安定太守汝南胡伊伯、建〔一〕平长樊绍孟建,俱为司空虞放掾属〔二〕,放〔三〕逊位自劾还家,郡以伊为主簿,迎新太守,曰:“我是宰士〔四〕,何可委质于二朝乎?〔五〕”因出门名户,占系〔六〕陈国。绍曰:“柳下惠不去父母之国〔七〕,君子不辞下位。〔八〕”独行服事。后公黄琼〔九〕,大以为恨,移书汝南,论正主者〔一〇〕吏,绝绍文书,而更辟伊。

〔一〕 “建”,拾补云:“下疑有脱字。”徐氏识语云:“谨案‘ 建平长’连文,当是‘伯’下有夺。”器案:疑即夺“建”字,盖传写重文作小二,最易夺去也。
〔二〕 范书虞延传:“延从孙放字子仲,少为太尉杨震门徒。”又桓纪:“延熹三年,太常虞放为司空。”注:“放字子仲,陈留人也。”
〔三〕 “放”,大德本误作“故” ,系描字。
〔四〕 宰士,谓公卿之属官。盐铁论刺议:“文学曰:‘今子(丞相史)处宰士之列。’ ”汉书翟方进传:“请遣掾史以宰士督察。”师古曰: “谓丞相掾史为宰士者,言其宰相之属官而位为士也。 ”又王莽传下:“至成群党,遮略乘传宰士。”后汉书周荣传:“蒙先帝大恩,以历宰二城,今复得备宰士。 ”注:“荣辟司徒府,故称宰士。”义详下文按语。
〔五〕 汉代州治,亦称为朝,尹宙碑:“纲纪本朝。”又言:“正色立朝。”此属吏称郡守为朝也。后汉书法真传:“太守曰:‘昔哀公虽不肖,孔子称臣;太守虚薄,欲以功曹相屈,光赞本朝,何如?’”此郡守自称为朝也。此文“二朝”,亦属吏对新旧太守之称也。
〔六〕 占系,即占度户口,系着名籍。汉书宣纪:“流民自占八万余口。”注:“谓自隐度其户口,而着名籍也。”
〔七〕 论语微子篇:“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汉石经讳“邦”作“国”。
〔八〕 孟子公孙丑上:“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
〔九〕 黄琼,范书有传。
〔一〇〕主者,犹言主办之人。续汉书百官志一注引汉官仪:“顷者,举谣言者,掾属令史都会殿上,主者大言:‘某州郡行状云何。’善者同声称之,不善者各尔衔枚。”



虞放(?-169年),字子仲。东汉大臣。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人。

早年是太尉杨震门徒,曹腾推荐为官。杨震因被谗自杀,顺帝时,虞放为杨震讼冤,由此知名。桓帝时,担任尚书、太常,议诛大将军梁冀,封都亭侯,官至司空。与李膺、杜密等结为朋党。建宁二年(169年),中常侍侯览兴大狱,以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寓、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翌、河内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等一百二十余人皆为钩党,下狱,被腰斩,史称“第二次党锢之祸”。(百度)

黄琼(86年—164年),字世英。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县)人。东汉时期名臣,黄琼早年因父荫获授太子舍人,五府又共同征辟,他都不应。永建年间,征拜为议郎,迁尚书仆射,进位尚书令,出任魏郡太守。建和初年,迁太常。历任司空、太仆、司徒、太尉等职,遍历三公,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罢免,复任大司农。梁冀被诛杀后,再次出任太尉,封邟乡侯,因灾异被免。官至司空。(百度)


据古代文献记载,胡氏在安定出现很早,最早的胡姓人物是西汉的胡建。汉代有两个胡建,一为《汉书》所载的胡建,字子孟,河东人,曾担任过军正丞、渭城令等官职;一为汉人应邵《风俗通义》所载的胡建,字伊伯,河南汝阳人。他先是在安定太守、司空虞放手下当掾吏,等到虞放逊位还家后,他被任命为安定郡主簿,后来当了安定太守)。



《谁是最早的安定胡氏》----秦铭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3207&page=3

《元和姓纂》说胡建是安定最早出现的胡姓人物。但汉代有两个胡建,一为《汉书》卷69所载的胡建,字子孟,河东人,曾官军正丞、渭城令;一为汉应邵《风俗通义》卷五所载的胡建,字伊伯,汝南人。伊伯先生是做过安定太守司空虞放的掾吏,后虞放逊位还家,以他为安定郡主簿,官至安定太守。其“出门名户占系陈国。”综上可见《姓纂》所说的胡建当为汝南胡伊伯,他是陈国的后裔,也是胡公满的后代,长期在安定做官,安定有胡自他开始。。。


《寻根访祖记》 一无斋主的博客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2626

据史书记载:安定建郡于西汉武帝之时,今甘肃固原县、镇原县一带,是泾河发源地。胡氏在安定出现最早的人物是西汉的胡建。他“出门名户,占系陈国”,即为陈国胡公满的后裔。字伊伯,河南汝阳人,入仕安定太守。其后,又有曹魏关内候胡质,西晋徐州剌史胡威父曾在安定居住,并死于安定,其子孙便留居此地成为安定人。故胡氏以安定为故地,亦称“安定世家”。

福建《三明姓氏志》----胡姓 第29章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519&ds=1&page=1#18819

安定胡姓将胡建奉为始祖。其实,东汉也有一个胡建(字伊伯),河南汝阳人,“出门名户,占系陈国”。他在桓帝时任尚书,议诛大将军梁冀后封都亭侯,后任司空的虞放手下当过掾吏。胡建后来被任命为安定郡主簿,直至安定太守。

胡南山 2020.05.25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05-26
因各位宗亲不方便上网来发帖,故一般宗亲议论都在微信群里发布。南山愿意当个二传手,将宗亲议论转发于此,和宗亲自己发帖是一样效果。如有修改或希望删除者,请联系南山处置。暂不署名,只设编号,发言者自己留意。各位宗亲请把正式发言写好,交我发表。现在的论坛直接让位微信了。但通过链接,又能完整保留各家意见,两者结合,取其所长。请关注该文下方跟帖。南山宗亲 2020.05.26


宗亲议论:


001:南山宗亲你好!安定太守汝南胡伊伯一文我看了。因出门,名户占系陈国。就是说他出门而去,把户籍迁移到了陈国,与下文的柳下惠不去父母之国形成对比。不是以前说的出门名户,占系陈国。此乃东汉时期,他出身陈国又算什么名门呢,又有什么优势呢?结合全文分析。以讹传讹,大家形成思维定势,突然出来正确的说法,有些人接受不了。

002:南山先生好!关于胡建的认知,我早在宗亲网里说过。只不过胡姓人漠不关心。一,历史上人对古代前人是没有现代人对历史名人认知度高,因为古代在书籍及交通不方便,信息度不灵敏,所以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差。但今天的大部分人只相信古人的所言,错了也是对的。二,对历史上的人或事的研究,今天大部分人认为只有有学历渊博丶官位高丶财富多的人说了算,哪怕错的也对。三,中国人自古至今有一习惯,讲究孝道,传宗接代。讲究世系源远流长。然而在古代不能追宗就自补上去,也不顾对错自成一线,居然也往下传下来。以上三点我认为是中国人的误区。谈到胡姓名人及历史更不用说。西汉胡建在史书哪一篇文章提到是安定人?到过安定?然而家谱或今胡姓人大都说是西汉胡建是安定人。到过安定,做过安定太守的胡建今天大家不认知和不承认。又如前人有人说胡奋后裔迁往新蔡郡,今天大家确深信不疑认为是今天河北新蔡县,而拒不承认晋初设置的南新蔡郡(今湖北黄梅及安徽一带),又如皋说汉胡城是安定第一人,而在其时间上根本没有安定郡一建制,更哪来的安定夫人?但人们还深信不疑。儿子年龄父亲、祖宗大也是对的……谁能说得清?在一个错误的观点设一个错误的前提下,得出来的结果还能正确?比如中国断代工程,历史年表如果如现实的花甲纳音不对称,你那年表再精确丶再科学也无法是真实的。因为没有人能否认今年的花甲纳音是庚子年(公元二○二○年)。同理,有权有势可指鹿为马,无权无势寸步难行。何况学术?

003:南山宗亲: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置“安定”郡,治所在高平县(今宁夏之固原市),所辖数十县。东汉时移治临泾县(今甘肃省镇原县),领六县。安定胡氏得名于安定郡。胡氏族谱所指安定胡氏是发源为今甘肃省镇原县安定胡氏。安定胡氏始祖为胡城是西汉人,西汉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与史料中东汉时移治临泾县时间上有一百多年的时差,把西汉胡城与西汉胡建说成是安定胡氏始祖是有很大疑问的,他们俩根本就没到临泾县,何称为安定胡氏始祖?《江苏如皋胡氏族谱》上胡城公是十九世。现在人大多信服权威,加上《大通考》让这些谱牒爱好者第一次见到不同支系的远祖世系,造成了很多人的固定思维,一时很难改变,实际上大多数人并没有多少自已观点与立场。


004:南山宗亲:我也有看法,安定虽然在汉朝设置为郡,但是旁证,程氏五世的程伯休父娶的就是安定胡开国之女。成为程氏和司马氏的得姓之母。这个也值得考证一下。而且时期又早过汉朝近700年的历史。符合历史上的发展时期,胡氏的历史发展。妫满谥号胡公,本质上没有使用过,后裔是陈国国君。才可以传承叫法。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0-05-26
《风俗通义》胡伊(伯)、虞放、黄琼史料分析
胡继武


(《风俗通义》内容截图)

一、从《风俗通义》书的内容分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示:《风俗通义》一书并非完全是史实类书籍,有志怪、志人小说的题材。

二、从真实历史资料分析
安定太守汝南胡伊伯、建平长樊绍孟建,俱为司空虞放掾属,放逊位自劾还家,郡以伊为主簿,迎新太守,曰:“我是宰士,何可委质于二朝乎?”因出门名户,占系陈国。绍曰:“柳下惠不去父母之国,君子不辞下位。”独行服事。后公黄琼,大以为恨,移书汝南,论正主者吏,绝绍文书,而更辟伊。

1上述内容中出现的安定郡、汝南郡均未查出有虞放、胡伊(伯)曾任职太守的资料。

2上述文字翻译中:大多数宗亲翻译时写虞放任职汝南太守,我不赞成这观点:

原因一:《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 《汉书·翟方进传》:“今丞相 宣 请遣掾史,以宰士督察天子奉使命大夫,甚誖逆顺之理。” 颜师古 注:“谓丞相掾史为宰士者,言其宰相之属官,而位为士也。宰士暨宰相的属官。综上:我是宰士,说明胡伊伯的领导虞放是司空,也是宰相。

原因二: “XXXXXX俱为司空虞放掾属,放逊位自劾还家”,文中这段话写的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些人都是司空虞放掾属,这里没有写是太守,是不是从写作的角度,司空比太守职务高,可能称作司空虞放掾属,而写的却是司空虞放在任汝阳太守时的事呢?本人感觉这不符合逻辑,司空虞放掾属和汝南太守虞放掾属明显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160年虞放由太常升任司空)


(161年虞放司空被免,黄琼任司空)

通过《资治通鉴》查出:160年7月,虞放由太常升任司空, 161年5月,虞放司空被免,黄琼任司空。这段历史依据可以佐证“俱为司空虞放掾属,放逊位自劾还家”真实性和统一性。就是说历史上虞放任职司空,也有被免职的历史记载。对翻译成虞放任职汝南太守,本人认为既没有历史资料佐证,也不符合上下文对应。
        
原因三:后公黄琼,大以为恨,移书汝南,论正主者吏,绝绍文书,而更辟伊。此段文字中出现:后公黄琼,这又是历史真实的佐证与统一。虞放是从司空上被免职的,符合“俱为司空虞放掾属,放逊位自劾还家”的真实描述。虞放被免职,黄琼接任司空。这从时间上、逻辑上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虞放被免职,他的部属受到牵连是正常的,而黄琼担任司空对前任虞放的手下关注并支持也是正常的。如果按照“胡伊(伯)、樊绍”为汝阳太守虞放手下,那么,虞放被免职,他手下“胡伊(伯)、樊绍”能是什么职位?胡伊(伯)的职务不会高于主薄吧?作为三公的黄琼为什么会关注并提携胡伊(伯)呢?(备注161年,黄琼任司空后,至164年去世,他再没有改任其它职务)。另外,“而更辟伊”这几个字可以确定此胡公名字是胡伊而不是胡伊伯。

原因四:如果按照我们宗亲中提出的:胡伊(伯)和樊绍同为汝南太守虞放手下,他拒绝任汝南主薄一职,与樊绍的一番争论被黄琼肯定后,这里面写黄琼给汝南移书,那么也就是给汝南太守写信要重用胡伊(伯)不用樊绍的吧?这不是前后矛盾吗?是胡伊自己不愿意做新太守的手下,难道黄琼还肯定他,作为肯定一定要汝南太守重用他吗?

3、上述内容中所涉及的人名,除虞放、黄琼外,其他人名均无历史资料可查,有许多资料提示此段文字中的人名疑有脱字,本人认为从行文格式来看,如果删除“安定太守”后面读起来会通顺些,如果保留安定太守,那后面人名字前应该还有还有地名和职务,否则这句话则是不通的。故本人偏向于:一是“安定太守”可能是后人所加或是后面人名前少了地名和职务;二是《风俗通义》本身就不是史实篇,文中的人名带有虚构的成分。

胡继武(2020.06.24)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