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8746阅读
  • 22回复

浙江德清胡氏专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10-28
按语:网上搜得一篇介绍浙江德清胡氏源流的文章。仔细看过,才知清代著名的地理学家胡渭出自德清。以前只是知道德清俞姓家族很显赫,俞平伯的曾祖父俞樾即德清人。从胡渭墓志铭来看,该支乃是余姚柏山胡氏之分迁,而余姚胡氏为华林常州胡琼公之后裔分迁,如此上推,胡渭家族系出华林无疑矣。该文介绍说榜眼胡会恩祖上也是从余姚迁来,也就是与胡渭同宗。令人感兴趣的是作者为何至今未见德清胡氏族谱,还是可能本来就没有修过,这会不会与德清胡氏的由盛而衰有关?要说显赫,上虞的敕五堂胡氏与之相似,但上虞胡氏的族谱是从没有中断过的,而德清当地胡氏现在只剩一些农户了,而且还可能还比当年家族人数还少!我这里有一份德清胡氏族谱资料,待回上海后找出来发到网上。读该文后还有一个发现,就是浙北一些地区的胡氏几乎都是从浙东、浙中余姚、永康等地分迁过来。

希望下文作者能够访问胡氏宗亲网,带给我们更多的德清胡氏资料!南山


德清胡姓的源流、根系和兴衰
《寻根》双月刊2007年第3期
作者:胡文经 胡汇名       
  
  清初浙江德清徐、胡、谈、蔡四大姓,胡家有个胡渭,著有《禹贡锥指》,还有个胡会恩,中过榜眼。胡姓是一显赫家族,但延至民初,德清胡姓全族一共二三十户,绝大部分聚居在白羊圩和竹叶蓬(现大友村)务农,只有一家住城里,他们对于家族的历史均不甚了了。据俞樾重建德清县儒学记云:“吾邑大家旧推四姓曰徐曰胡曰谈曰蔡,而沈而许亦右族也,稽其谱牒咸有传”,可见原来都是有过家谱的。徐、蔡二姓家谱现在还有,胡氏家谱是何时丧失、如何丧失的呢?搜集了有关德清胡家的一些材料,分析考证于下。
  
  一
  
  德清胡姓的根源,族人有来自徽州、浙江永康、余姚三种说法,因无家谱可考,只能从史有记载的胡渭家世来上溯下延,再以口传相印证。

  《德清文史资料》第一辑蔡剑飞先生的《德清史话》说,“德清徐胡谈蔡旧称四大家族”,胡家“胡渭,精舆地学,所著《禹贡锥指》,考证精密,号称绝学,康熙四十三年南巡, 御书‘耆年笃学’四字赐给他。侄会恩,康熙十五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县志载胡渭墓先在经南圩,后迁葬坞丘圩,其孙彦颖也葬在坞丘圩。1998年,人们在坞丘圩找到胡渭墓的墓碑、墓志铭及其子奉政大夫方铨的墓碑。县志又载胡会恩墓在武康上柏姚家墩。

  撰于乾隆丁丑年(1757年)的胡渭墓志铭是其孙彦颖请著名学者杭世骏写的,距胡渭之死42年,上说:“胡氏籍隶余姚,先世讳子中者始迁德清。曾祖友信,隆庆戊辰进士,广东顺德令,有名于时,事载明史;祖子益,诸生……”说明德清胡氏的始祖是自余姚迁来的胡子中,但子中离胡渭曾祖胡友信较远,那么到底是何时迁来,如何迁来的呢?上海图书馆藏余姚兰封胡氏宗谱的迁徙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第十八世讳伯延,配严氏,徙居余杭瓶窑。”这里以后周显德二年(955年)为避战乱由江苏常州始迁余姚柏山的胡辅成为第一代,迁居那年辅成公26岁。该迁徙传中又说:“第廿一世爱份字必均,于明成化八年,入籍武康四都母舅丘氏户,配德清茅氏。”明成化八年是1472年,由此上推,十八世的伯延迁居瓶窑的年代当在1380年上下,此前不久正是元末动荡之时。在伯延的前后,已有好几位余姚胡氏徙居武康,爱份已娶德清女子为妻,瓶窑只有伯延一家,故伯延或其子、孙又转迁德清。伯延可能就是始迁德清的子中。

  余姚兰封胡氏宗谱又从始祖胡辅成作了简单上溯:“胡辅成,讳从,字辅成,行八,号常乐翁,先世居豫章奉新县之华林。祖琼为常州(毗陵)刺史,遂家常州。五代周显德二年,辅成奉父命自常州安上乡徙余姚冶北之柏山。”由此可知德清胡姓由唐末到明初的迁徙路径是:南昌(豫章)—常州(毗陵)—余姚—余杭(瓶窑)—德清。宗谱还载:“自毗陵迁余姚之柏山,再迁而至县东之高田弄,三迁而至五车堰,即今所谓兰封胡氏也。他如由高田弄分徙者则有杭(州)褚家弄,嘉兴之梅溪,冶(铅)由之三层楼诸支。”辅成行八,他迁余姚只是常州的一小分支。现余姚市有五个胡氏宗祠,其中一个宗祠的男丁,民国初已三千余人。到了清代,迁徙到余姚县外的胡氏遍布浙江、苏南,远达山东、安徽、天津。所以德清胡氏只是余姚胡氏极小的一个分支。
  
  二
  
  胡会恩在《锥指纪恩》中说:“臣会恩,先世恒为士,自高祖友信以明隆庆间进士起家为顺德令,政绩茂著,粤人至今?祝。而文章为世所宗,与归太仆有光齐名。嗣后科第蝉联。”

  胡友信的出生地文昌里又名文昌坊,即其后之北门城内凤牌弄、胡家弄,今之广场路一带。明代县下设乡、都,城内设界,都、界之下设里,德清县城分设南北二界,文昌里属北界,他的孙辈公宏、公曾、公陶、公振,曾孙毓生等,县志均载为北界人。德清县城北门外向北伸展到转水湾,曾划为城北里,上属北界,民国初尚沿称其主事者为城北里委员。康熙德清县志还列有胡友仁,北界人,明正德嘉靖年间例贡,曾任主簿,从其乡里和排辈来看,他是友信长兄无疑。又列有胡华,北界人,明天顺年间例贡,曾任县丞,他无疑是友信的祖父辈。胡华再上溯二代或三代,按年推算,当是由余姚迁瓶窑再迁德清的胡子中了。

  胡友信与长兄友仁,下一代见于县志的有子观、子恒、子益、子晋(会恩曾祖);第三代为公字辈,第四代是生字辈,第五代有会恩同父兄弟五人……
  
  三
  
  胡友信前有胡华、胡友仁等为例贡,即会恩说的“恒为士”。友信公后就科第蝉联了。北二代有子晋任广德州同知,贡生,入祀乡贤祠,子恒赠刑部主事,子益诸生。第三代有1名进士、3名乡科、2名例贡,还有1名遗腹子小弟也以孝悌德行而载孝义传。第四代有明末进士麒生,清初著名学者胡渭,因子贵而赠文林郎、大同知县的嘉生。第五代有会恩、承昊2名进士,渭子方腾、会恩从弟会贞均为贡生。第六代有渭孙彦颖、彦升、彦辅及承昊子官龙等四名进士,渭孙彦博、彦韬、彦肃皆贡生,会恩子开京官至永平知府,第七代有会恩孙绍芬官至直隶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官龙子曾肇和彦升子超宗为举人。

  上述七代,科第上有进士、举人、拔贡、诸生,仕宦上有尚书、布政使、按察使、知府、知县;学术界有文章大家、经学家及在辞章、乐律、文字学等方面有著作问世者,可谓书香绵绵,科第蝉联。

  为纪念友信公,他的孙辈在其故居建起了胡氏宗祠。建祠同时,开始修谱,以友信公为一世,友信公七个孙子分为七个房,各房始祖依次为公振、公宏、公曾、公胄、公陶、公角、公线。
  
  四
  
  德清胡氏自明代友信公起家,到清康、雍、乾三代达到盛世,有3人列传于明史、清史,得青史留名。1921年印行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明、清二代的德清胡姓有4人,1998年出版的《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中,明、清时期的德清胡姓有7人。同起家于明代的德清徐、蔡二姓,前一书中徐姓6人,蔡姓3人,后一书中徐姓13人,蔡姓6人,可谓互相伯仲。但乾隆中叶以后,科举、翰墨、艺苑中均看不到德清胡姓了,到民国初年,胡氏后裔几乎都在乡务农,极少识字和经商务工者,更无科教、文苑、医务人员。从人丁来说,建祠、建谱的七房,现只有二房、三房和六房人较多,绝大部分住在德清城关乡大友村和钟管乡下塘,少数迁居在北京、上海、嘉兴、台湾及南、北美洲和欧洲,全部615人。300多年前的胡渭一支第四代即有上百人,而当前胡渭嫡传的六房、二房,总数也不足300人。

  德清胡氏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代的战乱。位在北门城里的清芬堂、祠堂连同家谱被焚毁一空,胡姓人死的当不少,少量幸存者,六房的除胡淮卿(1836~1901年)一家,都退居到胡渭祖孙墓旁,二房的则聚居到胡官龙、许祖京墓近,那里大概有些坟产和守墓屋,后来分别成为竹叶蓬、山田贩两个自然村。还有几房逃得更远,如下塘、吴兴埭溪。据说在太湖西山岛的南端聚居着一些自称清芬堂胡的人家,可能也是那时逃去的。几十年前,德清城内有个胡久成,是从清芬堂胡迁到埭溪后回流来的。战乱中死、散多少人,无从记载。家乡为徽州绩溪的胡适有文可作参考:“我的家乡遭洪杨之劫最惨……乱前族中修祠修谱,点得人口六千人,乱中祠堂被焚,劫余人口只有一千二百人……不独吾乡如此,徽州各族记载往往相印证。”距徽州仅二百多公里的德清当不例外。

  还有个原因是迁徙,胡会恩这支是大房,从子晋到绍芬六代也最发达,会恩就有亲兄弟五人还有从弟,但除在德清留下一个显赫的坟墓外,只有两家大房子孙。会恩子开京长期在安徽当官,开京子绍芬除短期任直隶按察使外,一生都在河南当官,直做到布政使。同样当过布政使的许祖京,在转水湾的坟很气派,人称王坟,德清却找不到开京父子的坟,他们是否迁居在安徽或河南?不得而知。清芬堂原是麒生、会恩的书斋,据说后来由六房、二房胡渭后代居住,会恩孙绍芬刻印《洪范正论》时,是在河南藩司任上与彦颖等书信联系的(寓书诸叔氏),说明已不回德清了。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 此贴被南山在2008-12-10 20:53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10-28
又找到一篇关于德清胡氏名人的考证文章:

“人痘法”鼻祖竟是德清人

——央视名制片要拍摄《天花》大剧,主角原型胡璞是明代德清医生

www.dqnews.com.cn 2007-8-14 7:29:7 德清新闻网 


  德网讯  “天花”虽然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却曾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界第一瘟疫。在1796年英国人琴纳发明牛痘接种以前,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早就已发明“人痘接种法”。人痘接种法,有效地保障了儿童的健康。中国人痘法传到外国去,对琴纳发明牛痘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而史料记载发明“人痘法”的祖师,就是明代德清医生胡璞。

  7月9日,《湖州日报》文化版刊出文章《湖州人让我震撼》,描述了亲手推出《大宅门》、《天下粮仓》、《大宋提刑官》等优秀大剧的央视著名制片人俞胜利,正携手著名湖州作家高锋,共同打造30集电视连续剧《天花》。历史正剧《天花》将把中国古人发明的,曾经拯救了数亿人的人痘法真实还原,告诉当代的人们。

  “可是让高锋深感遗憾的是,他尚未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到中国第一个发明人痘法的人究竟是谁。高锋几年来一直埋头于各类古籍和医案的寻索中,不久在多位专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确切史料:发明人痘法最早有记录的人,正是一位叫胡美中的湖州人。”

  清同治《湖州府志》卷十八“人物传”记载:“胡美中,名璞,以字行,诸生,崇祯后佯狂弃家,而精于医。……时无种痘法,美中托名峨眉山人创为之,后遂传播。康熙壬辰(五十一年)后,不知所往,雍正初有于金陵见之者。”在有关学术专著中,专家已经据此认定“崇祯时代的湖州人胡美中是人痘法的创始人”!

  德清三院中医钟锬提出,在当时编纂的《浙北医学史略》这本医学著作中,曾经记载着胡璞为德清人的事实。长兴人朱惠民是明代名医,也是预防接种的推广者。他历时十年著成《痘疹传心录》十六卷(亦有十四卷本)。此书详论“儿科四大症”(痧、痘、惊、疳)的诊治,并附有精美插图,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科学专著。书中就明确记录了正是德清胡璞首创“采痂种痘法”。

  由此可以断定,奠定了中国天花防疫史的基础,并为英国人发明牛痘法指明方向的人就是明代德清医生胡璞。由高锋创作,俞胜利制片的历史正剧《天花》,剧中主角原型即为明代德清医生胡璞。

  《天花》剧作者高锋表示,他将建议调动文化资源,对胡美中作进一步的学术研究,甚至建议是否可以建造一座胡美中的铜像,送往联合国卫生组织,让全世界都知道消灭天花的鼻祖出在中国湖州。

  人痘法的发明具有世界性意义,曾经拯救了数亿生命,也为18世纪英国人琴纳发明牛痘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免疫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而文字记载可考的发明者就是德清人,这也是德清的骄傲。

  创立人痘法的胡璞究竟为我县哪里人士,具体卒年,生平事迹,还有待于专家进一步考证。

作者:记者 张海滨 通讯员 韦秀程  编辑:沈海萍   



《“人痘法”鼻祖竟是德清人》报道后续

胡璞为明清时期新市人

www.dqnews.com.cn 2007-8-17 7:32:29 德清新闻网 


  德网讯    本版8月14日刊发了《“人痘法”鼻祖竟是德清人》的报道后,引起了社会上一定反响。本地地方志和文史研究者陈景超撰文表示,胡美中即胡璞,为明清时期新市人。

  陈景超文中指出,痘医胡美中事迹,在德清旧志中有所记载。清代嘉庆《德清县续志》卷八中记载:“胡美中,名璞,以字行。诸生,崇祯后,佯狂弃家而精于医……时无种痘法,美中托名峨眉山人创为之,后遂传播。康熙壬辰后,不知所往。雍正初,有于金陵见之者。”有关胡美中发明种痘术的史料记载,应该以《德清县续志》最早也最权威,同治《湖州府志》在编纂上要晚70年,资料也是全部抄录县志,并没有新增的内容。

  陈景超在考据后认为,胡美中生卒年约在1628年至1723年。胡美中在德清有门徒,门生谈九乾是德清徐、胡、谈、蔡四大乡绅中的名人。

   关于胡璞究竟为哪里人?陈景超认为,德清胡氏家族,著名的有新市胡尔慥一支和城区胡友信一支,两支胡姓不是同宗。陈景超根据旧时族谱论资排辈,对胡友信族谱进行了考察,发现没有在姓名中用王字偏旁的人。而新市胡氏家族可考者确有王字旁辈,如胡琏。据胡道传《仙潭后志·甲榜》记载,崇祯十三年,胡琏中进士。胡璞获诸生(秀才)也是在崇祯年间,与胡琏当属一族。据此,陈景超认为,发明采痂种痘法的胡璞就是德清新市人。

“陈景超根据旧时族谱论资排辈”,说明德清两支胡氏还是有旧谱的。南山注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0-28 18:52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10-28
浙江图书馆所登记德清胡氏族谱:

【题名】德清城關胡氏家譜:一卷
【谱籍】德清
【责任者】胡文經主修,胡匯名編纂
【版本】2002年清芬堂鉛印本
【其他书名】
【名人】(明)胡友信;(清)胡渭、胡會恩、胡開京、胡彦升。
【类型】提要
【收藏单位】德清縣圖
【详细内容】
  序号:2442
[德清]德清城關胡氏家譜:一卷/胡文經主修,胡匯名編纂.—2002年清芬堂鉛印本.—1册.—書名據書名頁題
始遷祖:子中,元末避亂自餘姚縣遷居德清縣文昌里(今屬城關鎮)。世系修錄至第十六世。卷目内容:目錄、編輯說明、世系表、譜系、附錄(源流、家世考、宗祠、傳志、編餘雜談、說明)。本支名人:(明)胡友信;(清)胡渭、胡會恩、胡開京、胡彦升。本譜尊始遷祖後裔友信公(字成之,號思泉,明代人)爲一世祖。
收藏单位:德清縣圖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10-31
一次不寻常的访古之旅

摘自:安吉新闻网-人文安吉频道

成行原委:
    递铺镇高坞岭村的村民胡建武的一封关于他家乡的古建筑、一份前辈留下的科举黄榜和皇帝亲赐祭文的文物保护信函近日从省文物局转到了安吉,引起了县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0月8日,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楼军、县博物馆馆长程亦胜等专程赶赴现场,欲揭开这本尘封几个世纪的胡家“家谱”。






 
    穿过了一道道的崇山峻岭,走过了一阶阶古驿石阶,早已经在家门口迎接的胡氏第19代子孙胡建武把我们带进了徽派建筑的胡氏老宅。老宅不大,约摸400平方米的建筑,门口是几块断残的石刻饰物,走进古旧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60平方米的前厅,据主人介绍,这里是前辈用作接待客人的厅房。厅内空空荡荡,只有那发黑的木板向来人诉说着它100多年的历史,穿过木质屏风算是来到了正堂,正堂内沿周墙铺设着青砖石阶,与之对应的是可以探视外面天空的天井,沿石阶度步一圈,粉墙、黛瓦还有那雕刻了花纹的梁柱向后人暗示着古建筑的酸楚历史。据胡建武介绍,房子是祖上发迹后造的,但也许是天意,曾爷爷在准备好了造房的所有材料后因为一场大病离开了人世,后人接过了造房的接力棒终于建起了当时轰动乡民的豪华建筑。在天井的后侧是胡家的正堂,堂前有香炉,有供桌还有那一对绘有福寿字样的喜棺,喜棺当然是空的,和老宅一样只是一段历史和一种摆设而已。在厅屋与正堂之间有一扇虚掩的木门,“嘎吱……”推开木门是上楼的通道,楼上住着的是五户人家,至于古宅的历史房客们只是摇摇头。穿过正堂是灶房和其他的附房,昏黑的光线里只有门缝的余光照在地上,并从被踩得浑圆的泥地上反射出来。走出附房推开后门眼前豁然开朗,老宅的左侧十余米开外是三池清水。据当地人说那就是西施泉,还有着比老宅更离奇的传说。老宅的右侧山脚是一个有着三进双排的古墓,古墓的额牌石刻有“安且吉兮”的空心楷书。据专业人事介绍,在我县目前还真没有在墓志铭中涉及如此的内容。环顾四周大树参天,无意中增添了几分萧杀。


黄榜·胡恩培·御赐祭文


    胡建武到底还是离开了老宅有了自己的家。当然,前辈嫡传的东西还是要随身携带的,其中包括爷爷的科举黄榜还有那引以自豪的胡氏家谱。胡建武的妻子已经不在人世,单身一人的胡建武在劳作之余总不免有着用胡家的过去的辉煌来填充寂寞心情的想法。用他的话说,闲着没事看看家谱总给他说不出的快慰,远道而来的客人让胡建武有些高兴得手忙脚乱,顾不上尽地主之宜便只身上楼捧出了一个长约60厘米,宽约30厘米的旧木箱,打开木箱,从箱底抽出来一份折叠的旧得泛黄的纸质品,经小心打开展开的是一张黄纸——一张让胡家子孙引以为荣,一张极其少见的科举黄榜,一份让所有参加此次访古之旅的人群信服的中心物件。
    黄榜曰:贵府老爷胡(印)恩培  钦授廪贡元奉  旨  吏部注册期满分班即选儒家正堂 
    从黄榜的字面理解,该榜系胡建武的爷爷胡恩培考取了贡生时候由本路报(即杭州府)通过古驿道飞骑捷报。从胡家的家谱中了解到时年胡氏恩培20岁,由胡氏恩培主修的胡氏家谱经胡氏子孙的妥善保管如今仍十分完好,通过胡氏家谱的记载,胡恩培科举殿试直奔状元。只是可惜在此次寻找中尚未发现中状元的黄榜,实乃一大遗憾。至于胡恩培卒于什么年代至今仍无法考证。在家谱中的另一个亮点莫过于由当朝皇帝亲颁由政使司刘庭琛送达的御赐祭祀文,寥寥几百字概括了胡氏恩培一生的高风亮节。如果祭文中的胡会恩系胡恩培的话,卒年月即得以证实。
    当然这次特殊的访古之旅的收获远不止这些,约摸7里长的保存完好的古栈道、尼姑庵中的离奇发现等给远在深山的高坞岭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故事回放:十月八日,县有关部门就高坞岭村村民胡建武的一封关于文物保护的信函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十月十三日本版刊登的《一次不寻常的访古之旅》记录下了当地的徽派建筑,黄榜,皇帝亲赐的祭文等,向读者展现了在几百年前我县的一个边远小山村里那让人回味的历史。

高坞岭的蒋家自然村是一个建在半山腰上的村落,沿林间栈道而上约数百米,一个空旷平整的山间平原显现在眼前,从遗留下的残墙断壁来看,甚至就在十年前或更晚的时间这里曾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村落,据随行的一位村干部介绍说,由于这里沿着通往省城杭州的栈道而建,一直以来小村落非常的热闹,仅存的胡家古宅的屋后是一条贯通于山间的农家道路,惯称于“后街”,后街上来往的人流催生了当时后街的繁荣。据介绍,当时在街上还有很多的商铺。
    就在离后街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西施泉,该泉由三个泉眼组成,上游的那个为饮用水源,中间那个用来洗涤物品,最后的那个是生活垃圾的处理池。叫它为西施泉是有一个来历的,据说西施曾与范蠡在德清一带的山间过着隐居的生活,并且有着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的高坞岭有一半的区域属于当时的德清县,现在所指的西施在德清生活,是不是就是在现在称谓的西施泉当然还有待考证。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证实的,县博物馆馆长程亦胜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安吉有三个泉眼同时使用的已经不多见,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县农民几百年以前就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
后街的另一端是一个由两个主要古墓组成的古墓群,大约占地400平方米,墓碑上镌刻的“安且吉兮”这几个大字颇为显眼,落款为雍正8年重建,据有关专家初步考证,胡氏墓群的重建应该是在胡恩培高中功名后从安徽迁入的,古墓的历史和“安且吉兮”的用法可以看出胡家文化渊源的流长。当然,胡氏的家谱也有着令人称道的地方。从它的家训中我们看到了关于家族成员的17条纪律,包括敦孝悌,明礼让,尚勤俭,禁赌博等,正是我们现代人也必须遵守的准则。虽说家法我们现在并不提倡,然而那20条家法与目前所提倡的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似乎也有着某种契合。
    最值得一说的还是那胡恩培的黄榜,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来说能有着如此好的收藏,说明了我们的胡家后人对自己的先人的一种景仰,也反映了胡家子弟对文物保护的积极态度。


作者:谢炜力          安吉新闻网-人文安吉频道 作者: 编辑: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德華)
QQ:258536085
E-mail:hudehua_008@163.com
★★胡氏傳天下,根在大中華!★★

胡氏恩培究竟是不是榜眼胡会恩?有时间我一定要去一趟安吉!把这个问题搞搞清楚!南山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0-31 08:48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10-31
以下摘自百度搜索:

胡会恩

[约公元一六七六年前后在世]字孟纶,号苕山,德清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十五年前后在世。幼从叔父渭学。康熙十五年(公元一六七六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会恩工诗,有清艘之致。著有清芬堂存稿八卷,及赓扬集等,《四库总目》传于世。


皇清诰封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相国纳兰公元配一品夫人
----觉罗氏墓志铭
兵部督捕右理事官胡会恩拜书

胡会恩诗
作者:胡会恩 来源:晚晴簃诗汇 点击:53 更新:2007-4-8 10:45:15 

        胡会恩,字孟纶,号苕山,德清人。康熙丙辰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刑部尚书。有《清芬堂存稿》。

  沈归愚曰:"司寇不以诗名,然含宫咀商,天然明丽,其品自贵。"

  岁暮杂感

  踯躅尘深处,淹留岁晏时。未工《西第》颂,难免《北门》诗。箫鼓邻家宴,羔豚腊夜祠。故乡长望远,幽梦发南枝。

  昨岁征鞍上,冰霜阅岁华。汴河惊柳叶,燕市殢椒花。蜗角真成误,蓬心转自嗟。籝金人共羡,无复一经夸。

  寂寞西清客,输他画省郎。抱书寒署月,驱马掖门霜。过眼脂韦态,惊心角逐场。不逢詹尹卜,何处决行藏。

  小孤山

  斗绝中流一柱尊,天留拳石峙江门。回风巨壑蛟鼍徙,背日阴崖鹳雀屯。绝顶倒垂飞阁影,孤根全齧怒涛痕。女郎祠庙何年事,遂有灵旗月下翻。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10-31
圣武功成凯歌六首   胡会恩

流沙瀚海静无波
大漠频传奏凯歌
巳扫北庭回斗柄
更临西极挽天河

制胜吁谟烛古今
鹓行谁喻九重心
直从治定功成后
始识宵衣握算深

桓桓禁旅驻河濆
刁斗声严静夜闻
边树周遭如列仗
齐看帐殿起松云

仁威远布拓尧封
异域咸收列附庸
浩荡玉关西望远
河源九曲本朝宗

龙堆北去地形髙
犹记凌寒度不毛
断碛青青肥苜蓿
随銮春雨润如膏

乘时迅速便安边
四序纔周振旅旋
却笑诗人歌挞伐
鬼方小丑待三年

来源: 《皇清文颖》  卷九十七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10-31
康熙十五年 丙辰科 彭定求榜
胡会恩  徳清人 榜眼 刑部尚书 
来源:浙江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清芬堂存稿八卷 胡会恩撰 会恩字孟纶 徳清人 康熈丙辰(1676)进士 官至刑部尚书
来源: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四


胡会恩公举事实 字孟纶 徳清人 康熙丙辰一甲第二名进士 授翰林院编修 凡纂修之役皆与焉 入直南书房 扈驾征厄鲁特大捷 奉命祭告太昊以下六陵 累升内阁学士礼兵二部侍郎 充经筵讲官 恭遇圣驾南巡扈跸 皆得请假省墓 改吏部侍郎 升刑部尚书 以勤慎称前 扈从时上问及家世 以高祖友信对 特赐友信 名文实政 匾额 奉颜家庙 告归迁葬其亲 遂及同父弟四人并亲属十七棺 一时并举人 咸义之事毕 回京踰年卒
来源:浙江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淸芬堂存稿八卷(浙江巡抚 采进本)国朝胡会恩撰 会恩字孟纶 德淸人 康熙丙辰进士 官至刑部尚书 其馆阁诸诗 别编为赓扬集 今未见传本 是集所录 则由丙辰(1676)至庚寅(1710)三十五年所作也 诗有淸腴之致 而风骨未遒 故于一时流辈之中 尙不能排突诸家自成一队
来源: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三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11-03
理学真伪论        胡会恩

自古帝王崇儒道 为圣贤继绝业 为万世开太平 未尝不以表章理学为亟 亟也 然必严其辨 而后矫餙者 不得托正 其趋而后似是者 不得参所 分在心术之微 而所闗及于天下国家之大 诚恐名实一淆 而流品莫定 则风俗人才有受其弊而不知者 此理学真伪之间所当取而论定之也 尝试思之执中之传肇于唐虞 垂教之统 开于洙泗 厥后诸儒授受 代有师承 初未尝立理学之名也 迨有宋之濓洛关闽出 阐先圣之微言 振千秋之坠绪 著书立说 以昌明世 教启廸群蒙 皆诸儒躬行心得之所及 而学者翕然宗之 则理学之名 由斯立焉 然尚其真 则不惟无愧于诸儒而直可上 希乎先圣渉于伪 则不惟有悖于先圣 而早已获罪于诸儒 今夫真儒之为学也 本之日用彛伦 措之经纶 事业忠孝 非以立名廉节 非以沽誉 以至一言一动之间 不縁饰以惊愚 不矫情以镇物 无徃而非真则无徃 而非理学也 如其不然 而袭端人之貌 以为声援之阶 修长者之容 以便营私之术 虽高谈性命 矢口诗书 而隐微食影之间 不可问者实多 则亦适成其为自欺之学 而圣人所斥为色 取行违之徒而已矣 是以学者之立心也 必先于立诚 而谨于为已 以和平中正之操 而为光明磊落之 槩不参以作伪之念 不杂于为人之私 可以质幽独 即可以质圣贤 可以对屋漏 即可以对君父 则有理学之名 可也 无理学之名 亦可也 盖崇其实 则可谢其名 而尚其眞 则必絶其伪 㫁㫁如也 虽然物情之不能有真 而无伪久矣 惟亶聪立极之圣人 悬鉴衡以辨群品 考古镜今 旁烛无疆 必不使伪者得以乱真 而真者或反绌于伪也 斯其为理学昌明之会乎

来源:皇清文颖/卷八                陈廷敬、张廷玉等编撰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11-04
暂列几人,以后慢慢考证德清胡姓来龙去脉。陈景超先生考证很下功夫。有价值。

胡瑄

胡瑄,字廷器,晚号木山居士,明德清人。成化中(1477前后)授官山东泰安州知州,再考以巡抚奏举,诏特进阶,貤封其所自铨曹,请简佥按察司,事不果。秩满迁岳州府同知,考绩之京,途次疾卒。王宣喜吟咏,知属文,一时流辈中亦才隽者。著作有《木山居士集》。嘉靖《德清县志》有传。

胡心得
胡心得,字襟寰。明德清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曾为司牧,奉敕整饬金腾兵备,平滇南乱。后为都御史,抚郧阳、有政绩。
胡友信
胡友信,(1516—1572),字成之,号思泉。明德清文昌里人。天性孝,倜傥负奇,持大节,事继母以孝闻。家廉四壁,发愤读书,广览古集,研究理宗,为文必呕心洞胆。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御命封鲁藩,谢馈遗,勿受。授顺德知县。境内海寇窃发,诸恶少为贼耳目,友信悉句得之,乃严保甲,重连坐。有大寇犯香山,远迩震动。信率劲卒捣巢。诛其魁,余当解散。莅任三载,宪民轻法治严,百废渐举。学校城池,咸为更新。后令行禁止,更为宽大,教化兴邦,治行称海内第一。卒于官。含殓不具阖,邑驰走而恸之。友信博通经史,与归有光齐名,称“归胡”。有《天一山稿》行世,明三百年制艺称大家者有八人,友信为其一。其政绩錄刻澳中。归葬邑之吴羌山之阴。

胡尔慥
胡尔慥,(约1573—约1647),字孟修,号厚庵。明德清新市镇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任福宁州(今福建霞浦县)知州、福建按察使、江西布政使、兵部侍郎等职。崇祯十七年(1644),南明在南京建都,胡尔慥与长子胡襄到扬州随东阁大学士史可法抗清。其时任明南都御极起光禄寺卿,子胡襄任户部司事。南明福王弘光元年(1645)4月,清兵破扬州,明督师史可法殉难。胡尔慥父子潜回新市。数年后,见大势所趋,复明无望,胡尔慥效忠明朝绝食身亡,死于故居,终年约75岁。墓在新市镇孟溪村。

胡钟麟
胡钟麟,号芝山,明武康人。性颖敏。年十五六,父心丸授以性理,即能领悟。案头书“静观自得”四字,日夕沈思,学业大进。时邑侯周宗建,塑望集诸生执经辨难,钟麟所答,无不解颐。崇祯戊辰(1628)成进士,授刑曹,倜傥练达,遇事敢任。曹某诌附魏王当,毁炼诏狱,钟麟怒而笞之,朝论大快。京师旱甚,上步祷不得雨,钟麟曰:“自来召旱多有冤狱”,为奏释若干人,雨大注。典试黔中,分校武闱,并称得士。秩满,迁武选司。简任职方,绝请托,却馈遗。时机务倥偬,羽书旁午,中外咸倚重之,未几以疾卒。宦橐萧条,殓时,唯礼服数袭而已。道光《武康县志》有传。

胡渭
胡渭,(1633—1714),字朏明,晚号东樵,明崇祯六年生于德清县北界文昌坊(今城关镇广场路)。(略,本站已有介绍)

胡会恩
胡会恩,(?—1713),字孟纶,号南苕,一作苕山,清武康人,胡麒生之子。幼从叔胡渭学,康熙十一年(1672)以拔贡入都。十五年(1676)进士第二名(榜眼),授翰林编修,入直南书房,充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十六年(1677)为顺天乡副主考。三十年(1691)补鸿寺少卿,旋升大理寺少卿。三十三年(1694)任兵部督辅左理事。三十七年(1698)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三十九年(1700)随康熙亲征厄鲁特获大捷,调兵部右侍郎。得帝宠信,随康熙南巡,帝得知其高祖为胡友信,特御书“名文实政”四字赐悬家庙,并御书“清芬堂”匾额。四十四年(1705)擢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五十一年(1712)四月任刑部尚书。五十二年(1713)五月卒于官,康熙赐葬于武康上柏姚家墩。居官以勤慎称。工诗文,有清瘦之致。善书法,楷书工整严谨,行书学董其昌笔法。有《清芬堂集》、《赓飏集》(《四库总目》)、《秘阁集》等传世。

胡绍芬
胡绍芬,(?—1733),字念鲁。清德清人。恩荫六品京员,擢河南开封兵备道。开封大水,衢巷间深二、三尺。绍芬于西门开水窦流积水,并建闸以时启闭。中牟至永城,贾鲁河故道久废,绍芬挑浚,以泄淤涨荥泽至兰阳,沿河地方多坍,旷粮额未除。辉县百泉,傍山田一亩,纳赋至二、三亩,绍芬摄藩司印,悉蠲免之。还调粮储盐,驿道厘定凤弊,革陋规。雍正十一年(1733)擢直隶按察使,卒。嘉庆《德清县志》有传。

胡彦升
胡彦升,(约1700—1788),字竹轩,国贤。胡渭嫡孙。清德清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由刑部主事改授山东定陶知县。以平冤狱免官,狱平不求复,回乡究心经史。著有《春秋说》、《四书近是》、《丛书要录》等。于乐律尤著心得,著《乐律表微》八卷,其中度律、审音、制调、考器,多正古人之谬,为乐家难得之作。《清史》有传。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一•列传二百六十八》:
渭子彦升,字国贤。雍正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山东定陶县知县。著春秋说、四书近是、丛书录要。又於乐律尤有心得,著乐律表微八卷。
浙江德清人。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sang1981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11-04
注:胡彦升乃胡渭之孙,《清史稿》误。
浙江德清人。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sang198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