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162阅读
  • 23回复

中华胡氏文化研究书籍、资料汇编专栏 ---- 书讯:《华林胡氏古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12-07
《康熙字典》中的“胡”字注解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字部】胡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5
http://www.zdic.net/zd/zi/ZdicE8Zdic83ZdicA1.htm

--------------------------------------------------------------------------------

《唐韵》戸孤切《集韵》《韵会》《正韵》洪孤切,??音瑚。《说文》牛颔垂也。《正字通》喉也。颔肉下垂者曰胡。《诗·豳风》狼跋其胡。《传》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释名》胡,互也。在咽下垂,能敛互物也。《前汉·郊祀志》有龙垂胡??。《注》胡谓颈下垂肉也。 又《韵会》何也。《书·太甲》弗虑胡获,弗为胡成。 又《集韵》寿也。《诗·周颂》胡考之宁。《传》胡,寿也。 又《正字通》锋之曲而旁出者曰胡。戈颈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冶氏》戈胡三之,戟胡四之。《注》三之长六寸,四之长八寸。 又戟名《扬子·方言》凡戟而无刃,东齐秦晋之闲谓其大者曰镘胡,其曲者谓之钩釨镘胡。 又《韵会》麤缨无文理者。亦曰曼胡。 又遐远也。《仪礼·士冠礼》眉寿万年,永受胡福。《注》胡,犹遐也,远也。 又悬蚕簿横也。《扬子·方言》胡以悬??,关西谓之??。《注》??,悬蚕簿横也。 又粉名。《释名》胡粉,胡,糊也,和脂以涂面也。《抱朴子·论仙卷》愚人乃不信黄丹及胡粉乃化铅所作。 又饼名。《释名》胡饼,作之大漫冱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 又胡蝶,虫名。《列子·天瑞篇》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胡蝶。 又《史记·諡法》弥年寿考,保民耆艾,??曰胡。 又《正字通》菰米曰雕胡。《前汉·司马相如传》东蘠雕胡。《注》雕胡,菰米也。 又草名。《尔雅·释草》繁由胡。《诗·周南·采采卷耳笺》卷耳,苓耳也。广雅云:枲耳也。郭云:亦曰胡枲。《疏》卷耳,叶靑白色,似胡荽。 又鸟名。《礼·表记诗云维鹈在梁注》鹈,鹈胡。 又《正字通》卢胡,笑在喉闲声。《孔丛子·抗志篇》卢胡,大笑。 又水名。《尔雅·释水》胡苏。《注》东莞县今有胡苏亭。 又丘名。《尔雅·释丘》方丘,胡丘。《疏》丘形四方者名胡丘。 又礼器。与瑚同。《左传·哀十一年》仲尼曰: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注》胡簋,礼器。夏曰胡。 又县名。《书·禹贡·导菏泽传》菏泽在胡陵。《疏》正义曰:地理志,山阳郡有胡陵县。 又书名。《前汉·艺文志》胡非子三篇。《注》墨翟弟子。《又》封胡五篇。《注》黄帝臣。 又国名。《周礼·冬官考工记》妢胡之笴。《注》妢胡,胡子之国,在楚旁。 又姓。《左传·襄二十五年》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注》胡公阏父之子满也。又复姓。《八及歌》海内珍奇,胡母季皮。《注》侍御史太山奉高胡母班,字季皮。 又《集韵》洪孤切,音??。戈戟内柄处。 又胡故切,音护。颈也。《前汉·金日磾传》日磾捽胡。晋灼读。

ZDIC.NET 汉 典 網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12-07
胡氏七源六姓考略
胡氏七源六姓考略
http://www.hljcsswsg.gov.cn/gycs/showbook.asp?bookID=4&page=29


    胡(Hú)《左传·襄公三一年》云:“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宫。……立胡女敬归之子子野。”晋·杜预注:“胡,归姓之国。敬归,襄公妾。”

    《世本·卷三·氏姓篇》:“胡,归姓。宋注:胡在汝南平舆。”清·张澍按:“《路史·国名记》引《世本》云:‘胡子国,归姓。夔出。’一引‘胡在汝南平舆’,为《世本》本文,非也。又按《襄公三十一年传》:‘立胡敬归之子子野。’杜注:‘胡,归姓国。’惟《会盟图》云:‘胡,姬姓国,在豫之郾城’,疑非。”

    《史记·陈杞世家》云:“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後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後因为氏姓,姓妫氏。……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後,得妫满,封之於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公,爵也;胡,谥也。其後遂以谥为氏曰“胡”。

    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云:“偃姓:舒庸,舒鸠……;归姓:胡、有、何;……”

    《广韵·模韵》:“胡,亦姓,出安定、新蔡二望。”

    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三·模韵》云:“胡,帝舜之後。胡公封陈,子孙以谥为姓。   安定:汉有胡建,始居焉。後汉有太尉胡广。魏胡质,荆州刺史;生威,青州刺史、平春侯,又居淮南。   文(四库馆臣按:‘文’疑‘晋’字之误。晋胡奋,安定临泾人,官至左仆射),左仆射胡奋,石季龙入关,与梁、皇甫、韦、杜、牛、辛皆以华胄不在戍役之限。奋裔孙国珍,後魏司空,女为宣武帝皇后,生孝文帝。珍兄真,曾孙延,北齐太宰、安平王;女为武成帝皇后,生後主纬。长安,陇东王。长怀、长穆、长洪、长咸、长兴,并封王。洪子文同,武帝皇后生孝文帝,珍兄真(四库馆臣按:‘武帝’至‘兄真’十一字衍),唐绵州万安令。   新蔡:胡奋之後,今无闻。   弋阳定城:唐刑部郎中胡元礼。   义阳中州:唐凤阁侍郎胡元範。   洛阳:秘书少监胡皓,称洛阳人。   鄠县:刑部侍郎胡演。   乐陵:兵部员外郎胡曼倩。今大理少卿胡。   恒山:代州总管、定襄郡王胡大恩,赐姓李氏。   河东:开元中胡瑜弟瑱、玘,并举进士。瑜生谔。瑱生谅,大理评事。谔,右司郎中,生溵、洵、湘、潘。潘生裳吉。   河南:《官氏志》,献帝与邻以兄纥骨氏改为胡氏。”近人岑仲勉四校记:“女为宣武帝后生孝文帝:‘文’字讹,应作‘明’。   长安陇东王:罗校云:按‘长安’当作‘长仁’。余按长仁为延之之子,则‘长仁’上应补‘生’字。   唐刑部郎中胡元礼:司刑少卿胡元礼,见《元龟》六一七。长寿中官侍御史,见同书五二一。……   义阳中州:按郡县以义阳称者数见,此义阳县于唐属申州,‘中’为‘申’之讹文。   唐凤阁侍郎胡元範:显庆三年为监察御史,见《会要》六二。光宅元年,官凤阁侍郎,流死琼州,见《通鉴》二○三。   今大理少卿胡:字书无‘’字。《昌黎集·三○·胡珦碑》云:‘少府监胡公者讳珦,字润博,……巽死,迁少大理,改少詹事,元和十二年,朝廷以公年老,……拜少府监兼知内中尚。’巽者,李巽。据《旧唐书》一二三,巽卒元和四年四月,珦于四年七月时为大理少卿,亦见《会要》六○,则《姓纂》修时正珦居少大理之日,‘’为‘珦’讹无疑矣。《集古录目》说有《少府监胡珦碑》。”侠注:此引岑校有删略。

    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二·以国为氏》云:“〔周同姓国〕胡氏:子爵,其地在今颍州汝阴西二里胡城是也。定十五年,楚灭之,其後以国为氏。或云,胡公满封于陈,其後亦为胡氏。又乐陵之胡,赐姓李。又河南之胡,改纥骨氏为胡也。”

    宋·罗泌《路史·後纪十·高辛氏记下》言:周初大封同姓诸侯五十三国外,又七十九国有胡,後亦为胡氏。故《国名纪五·周氏後》云:“〔周之余族可见者〕胡,子爵,楚灭之(罗苹注:《昭二十三〔年〕》吴败胡师,胡子髡灭。《定十五〔年〕》楚方灭胡,以胡豹归。相去二十五年,盖楚之所立)。姬〔姓〕国也(罗苹注:哀〔公〕六年,平王二十六年,郑伐胡,武公曰:‘胡,兄弟之国也。’《越世家》云:‘析郦宗胡。’《索隐》云:‘宗胡邑为胡姓。宗非,乃宗姓胡国)。今颍治汝阴西二里有胡故城(罗苹注:范史云:汝阴本胡国。杜在汝阴之北。《盟会图》:在豫州郾城)。故有胡阴胡阳(罗苹注:胡阴本山阳胡陵,章帝改之,胡阳县隶南阳)。与胡公之国异。”此胡氏姬姓之後也。

    又有舜裔妫姓之後胡氏也,《後纪十二·有虞氏纪》云:“直伯之後有直氏、圭、卫、蒲、传,则商灭之。胡、潘,则周灭之;息、负、庐、邹,则春秋时入于疆矣。各以国命氏(罗苹注:《郡国志》云:卫国,姚姓。亦见《水经注》)。……胡公世不淫,至虞阏父为周陶正,武王妃其子胡公满以太姬(罗苹注:《姓纂》:〔商〕均後三十二世孙遏父)。锡之妫姓,与肃慎之宝,复之于陈,以备三恪。”《国名纪四·有虞氏後》云:“胡,古胡子国,归姓。《范史》,汝阴本胡国,汝阴,今颍治西二里有胡故城;《九域志》,开封有陈胡公庙,胡公,妫姓;而《盟会图》,胡在豫之郾城,此姬姓胡,楚灭之(罗苹注:昭〔公〕二十三年);《越世家》云:析、郦、宗胡《索隐》宗胡,邑也,为胡姓之宗。”侠辨:此明言胡氏四源:归姓、妫姓、姬姓、姒姓之後各有胡氏也。

    又《国名纪六·古国》云:“〔三皇之世〕胡,炎陵庙胡真官者,同迁侍臣也。按:妫、归後皆有胡。然按《世本》,胡曹作衣,当不在五帝後。《考工》妢胡之笴云:‘胡子国在楚。’”而《五帝之世》又云:“胡,归姓,《世本》、《左传》皆云:‘胡子国,归姓。归姓夔出。”

    明·陈士元《姓觹·卷二·虞韵》云:“胡,《世本》云:‘周武王封舜裔虞满于陈,谥胡公,因〔以谥为〕氏。’《郡国志》云:‘胡国,姬姓;灭于楚。《姓考》云:以国为氏。’《千家姓》云:‘安定族’。《史记》秦有胡阳、胡武,《汉书》有胡安、胡广、胡组、胡殷、胡轸,《魏志》有胡威、胡奕,《唐书》有胡宿、胡楚宾,《宋史》有胡瑗、胡安国、胡寅。又夷姓,後魏纥骨氏改姓胡。”

    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卷十一·虞韵》云:“胡,安定〔族〕。周文王元妃配胡公满(侠辨:凌氏此说大谬,据《史记·陈杞世家》当云:周武王以元女太姬配胡公妫满,而封于陈),为周陶正,以谥为姓。又望出新蔡、洛阳”下举146人为例,兹仅从略。

    清·张澍《姓氏寻源·卷八·虞韵》云:“胡氏,《广韵》云:‘胡姓出安定、新蔡二望。’《氏族略》云:‘定十五年楚灭胡,其後以国为氏。’《姓谱》:‘舜後胡公满封于陈,子孙以为氏。又陆终氏六子,长曰昆吾,次曰参胡,董姓,封于韩墟,周为胡国,楚灭之。’澍按:《世本》云:‘古胡子国,归姓。’《郡国志注》云:‘汝阴本胡国。《左传》鲁襄公十一年立胡女敬归之子子野。又,妫後亦有胡姓,姬姓亦有胡。《左传》平王二十六年,郑伐胡,武公曰:‘胡兄弟之国。’其後胡子豹为楚所并。《路史》云:‘胡,子爵,姬姓也。’然《世本·作篇》云:‘胡曹作衣。’宋衷注:‘胡曹,黄帝臣,是胡姓远矣。不始于胡公。《陈留太守胡公碑》:‘君讳硕,字季,其先与楚同姓,别封于胡,以国为氏。’《魏官氏志》拓拔部以兄为纥骨氏後改为胡氏。又有黄姓改者,胡广是也。见《楚国先贤传》。胡姓改杨者,杨复恭假子天威军使杨守立,本胡弘立也,赐姓名李顺节。见《唐书》。又敕勒有胡姓,周宇文时,胡琮是也。见《李远传》。”

    侠按:胡氏乃有七源六姓之後,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六·同名异实》云:“胡氏有二:周之胡国为胡氏;後魏纥骨氏亦为胡氏。”疏于考证也。兹为一一辨析其七源六姓之端绪:   1.黄帝臣胡曹姬姓之後,《世本·卷一·作篇》云:“胡曹作冕。宋衷注云:‘胡曹,黄帝臣。’又云:‘胡曹作衣。’”清·张澍按:“冕,起于黄帝;加饰,起自唐虞。又按:《物原》,荀始为冠,亦黄帝臣。又按:《古史考》云:‘胡曹作袞服九章。’”胡曹,当系黄帝姬姓臣也。   2.陆终之子参胡之裔为胡氏,董姓之後也。   3.舜裔胡公妫满,见于《左传·襄公二五年》:“〔郑子产〕对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後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晋·杜预注:“阏父,舜之後。当周之兴,阏父为武王陶正。   舜圣,故谓之神明。   庸,用也。元女,武王之长女。胡公,阏父之子〔妫姓虞氏〕满也。   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後。又封舜後,谓之恪。并二王後为三国。其礼转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远祖帝舜,妫姓,满为舜三十三代孙。故此胡氏乃舜裔妫姓之後也。   4.《左传·襄公三一年》杜预注:“胡,归姓国。”其後以国为氏,固归姓之後也。   5.姬姓胡氏,见于《春秋·昭公二三年》:“〔秋七月〕胡子髡、沈子逞灭。”杜预注:“国虽存,君死曰灭。”《定公十五年》又云:“二月辛丑,楚子灭胡,以胡子豹归。”传云:“吴之入楚也,胡子尽俘楚邑之近胡者。楚既定,胡子豹又不事楚,曰:‘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二月,楚灭胡。”此周後姬姓之裔也。   6.《史记·越世家》云:“越王曰:‘……商、於、析、郦、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南朝宋·裴骃集解:“徐广曰:‘胡国,今之汝阴。’”唐·司马贞《索隐》:“宗胡,邑名。胡姓之宗,因以名邑。杜预云:‘汝阴县北有故胡城’是。”越,禹裔姒姓之後,则此胡氏固为姒姓之後矣。   7.《魏书·官氏志》云:“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後改为胡氏。”此胡氏乃代北拓跋氏之後也。则胡氏乃有妫、姬、归、姒、董、拓跋七源六姓之後矣。然以舜裔妫姓之後为多。故其氏蕃盛,是以二十四史收胡氏162人传略,于今全国抽样调查《七地区姓氏频度表》729氏中名列第23位。胡氏,历代名人辈出,贡献多多,限于篇幅,不便举例,此处只得从略而已②。





于哈尔滨  寓 庐   萤雪山堂

2008  年  2  月   修 订

《龙江文史》第八辑,2008年5月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12-07
徐铁生:胡姓(《中国姓氏大辞典》条目选载)

提要:《世本》以胡氏出胡公满之后,后世姓书、家谱多因之。然春秋、战国时陈、齐皆未闻有胡氏,《世本》之说诚可疑也。《潜夫论·志氏姓》《广韵》即不采此说。《通志·氏族略》但谓“或云胡公满封于陈,其后亦为胡氏。”亦未断言之。胡公之后有胡非氏、胡毋氏,后皆无闻,其后或改胡氏,然非胡氏大宗也。商、周时有胡子国,一归姓(媿姓),一姬姓。今之胡姓,多出胡子国之后。

胡Hú。《世本》  

【源】
(1)商、周时胡国,归姓(媿姓),公族以国为氏。春秋鲁昭公母齐归即胡国女。胡国(金文作害+夫国),商代侯国,周时降为子爵。胡子国,故城在今安徽阜阳市。公元前495年灭于楚。

(2)西周、春秋时胡国,姬姓,公族以国为氏。春秋时齐景公妾胡姬及楚共王妾胡姬即胡国女。胡子国,故城在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一带。春秋初灭于郑。

(3)胡氏,妫姓。周武王克殷,封舜裔孙虞满于陈,是为胡公满。其后有胡非氏、胡毋氏,后省作胡氏。

(4)《穆天子传》云:“天子至于瓜纑之山,三周若城,阏氏、胡氏之所保。”阏氏、胡氏,源出不详。

(5)高车纥骨氏,北魏太和十九年随孝文帝迁洛阳,诏改胡氏。西魏大统十五年复称旧姓,至唐时纥骨氏犹存,后融入汉族复称胡姓。

(6)溪族姓。源出不详。溪族,东晋、南北朝时居住在今江西南部、广东北部,以渔钓为生。

(7)稽胡之一支山胡姓。南北朝氏有之。源出不详。

(8)契丹族姓。五代时有之。源出不详。

(9)唐朝末期,政治混乱,藩镇割据,朱温把持朝政,昭宗及皇后知唐皇朝大势已去,乃托宫廷进侍、婺源人胡三将王子李昌义带往民间,避居婺源(今属安徽),改名胡昌翼。后唐同光三年,昌翼中明经科第二名进士,胡三告知身世后,绝意仕途,隐居婺源北乡考水,倡明经学,人称明经公,子孙谓之“明经胡”或“李改胡” (《“明经胡”后裔解读“明经胡”》)。子孙代为鸿儒,世有七贤理学之称。九世孙起岩,宋神宗时宣城太守,辞官后居绩溪(今属安徽);曾孙德芳再迁歙县,定居北乡上庄。至明经公三十二世孙元首又迁绩溪。

(10)明永乐中有福建惠潮参将胡实勒们,蒙古人。子孙袭职,世居福建。

(11)蒙古族汉姓。本姓额勒特德氏、巴鲁剌思氏、巴尔虎氏、呼勒都古德氏、俄勒特德氏、胡勒日新氏、忽思慧氏、呼必烈氏、呼依特氏、依勒克氏、巴尔努德氏、浩热勒童(郝尔勒坦)氏、胡亚古沁氏(《蒙古族大辞典》《蒙古族姓氏表》《沈阳民族民俗风情》《成都满族蒙古族志》;《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志》,1998;《鄂托克前旗志》,1995)。辽宁凤城(县)蒙古族胡姓,先祖博希特为忽必律裔孙,胡尔佳氏。后改忽氏,又改胡氏(《凤城蒙古族自治县》)。

(12)回族姓。本姓忽,后转为胡姓。又清代内务府回回喀尔迪克,后改胡姓(《中国回族姓氏溯源》)。

(13)藏族汉姓。本姓解外、盖上、吴木(《石棉县志》,1999)。

(14)苗族姓(《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源出不详。

(15)彝族姓。云南寻甸彝族胡姓,本姓葛弄土(《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999);云南昭通彝族胡姓,本姓拉齄(《昭通市志》,2000);四川西昌彝族胡姓,本属阿举氏族(《西昌市志》,1996);四川米易彝族胡姓,本属拉克氏族、拉祖惹石氏族(《米易县志》1999)。其他地区彝族胡姓,源出不详。

(16)壮族姓(广西武宣、罗城及云南富宁、麻栗坡)。源出不详。

(17)布依族姓(《三都水族自治县志》,1992)。源出不详。

(18)朝鲜族姓。源出不详。

(19)满族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瑚佳(胡佳)氏、瑚鲁氏、瑚逊氏、瑚图氏、瑚德勒氏、虎尔哈氏、瑚锡喀氏、康雅拉氏、瑚尔佳氏、呼雅尔(胡雅儿)氏、呼图拉(胡图拉)氏、瓜尔佳氏、胡尔哈剌(瑚尔哈喇)氏、瑚锡哈理氏、锡克特里氏、库雅雅拉氏、伊尔根觉罗氏,八旗蒙古胡尔佳氏、呼依特氏、依勒特氏、博尔济吉特氏,满洲八旗汉军胡氏,以及融入满族之达斡尔族瑚尔拉斯氏,锡伯族瑚尔噶氏等(《满族姓氏寻根》《辽宁省志·少数民族志》)。

(20)侗族姓(《龙胜各族自治县志》,1992)。源出不详。

(21)瑤族姓。瑤族民间文献《过山榜》盘瑶(过山瑶)十二姓(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冯、蒋、雷)之一。花篮瑶亦有之(《中国人的姓名·瑤族》)。

(22)白族姓。虎氏族。白语称腊波(《白族的原始图腾虎与鸡》)。

(23)土家族姓(《宣恩县志》,1995)。源出不详。

(24)哈尼族姓(《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志·民族志》,1990)。源出不详。

(25)黎族姓(《黎族简史》)。源出不详。

(26)傈僳族汉姓。虎氏族。傈僳语称“腊扒”(《中国人的姓名·傈僳族》);云南贡山、福贡等地傈僳族胡姓,狐氏族。傈僳语称“莫比时”(《云南傈僳族及贡山福贡社会调查报告》);云南龙陵傈僳族胡姓,其先汉族。

(27)佤族汉姓。本姓仲瑙(仲脑)、曼勘布(《佤族社会历史调查三》《佤族社会历史与文化》)。

(28)畲族姓(《中华姓氏大辞典》)。源出不详。

(29)台湾平埔人姓。平埔人,即汉化之高山族(陈国强、田富达:《高山族》)。

(30)拉祜族姓(《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志》,1996)。源出不详。

(31)水族姓(《中国人的姓名·水族》)。源出不详。(32)东乡族姓(《“撒尔塔”与东乡族族源》)。源出不详。

(33)景颇族汉姓。本姓勒排氏(《景颇族社会历史调查一》)。

(34)土族姓。其先辽、金时河西走廊游牧部落阻卜族(阴山鞑靼)。阻卜人,土族语称苏胡·孔,因有胡姓(《中国人的姓名·土族族》《土族姓氏初探》)。

(35)达斡尔族汉姓。本姓呼尔拉特“哈拉”(《黑龙江志稿》,1992)。

(36)仡佬族姓(《西林县志》,2006)。源出不详。

(37)锡伯族汉姓。本姓胡西哈里(胡西哈哩、胡斯哈里)氏、胡西哈尔氏(《锡伯族百科全书》《锡伯族姓氏考》《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辽宁省志·少数民族志》)。

(38)普米族汉姓。本姓熊·杠尼(穷扛尼)氏(《中国人的姓名·普米族》;严汝娴、陈久金:《普米族》)。

(39)鄂温克族姓(《呼兰县志》,1994)。源出不详。

(40)赫哲族族汉姓。本姓马林卡 (马凌喀) 氏、祜什哈里氏(胡什喀哩氏、胡什哈哩氏、祜什喀里氏、虎习哈礼氏)。马林卡,赫哲语意为“虎”,因以“虎”之汉语谐音字“胡”为姓(《略谈赫哲族的氏族组织和姓氏》)。

(41)俫人姓。俫人,其语言与其他民族语言不同。广西隆林、西林等地俫人,今划入仡佬族;云南广南俫人,今为彝族(《俫语研究》)。

【变】
(1)唐高祖赐胡道恩李姓。

(2)唐昭宗赐胡弘立姓名曰李顺节。

(3)明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吴中伟,浙江海盐人。祖吴忠,本姓胡,自天台迁澉浦,易姓吴。

(4)著名特型演员、毛泽东扮演者古月(1937-2005),广东佛山人。本姓胡。子女改古姓。

【望】安定郡、新蔡郡、河南郡。

【堂】安定堂、淮阳堂、庐陵堂、新蔡堂、绩溪堂、澹庵堂、笃敬堂、敬爱堂、敬修堂、敬享堂、敦本堂、敦厚堂、敦伦堂、敦睦堂、亲睦堂、思宗堂、思诚堂、思贻堂、履福堂、惇仁堂、惇庸堂、惇叙堂、本始堂、发定堂、苏湖堂、燕宁堂、君贤堂、勋贤堂、三盛堂、名存堂、清润堂、清畏堂、承启堂、启俊堂、启后堂、华林堂、华桂堂、桑林堂、崇阳堂、勋贤堂、寿安堂、乐善堂、首善堂、永锡堂、诒谷堂、序思堂、治经堂、务本堂、春秋堂、公度堂、三恪堂、抱润轩、荫远堂、孝义堂、崇先堂、崇德堂、世德堂、仁德堂、述德堂、五峰堂、联桂堂、忠义堂、豫萃堂、享裕堂、念祖堂、继序堂、继亭堂、荣寿堂、庆宜堂、大雅堂、翼经堂、麟经堂、麟史堂、馀庆堂、立爱堂、怡爱堂、永言堂、垂裕堂、豫萃堂等。

【布】
(1)胡姓为中国第15大姓。全国胡姓人口近14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14%。约41%分布在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安徽五省。其中湖北省最多,约占全国胡姓人口的10.4%。约35%分布在贵州、云南、江西、江苏、河南、重庆、山东七省、市(袁义达,2006)。

(2)蒙古族胡姓,内蒙古扎赉特旗、鄂托克前旗、敖汉旗,黑龙江哈尔滨、阜新(县),辽宁沈阳、凤城,以及四川成都等地有之。

(3)回族胡姓,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大厂,辽宁沈阳、辽阳(市),上海市,江苏南京、泗阳,山东青岛、淄博,河南周口、民权,广西南宁,陕西咸阳、镇安等地有之。

(4)藏族胡姓,四川石棉、青海化隆等地有之。

(5)苗族胡姓,贵州松桃,铜仁、丹寨、独山、福泉、普定、三都、天柱,广西宜州、三江,湖南麻阳、新晃,以及云南麻栗坡等地有之。

(6)彝族胡姓,云南昆明、昭通、寻甸、宣威、巍山、嵩明、屏边、巧家、红河、麻栗坡,贵州清镇、毕节、黔西,以及四川西昌、米易等地有之。

(7)壮族胡姓,广西武宣、罗城及云南富宁、麻栗坡等地有之。

(8)布依族胡姓,贵州贵阳、三都、遵义(市)等地有之。

(9)朝鲜族胡姓,吉林延边地区及辽宁沈阳等地有之。

(10)满族胡姓,辽宁沈阳、锦州,吉林长春、舒兰,以及北京市、河北承德(市)、内蒙古敖汉旗、山东青州、四川成都、台湾台中等地有之。

(11)侗族胡姓,广西龙胜及贵州天柱、锦屏等地有之。

(12)瑤族胡姓分布很广,各地瑤族多有之。

(13)白族胡姓,云南大理、昆明等地有之。

(14)土家族胡姓,湖北宣恩、贵州沿河等地有之。

(15)哈尼族胡姓,云南红河、元江等地有之。

(16)傈僳族胡姓,云南贡山、福贡、龙陵等地有之。

(17)佤族胡姓,云南西盟、沧源等地有之。

(18)拉祜族胡姓,云南澜沧等地有之。

(19)水族胡姓,贵州三都等地有之。

(20)景颇族胡姓,云南陇川、瑞丽等地有之。

(21)土族胡姓,青海省互助等地有之。

(22)达斡尔族胡姓,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有之。

(23)仡佬族胡姓,广西隆林、西林及贵州贵阳等地有之。

(24)锡伯族胡姓,辽宁沈阳、铁岭、鞍山、辽阳(市、县)、盘锦,以及新疆察布查尔等有之;黑龙江省锡伯族亦有此姓。

(25)普米族胡姓,云南兰坪、泸水等地有之。(26)鄂温克族胡姓,黑龙江哈尔滨呼兰区有之。

【人】
(1)《孟子》有胡齕。

(2)战国策》韩有胡衍,秦人。

(3)《史记》秦有客卿胡阳。

(4)胡泥,北魏孝文帝时幽州刺史,高车人。

(5)胡琛(?-525) ,北魏孝昌间高车酋长、高平镇起义领袖。

(6)胡垂黎,北齐山胡酋(《北齐书·薛循义传》)。

(7)胡谐之(443-493),南齐太傅、大宗伯、雍州牧,南昌人,溪族;玄孙胡敬之,唐高宗时历官侍御史、琛州刺史。

(8)胡瓌,五代后唐画家,山后契丹人;其子胡虔,辽代画家。

(9)胡大海(?-1362),明大将,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回族。

(10)胡登洲(1522-1597),明伊斯兰教学者、穆斯林经堂教育创始者、经堂教育陕西学派奠基人,陕西咸阳人。

(11)胡文英,明贵州水东副长官司副长官,仡佬族。

(12)胡玉山,清云南沧源班洪土司,佤族;其子胡忠汉,民国时为班洪总管、云南省政府委员。

(13)胡絜青(1905-2001),北京市人,满族,北京画院画士,作家老舍夫人。曾任中国画研究会副主席。

(14)胡金辉(1940-  ),四川凉山人,彝族版画家。原名木乃依铁。

(15)胡茂成,土家族。中共湖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按】
(1)《世本》以胡氏出胡公满之后,后世姓书、家谱多因之。然春秋、战国时陈、齐皆未闻有胡氏,《世本》之说诚可疑也。《潜夫论·志氏姓》《广韵》即不采此说。《通志·氏族略》但谓“或云胡公满封于陈,其后亦为胡氏。”亦未断言之。胡公之后有胡非氏、胡毋氏,后皆无闻,其后或改胡氏,然非胡氏大宗也。

(2)《姓谱》谓陆终之子参胡,董姓,封于韩墟,周为胡国,楚灭之。其说非。古有归姓、姬姓胡国,皆为楚所灭,无董姓胡国也。

(3)《姓氏寻源》引汉《陈留太守胡公碑》谓胡公之先与楚同姓,别封于胡,以国为氏。其说亦非。古无芈姓胡国也。

(4)宋衷辑之《世本》注云胡姓始于黄帝臣胡曹,附会之说也。
[ 此贴被kamper在2010-12-08 14:0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1-04
好想拥有上述一套胡氏书籍啊!希望南山宗亲提供邮购地址,以便收藏!
QQ:694102789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1-05
您想要哪一套啊?百度上去搜一下啊!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01-06
胡氏宗亲网感谢各地宗亲惠赠胡氏族谱、书籍。我们将陆续发布在本栏目,请予关注。如需查询相关内容,请联系南山。  

南山 2011.01.06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01-25
图述龙川--胡氏宗祠木雕解读----汪顺飞编著  银声出版社 2009年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01-25
《胡氏文化研究资料汇编》安徽篇  胡恒毅PDF格式制作
                                      
[ 此贴被南山在2011-12-07 09:11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03-17
《百家姓书库•胡姓》  任崇岳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4月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3-17 11:19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12-07
《福建胡氏》  福建省胡氏宗亲联谊会会刊 2011年第1期--第6期、2012年第1期













  
[ 此贴被南山在2012-04-09 17:13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