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为帝舜之后裔,得姓始祖为胡公满
发布人: 瑛翘 发布时间: 2006-9-30
胡公满又叫妫满,是舜帝的后裔,父亲虞阏父曾做过周朝的陶正。他是周文王的女婿,武王时把他封在陈国(今河南宛丘),谥号胡公。据《史记·三代世表第一》载,舜是黄帝轩辕氏的裔孙,其世系依次为: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乔牛——瞽叟——重华(即舜)。但汉代刘耽《吕梁碑》则认为舜的祖先是虞幕,幕之后依次是穷蝉——敬康——乔牛——瞽叟——舜。《左传》昭公八年杜预、郑众注皆言有虞氏系出虞幕。
舜是中国古代圣明君主,《孟子·离娄章句下》的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舜字重华,也叫仲华、重明,都是因他两个眼睛有三个瞳子而得名。舜的母亲叫握登,看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握登疑为古登人,即邓人之女。上古社会在群婚制尚未根除的情况下,还残存着先怀孕后结婚的现象。意感一说可能是假托。也许就是舜出身来历不明的原因,舜的父亲瞽叟、继母和弟弟象曾想方设法害死他,但舜的性情生来就十分宽厚和谐,每遭毒打虐待,则逆来顺受,以德报怨,孝顺父母,慈爱弟妹。
舜的努力没有消除后母和象的嫉恨。有一次,他们命令舜到粮食仓库里去修补墙壁,然后放火烧仓库,想烧死舜。还有一次,他们命令舜去挖井,然后朝井里填土想活埋舜。幸亏舜有个妹妹名唤巢(又作昼巢),妹妹十分同情哥哥的遭遇,她屡次为舜通风报信,巧妙营救,使得舜多次化险为夷。舜曾经在历山耕耘田地,而历山的农夫常常为争夺田地反目为仇。舜来到历山之后起早贪黑,辛勤耕种,在他的感染之下,农夫们互相谦让,历山一带纠纷逐渐平息,获得前所未有的大丰收。舜曾经捕鱼于雷泽之畔,而雷泽的渔民互争渔场,舜便亲自去捕鱼一年,让年长者占有好场地。东夷人制陶质量不过关,舜便带头制陶,使制陶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舜治理本部落卓有成效,他曾籴于平阳市,牧牛于潢阳。他领导百姓发展生产,遇到干旱便替百姓凿井,遇到有虎豹出没的山村,便不顾个人安危,竖立标志警告人们免遭伤害。他不仅获得老百姓的爱戴,还结交了大批当时的俊杰贤能。他的好友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识、秦不空等,都是国中贤人。舜耕于历山时,与伯益交友,制陶器于河滨。又与夏禹交友。其中,雄陶疑为有洛氏酋长,方回疑为方人酋长,秦不空疑为秦国始祖,伯益则为少皋氏酋长,禹为夏酋长。说明舜逐渐获得各氏族首领的支持,很快,他被许多部落联盟推选为都君,即大酋长了。舜在职期间任用贤能,唯才是举。高阳氏部落才子重、益、禹、皋陶等8人,被称之为“八恺”,高辛氏部落贤能稷、契、朱虎、熊罴等8人,称“八元”,都听命于舜,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不久,关于舜的美德和才能的故事不胫而走,传遍天下。尧闻听此讯,以二女娥皇、女英嫁与舜为妃,还派9个儿子帮助舜治理国事。也许身为东夷人的舜与尧处于两个不同的部族,也许尧还没有亲眼目睹舜杰出的才干,他对舜进行了各种考验,然而舜每次都能不负众望,克服重重困难,凯旋而归。舜曾深入到狼虎出没的大森林里去,在茫茫大森林里,恶虎毒蛇对他畏而远之,不能伤及他的肌肤。在狂风暴雨中,他如有神助,从不迷失方向。尧对此非常地惊奇。当尧年老体弱之时,舜代行天子之政。
尧去世之后,舜为尧守孝3年。此后,舜避位让尧的儿子丹朱当政,但天下诸侯都不向丹朱朝拜,而向舜朝拜。鸣冤叫屈者不向丹朱申诉,而请舜审理案件。丹朱遭到天下人的唾弃,而舜的功德为天下人所交口盛赞。舜通过他的实干,在百姓与诸侯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人们理所当然地愿意拥戴德才兼备、政绩斐然的舜,而不太愿意拥戴依靠父辈声望的丹朱。除了丹朱之外,还有当时横行天下,为害百姓的四凶:(马+灌-氵)兜、共工、鲧、三苗。舜首先将罐兜、共工、鲧、三苗这4个部落的首领除去,然后将这4个部落流放于四方边远地区。舜登上帝位3年后,封丹朱于房陵,使丹朱所率部落成为虞国的宾属国。
舜的智慧,还体现在他的组织才能。他任用的内阁成员有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益、蚤、彭祖等,其中皋陶、契、夔龙、益属东夷族,其余全属黄帝族。淡化了东夷与炎黄部落族系之争,融洽了各个部落间的关系。舜对22位大臣进行了具体分工,让他们各司其职,有的掌管农业,有的掌管司法,有的掌管天文,有的掌管文化艺术等等,舜的手下人才济济,最有建树的大臣是以治水而名标天下的禹。舜治理天下的时代,是一个从政治到生产、到工艺都十分辉煌的时代。舜的治国之道,主要通过他的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他贵为天子,仍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
后来,在与治水有功的禹的权力斗争中,大禹击败了舜所代表的有虞氏,并迫使有虞氏四处迁徙。舜的儿子商均被封于河南虞城,后转封于商,成为了商人的先祖。而有虞氏大部分族人则大量向南、北、东方迁移,形成了舜族的大迁徙。有虞氏进入衰落时期。
舜的一支后裔虞遂一直留居在虞舜国都蒲板,即今山西永济县虞乡。虞遂的后人曾被封于遂国(今山东宁阳),春秋时为齐所灭。商汤时也曾封虞遂的另一支后裔于陈。但总的说来,舜的后裔在夏、商时期,多湮没无闻,元气大伤,所谓“夏后之时,或失或续”,就是有虞氏部落在离析后所受遭遇的写照。
但到了周朝初年,长期留居虞城的商均后人虞思,在数十代后传至阏父,又称遏父,担任了周朝的陶正之职,主管陶器生产。因制陶有功,得到周文王的赏识,周文王把长女大姬嫁给阏父之子妫满,至此有虞氏的命运有了一个新的转机。周武王打败殷商后,为备“三恪”(即正朔),分封黄帝、唐尧、虞舜之后,妫满作为虞舜的后裔被封于陈(今河南宛丘),以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以奉舜帝之祀,国号仍沿袭“陈”。
这个陈,即上古陈丰氏部落曾居留的地方,宛丘附近的陈国故地。到周朝初年,虞思的后裔遏父,又称瘀父,投附周国,担任陶正之官。舜帝是上古时著名的制陶专家,他的子孙继承这一技艺,都擅长制陶,正因为瘀父制陶有功,深得周文王(一说为周武王)的欢心,便将长女太姬(一作元妃)嫁给了瘀父之子妫满,即胡公满。周武王灭商后,便把妫满另封于陈,以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他们都是同祖同宗,易于接受统治。这种“以夷治夷”的治国之术,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妫满统辖陈国故地,以奉舜帝之妃,国号仍叫陈。《左传·昭公八年》记载:“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周武王命他继承虞舜帝的正统,成为妫姓与姚姓的正宗。于是,妫满,又称胡公满,成为胡姓得姓的开山祖。
陈国传到陈幽公时即呈衰败之势。幽公荒淫昏乱,游荡无度,不理政事,至宣公、厉公、灵公之时,更是愈演愈烈,以致国内连续发生内乱,国势积弱不振,只得在楚、齐、晋、吴等强国的夹缝中求得生存。陈哀公时,大夫庆虎、庆寅据陈都作乱,使得陈国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地。哀公死后,闵公继位,但在楚、吴两大强国的夹缝中已是无力回天,公元前478年,灭国之灾终于降临,陈国变成了楚国管辖下的一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