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029阅读
  • 10回复

台海首席文魁欧阳詹画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8-20



这幅欧阳詹画像,系福建省龙海市塔潭村欧阳氏上祖欧阳詹先生的遗物。根据80年代初“欧詹公”的南福建籍族裔在莆田广化寺达成的口头约定,“漳州塔潭派”,必须提前2日,即每年清明节前2日上午8-10时许之前,准时赴约并抵达位于莆田市城厢区霞林办事处筱塘凤凰山麓广化寺东侧的欧阳詹墓前,与来自泉州、漳州、莆田等全国各地的宗亲们以及从海外衣锦归来的侨胞们,一起献贡品、读祭文,一起拜叩与祭祀“欧詹公”。“欧詹公”的福建省龙海市塔潭村籍族裔,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都可以报名参加每年在莆田举行的“祭祖”活动。除此之外,大家还要前往莆田市媚洲岛,在被誉为全球华人所遵从与敬仰的媚洲妈祖(俗名林默)佛像前,观光留影,揽胜探幽。      


这幅欧阳詹画像,在福建省境内存世量极为稀少,几乎为零,所以极其珍贵。而且,这幅画像具备较高的学术与收藏价值,是古代书画艺术收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一件珍品。据悉,该画像系研究历史名人和地方文献的实物资料,现保存在龙海市塔潭村积庆楼3楼,数量仅1幅,已成孤本。另据父老相互传言,该画像系祖籍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潘湖村的塔语(闽古语之上)至尊上师、台海首席文魁、中唐皇家贵族官僚子弟高等学府国子监四门学助理教授欧阳詹先生的原始真容。


“漳州塔潭派”的驻地,位于今福建省龙海市塔潭村积庆楼,即该村欧阳氏祖厝,又名“木耳楼仔”。我们对于“漳州塔潭派”,在捍卫与欧阳詹先生的肖像权益有关的历史原貌所做出的特殊贡献,深表钦服,并给予高度肯定!    
[ 此贴被simen在2008-08-21 13:1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8-20
Re:台海首席文魁欧阳詹画像
这张被画得永远挺不起来的欧阳詹画像,有可能已经被虚化处理过,虽然不能直接与泉州府文庙里大气磅礴的欧阳詹蜡像相比美,但与欧阳詹的著作——《欧阳行周文集》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原始布局、所塑造出来的整体形象与所透漏出来的时代气息,接近率至少在98.7%以上,比较可信!更勿谓采用抽血(DNA遗传基因相同率技术)的方式来检验这张欧阳詹画像的真伪。 ( √ )
[ 此贴被simen在2008-08-22 14:1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8-22
Re:台海首席文魁欧阳詹画像
有识之士皆知:唐德宗(李适)贞元八年(792年),时礼部侍郎陆贽典贡举,试以《明水赋》、《御沟新柳》诗,贵府胡谅先生与贾稜、陈羽、欧阳詹、李观、冯宿、王涯、张季友、齐孝若、刘遵古、许季同、侯继、穆贽、韩愈、李绛、温商、庾承宣、员结、崔群、邢册、裴光辅、万珰、李博等二十三人同登贞元八年壬申科金榜,其间皆天下优秀伟杰之士,时号:“龙虎榜”。当年欧阳詹先生未必会想到:从此榜走出来的人,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而且,当年欧阳詹先生也未必会料到:曾经是同榜进士的胡谅先生,子孙繁衍会是如此兴旺!( √ )  
[ 此贴被simen在2008-08-22 15:5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8-22
唐贞元年陆贽主试《明水赋》,成就了中国科举历史上的一大奇观。拿现在的话来说是群星璀璨,非龙即虎,十分了得。贵府欧詹公出自福建龙海,亦是藏龙卧虎之地。一千余年来祭祀未曾中断,感人之深。我族胡谅后裔实际只是胡氏中较小一支,目前对先祖官宦行踪仍不甚了解。有资料说乃成都擢锦桥人,宦至福建汀州太守,后代迁江西丰城。又有资料说乃大宋安定胡瑗先生之祖,年湮代远,说法各异,一时也难辨虚实。然历史上确有胡谅其人,登龙虎之榜,也是我胡氏之族荣耀。非常欢迎欧阳先生光临敝网,共叙千年先祖的同榜之谊。
南山 2008.08.22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8-22 13:3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8-22
江西丰城厚郭胡氏家乘始迁一世祖谅公像:(转自胡帮兴宗亲帖)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623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08-22
Re:台海首席文魁欧阳詹画像
欧阳詹先生的故乡是福建省晋江市(今属泉州地区)池店镇潘湖村欧厝,因明洪武年间发生一起反抗明王朝统治的历史事件——“黑蜂之难”,七子分居七方,所以今晋江市(今属泉州地区)池店镇潘湖村、南安市诗山镇诗村高盖山等地,已经没有欧阳詹先生的后嗣子孙在那边生活了。而福建省龙海市塔潭村欧阳氏上祖欧阳詹先生的“漳州塔潭派”族裔,则是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的时候,从龙海市颜厝镇后垅村古县那边迁移过来的。

下面是网上转录资料:

欧阳詹(约756~800年)字行周,是中唐著名诗人。为改变当时泉人不愿北上中原参加科举考试与仕宦之现状,在名宦福建观察使常衮和泉州刺史薛播、席相等人奖掖下,与内兄林藻、林蕴“结志攻文”。唐贞元八年(792年),欧阳詹与贾棱、韩愈等文人参加贤相陆贽主持的进士殿试,跃登甲第第二名。欧阳詹成为泉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欧阳詹后任国子监四门助教,积极荐举人才。与韩愈、柳宗元等人力倡重视内容反映现实之“古文运动”。欧阳詹之举动“大光州闾,鼓动郡彦”,泉士奋学上进,参加科举仕宦,促进闽泉文教发展。族人对他无限敬仰,以其甲第为无上光荣,尊他为泉州渤海派欧阳氏开基祖,号称“甲第传芳”。故居常泰里改称甲第巷,高盖山改称诗山。

欧阳詹有三子:长欧阳价居郡城常泰里(一说居住南安诗山),后裔繁衍传况,族谱无载,不详;次欧阳萌,迁居莆田锦屏山下,祭扫欧阳詹坟,属莆田派系。三欧阳柜,繁衍后裔甚是兴旺。

住居晋江潘湖欧阳柜后裔传到明初欧阳仪时,因洪武二年(1369年)发生“黑蜂之乱”,七子散居七方:1、欧阳锦园迁居同安乌屿、漳州塔潭、南靖、漳浦等地;2、欧阳隆安迁居晋江南门外塘边、三欧以及漳州东山;3、欧阳应期迁居南安东田;4、欧阳迁江迁居晋江南门外蚶江(今属石狮);5、欧阳开泉迁居晋江西北欧厝、九万(今属丰泽区);6、欧阳三泉迁居晋江西门外白永营(今属鲤城区)、新门外浮桥(今属鲤城区);7、欧阳汝禄迁居龙溪(今漳州芗城区)征头、江东;8、欧阳万一迁居同安鼎美。




南山总版主可以点击下列网址, 了解到关于“漳州塔潭派”的更多细节:

1、百度贴吧 > 塔潭吧 > 浏览贴子>《塔潭村简介》 :http://tieba.baidu.com/f?kz=314832468  ;

2、闽台宗祠网 >【连载】> 《泉州姓氏堂号(欧阳)》:http://www.zongci.com.cn/news_info.aspx?id=4196
[ 此贴被simen在2008-08-22 15:4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08-22
Re:台海首席文魁欧阳詹画像
        以下是关于欧阳詹的网上转录资料(略有修改):

        欧阳詹(约公元755-800年),字行周,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潘湖村欧厝人,气醇以方(质性醇厚尚义),容貌嶷嶷然(相貌堂堂,一副“高峻魁梧的样子”),祖父欧阳衍温州长史(祖母范士安妹范士宝),父欧阳昌博罗县丞(母唐进士散骑常侍黄昌朝妹黄昌靖),妻林萍(莆田“九牧林”林蕴妹林萍)。欧阳詹著有《欧阳行周文集》十卷,今已出版翻体版本《欧阳四门集》供专家学者查阅。欧阳詹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一生没有离开“国子监四门助教”这个官职。唐代初年的时候,欧阳詹的先祖(唐初书法家欧阳询)由今江西省九江市鄱阳县鄱阳湖,迁移到今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潘湖村,传至欧阳詹为六世孙。欧阳詹的祖父、父亲和两个大哥都是唐代闽越的地方官吏。  

        隋代科举制度开创,180年内泉州竟没有一人参加进士考试。泉州文士贪恋家乡山水,不肯远游出仕,北宦中原,无心参加科举。当时有一件事深深刺激了胸怀大志的欧阳詹。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李椅出任福建观察使,将府学搬到城南兴贤坊。礼部员外郎独孤及为此写碑记,竟讲:“缦胡之缨,化为青衿。”意思是说结麻绳戴斗笠的野人,开始穿上读书人的儒服了。  

        欧阳詹从小喜爱安静,常一人独处,在山湖溪河边流连忘返。青少年时代,欧阳詹在家乡潘湖资福院从隐士罗山甫等读书。在潘湖北岸的狮山岩、龙首山,九十九溪的吟啸桥上,欧阳詹不时执书一卷,高声吟唱,完全忘记自己与身边的世界。  

        泉州城北清源山赐恩岩、南安高盖山(今诗山)白云书室也都留下欧阳詹读书的身影。欧阳詹还曾到好朋友名士林藻和林蕴兄弟的家乡莆田求学五年,在广化寺灵岩精舍、福平山等地读书。  

        唐建中初年,状元宰相常衮——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乙未科状元及第,唐大历十二年(777)拜相),被贬为福建观察使。常衮是一位爱才的官吏,到任后大兴学校,亲自讲学,用宾主的礼节对待生员,注意提拔后进,倡导读书写文章。薛播在建中、贞元年间两次出任泉州刺史,很赏识欧阳詹的才华,经常带他到城西九日山与同来的隐士秦系和姜公辅等人交游,谈文论道。  

        席相继薛播之后任泉州刺史,他对欧阳詹同样器重,凡观游宴集一定邀请欧阳詹参加,让他写诗记下当时的盛况。席相还引荐欧阳詹到福州谒见常衮,常衮赞叹不已,用灵芝、芙蓉来比喻欧阳詹的才学。从此,欧阳詹的名声更大了。整个福建都在传播他的文词,甚至京师都有了他的文名。  

        欧阳詹本无心科举功名,想长期在家读书,奉养双亲。后来因为双亲严命,亲友激励和常衮、席相等长官的提拔,才决心参加科举考试。贞元二年(公元786年),欧阳詹西上长安,前往参加进士考试。这是泉州士子前所未有的举动。  
  
        欧阳詹离家背井,满是乡愁,作《赴上都留别舍弟及故人》:“天高地阔多歧路,身即飞蓬共水萍。匹马将驱岂容易,弟兄亲故满离亭。”他也怀着“射百步期必中,飞三年而必鸣”的信心。经过一年艰辛的跋涉,欧阳詹抵达长安。  

        在长安,欧阳詹等了六年。这六年,他借钱租房读书,生活穷困。贞元八年(公元792年),欧阳詹终于与当时著名青年文士贾稜(长乐人,今河北冀县)、韩愈、李观、崔群等二十三人,同登金榜,当时称“龙虎榜”。贾稜第一名,欧阳詹第二名,韩愈第三名。  

        欧阳詹中进士对福建产生深远的影响。闽南考中进士,从欧阳詹开始。明代理学名臣、乡贤蔡清为《欧阳行周文集》作序时认为,欧阳詹中进士后,福建文士才开始向慕读书,儒学风气开始振兴。欧阳詹的影响绵延不绝。传到杨时、李侗辈,分河洛之派。传到朱熹,正学大明,道统有归。蔡清认为,没有欧阳詹的影响,福建不可能有“海滨邹鲁”的称谓。  

        欧阳詹高中后并没有得到官职,就回家乡省亲。他回到高盖山,日夜思念的母亲黄昌靖已经长眠地下,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叮咛,再也看不到母亲伴儿子读书的身影。相隔层土,却比重山远。欧阳詹在一首纪念其母亲黄昌靖的诗中写到:“高盖山前日影微,黄昏宿鸟傍林飞。坟前滴酒空流泪,不见叮咛道早归。”    


        在泉州欧阳詹写了《六曹新都堂记》。文章开篇只简单交代都堂建造的起因,粗线条描写都堂景观。重点放在文章所写的“道”,就是重点放在文章所写的“道”,就是“哲人有作,不唯利身在利人,不唯利今在利后。”  

        欧阳詹的文章正是古文运动理论的实践。欧阳詹的文章以古文运动“文以载道”的理论来创作,精于说理。韩愈评他的文章“切深,喜反复,善自道”。唐末李贻孙说他的文章“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欧阳詹所作文章大多有新意,有独见。如《片言折狱论》,指孔子说子路“片言折狱者,其由也欤”,学者普遍认为这是称赞子路善于折狱。他却指出,这句话并非称赞子路,世代“以片言折狱”为害不浅。如《吊汉武帝文》,则直指武帝心怀“帝王与神仙”的矛盾,“履其位而不知所以守,好其事而不知所以从”。这些能表现“文章合为时为事而作”的功能。  

        回到长安,欧阳詹一等又是六年,在贞元十五年(799年)才被朝廷授予“国子监四门助教”的官职。虽然这只是皇家高等学府“四门学”中最低的职衔,但福建人担任此职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很想有所作为,历史记载,唐代自设助教这个官职官以来,没有比欧阳詹更尽职的。但朝廷并没有重用他。欧阳詹在长安依旧过着借钱租房,缺衣少食的客旅生涯。  

  在国子监四门助教任上,欧阳詹全力支持和参与韩愈、柳宗元等人共同倡导的古文运动。欧阳詹与韩愈同榜登科,志同道合,成为一生的挚友。欧阳詹曾率领生员上书,大力推荐韩愈为四门博士。他们诗文酬唱。韩愈曾作《驽骥吟》表达自己有志不为朝廷所用的怨叹,欧阳詹作《答韩十八驽骥吟》诗。他们一样有着“室在周孔堂,道通尧舜门”的志向,一样无法实现志向。欧阳詹死,韩愈听说后非常悲恸,写《欧阳生哀辞》来悼念他。  

  关于欧阳詹的死,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驱马渐觉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去意自未甘,居情谅犹辛。五原东北晋,千里西南秦。一履不出门,一车无停轮。流萍与系瓠,早晚期相亲。”  
  
  欧阳詹游太原时,爱上一个艺女李倩,与她相约回长安后再来接她。别后艺女非常思念他,作诗:“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她把诗和发髻托人转给欧阳詹后就病逝了。欧阳詹在太原看见旧物,百感交加,悲恸而病,回长安后病逝。孟简曾作《咏欧阳行周事》哀悼此事。  

  他逝世后,好友崔群大哭,李翱为他立传。欧阳詹笃于友谊,临终时立遗嘱将灵柩运回南方,要求葬在年轻时与林藻、林蕴兄弟读书的莆田广化寺。  

       更多细节来自:

1、 百度贴吧 > 历史人物 > 欧阳詹吧 :http://tieba.baidu.com/f?kw=%C5%B7%D1%F4%D5%B2  ;

2、 泉州历史网 > 泉州人名录 > 欧阳詹 : http://qzhnet.dnscn.cn/qzh48.htm

3、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潘湖村潘湖宗祠 :http://www.zongci.com.cn/2007/6/29/news_2892.html
[ 此贴被simen在2008-08-22 19:1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08-22
Re:台海首席文魁欧阳詹画像
以下是欧阳詹先生的两张网上转录照片:

 
   


 
第一个屹立于泉州府文庙西庑历代名人陈列馆的欧阳詹纪念蜡像



 
    


第一个屹立于泉州师范学院的欧阳詹纪念铜像
[ 此贴被simen在2008-08-22 15:4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5-13
查得资料:欧阳修的六世祖就是这位“国子监四门助教”欧阳詹。欧阳修的曾祖不姓欧阳,姓黄,后唐状元端明殿内阁掌院学士黄仁颖,娶的是欧阳詹的曾孙女(入赘欧阳家),生子欧阳偃,即欧阳修的祖父。2001年在江西吉安一村民保存的家谱中被发现,欧阳修撰写过一篇自述世系文章,道出自身世系源流,据说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的记载是一致的。所以严格说,凡是认欧阳修为先祖的欧阳氏后裔,都要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从血缘关系上确认,他们应该是黄姓的后人。欧阳修应该以这位状元郎曾祖为荣耀,当然欧阳修大文学家也可以成为黄姓的骄傲。不独欧阳氏,我们胡氏也和他们一样,因为东汉时的胡广也可能“本姓黄”,我说的是可能,假如真是事实,那我们则比欧阳修的后人更加尴尬,因为有两个因素导致胡姓几乎在东汉时就已不复存在:一是春秋时代的姬姓、归姓胡那时就已经融汇消失,二是几乎所有的胡姓支派都将胡广列为先祖,而欧阳修后裔仅为欧阳氏中的一部分。我今天主要是查明代理学家罗伦所写的《芗城胡氏族谱序》中“狄青不附狄梁公,守道不附文忠公,梦煜不附忠简公”,即在家族世系上反对攀附的观点所举的三个例子,其中“守道不附文忠公”就与欧阳修(文忠公)有关,欧阳守道(宋吉州人,宋淳祐二年(1242)被聘为白鹭洲书院讲学,后任山长执掌院事。宋宝祐元年(1253)受聘任岳麓书院山长)。我很奇怪,既然同姓又同乡,为何“守道不附文忠公”,难道那时候欧阳守道就已经知道欧阳修“本姓黄”了吗?有些事的确是认真不得,本想查查攀附名人的资料,谁知道引出如此一个吓人的话题来,确实并非我的初衷。但关于这个“改姓”话题,从古至今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除了“黄改胡”的说法,还有安徽明经“李改胡”,近代的胡风、胡绳、胡润、胡志明,这些人到底算不算胡姓?过去几乎每个家族都有入赘、出继的现象,现今独生子女国家政策,我们这几代人都会面临“香火”问题。以前还可以入赘,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了,到哪里去招上门女婿?说实话,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因为我就只有一个女儿,城市里也不象农村可以偷着再生一个(是否如愿添丁也难说)。不说能有欧阳修先祖那样好的运气,能招到一个状元金龟婿上门来,我看最好是建议女儿给我定向找个胡姓女婿来,能抚平我一半的忧心也行。越聊越跑题,对不住这位欧阳氏楼主,从你们的光荣先祖欧阳詹,聊到欧阳修的黄姓曾祖,再从胡姓的先祖胡广聊到改姓胡,落实到自身问题,以后再查查资料。说实话天天都在讲修这谱那谱,在现实情况(独生子女政策)下,我看这谱上记录的仅仅是前人,后人是没有办法再登记下去了,倒金字塔型的尖部随时都可以出现,这是显而易见的。
南山 2009.05.13
[ 此贴被南山在2009-05-13 23:56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5-15
        此画像是那一代的?像是54以后画的,中国自古以来的书写习惯就是从右至左,此欧阳詹像上下的文字书写俱是从左至右,完全就是现在的书写习惯,再有就是两边的文字,诸君可以仔细看看。另外画像的材质是什么,从唐代保存至今,那得是怎样的保存条件,现代博物馆的保存条件是多么的完善,那还有损坏的,更别说普通的保管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