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461阅读
  • 1回复

战略学者胡睦臣将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12-13
------------古 月
                                                                        战略学者胡睦臣将军
                                   
                                                                                 
        胡睦臣,字效忠,1910年生,庆元竹坪人。竹坪学堂毕业,后升学处州中学、上海政法大学,毕业后在国民党参谋本部法制处工作,后升任军令部少将部副,国防部二厅少将专员,兼国民政府参议员。1947年8月,蒋介石下令对国防部二厅进行第二次改组,郑介民任厅长,郑上任后撤换所有非亲信将官,约同年10月,胡睦臣退出军界,并在福州创办《南方日报》,任《南方日报》社首任社长,不久随报社移往广州。
        他长期工作的参谋本部、军令部、国防部二厅,都是国民党的军事和情报机构,由于其特殊性,胡睦臣的知名度在这期间没什么显现和记载,真正展现出其才能的是到台湾之后,成为台湾著名的战略学者。
        国民党败逃台湾之后,曾励精图治,改造国民党,重振党风,在对国民党战败原因进行检讨的同时,也对国民党政纲政策以及土地所有制等进行改良。在此背景下,成立了总统府战略委员会机构,这个机构主要研究国民党的政治、政策、军事、经济、外交等,直接为总统府提供决策意见。此时,蒋氏父子对原先很多政学系政客和职业军人已不再重用,多数挂个"国策顾问"的虚职了事。蒋经国系学院派出身,1950年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后,逐步掌控实权,并起用大批学院派背景的人,此时,胡睦臣调任总统府中将战略顾问。
        虽然胡睦臣长期在军界任职,用现代的话说,他实际上属于文职将官。起用文人来研究政纲政策及军事,往往是两面不讨好,从事党务的政学系政客和职业军人都会报以怀疑的目光,前者认为这是纸上谈兵,后者却认为这种研究不属于其正统的研究范围之内。胡睦臣既非政学系出身,也未从事过党政工作,与标准职业军人又有所不同,他甚至从未曾指挥过一个连以上部队作战,但他又是一名地道的将军。胡睦臣自幼好学,涉猎广泛,受过正规教育,正规科班出身,官拜将级,又任过报社主编,所以他有军人和学院派背景的双重身份,到台湾后成为一位半路出家的战略学者。
        1952年撰写并出版了《自由中国的模范省》(8360面,22cm),由台湾新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国民党到台湾之后,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经济形势迅速好转,胡睦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撰写了这部著作,对国民党逃台湾后,为稳定台湾社会和民众情绪,起到一定的宣传和鼓舞士气之效。
        1953年撰写并出版了《中国国民党政纲政策之研究》(4162面,21cm)。其核心思想是: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并没有找到国民党革命之真正目的,这是导致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主要原因。重新检讨国民党政治纲领,屏弃政体混乱之局面,彻底改变以往的行营、绥靖、保安、战区等以职业军人掌政的运行体系。该著作不仅是针对国民党政治架构和政策设计及实施进行的检讨,也是对国民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巨著,对正值整党的台湾国民党当局起到辅弼之功效,该书也一直成为台湾军事院校的基本政治教材。
        1956年出版了《中国国民党政纲政策诠释》。这是针对《中国国民党政纲政策之研究》全面的深入剖析,同时也补充了相关内容。
        期间,由胡睦臣撰写,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亲自校订,由台湾国防部政治部名义于1957年出版了《中国国民党与台湾》(5159面,19cm),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其核心思想:随着战争模式的转变,分析了国际和平主义的发展趋势,新冷战时代的即将到来,继续改善民主、发展民生仍是国民党的当务之急;军事上应由反攻转为防御,维护和平才是最好的防御的战略思想,对国民党当局表现了一些忧虑,并向当局对反攻大陆的政策不惜直言。也正是同年,金门两军炮战悄然而止,无法证明这里与他的战略思想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与巧合。该书也被列为台湾军事院校基本政治教材。
        胡睦臣在台湾短短的七年之内,连续撰写并出版了四部巨著,其中《中国国民党政纲政策之研究》和《中国国民党与台湾》两部从表面上看是为史学界而作,但其对国民党政纲、政策、战略、战争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已达到非常成熟的高度。第一部是铺垫,第二部是延续,前后形成了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这四部都是带"国"字号的巨著,绝不是一般的命题与题材。按说,以胡睦臣的背景和资历,尚不足以撰写此类命题,写这四部书的目的,已从书名中直截了当地表现了出来。其既非政学系党务出身,又非战功显赫的职业军人,前后仅花七年时间完成四部巨著,从书名中亦丝毫见不到中国传统文人的谦逊,而是胸有成竹,直奔主题,一气呵成,很显然,这是授命之作,不难看出台湾当局对其之信任,同时也足可见其战略思想与文字功底之深厚。   
        据魏希文(1912-1989,少将,学者,胡睦臣知交)回忆:后来胡睦臣还撰写了另一部巨著,书名已拟定《中国国民党改革之研究》,该书的思想以一句话概之:推行两岸和平是未来必由之路。《中国国民党与台湾》和尚未审核出版的《中国国民党改革之研究》,其中一些言论,遭到当时国民党激进派的极力反对,胡的处境顿时艰难起来,旋即被调任大陆救济总署专员闲职。同时仍兼任"政治丛书"主编,以稿费维系生活。
        上世纪八十年代,蒋经国派员秘赴北京寻求和平统一之路,赴北京谈判的班底刚组成就不幸病逝,不难估计其战略思想已被台当局蒋经国所重视,不过这时胡睦臣已去世20年了,从中看出胡睦臣对国民党及两岸关系所具有的战略眼光,其战略思想是与时代发展所同步的。可惜的是,这本书还未完成就已病逝,其书稿亦随之遗失,实是憾事,不过从其第四部书名中亦可影射出其写作目的之所在。
        历史上有不少人提出的战略思想,在当时并不受人注意,甚至受到讥讽和冷遇,往往在相当长时间之后才被肯定和证明,而其四部巨著显然不是这样,能在这么短时间完成,尤其是《中国国民党政纲政策之研究》一直被列入台湾军政学校的基本政治教材;《中国国民党与台湾》能请出国学大师罗家伦亲自校订,其规格之高可见一斑。据魏希文回忆并评价胡睦臣:"极大之成就,极小之表现,质胜于文,有战略学者之思维与风范"。
        胡睦臣只身一人到台湾时,年方四十岁,正值青壮之年,期间曾有不少同仁善意劝其重建家室,胡对此从不作任何非分之想,能安贫乐道,情系大陆家室,这在当时国民党高级官员中是不多见的。到台湾后,尽管他的名字长期被列为将官名单之中,但他大部分时间却从事学术研究和著作生涯,其事业亦达到顶峰。
        1967年,胡睦臣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后,行政院长蒋经国没忘记这位学院派的军人学者对党国之忠诚,一生忠勤于党国,念其辅弼之功,故亲自在其墓碑题上"忠勤永念",以视对胡睦臣将军之褒扬与念怀。
        资料来源:台湾文史研究馆、台湾警察学校图书馆、台湾郭廷以图书馆、《魏希文自选集》
[ 此贴被huyongdong在2007-12-13 01:3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6-2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