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223阅读
  • 10回复

心跪虎豹塔----胡赛标散文作品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12-09
心跪虎豹塔(散文)--胡赛标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7-05-11 14:36:53 ]
[上一篇] [下一篇]
心跪虎豹塔(散文)
胡赛标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213
胡氏宗亲网感谢赛标宗亲赐稿!

    嵯峨峭拔的虎豹塔,实是独树一帜的中川文化的又一个神奇密码。

    参照香港“虎豹别墅”虎塔设计的虎豹塔,塔高七层,形为八卦式,大理石琉璃葫芦顶建筑,矗立在全国著名侨乡中川古村落逶迤的虎形山腰。巍峨耸峙。雄浑壮观。造型精巧。洁白古雅。美轮美奂。令人惊叹。堪称“闽西第一美塔”!此刻,我站在第七层宽敞的塔厅内。幽濛的氛围反衬着白墙上二十一孔“天灯佛光”。我惊诧。我震撼。内心冲突的万缕情思,使我的心虔诚地“跪”了下来。我听见一棵枫树与塔的喁喁絮语,宛如乡亲与文虎伯的亲热交谈。塔下秧田纵横。芭蕉林立。中川古村落静谧于淡漠而飘泊的阳光里。童话般失真而惊异的美。

    纵横交错的叉道,密密集集的屋檐,迷宫一样的土楼;神圣的中川预言、神秘的中川密码、神妙的中川文化…… 中川村创造了被作家称为不可思议的“中川文化现象”,即仅二三千人的小村庄,在古代涌现出“一门五进士”“三代四司马”,近现代更是涌现出被我国“三朝五代”领导人慈禧、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分别接见的“中川六大名人”——锡矿大王胡子春,世界万金油大王胡文虎,民国中央参政员胡兆祥,艺术大师胡一川,外交家胡成放,新闻女王胡仙;创造出“胡顺源七子五教授”“胡启创一门六博硕”“二黄埔生三县长”“一复旦二清华三北大” 等文化新景观;形成“村民三千,侨胞二万”的“中国第一侨乡”。但真正给中川村带来世界级声誉的是国际大慈善家、爱国侨领胡文虎先生精神境界的高度。

    那天,一位来自湖南的游客参观了虎豹别墅、胡氏家庙、“永定唯一的字形楼”富字楼、中川文化陈列馆,聆听了九级半的典故、鸡内腹的故事、中川家谣、中川暗语、中川预言之后,他噙着泪花,哽咽着吐露心声:“我是替先父来看看文虎先生的故里的。当年,我父亲在香港走投无路,是永安堂接收了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今天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胡文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遍布东南亚和全国各大城市的永安堂药行,成了飘泊异域的故乡人、客家人、中国人举目无亲时的温暖家园与精神慰藉。而二十一种星系报麾下聚集了戴望舒、郁达夫、范长江等一大批知名编辑记者。胡文虎先生“重亲不唯亲”的理念,使他卓然迥异于晋商的“重乡不重亲”和徽商的“重亲不重乡”的儒商文化。可是我们有多少人能够进入文虎先生的精神境界,倾听到他灵魂的独唱呢?有多少人能理解他孤入东京、面见东条英机而背负骂名呢?人与人间都存在着一条或深或浅的“界沟”——境界之沟。但是为什么不可以尝试进入另一境界,多一点理解与宽容而提升自己圆融的境界?

    故乡四年“花学堂”的私塾生活,给异常淘气、十易其师,却痴迷古典小说的少年胡文虎烙上了传统文化的深深印记。儒家的仁,佛家的慈,墨家的爱,道家的术,客家的识,都化成滋养他思想的血液。那天,胡文虎偶然看见《星洲日报》排字工胡赐峨的女儿、十一岁的胡玉香在新加坡永安堂包装万金油、八卦丹,便抚着她的头说:“小孩子应该去念书!”接着,他便与胡赐峨商量让玉香读书的事。不久,胡玉香被父亲送回中川村上学,文虎伯还把捐给新加坡小学生的书箱送了一只给她。这只印有老虎的书箱成为胡玉香一生最珍贵而温馨的回忆。抗战爆发那年,从印尼考入燕京大学因北上受阻转读暨南大学的胡秀莹,父亲去世而免费食宿在上海永安堂。胡文虎知道后,给予学费,并动情地叮嘱经理胡桂庚:“中川姑娘能出来读书的很少,一定要好好关顾呀!”胡秀莹后来成为印尼马辰中华总会副主席,写出自传《回首来时路》,感动了千千万万海外华人,引起轰动。其妹妹胡秀波出走扬州中学读书,也受到文虎伯的资助,目前是印尼拥有二十多家工厂的“化工女王”……1947年秋,胡文虎突然收到一封挂号的匿名信,叫夫人陈金枝拆开念念。陈金枝看完,不由潸然泪下,便随手递给身旁的佣人刘丫头。刘丫头情不自禁地客家山歌的曲调唱了出来:“中川是个好地方,东面有座马山岗,西面有个祖公堂,……为何虎豹不归乡?”原来,这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中川家谣。胡文虎一听,心潮起伏,喉头哽咽,一连三天三夜寝食不安,思乡之情魂牵梦绕,怅然若失。他马上派胡兆祥在故乡筹建虎豹别墅,兴建园林,既供乡人游览,又准备告老还乡,安度晚年。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胡文虎最终未能回到故乡。他临终前,口中呼唤着中川,要胡仙答应他回家乡一趟,替他飘泊的心寻找一个居所。

    像胡文虎这样一去不复返的游子,在中川侨乡还有许许多多,但他们对故乡的眷恋不会因时光的流驶而淡漠,他们读华文,规定在家都要讲客家话。他们永远记得自己的祖祠是九级半,永远懂得吟唱几百年的中川家谣:“中川是个好地方,东面有座马山岗,西面有个祖公堂,南边有座狮象霸水口,北边有口大横塘。啊,故乡啊,故乡!”

    胡文虎先生是一部读不完的奇书。他生命的鲜活不在于报业王国的庞大,万金油世界的神话;而在于缕缕人性的温情与人格崇高的魅力。时光没有淡漠它的记忆,时间会见证他的高度与奥秘。

    崔巍屹立的虎豹塔是文虎灵魂的符号,是中川文化的密码。在这冷漠、浮躁、自恋、弄权的凡俗尘世里,学会心跪,学会感恩,学会入境吧,这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姿势。

(胡赛标:省作协会员,现供职于永定侨育中学。 电话:0597—5581876)

作者授权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发表,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2-10 08:5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12-09
诗意的三联----胡赛标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3907&page=e#a

山萦水纡、风景旖旎的三联村是镶嵌在著名侨乡永定县下洋镇的一串玛瑙。
沿洋吉公路到汤子角风景区。往下。一路是碧水潆洄、山峦挹翠。大片大片的香蕉林从山坡上掠过。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林,摇曳于清幽疏朗的田畴里、山坳边。浮躁喧嚣的心立刻跌进陶渊明世外桃源的意境里。不知怎的,我一下就喜欢上三联村,宛如我喜欢古朴的初溪土楼一样。我不是第一次来,但每次来都喜欢得内心泛起幸福的涟漪,犹如看见电影明星的眩晕与萌动。能撒谎的是人的话语,但不能欺骗的是自己内心的感觉。也许是它纯净古朴的意境,暗合了自己生命密码中的神秘符号吧?
三联村是由溪头、吉里、青潭三个自然村组成的。它的命名本身就富有诗意。平坦的洋吉公路将它们缀成了一串翡翠。乌黑的大石,随意地散布在青绿色的溪流里。胸前吊着鱼篓的艄公慢悠悠地撑着竹排,在收网拈鱼,脸上是恬淡闲散的表情。野逸的芦苇,一丛丛一簇簇,泼泼辣辣地立在沙坝地里,渲染出小资的情调。金丰溪洄流到这里,仿佛突然空灵起来,淳朴起来。溪的北滨是溪头村,高高低低地横亘着二三十户人家;溪的南岸是吉里村、青潭村,也是低低高高地错落着一二十户农家;果林菜地、阡陌小径参差错杂其间,恍若一幅诗意峭拔俊逸的现代版画。清冽的空气,透明的阳光,明净的山野,澄碧的溪流,淳厚的民风,让我的心灵安谧详和,如石如苇……
其实,我更愿意用“古朴的诗”来概括三联村的意象。它不仅是山水之优美,而且指民风之淳朴,侨心之炽热。一路走来,三联村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亭多,桥多,路多,碑多。短短的洋吉公路两旁就有溪边亭、建乡亭、念亲亭、崇德亭;有溪头小桥、溪头大桥、河吉大桥、友谊桥、世纪桥;有母子捐建的爱乡路,有纪念祖父的提达路,有寄意故乡的创福路,更有爱心善心大汇聚的洋吉公路。最让人感动的是三联村的华侨热心公益报效故乡的炽热情怀。每一座亭,都是华侨关爱亲人的伞;每一座桥,都是侨胞连结故土的心;每一段路,都是侨胞弘扬善心的情;每一座碑,都是侨乡打造的独特文化景观:善待他人,爱满天下!
如果你走入漂亮优美的三联小学,就会眼前一亮:每间教室的门楣上都镶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纪念室”。几十块牌匾,排成了一道风景线,仿佛就是几十位华侨报效故乡的心在熠熠跳动……可以想见,三联村的华侨并不是大富翁,但他们热爱乡梓的心是炽烈的!总投资84.8万元的洋吉公路硬化,捐资最多的华侨胡晋发、胡义发、胡裕初、吴书史、吴书玉先生就是侨胞中的代表。德高望重的胡晋发先生是星加坡永定会馆会长,十几年来为永定家乡的建设奔走呼号,令人感动。永定中医院就是他牵线搭桥引来侨资建成的。或许是受胡晋发先生慈善之心感化吧,一位安溪县的王美英女士也热心地为洋吉公路捐资2.4万元。侨育中学苏志豪校长说:“胡晋发先生不仅在侨中捐建了念慈路、良海路、天文站、星马楼、宿舍楼等,更可贵的是他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观念和命运,走出狭隘的圈子。这是极有见地的……”故乡贫穷困苦的生活、砾石坎坷的山路,一定深深地烙印在胡晋发先生童年的记忆之中吧,所以他在洋吉公路落成后欣然题诗:“昔日山高路险艰,山村城镇隔云天。如今辟得康庄道,从此行人无怨言。三联村民结同心,洋吉公路庆落成。交通顺畅开财路,经济繁荣百业兴。”……
走出胡晋发先生奇特的围龙屋——进化居后,我骑着车往青潭村而去。因为我心中有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去拜谒印尼侨胞胡来兴先生的故居,看一看什么样的水土养育了这样一位让我感动不已的乡亲。出发前几天,我到下洋恒兴小学采访,侨联会曾锦生主席告诉我:胡来兴、温耐恒伉俪没有子女,但胡来兴先生临终前有一嘱托:希望将自己的一生积蓄拿回魂牵梦绕的故乡去捐建一所小学,以弥补自己小时没念多少书的遗憾。为了实现姐夫生前捐资办学的遗愿,1999年10月27日,祖籍广东梅县丙村的旅印侨胞温持祥兄弟带病到下洋选址建校。2003年9月,投资138.8万元崭新亮丽的恒兴小学顺利峻工,并迎来了二百位学生就读。龙岩市政府为之颁发了“爱国爱乡”奖牌……青潭村是个很小的村落,七八座小土楼矗立在山麓,屋前是形状各异的稻田。阳光很柔和,整个村庄沉寂得只有鸟鸣声。一对瘦弱的老人在路边锄地。听我说明来意后,就要带我去看。我怕影响他们锄地谢绝了。老阿婆很内疚地冲我说:“茶也没吃哩。”我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来到屋前,二位砌石的师傅放下活计,帮我找到了胡来兴的亲房。亲房请我喝茶,介绍了胡来兴的情况。他很遗憾地指着半山坡上的故址说:“故居已经崩塌了。”……
回家的路上,我有点失望,但旋即又高兴起来。一个没有故居的侨胞仍然牵挂着故乡,仍然要把一生的积蓄拿回故乡,这说明了什么呢?一个人可以没有物质的故乡,但不能丧失灵魂的故乡,这正是人生的意义,也是炎黄子孙代代相因的精神血脉吧。
地址:(364112)福建永定县侨育中学  电话:0597—5581876

作者授权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发表,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2-10 08:58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12-09
二晤北村----胡赛标
胡赛标

北村是福建小说的一面旗帜。
或许是缺乏话本传统的深厚底蕴,福建小说创作很难与北方作家一同起步,但闽西北村的出现无疑改变了人们对福建小说创作的误读。当《当代小说》编辑谭延同先生约我采写北村的生活时,我知道文坛对北村的关注是焦点性的。其实,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北村与余华、苏童、叶兆言等人一起已经被载人高中语文课本。
那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浓郁的过大年气息扑鼻可闻。下午六时许,北村带着儿子豆豆,驾驶自己的淡蓝色小轿车穿越冥冥薄暮、石桥街道,偕同《闽西日报》作家黄征辉先生、评论家傅翔等人莅临旖旎侨乡。其时,侨乡灯火阑珊,温泉氤氲,霓虹闪烁……北村一行沉迷希望书店,品尝侨乡小吃,踯躅沿河路边,游览金丰溪色,诵经安定桥头,沐浴西汤碧泉,畅谈侨育校园。
在我的房间里,身材魁梧健硕、留着漂亮络腮胡子的北村对侨乡的优美景色十分赞赏。话题转到先锋小说上,我谈了对北村作品《玛卓的爱情》中一些人物的理解。北村不时点头,双手不停地比划着自己的思想。他说,先锋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从传统小说的历史乌托邦阴影中解脱出来,而把笔触伸向人性的深层,敢于直面人性,直面当代,直面生存。北村的创作是严肃的。他深入地研究《圣经》,是试图从更高的层面和视角来观照芸芸众生,寻求解救人类苦难的一剂良方。他认为:忙忙碌碌的人类失“灵”失爱是悲剧的真正根源,文艺作品应该唤醒人类的良知。他说:《玛卓的爱情》里描述的永远抵牾的玛卓夫妻、收集影子的疯老婆子、生来怕见父母的小孩,都是人性畸形的真实描写。
北村侃侃而谈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佛洛伊德、卡夫卡……从“上帝死了”到“人死了”再到“人变成甲壳虫”“人变成地洞里的蜥蜴”……三言两语就梳理出一条简洁明晰的西方哲学思想线索,让我们不能不叹服他的深刻悟性和抽象能力。学者式的深厚积淀,为北村的后期创作趋向深邃和厚重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村作品中戏剧化的人物对话、神秘诡异的气氛弥漫,让我感悟到美国黑色幽默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对其的渗透和影响。对我的询问,北村微笑道:“确有影响。”
皈依基督的北村在生活中是宽容大度心细如发的人。记得踅进我房间时,家人已寝,北村轻声问我:“会不会打扰您家人?”在交谈过程中,他的声调轻若柔丝。特别有趣的是:对调皮机灵的小豆豆不时“抬杠”,北村抿嘴微笑着,默默地凝视着豆豆,一秒,二秒……晶莹睿智的目光里流泻出一种柔柔的慈父的宽容和博爱。哪怕小轿车的停放位置,北村都会关切地问一声:“会不会妨碍行人过路?”……
第二天,阳光璀璨。我们一起参观了爱国侨领胡文虎先生故乡典雅精致的虎豹别墅和悠古浑朴的胡氏家庙。途中我问道:“最近有何新作?”北村瞅着我说:“《大家》第二期将发表一个中篇《长征》。”北村仔细察看了虎豹别墅陈列室的图片资料,感到十分亲切。他兴奋地说:“我的《武则天》还在香港《星岛日报》连载过哩!”北村对胡文虎创办的19种星系报很惊讶,高兴地与我们在虎豹别墅前合影,握手,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
再晤北村,是去年他携新婚夫人来下洋侨乡。我读了北村发表在《十月》《收获》《大家》中的不少新作,却没有讨论他的作品,倒是说起“北村”发表于《深圳青年》又被《读者》头条转载的小小说《无人的车站》,文友们直笑。因为北村不知被哪位“聪明”的作者假冒了一次。北村很关心我的生活创作,对我的小小说提出了独到的看法。望着淡蓝色小轿车缓缓驶离侨乡,我恍惚又听到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播发的一位著名评论家的话:“在先锋小说群体中,北村是唯一用基督精神来严肃创作的作家,他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影响将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坛显现出来!”

作者授权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发表,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2-10 08:58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12-09
圆楼王子
胡赛标

“楼四层,环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这歌谣淳朴极了,唱的是被称为“圆楼城堡,八卦迷宫,家族王国”的圆楼王承启楼。它像飞碟一样旋落在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是被选入《中华名胜词典》和被国家邮电部印成邮票的“土楼一绝,民族魂宝”。
初春的阳光如澄澈柔嫩的温泉水晶莹透亮。我又一次走进苍朴的承启楼。十五年前,当我第一次和朋友站在承启楼尚未装修护栏的四楼时,它的巍峨矗立让我战战兢兢得心里发虚,脑袋眩晕。不过那时的承启楼并不像今天驰名遐迩。承启楼似乎变得更加苍老孤独了,但它恢宏粗犷的气势还是震慑了我。走马灯似的游人,使我仿佛又置身于几百年前喧闹的家族氛围中,六百多族人的呓语气息在空气中飘荡。粗厚的土墙,赭黑的楼梯,黛青的砖瓦,浑圆的檐廊,让我的思绪在青砖黑瓦间回旋、飘逸……是谁,第一个建造了美妙绝伦的圆形土楼?他是从先祖的血脉中遗传了灵性,抑或是从漠漠的苍穹中受到神明的启示?
穿越厨房、客厅、书房三环,犹如穿越客家人苔藓蔓蔓的历史,楼主江集成以圆圆圆圆的土墙将他的八卦玄机“雕塑”出来,也将他的神秘悬挂在空旷的圆环中,成为游客疲惫的怀想!走入中宫,大嫂笑吟吟地递过茶来。导游江贵平先生向我介绍墙壁上热闹纷纭的名人题咏。我国著名无脊椎动物学家、疟原虫专家江静波教授题写的“笔花世第”金字牌匾让我思绪翩跃、盘桓沉吟……
江静波教授就诞生于此楼,是地地道道的“圆楼王”的儿子。他秉承了客家人独到的大智大勇,不仅使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在猕猴体内反复传种接代,而且发现了“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成为“中国对世界疟原虫研究三大贡献中的两项”,因而荣获英国皇家医学院授予的热带病学研究奖和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院“外籍院士”称号,成为国际疟原虫研究的权威。……墙壁上张贴的《晚霞》《师姐》的绚丽封面和质朴洗炼的散文《我的母亲》让我憔悴的目光惊悸!真的,我不知道这位心脏装着人工起博器的世界级科学家是怎样在住院期间写出这蚂蚁般奇妙的文字的?而且长篇小说《师姐》在《羊城晚报》上连载后,引起爆炸性的轰动,又被珠江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被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制成朗诵节目连续播出。江静波又一次成为新闻焦点人物。更不可思议的是:不久,《师姐》被授予全国报纸连载一等奖和广东省鲁迅文学奖。真的很重量级!照片上的他戴着耳机,身材魁梧,模样有点憨,目光却是睿智如哈勃望远镜。“大智若愚”如流星划过我的神经……
圆楼王名噪中外,圆楼王子誉满寰球了。冥冥中,这两者似乎有某种因缘,宛如淡泊的阳光穿透玻璃样的空气。是不是圆圆圆圆的承启楼赐予了少年江静波圆圆圆圆的奇思妙想呢?……站在嵯峨耸立的四楼回廊,我的思想也似乎变成圆圆的四圈。耳畔又响起江静波教授给亲友的叮咛:“我们家乡与外人通信时,为什么不都用‘圆楼王邮票’呢?这是永定土楼最好的免费广告啊!”嘿,这位圆楼王子!……

作者授权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发表,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2-10 08:58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12-09
你用钢刀刻木刻----访胡一川先生故居务滋楼
胡赛标

走过羊肠似的村道,走过栏杆石桥,我伫立在静静的务滋楼前。它是我国著名油画家胡一川先生的故居。此时,金子似的阳光一片片从空中飘落下来,空气变得晶亮而温柔。楼前脉脉漾动的小溪,从光滑的石桥下潺缓流过,像婴儿的一抹淡淡微笑。“务本崇功德,滋生进大同”这矫若游龙的门联手迹,如流水行云流人我的瞳孔,一川先生的面容倏地闪现出来:光光的脑门,一直延伸到头顶,饱满而闪亮,飘逸的银发齐整地翻卷在后脑勺上……
这是一幢古色古香的土木房。大黑瓦,小窗棂,厚泥墙,花屏风,狭天井,红栋梁,木走廊,观音棚,弥散出一种渺远的神秘,一种积谷陈仓的气息。八户人家大多搬出去了,失去了往日的喧闹,以及公鸡的打鸣、母鸡的歌唱。务滋楼阒寂了,宛如历史的回声渐渐消逝。当一川先生的弟弟——胡以传老师“吱嘎”推开那扇尘封已久的木门时,我的目光跳了一下:这就是全国著名油画家呱呱坠地的房间?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已被一张老式木床,一个木柜,三只瓮罐填塞得结结实实,难以转身。以传老师望着我说:“我八姐妹都在这间出生,楼下就是厨房,就二只间。”我没有惊讶。在贫困的故乡,孩子们稍懂事,就会“搭”给同伴睡觉的,或是在观音棚的谷柜上睡眠,胡文虎先生不是在屠案板上睡过么?小时候,我在观音棚谷柜上睡时,虽有哥哥陪着,还是战战兢兢哆嗦得厉害,恍惚中似有观音伸出长长的手来。贫寒造成了背井离乡、漂洋过海的苦难,也造就了坚韧顽强、出类拔萃的华侨。当胡一川15岁从爪哇沙拉笛歌回国入集美师范时,是否冥冥中已注定着他未来的命运?
一丝亮光从狭小的窗棂里漏了进来。墙壁上挂着一个小镜框,里面镶嵌的一张旧照片吸引了我散淡的目光。一川先生与罗丹先生坐在一条长藤椅上,神态安祥而自然。我静静谛听他俩的交谈,似乎听到胡一川客音很重的柔和话语:“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改变不了!”是的,这位与徐悲鸿一齐创建中央美术学院的首任书记、广州美院院长,这位在杭州艺专师从克罗多、潘天寿、李苦禅的著名画家,这位在鲁迅先生指导下从事木刻运动的“开山鼻祖”,这位与邓中夏一起同坐监狱的左联党员,这位在延安窑洞以法语哼唱《马赛曲》、背着吉它率领“鲁艺木刻团”深入太行山的艺术家,这位在敌军“九路围攻”逼近之际,仍坚持手印完一份社论版头画的木刻团长,这位与朱德总司令同场争球、英勇杀敌的战士,这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合影的传奇人物,这位多次获国际版画、亚运会美术大展金奖的油画大师,当灰色的浮云遮蔽了星光的闪烁,他没有怒发冲冠和苍白的呐喊,而是静静地等待,等待一种历史公正的回音……等待和忍耐是痛苦的,但等待和忍耐又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和非凡的智慧。当人类对金色的阳光逐渐麻木的时候,就需要走入一段黑暗的历史隧道,犹如“十年文革”的等待,最终唤回人们对伟人璀璨光芒的感知一样。历史的脚步是这样,人生的春秋何尝不如此?
我的脑海叠印着几幅镜头:1933年,负责编辑《工人画报》的胡一川在上海被捕入狱,他以美术为武器,坚持同敌人斗争。一位著名诗人在昏暗的囹圄里写下诗作《给胡一川》:“你用钢刀刻木刻/我用钢笔写诗篇……”这位诗坛巨擘,名叫艾青。1950年,胡一川根据牢狱生活的切身体验,创作了社会主义油画的奠基性作品《开镣》,真实再现了狱友得到解放军解救这一历史性时刻悲喜交集的情景,莫斯科美术学院院长A·格拉西莫夫撰文高度赞赏这一代表作。八十年代初期,国外流行这样的观点:中国没有油画艺术。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嗤之以鼻,她四处奔走,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油画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胡一川的作品《东海岸》被列人该画集的第一页。
木楼梯咚咚咚的回声影子般跟在身后,似乎告诉岑寂的务滋楼什么。跨出花岗石楼门,金子似的阳光一下拥抱着我。屹蹴在石桥栏上的人们,冲我花一样笑着,瞅着我走过石桥,仿佛什么也没发生。

作者授权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发表,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2-10 08:59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12-09
土楼王后
胡赛标

当我们走入你的瞬间,疲惫的集庆楼,你让我们的灵魂颤栗不已,你让我们一下苍老了580年!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从未有过的震撼!我们的灵魂纷飞如雨。当我们蹭蹬跌踬的目光与你对接的刹那,生命告诉我们:不看集庆楼,阅尽土楼皆枉然!
就像一位被遗弃于深山密林的王后,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的王后,你寂寥而茕茕地矗立于世外桃源般的初溪土楼群的意境里。岁月之流已被遗忘,人类的笑靥已被遗忘。没有历史的今天,谁能读懂你?我们踏遍永定土楼的旮旮旯旯,没有谁能摇撼我们年轻而衰老的心扉。只有你,集庆楼,深邃而苍老的目光击穿了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的灵魂触电般地与你互诉和对话,无须苍白语言的对话!
当我们抚摸着你粗糙而厚实的墙基,高高的冰凉的青岗石墙脚,千年的黄色古风沿着弧形墙体蛇一般蜿蜓游来,我们听见了你历史深处飘渺的声音。黑黢黢的灶壁,黑黪黪的廊柱,掩饰不住你这样的天下奇观:几百根圆圆的门柱是欹斜的,数千块厚厚的楼板是欹斜的,72架仄仄的木楼梯也是欹斜的,就这样摇摇晃晃、吱吱嘎嘎、歪歪腻腻地支撑着三百多位族人的历史与梦想!我们想蹀躞圆形的走马廊,窥伺你曚昽的卧室和逼仄的灶房蕴藏几多秘密和风情韵事,但这已成为奢侈的幻想。
我们思想的枝桠伸展于几百年前的集庆楼:几声狗吠,一群鸡啼,唤醒了匍匐于奇岫秀峰背后的日头。它缓缓睁开桔红色的眼眸,穿透冥冥蒙蒙的浓雾,望见一阵阵青烟从灶房袅袅娜娜飘出,弥漫空中,渐渐淡去……新嫁娘婀娜着柔软的腰肢,低埋着粉头,一漾一漾地挑着水悠来,抬头时倏然发觉走错了家门,脸羞涩地红了,迷迷一笑,寻觅一眼红红的对联,慌慌折身晃去……几个叽叽喳喳的小孩伢儿,围站着嘻嘻而笑。不知那个头发蓬乱的黑蛋嘟嚷了一句什么,一扭身,咚咚咚在宽阔的廊道上追逐起来,惹出一片喊叫声……溜来溜去的白兔子在廊道上竖起警觉的耳朵沙沙嚼着青草,嘤嘤嗡嗡的蜜蜂在四楼木箱里飞进迭出……
梦的碎片如桐花缤纷,散落于黑楞楞的屋瓦跳梁。金色的阳光从圆圆的天空飞落下来,一种住在深井里的感觉,令我们心碎。温柔的痛苦,将我们逼向温暖的绝境,无法表达。是谁,忐忑着迈出了怨恨的第一步?是谁,步其后尘,终于用隔膜的渊薮制作了72架楼梯的天下奇观?千古之谜。谁说,你是赤裸裸的人性之根的“活化石”?谁说,你是蜚声世界的永定土楼文化的真正“通史”?
我们踩着一级级寄寓“步步高升”的石阶往楼门蹬升的时候,耳边回响着村支书徐共祥讲述的传说:一位黑下巴的集庆楼先人,在古泰国人瘟流行时,做了泰国的番王。楼对面352级的古月观景台旁,至今还立着他的衣冠冢。一种沉重游走于我们的每个神经,失去的永远是未来而不是过去,这是谁的名言?
仰视偎依半山壁上的巍峨的集庆楼,我们感受五条白花花的溪涧从巉岩山窠里奔腾流出,从高高低低的初溪土楼群上空飞过,从集庆楼层层叠叠的瓦楞上飞过,它们构成一只生动的手掌形状,抚摸着沐浴着氤氲着所有沉睡的灵魂。让空气、阳光和生命变成泠冽冽的水晶。鸟瞰初溪村口,峰攒峦簇,青松画天,篁林葱郁,绿浪百沸;五溪冷泉,汇为白练,逶迤东流。忽觉文思泉涌,吟诗一首:“五溪挹三姓,‘楼后’天下闻。人性活化石,七二独一门,本是同心圆,分隔因何存?”吟罢,睹楼思人,心泪如雪。朦胧的集庆楼,亦沧桑如雪……

作者授权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发表,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2-10 08:59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12-09
岑寂永康楼
胡赛标

永康楼岑寂着,仿佛一位矜持贤淑、妆扮典雅的少妇,美目流盼,抿嘴影笑,却缄然不语……我第三次走人下洋霞村永康楼的时候,永康楼还是文文静静地伫立着,圆着一双秋水般的明眸打量我。它的目光也是柔柔的,静静的,宛如秋天的青海湖,澄澈得似乎什么都没有,又似乎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生命的神秘……
太阳风暴如金色的粒流点亮了圆润的永康楼。空中流荡着清凉如水的遥远的气息,一如那凉沁沁的石柱、石廊、石天井赐予我的舒爽与惬意。这是一种大自然裸露纯朴的生命真气与灵气,没一丁点高档宾馆营造的令人窒息的俗气与高贵!蹬上怦怦作响的厚实木楼梯,一种生命的绿色回响,遽然燃亮了我遥远而深刻的记忆。多少年来,我已丢失了这种记忆。许多人正在丢失这种鲜活的根的记忆。生命变得委委琐琐,脆弱而苍白,正如插在瓷瓶中的塑料花。深朴的杉木馨香阵阵扑来,弥散在我的胸腔里,一种沉醉让我痴迷。我在圆圆的楼道上蹀躞起来。这时,我望见一根根粗大的木柱跟着我走动起来,廊檐上一片片厚厚的青砖黑瓦也走动起来,碧蓝的一爿天空也转动起来。这种奇妙的感觉,一下把我震住了。先祖的一种叫“智慧的美”穿透了我的心。无法想象,如果我跑动起来,那又会产生一种什么感觉?停下徜徉的脚步,我站在三楼后厅堂上,阔大的窗户里吹进来一缕缕绿色的山岚微风。鸟瞰中厅黛青的屋瓦上,苔鲜蔓蔓,泛着青白的光。而那株荣枯了62个春秋的狗尾草,像一尾摇曳的小旗,踽踽倔立于青砖黑瓦之间,令游人遐思蹁跹。62年的时光之流不算漫长,但除了永康楼自己,还有谁能诉说当年车水马龙大宴宾客的盛况?还有谁能完整地克隆电视剧《爱与仇》惊心动魄的拍摄场面呢?没有谁能是时光的真正对手!永康楼由喧嚣而沉寂,沉寂在时光之河的洗涤里……
永康楼神采飞扬的彩绘雕刻蜇醒着我麻木的心。那彩绘不同于一般土楼的山水花鸟画,而是绘着洋气十足的火车轮船、新潮时尚的飞机战舰、气势雄伟的长江大桥、富丽堂皇的洋房塔影……那双面贴金的镂空雕刻,金碧辉煌,熠熠闪光,堪称雕刻艺术的精品。那些栩栩如生的花鸟草虫,活灵活现的双狮戏球,蟠曲游挪的双龙戏珠,腾云驾雾的八仙过海,情节生动的还璧归赵,以及历史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抬足,无不细腻逼真,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撼人心魄。门厅上两只高高悬起的木雕红灯笼,玲珑精致,刀法绝妙,巧夺天工。岁月沧桑,鬼斧神工的大红灯笼一定记得方家师傅父子二代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精雕细刻的咄咄之声吧?是谁将那扇门上的一幅神奇的雕刻偷偷地“锯”走了,使它成为历史的遗憾?是它美仑美奂,还是价值连城?
精美的永康楼沉寂了。沉寂是我睃巡的谜。穿过绿肥红瘦的天井,我踯躅于后厅堂。墙上一幅对联牵引着我瘦瘦的目光:“永开异域飘移亦福,康守家园耕读为根”。上联抒写土楼人开拓进取、不惮飘移、建功立业的现代意识;下联讴歌客家人耕读上进、务本求实、守护精神家园的传统文化。多么侠气的“飘移亦福”啊!将历史的“大飘移”不作为痛苦的“灾难”,而作为充满机遇的“福气”来观照,这岂不是土楼人的宏大气魄和高超智慧?飘移,飘移,飘移!飘流海外,移居外地,走出永康楼去建功立业的人何止成千上万,只留下耄耋稚童康守家园,读书上进,这几乎成了土楼人、侨乡人的伟大宿命。遥想永康楼的建造者胡来兴屡遭打劫而矢志不渝三出新加坡的创业历程,我心旌摇荡。我终于咂摸到永康楼沉寂的谜了。土楼文化就是一种儒侠文化。它有读书人的儒雅,又有侠士的勇气与义气,不是么?
初春柔和而娇嫩的阳光爬满我的脸颊。田野里淋淋漓漓的翠绿簇拥着沉静的永康楼。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永康楼,是否还会岑寂呢?我凝视着它,无言;它也回睇着我,默然。

作者授权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发表,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2-10 09:00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12-09
安田知子来故乡
胡赛标

“Dear Mr 胡赛标 &香林reporeer's: Hi! How are you ? I’m fime.……”每次读到日本福冈女记者安田知子小姐那英文夹杂着中文词汇的来信,一种亲切而熟悉的时光,一下点燃了我恍惚而沉醉的思念……

  她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外国朋友。一见如故的朋友。那是2003年3月16日,我带香林文学社社员到永定高北土楼群采风。在圆楼王承启楼的廊道里,婀娜地走过来一位长发披肩、丰腴白皙的漂亮女郎。她黑衣蓝裤,耳朵穿着细小的耳珠,脖上挂着小巧的十字架项链。导游江贵平告诉我:她就是日本女记者。于是我们决定采访她。大家叽叽喳喳地用简短的英语、中文在纸上写写划划“交谈”;似懂非懂地猜测点头微笑,不时还轰笑起来:或为半生不熟的英语尴尬而笑,或为恍然领悟对方的意思而笑。安田知子也笑,笑得很阳光很灿烂。她问我:土楼人家都很热情,为什么?我想了会说:大概土楼人的祖先是从北方长途跋涉迁徙而来形成的文化心理积淀吧!她还问了有关土楼的几个问题,脸上显出很兴奋的亮光。我邀请她一块吃饭,她很沉静地点点头:ok。邀请她到我校玩,她微笑道:ok!后来,我才知道她很随和的理由:她想融入客家人原生态的生活,真切体验土楼人的生存状态。她已经在承启楼住了十几天了。她是孤单的,但并不寂寞。她在静静地行走,静静地观赏,静静地感觉。她说:我不是来搜集情报的。我不经意地笑了。只有我知道她来土楼做什么。

  第二天中午一点,安田知子精确地抵达我校。日本人的守信惜时使我大为惊讶:我真的不知道日本人的准时是如何做到的,因为以后我与她的三次会面,都让我感觉到日本人就是精确的钟表,从不超前,也不推后。她来我家时,我送了《土楼之乡》等几本书给她,她显得既高兴又有点羞涩。小记者听说她来了,都围拢过来。她的大眼睛闪射出奇异的光亮,不时与小记者一起说笑,全身都颤动起来。要辞别时,小记者们在文虎亭为她唱起了《祝你平安》,歌声婉转悠扬,真挚动情。她始终微笑着,眼眶渐渐湿润了……我挽留她多住几天,她说要赶回承启楼,为晚上的客家女出嫁送嫁。我请她为《香林》报题词,她欣然写道:“亲爱的中国中学生:你的梦想是什么?如果你拥有一个梦想,那就大胆去实现。我也是这样做的。也许将来,我们会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而相见。”

  安田知子回日本后,我收到了她从福冈寄来的信、照片和一本《九州情报》的生活杂志。里面有一篇她写的长篇纪事《中国的土楼建筑·客家之乡走访纪实》,讲述了她在土楼、学校的见闻。信中写道:“在中国我和你们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时光。它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我不会忘记你们的善良、热情与友好!在日本,现在是春天了,所有的植物都绿了……”我感动之余,又疑惑不解:我们都夏季了,日本怎么是春天?

  最有趣的是我班一个名叫苏坤的学生,自从采风时与安田知子交谈常常卡壳,憋得满脸通红回来,就一个劲地对我说:老师,我一定要学好英语,学好英语!英语太重要了!太重要了!只见他上语文课也在侧着身子偷偷攻读<<英汉大词典>>,我说:苏坤同学准备攻读英语博士后了,大家要向他学习!全班笑起来。他羞得满脸通红,还说:对不起老师,英语太重要啦!……

  2004年月12月19日,安田知子再次来到永定土楼承启楼。她通过一位老师来电,说要马上见我。我和她通话时,打了一声招呼:H i!安田知子!她嘻嘻笑了一声,说:Hi !How are you ?一片尴尬的静默。我们有许多话想说,却再也说不了了,因为我不懂英语,她不会讲汉语。那种滋味真叫人难受!通过那位老师,我们约好明天中午见。第二天,她先让摩托车师傅载她参观虎豹别墅、初溪土楼,又准时到达下洋九级半书店与我会面。在书店吃饭时,我无意中发现她随身带的一本日本人写的《客家圆楼》一书,里面有一张《班车时间表》,也不知她从哪里抄来的,标注得很清楚。所以,我猜想:她的准时,或许从虎豹别墅到初溪土楼需要多少时间已经记下了。可我并没见她带有手机。她送了一本很简朴的日历、几盒圆珠笔给我与小记者。日历仅有语文书大小,黄黄的牛皮纸上印着年月日外,找不出一点鲜艳的色彩。以我们的观念,肯定是送不出手的。摩托车师傅说:安田知子很会侃价,最先嫌贵,不肯坐,要等班车呢。我问安田知子为什么不带手机,英语翻译苏玲、胡史军老师揭开了我的谜团:“她说有手机,但话费太贵了,放在包里……”我恍然大悟:许多外国游客不像我们国人炫耀手机,原来如此。能节俭的绝对要节省,这是富得流油的日本人的流行观念吗?其实,安田知子家是很富裕的,她有退休的父母和一个当歌手的哥哥。她平静地告诉我:日本谋生很容易,她的生活是很舒适的,家家都有小汽车。家里手一按,就有热水供应……它让我想到了日本高度城市化自动化的生活。

  这次,安田知子列了二十几个问题要我解答,诸如:邓小平是不是客家人?客家人手帕掉了有何意思?客家人供奉蛇吗?……我通过翻译作了解释。她问我哪里有客家服饰买,想买一套回去送给一位专门研究客家学的大学教授作影视资料。临别时,她凝视着我说:我离开土楼前,还想见你半个小时,可以吗?……弄得翻译莫名其妙。

  前几天,我收到安田知子从西班牙寄来的信,说她得到那位大学教授的资助,准备5月份在日本举办“土楼摄影展”,并希望下次再来土楼居住……我心想:有的人沟通了一辈子也成不了朋友,有的人交谈了一阵子就成了知己,这就是像空气一样存在的缘了。温婉多情、风姿绰约的安田知子何时能再见你呢?
 
地址:(364112)福建永定县侨育中学 电话:0597-5581876 E-mail:ydhsb@yahoo.com.cn

作者授权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发表,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2-10 09:00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12-09
活出快乐与尊严的人生----记永定下洋“诗联三怪才”
胡赛标

在《闽西日报 》举办的八届“中吉杯”“建行杯”“人民保险杯”春节征联比赛中,细心的人们可以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一等奖几乎被下洋的三位对联高手夺走。事实是他们夺得了六次一等奖的第一名,十六次获得一二三等奖,而且并没有完全参加所有的竞赛。他们就是被人称为“下洋诗联三怪才”的胡旺进、胡居焕、胡居达先生。说他们怪,一是他们是叔侄、兄弟关系;二是他们都是非科班出身,撰联纯是业余爱好;三是他们平时切磋诗联很是亲热,而一旦比赛来临就关门闭户,“六亲不认”,各自为战了,还美其名曰:保持作品的独特性。
胡旺进先生是供销社的退休会计,满头银发,八十高龄仍精神矍铄,硬朗得很。胡居达先生是下洋医院的退休干部,而胡居焕先生是侨育中学退休数学教师。他们中有的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福建楹联研究会会员,有的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吟诗作对不仅是他们的业余爱好,更是他们的一种人生方式,一种追求快乐与尊严的生命境界。面对物欲横流、金钱诱惑的时代,他们活得宁静而从容,淡泊而超拔,坦诚而宽厚,简朴而自信。他们不戚戚于金钱,不汲汲于富贵,不惶惶于年老,吟诗作对,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有人认为他们活得矫情,活得虚伪,活得一文不值,但胡旺进先生回答得很坦然:“对于我们七老八十的人来说,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钱财已是过眼云烟!”这位耄耋老人,这二年还参加了全国诗联文化考察活动,与全国众多诗朋联友一块,遍游星马泰港澳越,边出口成章吟诗作联,边一路欢歌一路跳舞,白发飘飘,聊发少年狂!我悄悄讨教其健康长寿秘诀,他温柔一笑:“人要快乐!要有涵养!”他说文革中许多人被害死了,就是不快乐。文革时,他写了一首《重阳感赋》:“桂花香过菊花黄,佳节重重意味长。一艺无成吟故我,年年空负大重阳。”他被当作攻击社会主义的大毒草进行批判,但他不愁不急超脱地活过来了。中华对联的文化之根深植于我国几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诗歌沃土之中。善诗者才能工于联。他中学时代喜爱古典诗词,却得益于邱长庆校长的深刻熏陶。邱校长上每节语文课,总要即景生情,吟诗作对,并叫学生们评诗改诗。记得有一次,邱校长还将江泽民总书记的恩师顾毓秀教育部次长题赠侨育中学的词:“溪有蛟龙山有虎,如此溪山,第一溪山”当作活教材,拿到课堂上来,与金丰名诗人胡晓云的改诗相比较,讨论孰优孰劣,给学生们留下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对胡居达、胡居焕兄弟俩影响至深的,是父亲对楹联的痴迷与热爱。少年时,父亲经常向兄弟俩讲述一个个趣联故事。这些趣联诙谐幽默、通俗生动,常常逗得兄弟俩忍俊不禁,哈哈大笑。比如前后几人一起走路,相互揶揄的:“大浪推沙粗在后”“风车扬谷秕先行”;戏谑永定八个地名的:“桂竹当风,白叶吹落平水;湖坑崩坎,乱石炮出大溪。”尤其是字物求对的故事,俗到极致,美到极致,让他俩终身难忘:有一个大财主作寿,出“甲、由、申、日”四字求物对,以考验官、财、穷三个女婿。官婿郎、财婿郎抓破头皮想了半天想不出,穷女婿却讥嘲岳父势利:“你送的被子是:盖得头来下出头,盖得脚来上出头,伸得身子上下都出头,缩得身子上下没出头。”正是这些深厚的文化滋养,使兄弟俩迷上了对联,并在楹联界纵横驰骋,先后获得全国牡丹卡杯、金盾杯等征联比赛十几次大奖,得到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楹联研究会会长陈健先生等名家的高度称赞。“八方英杰,一柱擎天,南湖播火乾坤赤;十亿雄风,六龙骧步,北阕杨旗岁月新”,胡居达先生这副一举夺得2003年春节征联大赛魁首的佳作,让评委郭义山教授欣喜动笔,评道:“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平仄工稳,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巨龙崛起九州一统百年梦,彩燕归来两岸三通四海心。”几年来,“诗联三怪才”的对联作品有三百多副入选《中国当代获奖对联大观》《中国对联年鉴》《中国当代对联文库》《中国对联作品集》《民间对联故事》等书刊。他们的古典诗词在《中华诗词》《诗词之友》《九州诗词》《长白山诗词》《中国老年报》《福建诗词》《福建老年》、台湾《汉诗之声》等刊发表近四百首,出版有《春草吟》《悠悠情怀》诗联集。(本文刊于2005年2月22日《闽西日报》)

作者授权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发表,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2-10 09:00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12-09
教师是树
胡赛标

教师是树?当教师的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它让我不由回忆起小学时的两位恩师。

饶群英老师,是我小学一年级时的语文老师。那时,她三十几岁,脸庞清丽白皙,短发齐肩,操一口柔软琮琮的广东语音,显得典雅端庄。记得开学后进行第一次单元考试,我就出了洋相。当时,我坐在座位上焦虑不安,涨红着脸,忽然“哇”地一声大哭出来,全班同学的目光唰唰唰全射向我……泪眼迷离中,我见群英老师箭步来到我身旁,低头问我:“怎么啦?”我吞吞吐吐道:“我,我,不会写名字。”轰地一声,全班笑岔了气。群英老师轻声道:“大家别笑。XX同学没有念过幼儿园,字都还不会写哩!”那年,我八岁,因为没熟悉的伙伴,死活不肯读幼儿园,直接跟着邻居玩伴跳入一年级念书。……从此,群英老师教完aoe之后,常常握着我稚嫩的小手,一笔一画地教我学写字……数学考试当然也不懂,不能再哭了,只好叫同桌抄了答案交上。群英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并没有批评我。也许是我生性文静、上课专一,又经老师的耐心辅导,一年后渐渐跟上了队伍。到二年级时,我的语数成绩就名列班里前三名了,每次考试似乎总在98分以上。

有一节语文课,群英老师突然在班里表扬我,说我“喜欢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值得大家学习!”她的语音是那样柔和、圆润、悦耳,流荡在静悄悄的教室里,激荡在我幼小纯净的心灵里。我偷偷瞟她一眼,她的目光兴奋而闪烁,恳切而坦荡……我被说得满脸绯红,耳根呼呼发热,急忙低下了头,一动不动地趴在桌子上,心里虽然卟卟跳,却又感到喝了蜂蜜似的惬意!其实,那时,自己末必就懂得关心国家大事,只不过喜欢将父亲从村卫生院借来看的《参考消息》拿来阅读而已,可是老师的鼓励却永远植入了我童年美好的记忆,成为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三四年级时,邱永安老师接任了我们班。邱老师是永定高陂人,口音很重。我们同学间开玩笑时,常常模拟他的高陂话,逗得捧腹。学校的值日工作,他常常叫我们几个班干,代为检查各班的卫生情况,锻炼我们的能力。他会医眼疾,免费为群众治疗。他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把我班的“牛头虫”阿福治乖了,再也不敢捣蛋。阿福抽烟、打架,最拿手的是偷偷捏着女同学的长辫子,用打火机烧焦,弄得全班焦味扑鼻,女同学嚎啕大哭。邱老师的绝招是:每周家访二次。二年下来,家访下次百次,连阿福的几个弟妹的姓名、脾性、活动全都了如指掌,甚至家里养几头猪、几只鸭都稔熟了。阿福的父亲感动得常送青菜、芋头等来感谢邱老师。邱老师一别后,二十多年不知其音讯,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镌刻在我们脑海里……

教师是什么?教师是树!每位教师都是校园里一棵葱葱郁郁的树。树的爱少了功利色彩,因而比父母之爱清纯、恬淡、闲静、崇高。树的爱改变了学生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品质!树的爱注定是高贵而寂寥的绿色风景。教师的价值正如一株恬静地耸立于路旁的绿树!(刊于2006年第8期《福建教育》)

作者授权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发表,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2-10 09:01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