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29阅读
  • 0回复

孝道家族之典范----资兴清溪胡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3-03-11
孝道家族之典范----资兴清溪胡氏
吴  兴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资兴《清溪胡氏族谱》(五修)记载:“南唐时,公霸公由金陵迁江西吉州,二世胜公由吉安迁庐陵芗城,十六世深斋公迁湖南沤东(桂东县城)。十八世祯公元大德时(1297—1307年)任湘阴学博,卒于署。其子豫淮、贵淮、景淮扶榇来资,葬于南乡瑶岗岭。泰定时(1324—1328年)贵淮公由资兴迁清溪,是为清溪胡氏之始祖。”“其子豫淮、贵淮、景淮扶榇回沤东,道遇寇,遂葬于我邑南乡之瑶岗岭。豫淮落居城南之登瀛桥,贵淮迁居东之清溪,景淮仍回沤东草堂,三公均系深斋曾孙。”


清溪,即今资兴市州门司镇塘家湾村。从《清溪胡氏族谱》记载可知,元泰定年间迁居于此的贵淮公为清溪胡氏始祖,至第五世由舜铭、禹铭、友铭、宗铭、日铭五兄弟和亲堂稷铭派衍出六房,至五修族谱已繁衍至二十四世。清溪胡氏至今已有697年的历史,距民国十五年五修族谱也有602年。在这600余年中,地处资兴东乡一隅的清溪胡氏人才蔚起,孝星迭出,尤其到清康熙乾隆年间,清溪胡氏进入鼎盛时期,出现了资兴历史上罕见的“清溪现象”。据光绪《兴宁县志》和《清溪胡氏族谱》记载:从十二世至二十一世,清溪胡氏(含适嫁女)受县以上奉旨旌表的“节孝”人物有32位,其中胡氏家族23人,适嫁女9人;受州以上奉旨旌表的20人,其中胡氏家族16人,适嫁女4人;受清朝廷旌表的有4人。载入《兴宁县志》44位历代“孝友”中,清溪胡氏有6人;5座历代孝子坊中,清溪胡氏有2座。受朝廷旌表的4人是:


胡正谊(1595—1694年),字绍轩,号孝感,孝廉。父患痈,含药漱净,得愈,鼻竟为虫蚀。父终,庐墓。顺治间贼乱,负母山中得免。郴举人喻国人撰传。乾隆七年朝廷旌表。奉旨建坊于加颁公祠前,州守田公匾其庐曰:孝子居。事详载省州县志。

胡朝纪妻李氏,胡清溪母,关厢耆民李元仁女。氏二十八夫故,遗孤三岁,教以义方。姑逾七旬,笃志奉养。倡建宗祠,捐修族谱。守节五十二载。邑令苏畅华题请旌表,当朝以节闻,钦赐“清标彤管”匾额旌其庐,厥子清溪筑亭奉之。邑训导蔡佐朝为之传,乾隆十七年朝廷旌表。事详载省州县志。

胡清溪(1711—1766年),字锡璜,号亦磻,胡朝纪和李节母子,胡正谊曾孙,附生。三岁失怙,稍长,痛不及躬养蔬食饮水,结庐父墓,朝夕哭拜。诸凡凛承母命,偶有细过,辄负杖膝行领责。母病,常需鹿胶,亲往燕市(北京)贸之。邑令牛曾若以孝行兼优、潜德幽光题请旌表,奉旨建孝子坊于彭公庙墟坪,筑怀清亭(八角楼)于西家田。修宗祠,纂族谱,建义塾,经营劳瘁。邑拔贡、山东定陶知县唐宗镕撰记作诗,邑举人胡兴黉为怀清亭作赋。乾隆五十八年清朝廷旌表。事详载省州县志。

胡朝纪(1689—?)字正邦,号瀚川,胡正谊孙,胡清溪父,附生。邑令苏畅华题请旌表,乾隆十七年与妻李氏同受朝廷旌表,奉旨筑八角楼于西家田(未竣先故),当朝乾隆帝钦赐“清标彤管”匾额。邑令罗绅名亭“怀清”,并为之记。事载省州县志。

其实,胡正谊一门还有两位“孝男”“节妇”,只不过属州省级奉旨旌表。一位是胡旐贤(1752—1816年),字瞻万,号元圃。胡清溪季子,胡朝纪和李节母孙子,胡正谊玄孙子,庠生。侍奉疯母,廿年无稍倦。奉旨建坊,倡建义塾,督修宗祠,事详载州县志“孝友”条;另一位是胡朝纲(胡正谊孙,胡朝纪兄)妻叶氏,青年守节,奉旨旌表,事详载州县志“节妇”条。




胡正谊公一门幸受朝廷恩宠,当朝褒荣,先后旌表四世六人,既有孝友,也有节妇,并授旨筑八角亭,建孝子坊,乾隆皇帝钦赐“清标彤管”匾额,正所谓“祖孝贻孙孝,母旌继子旌”。这在郴州乃至湖南也是极为罕见的,堪称孝道家族的典范。朝廷旌表尤其是八角层楼竣工后,清溪胡氏声名鹊起,名声大振,省州县官及一批名流纷纷前来考察瞻望,一时名家云集,群贤汇聚,好一派繁华景象!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诗、词、歌、赋、传、记、序跋、题词等,至今存留在县志和族谱中各类名人文献就有70余篇(首),其中不乏知县、州守的贺词赞语。由此也助推了清溪胡氏乃至资兴东、南、西、北各乡孝道盛行,蔚然成风,孝星璀璨,节孝辈出。据光绪《兴宁县志》记载,康熙乾隆年后,仅贞女、节妇、烈女篇全县就有420余人上榜旌表,且不说“贞节妇”现象是否合理,至少在当时资兴各地争做“贞节妇”已成为普遍的现象。

一脉地处偏僻的清溪胡氏,为何会有如此众多且延绵不绝的贞节妇孝顺男?其孝善之举缘何能获得当地官员的肯定和当朝皇帝的宠幸?

——办书院,育人才。清溪胡氏繁衍至十四、十五世康熙乾隆年间,已是资兴东部有名的殷实人家,其子孙除原居地外已散居原彭市、汤市、烟坪乡的南坪、丹坳、下堡、双江等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族群势力。敬老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朝康熙皇帝倡导敬老爱老举办“千叟宴”,名噪一时,影响巨大。乾隆皇帝继承康熙“千叟宴”传统,发扬光大,引领全国敬老之风。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地方官员审时度势,积极倡导,三任县令先后题请旌表清溪胡氏孝男节妇,县令州守题词撰记,极力推荐。一批文人墨客推波助澜,大力宣扬,胡正谊、胡清溪等清溪胡氏感人的行孝故事广泛传播。终于引起了朝廷关注,得到了皇帝首肯,一个孝亲敬老的全国重大典型应运而生。随后,清溪胡氏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凭借祖辈积累下来的丰厚财富,自胡清溪开始大兴土木,兴办公益,先后在当地筑八角楼,建宗祠(7座,含与城南胡氏在兴宁县城合建忠简公祠)、立牌坊(4座)、续族谱(5次)、办书院(两所),其中创办胡氏义塾和紫泉书院是清溪胡氏极富远见的创举。据光绪《兴宁县志》记载:胡氏义塾,在城东乡清溪。乾隆二十一年胡氏合族创建后,嘉庆十九年重建。其规制即田地、段落、租税及每年择师等事,载《胡氏义塾志》。邑人蔡允桂为之记。紫泉书院,在东乡清溪紫泉垅。乾隆五十五年,胡巨山建置苟垅庄。田五十石,为延师薪水费。凡族子弟及邻里之秀而寒者,同肄业焉。庐陵胡光烈撰记。由胡清溪领衔创办的胡氏义塾和胡巨山创办的紫泉书院,整合全族资源,置校产,设义田,制学规,高薪从本地和从郴州、衡州、吉州、南昌等地延请名师。两所书院都办得红红火火,在当时资兴的书院中已很有名气,对本族和当地的人才培养,家风教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紫泉书院招收“邻里之秀而寒者”“增置义田为膏火费”较大规模对贫民子弟开放办学,开资兴地方民间教育风气之先。据统计,清溪胡氏从明正统年间(七世)至民国十五年(二十四世)480多年间,除产生了32位县以上旌表的孝男节女外,有225位清溪子弟获取了附生、贡生、庠生、国学生、太学生、登仕郎等功名人物,72位清溪胡氏女嫁给了附生、贡生、庠山、国学生、登仕郎为妻。当时的清溪胡氏文风昌盛,人才济济,成为资兴科举考试轰动一时的盛举,甚至出现了“五子登科”“十世书香”的奇迹,一时传为佳话。出现了载入州县志的“隐逸”人物胡俊选,“文苑”人物胡凤仪等名人。涌现出一批潜心读书、钻研学问的饱学之士,如胡清溪著《胡氏义塾志》(四卷),胡凤仪著《春秋撮说》《五经解》《学庸讲义》,胡渭贤撰《春水满四泽》《见别》等诗。还有一批喜好诗词书画的文人雅士,如胡智沂、胡宗铨、胡左之、胡聘之等。清溪胡氏桃李满园,长盛不衰,与这两所书院的长期培育密不可分。



——倡孝道,重传承。明嘉靖《芗城胡氏续修族谱》序言云:“相维则亲,亲则一,一则旷世相感,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善莫大于睦亲,爱莫大于衍泽。其所望者厚矣,尚不可以观胡氏之衍泽于无穷也耶?”芗城胡氏九世祖胡铨(字邦衡,号澹庵,谥号忠简,南宋名臣,著名文学家)遗训云:“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但愿后世贤,努力勤撑持。”清溪胡氏子孙秉承“百善孝为先”的初心,没有辜负先祖“睦亲衍泽”和“忠孝立身”的厚望,也没有忘记始祖“曾记大定之聿来何缘托足清溪里,更读淳熙之遗训须念立身忠孝门”(清溪胡氏始祖贵淮公宗祠楹联)的祖训。阅读《清溪胡氏族谱》,犹如品赏清溪胡氏孝老爱亲、行善积德的家族发展史。族谱共七卷,除详列胡氏子孙繁衍世系(无世系图表)外,搜录了近200篇传、记、序跋、行实、行略、寿诗、寿词、寿赋、寿文、墓志铭等,绝大部分是记载胡氏子孙节孝行善事迹。不分贫富贵贱,男女长幼,只要有忠、孝、节、义、善等行为的,均予以记载。如年幼早孤,兄嫂抚养长大后,建宗祠,修族谱,匡困济贫的良弼公;一生布衣蔬食,孜孜不倦抚养一子七孙的智静公夫妇;笄年于归,夫故,姑疾,抚二孤。恶邻占产,奋然赴诉,夺回其田。凭一己之力,构筑新庐的朝爵公妻裴氏;出生半月即孤,白手起家,购屋置产,捐资砌路、建桥、修庵的朝周公;年十二于归,年二十三夫亡,矢志守节,事祖、事翁、事姑、事子侄,几十年如一日,洁比冰霜,贞同金石的智皋公妻郭氏;嫉恶如仇、打抱不平,热心公益、怨劳怨累,悬壶行医、仁心仁术的贡珍公,等等,读来十分生动感人。父教子传,耳濡目染,孝道之风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清溪胡氏族谱》在撰写子孙繁衍世系内容时,也有别于一般族谱。只填写名、字、号、本人及配偶生卒年月、葬地、子女,其他内容一概不写。但受到奉旨旌表的孝男节妇单独注明,有的还空行标注;得到学衔的学子不仅单独注明,而且用粗黑体显示,但具体官职一律不注。行孝与读书在族谱中显得格外醒目,由此也诠释了清溪胡氏“延世泽莫如行孝,振家声还是读书”的古训。



——建风景,创环境。清溪胡氏祖训:“慎居址、卫先茔、守祭田、修宗祠、慎婚姻、恤本支、设义田、戒争讼、择蒙师、戒争继”共十条,其中涉及环境三条,胡氏先人深谙环境育人之道。优美的环境能吸引人、感染人、熏陶人,清溪胡氏数百年来遵循祖训,对先祖居址、宗祠、坟茔的环境及周边风水维护十分用心,族谱中对此记载甚多。如描写贵淮始祖祠堂周边环境:“山水汇聚,形势颇胜。北有丫髻双峰(即今大丫口)屏其前,南有罗顶仙迹枕其后,东则紫金山对峙,西则将军寨环绕。水自东流西(永乐江源头),屈曲濛洄,不见其去入,其境者皆以水口关合为最称胜焉。”一幅背山面水、左右护卫、山环水绕的清溪胡氏地理方位全景图跃然纸上。又如《怀清亭赋》状其美景:“夫斯地,则犹觉其可传山号紫金同心,可断仙名丫髻。膏沐何年澡雪温泉(汤溪温泉),涤尽尘埃,毫不染流,溪水印来星月与同鲜。千寻绿竹,满园励清,操于雪夜,百尺青松对峙,扬壮志于云边。”雄伟壮丽的八角层楼矗立在清溪洞中央的不凡气派如在目前。清溪胡氏对公共场所注重配套设计,装饰美化。如紫泉书院的周边环境:“更于山巅胜异处增为亭堂若听涛亭,修建山屋以及梯山草阁、飞空桥诸胜,乃涂乃塈,匪刻非雕,详具庐陵。”并有诗赞曰:“行药归客红雪里,听涛人在绿云中。清飞远瀑凌千仞,坐看长桥托半空。”多么奇妙的校园美景!清溪胡氏还十分注重居住环境的绿化美化,对屋后靠山、房前水口、先祖坟茔,均有严格的封山禁约。如对壕山水口、龙头湾祖宅,房前屋后禁砍培护,不许盗伐。一些殷实人家追求优美环境:“三分水竹青环舍,四面云山翠接天。借问几生修得到,老梅花下枕书眠。”接待远方来客更是热情大方:“红鳞跳浪水方开,青眼看人客不速。”“花开桃园千树红,酒酿酃醁一斗绿。”多么绮丽的乡村美景和悠闲自得的乡村生活!据古籍记载,古时的清溪洞除了胡氏宗祠、书院、牌坊、八角楼外,还有彭公古庙、丹坳古塔、紫泉瀑布、磕脑石古驿站、彭公庙古墟场、紫泉飞空桥、清溪风雨桥等,四周山巅或山腰还有紫金仙、罗顶仙、丫髻仙、将军寨等古迹。古时的清溪两岸,绿水青山,蓝天白云,青砖黛瓦,古迹林立,书声琅琅,名师荟萃,在如此美妙的环境中,何愁不出“忠孝立身”之正人君子!



胡红锋提供(2023.03.09)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