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3041阅读
  • 3回复

中国两院院士姓氏排行榜,江浙特色姓氏排名靠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8-04
徐、沈、朱等以江浙人为主要分布地的姓氏,在两院院士数量排名中占据绝对优势,都比它们在全国各姓氏总人口排名中的位次要高,也就是这几个姓的院士产生率比较高。

而胡姓因为主要以江西、安徽等经济文化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为主要分布地,所以在院士数量上比较吃亏点。在全国总人口不及胡姓1/5的钱姓,在院士数量上几乎已经接近胡姓。因为钱姓的主要分布地就是江浙。

不过也不算太吃亏。因为现代的胡姓人口全国排名有三个,一个是排名第13位,这是82年的数据,那么胡姓在院士数上排名第16位,就比其人口数排名低3位,然后按最近两年之内的公安部和社科院的两个数据,胡姓在全国的最新人口排名分别是第15位和第16位,相比于这个院士数排名,则分别低一位和持平。

我的观点是按照公安部的全国公民省份信息系统为准,胡姓的院士数排名比其总人口在全国的排名低一位。这个跟胡姓人口主要分布在不发达地区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曾高居杭州前十大姓的胡姓在北方人口的冲击下,在杭州的排名仍在持续下跌。原来江南地区人口并不多的刘、杨等姓氏的人口随着北方人到杭州工作和定居而大幅攀升,杭州历史悠久的胡姓人口目前仍在持续衰退。

从下面院士排行榜中本人特意标黑的这些姓氏中你可以看到,总人口不及胡姓1/3的顾姓、陆姓,总人口不及胡姓1/5的钱姓
等江浙型姓氏,在院士数量上已经接近于总人口数倍于它们的胡姓。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姓氏在国内的分布中心都位于人文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江浙地区!胡姓要加油了!

希望更多的胡姓到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工作,从而从整体上改变胡姓在国内的地域分布形态,从而进一步改变胡姓名人率不高的局面!为祖宗的基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编制。课题组依据院士出生地、毕业院校与申报单位所在地区在国内首次发布2008中国各省市院士排行榜、2008中国城市院士排行榜。还依据两院院士的毕业高校、申报高校发布2008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榜和2008中国高校院士排行榜。

中国两院院士姓氏构成:陈、王、张和李姓两院院士人数最多

调查发现,在我国1955-2007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中,共有252个姓氏。其中陈姓院士最多,有107人;王姓院士有105人,张姓院士有101人,三者合计约占两院院士总数的16.87%。院士人数在50人以上的姓氏有6个。我国两院院士人数最多的十大姓氏依次为陈、王、张、李、刘、周、吴、黄、徐和杨。

中国两院院士姓氏排行榜(前十名)

名次 姓氏 院士人数 百家姓排名
1 陈 107 第五
2 王 105 第二
3 张 101 第三
4 李 91 第一
5 刘 60 第四
6 周 50 第九
7 吴 48 第十
8 黄 43 第七
9 徐 36 第十一
10 杨 34 第六


(备注:以上院士统计不含外籍院士)

两院院士的产生与各姓氏人口数量成正比

2006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最新“百家姓”排名统计结果。人数最多的前10位新百家姓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

对比两院院士人数最多的十大姓氏,除了百家姓中位居第8的“赵”姓院士人数没有进入前10位外,其余9个百家姓的院士都进入前10位,也就是说院士姓氏排名与新百家姓排名大致对应、院士的产生与姓氏人口数量成正比。

中国两院院士姓氏排行榜(前100)



名次 姓氏 院士人数
1 陈 107
2 王 105
3 张 101
4 李 91
5 刘 60
6 周 50
7 吴 48
8 黄 43
9 36 (典型的中国东部地区大姓。以江苏、浙江为核心。在江苏排名第五在浙江排名第四的大姓。山东半岛东端、东北北部的黑龙江和南部的辽南都是大姓。kamper注)
10 杨 34
11 31 (典型的以浙北杭嘉湖地区为分布主轴,以浙东和苏南为高分布率的两翼的姓氏。典型长三角姓氏。kamper注)
孙 31
31  (典型的中国东部地区大姓。江苏尤多,其中苏南、上海为最。在浙北地区也是个大姓。kamper注)
14 赵 29
15 林 25
16 高 23
胡 23
18 汪 22
19 郑 20
20 郭 19
19  (典型的江南姓氏。不用说了。我国三钱都是江浙人。钱伟长无锡人,钱三强绍兴人,钱学森杭州人。杭州有钱塘江,以前建立的吴越国国王姓钱,至今杭州和苏南的钱姓人口都比周边地区高出许多。kamper注)
22 叶 18
23 梁 17
谢 17
25 程 16
侯 16
马 16
28 15 (典型的苏锡常姓氏。上海大姓,浙北嘉兴大姓。最典型的江南姓氏之一。kamper注)
何 15
15  (典型的以浙北嘉兴、苏南苏州为核心,以浙北南部地区、苏南北部地区为发散轴的江浙型姓氏。kamper注)
唐 15
许 15
33 蔡 14
戴 14
35 冯 13
卢 13
姚 13
曾 13
39 丁 12
方 12
12
魏 12
43 潘 11
袁 11
钟 11
46 10 (曹姓不算很典型的江浙姓氏,因为在北方地区曹姓的人口密度要略高于南方地区。但长江以南就是以江浙为主了)
宋 10
苏 10
49 范 9
9 (蒋姓在全国的主要分布地一个是湖南、广西,另一个就是江浙,其中苏南的无锡、常州特别多)
彭 9
邱 9
于 9
9 (分布地以浙北绍兴杭州为主。苏南似乎不多。kamper注)
55 邓 8
傅 8
洪 8
江 8
石 8
童 8
庄 8
62 关 7
韩 7
姜 7
秦 7
任 7
施 7
汤 7
夏 7
肖 7
薛 7
邹 7
73 董 6
雷 6
6 (浙江中部和东部偏南地区比较多)
孟 6
田 6
严 6
殷 6
余 6
81 葛 5
龚 5
郝 5
黎 5
陶 5
涂 5
章 5
88 崔 4
段 4
吕 4
罗 4
欧阳 4
戚 4
屠 4
闻 4
武 4
熊 4
尹 4
99 安 3
常 3
杜 3
管 3
贺 3
贾 3
柯 3
柳 3
龙 3
闵 3
倪 3
裴 3
饶 3
阮 3
盛 3
谭 3
文 3
翁 3
伍 3
邢 3
颜 3
翟 3


(备注:以上院士统计不含外籍院士)

《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编写完成,由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中南大学蔡言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凌峰、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和中国校友网刘明等共同执笔编写完成。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8-04
林姓不是江浙地区的大姓,而是福建一带的姓氏。但是福建人的院士产生率不可小觑。

别忘了中国两院院士中福州籍院士人数在大陆所有城市中仅次于宁波和苏州,居第三位。也别忘了福建是中国院士数仅次于江苏和浙江的中国第三大院士产地。

而林作为中国最典型的区域姓氏:闽台区域的第二大姓(中国姓林的人,有三分之一集中在闽语区,即浙南、福建和粤东。这样集中分布的区域特色姓氏,在中国只有林这一个),在福建所处的有利地位很好地保证了其在院士书中的排名靠前的一个现状。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8-04
在各行各业均有胡氏能人、名人和伟人。两院院士中有23名胡氏,并列16位,应该说也不少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8-04
中国工程院胡姓院士名单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7-10-12 21:55:13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工程院胡姓院士名单
以下资料来源:http://www.cae.cn/experts/index.jsp?subCid1=byall

胡氏宗亲网 http://www.hszqw.com.cn 南山整理

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名单(692人) 截止日期:2007年10月12日
胡姓院士9人 占1.3%

其中:
一、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2人) 胡正寰
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6人) 胡光镇 胡启恒(女)
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2人) 胡永康 胡壮麒
四、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3人) 胡见义 胡思得
五、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93人) 无
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35人) 无
七、农业学部(59人) 无
八、医药卫生学部(101人) 胡之璧(女) 胡亚美(女)
九、工程管理学部(39人,其中28人来自其它学部) 无

胡正寰简介
--------------------------------------------------------------------------------
胡正寰(1934.7.18-)。零件轧制专家。湖北省孝感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长期对轴类零件轧制这一新课题进行研究与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三个全面掌握此技术的国家之一。该课题被国家科委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成果选集》(1979-1988),他是这一领域主要开创人。所领导的课题组已在全国24个省市推广零件轧制生产线100多条,其中9条卖给美国等国家。开发投产的零件400多种,包括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的轴类零件。累计达300多万吨,直接经济效益10亿元。领导的课题组获国家级奖5项,省部级一、二等奖11项。发表论文100多篇,专著5本。培养博士、硕士生近50名。 曾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光镇简介
--------------------------------------------------------------------------------
胡光镇 (1927. 8. 26-- ) 电子工程及通信技术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松江(现属上海市)。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在民航局、电子部和总参等研究部门工作,历任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及研究员等职务。长期致力于通信电子技术研究,20世纪60年代率先研制出多种全晶体管化多路通信设备,70年代研究数据通信技术,建成数据传输系统,80年代以来一直跟踪卫星通信技术及数字网技术,在建设系统工程中作出重要贡献。五十年来,先后主持研制和完成了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设备和系统10余种,取得了重大成果。1996年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01年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著有数十篇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长期以来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参加国际电联(ITU)研究组活动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作为中国通信学会及电子学会会士,兼任中国通信学会理事及中国电子学会通行学会委员,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咨询专家组成员,以及其他兼职任务。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启恒简介
--------------------------------------------------------------------------------
胡启恒(女) (1934.6.15-- ) 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生于北京,原籍陕西省榆林。1963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研究生部,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科技文献中心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我国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的探索者之一。从手写数字的识别开始,发展了识别算法和邮码识别样机。作为模式识别的应用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研究了基于模式的信息分析和决策规则的归纳推断方法,领导建成了我国在模式识别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她致力于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在相应领域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永康简介
--------------------------------------------------------------------------------
胡永康(1940.2.5-)。石油炼制专家。云南省曲靖市人。196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获学士学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石油炼制加氢裂化催化剂和加氢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研制成功3825轻油型和3903中油型两种类型加氢裂化催化剂,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外同类先进催化剂水平,并已用于8套工业装置,总加工能力达760万吨/年,经济效益显著;开发成功了品种多样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系列及工艺技术并得到推广。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3825、3903工业制备和工业应用”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壮麒简介
--------------------------------------------------------------------------------
胡壮麒(1929.8.31-)。金属材料专家。上海市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高温合金的研制及亚稳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一级空心涡轮叶片材料及民航机长寿命叶片材料;研制成功抗热腐蚀定向结晶叶片、定向结晶钴基合金叶片及特种微晶粉末;研制成功我国直升机用第一个增压器;提出了约束性凝固过程中溶质的非平衡再分配理论。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歼八歼七-Ⅱ所用发动机配套的多孔气冷铸造一级涡轮叶片的研制与推广”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超声气体雾化微晶金属粉末工艺”获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80多篇,著作6本。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见义简介
--------------------------------------------------------------------------------
胡见义(1934.3.25-)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专家。北京市生人。1959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石油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总地质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总结和建立完善中国陆相油气藏理论与勘探。发现许多大型油气田;研究与总结了我国油气藏类型系列;探索与研究海相环境天然气田的形成,为发现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大气田和国外气田作出了贡献;主持与研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中国油气资源评价研究总报告》。所完成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个人突出贡献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一等奖、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重大科技成果奖多次。并获中国科技基金会“孙越崎能源大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现从事海外油气合作科研项目和研究生教学,为博士生导师,已有近30人毕业或出站。著作有“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石油地质学前缘”等10余部。论文有80多篇。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思得简介
--------------------------------------------------------------------------------
胡思得(1936.3.31-) 核武器工程专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5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一直从事并先后参加或主持领导了多项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在突破原子弹阶段,氢弹的研究设计和发展以及核试验的近区物理测试中做了大量组织领导工作,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要完成者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之璧简介
--------------------------------------------------------------------------------
胡之璧 女(1934.11.03-   )。中药生物工程专家。安徽省潜山县人。1959年华东药学院研究生毕业。1984年获联邦德国图平根大学理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现代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在国际上首先培育出转化得率最高的洋地黄细胞株,即著名的“胡氏细胞株”;将近代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将农杆菌Ri质粒,成功地引入几十种中草药基因组中,培育出多种转化器官培养系,其中有些品种有效成份含量为天然中药的几十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克服中药资源紧张,开创中药生产与研究的新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亚美简介
--------------------------------------------------------------------------------
胡亚美 女(生于1923.4.27-   )。儿科血液学专家。北京市人。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曾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现任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华医学会副会长。50年代研究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儿营养性贫血治疗和预防方案;60年代悉心研究婴儿腹泻的病因,临床和病理生理,制定并推广了合理的输液方案,使该病的病死率由20%下降至1%。70年代末,对组织细胞增生症X、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类溶血性贫血,特别是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治进行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使五年无病存活率达74.4%,属国际先进水平,挽救了无数危重病儿的生命。至今已有700多例白血病患儿已存活5年以上即治愈了。作为主编之一编著的《实用儿科学》是一部经典的儿科医学大型工具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氏宗亲网 http://www.hszqw.com.cn 南山整理

已故院士名单及简介(58人)
已故胡姓院士1人:

胡海涛简介
--------------------------------------------------------------------------------
胡海涛(1923.10.21--1998.10.31)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专家。四川省自贡市人。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获学士学位。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所研究员。50年代,负责进行三峡工程坝区、坝段、比选工程地质勘察,提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初步设计要点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推荐三斗坪坝址为三峡工程设计坝址。参与撰写《长江三峡工程地质地震论证报告》。60年代中期,主持青藏铁路选线及站场供水的水文工程地质调查,成果获科学大会奖。80年代初,负责广东核电站规划选址的区域稳定性研究;90年代,主持并参与黄河大柳树坝址工程地质论证研究。学术上继承发展了李四光教授提出的“安全岛”学术思想,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的理论和方法;并提出了“地下水网络”学说。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专著3本。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484人)
胡姓5人 占1.033%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56 人) 无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55 人) 无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62 人) 胡亚民 63 压力加工 重庆工学院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54 人) 无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64 人) 胡越 43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胡运骅 64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上海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38 人) 胡二邦 66 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技术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农业学部( 60 人) 无
医药卫生学部(61 人) 无
工程管理学部(34 人) 胡思继 68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北京交通大学

胡氏宗亲网 http://www.hszqw.com.cn 南山整理


[ 此贴被南山在2007-10-12 20:58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