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4529阅读
  • 101回复

史书古籍记载的历史名人传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90 发表于: 2007-04-14
胡骈, 唐末进士。诗一首。

经费拾遗旧隐
林下茅斋已半倾,九华幽径少人行。
不将冠剑为荣事,只向烟萝寄此生。
松竹渐荒池上色,琴书徒立世间名。
白杨风起秋山暮,时复哀猿啼一声。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91 发表于: 2007-04-14
胡母生,字子都,西汉今文经学之一公羊学派的代表人物。公羊学派,是儒家经学中专门研究和传承《春秋公羊传》的一个学派。《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的一部典籍。公羊学派始自战国时的齐人公羊高,其战国初至汉初的传承系统是:子夏→公羊高→公羊平→公羊地→公羊敢→公羊寿→胡母子都(生);公羊学派对《春秋》的研究开始仅口说流传,至汉景帝时,胡母生和他的老师公羊寿用汉代的隶书“著于竹帛”,才使《公羊传》成书。
    西汉初期,时代需要封建大一统的政治思想。时代需要儒学,同时要求儒学充实、丰富和发展。齐文化学风具有兼容并蓄、务实创新、智巧应变的特点,所以齐学学者足以改造儒学,重新创立适应大一统政治需要的新儒学。《公羊春秋》就是齐学学者对孔子《春秋》改造的结果,因而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汉景帝时,胡母生和董仲舒被招为博士。二人同业《公羊春秋》(也有学者认为,他是胡母生的弟子),董仲舒曾著书称其德。正是董仲舒、胡母生为代表的齐学学者将儒学理论改造成了符合大一统需要的新儒学,才取得汉武帝欣赏,获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术统治地位。
    胡母生弟子众多,有名的除公孙弘外,还有兰陵褚大、东平嬴公、广川段仲、温之吕步舒。后来,又有齐人任公、贡禹、管路、左咸、鲁眭孟、颜安乐、严彭祖等均以治《春秋公羊传》得显。《公羊春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东汉的何休、唐代的徐彦、清代中后期常州学派的庄存与、孔广森、刘逢禄、龚自珍、魏源,直到近代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是公羊学派中有影响的人物。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92 发表于: 2007-04-14
胡三省(1230-1302),宋元之际史学家。原名满孙,旧字景参,以家居涧旁而多古梅,因以“梅涧”为号。宁海中胡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胡钥笃爱史学,人称“山泽遗才”。
  三省自幼好学,受父亲影响,功课之余攻读《通鉴》。其父有感于《通鉴》各家注本虽富,但于音义、释文等乖谬甚多,又见三省天资聪慧,好学不倦;遂有期托勘误《通鉴》之嘱。三省十五岁时,父死,家境艰难,但三省牢记先父遗愿,益加勤奋。1256年,胡三省与文天祥、陆秀夫、谢枋得等同登进士第,被任命为吉州泰和尉,因父亲早亡,兄弟夭折,为侍奉老母而未赴任。后改任庆元府慈溪尉。由于三省刚正不阿、不事诌媚,任职期间得罪了庆元知府厉文翁,被弹劾罢官。不久,又以“文学行谊”被荐,授杨州江都丞。咸淳三年(1267),应江淮制置使李庭芝之聘,任寿春府学教授,佐淮东幕府。之后,经考举及格,改奉议郎,知江陵县。咸淳六年(1270),因母去世,离任回家治丧。丧服满后,改知安庆府怀宁县。同年,因李庭芝调任京湖制置使,胡三省才得从回杭州。
    自登第后,胡三省在案牍之余致力于《通鉴》的勘校工作。虽公事冗繁,仍坚持不懈。宦游所至,见有不同版本之《通鉴》,务必搜罗;遇有《通鉴》方家,即登门求教。在杭时,已编就《资治通鉴广注》97卷,论著10篇。贾似道的门客廖莹中闻其名,出重金聘请胡三省校勘《通鉴》,以教授弟子。不久,廖莹中又将胡三省推荐给贾似道。咸淳十年(1274),胡三省出任沿江制置司机宜文字。升朝奉郎(七品官衔);第二年,改任贾似道幕僚,从军江上。但与贾意见不合,凡有建议,贾概不采纳。是年,贾似道督师芜湖,二月大败于吕港。宋军溃散后,三省返宁海,自此长期匿于乡里,隐居著书,直至终年。
1276年,元军陷临安,俘宋恭帝等多人北去。元将董文炳率军南下,追击南逃皇族,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惨不忍睹。宁海亦遭兵祸。胡三省携带家少,迁居新昌。乱过返家,发现花了几十年心血写成的《资治通鉴广注》已荡然无存,三省悲痛与余,仍变卖家产,再购《通鉴》,发愤重新作注。时年已经四十六岁。从此闭门绝客,日夜奋笔,直到至元二十一年(1284),重撰稿即将完成,又寄居鄞县南湖袁桷家中,并在袁家最后完成《通鉴》校勘。至元二十三年(1286),  《资治通鉴音注》全部成编,胡三省又着手作《通鉴释文辨误》。正在这时,宁海杨镇龙在二十五都起义,攻下庆元,威震浙东。当时胡三省尚寓居在袁桷家,为了避乱,只好把刚完成而尚未付印的《资治通鉴音注》及其他著作,藏于袁家东轩的石窟中。起义平息后。全部著作仍完整无缺,后遂流传于世。此石窟,后人称为“胡梅藏书窟”,地在今宁波市内大沙泥街袁家。
  元朝统一中国后,政权日益巩固,随即对汉族士人采取拉拢的怀柔政策,并派侍御史程文海访求江南文士,罗致去元朝为官。有些士人易节归顺,如叶李、赵孟 ;有的拒不应召,如三省同榜进士谢枋得。这种形势,对注重民族气节的胡三省又是一种威胁。为了减少意外麻烦,在鄞寄寓日久并有卜居之心的胡三省,又毅然举家归中胡村定居,并从此屏谢人事,以著书为乐。自号“知安老人”,堂上立匾,题名《逸老堂》,在居所南筑读书室,名“读书林”。虽风烛残年,仍孜孜不倦地从事《资治通鉴音注》的修改工作,严寒酷暑不停。子女以其年高相劝阻,三省说:“吾成此书,死而无憾。”至大德六年(1302)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胡三省的著作除《资治通鉴音注》外,尚有《通鉴辨误》12卷,  《通鉴小学》2卷,《竹索园稿》100卷。后两部已失传。三省曾编《通鉴地理考》100卷,稿成后,见到同代学者王深宁的作品与自己所著大略类同,辄毁去原稿,不传于世。可见其治学态度之严谨。
  胡三省所撰《通鉴音注》的体例演变,大体分为两个过程:先是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体例,写成《广注》、《通论》、《辨误》三书;稿轶重撰时,总成为《资治通鉴音注》。此书对《通鉴》记载的有关典章制度、音韵训诂都有详细注释,特别是对音训、地理诸项,考证尤为精详,订谬殊多。古代对于《通鉴》的注释,卷帙浩繁,历来以此书身价最高,是目前研究《通鉴学》最完整的参考资料。

(部分图片由薛家栓先生提供)
★讓世界了解胡氏,讓胡氏走向世界!★
QQ:2117727433
胡氏淘宝群:128966841

只看该作者 93 发表于: 2007-08-13
○唐:胡昭

    胡昭,字孔明,颖川人。少而博学,不慕荣利,有夷皓之节。甚能籀书,真 行又妙。卫恒云:“胡昭与钟繇并师于刘德升,俱善草行,而胡肥钟瘦。尺牍之 迹,动见默。”羊欣云:“胡昭得张芝骨,索靖得其肉,韦诞得其筋。”张华云: “胡昭善隶书,茂先与荀勖共整理记籍,又立书博士置弟子教习,以钟胡为法, 可谓宿士矣。”
    胡国平摘录<书断列传>

只看该作者 94 发表于: 2007-09-27
知州胡先生珵
   胡珵,字德輝,毗陵人也。詩文、墨隸皆精好。學于楊文靖公龜山,尋以文靖之命學于劉忠定公元城。入太學,成進士。南渡初,李公伯紀為相,先生在其幕中。汪、黃惎之,以陳少陽之上書也,先生實視其草,竄蒼梧。已而東歸。趙豐公入相,直翰林,兼史館校勘,與張嵲同入書局。未幾,豐公去國,張魏公以為元祐未必全是,熙寧未必全非,遂擢何掄仲、李似表為史官,欲有改定。先生與嵲不可,遂皆求去。豐公再相,復召二人,書成。講和之役,先生與同館朱松、凌景、夏常明、范如圭合疏爭之,其稿出于先生手,略曰:「敵人方據中原,吞噬未厭,何憂何懼而一旦幡然與我和﹖蓋其狃于荐食之威,動輒得志,而我甚易恐,故常喜為和之說以侮我。又慮我訓兵積粟,畜銳俟時,而事有不可知者,故不得不為和之說以撓我。蓋今之和使,即秦之衡人,兵家用之,百勝之術也。六國不悟衡人割地之無厭,以亡其國。今國家不悟敵使請和之得策,其禍可勝言哉!而執事者顧方以吾為母后,為梓宮,為淵聖天屬之故,遂不復顧祖宗社稷二百年付託之重,而輕從之,使彼得濟其不遜無稽之謀,而藉躪以逞,將焉避之哉!昔楚、漢相持之際,項羽嘗置太公俎上,而約高祖以降矣。使為高祖者,信其詐謀而遽為之屈,則自其一身且無處所,尚何太公之可還哉!惟其不信不屈,而日夜思所以圖楚者,以故卒能蹙羽鴻溝之上,使其兵疲食盡,勢窮力屈,而太公自歸。此其計之得失,亦足以觀矣!」疏上,秦檜大怒。然是時和議尚未定,公議尚張,但出之知嚴州而已。已而李莊簡公去國,遂以先生為其黨,罷之,飢寒因窮而死。所著有《蒼梧集》。
  (梓材謹案:黃氏補本,先生傳兩載《龜山》、《元城學案》。謝山已為此傳,故并刪之。)
    附錄
   汪玉山《與呂逢吉》曰:胡德輝言《溫公日記》極有可疑,如記富鄭公惑一尼之言,至願為蛆蟲,食其不潔。富公雖所見不同,何至于此!溫公平日最推富公,不應如此記事,德輝以為必後來所增加。蓋當時介甫嘗奏富弼無見,惑一妖尼之言,則所謂後來增加者,當有之。
〈宋元学案〉第020卷 卷二十 元城學案(全氏補本)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95 发表于: 2007-09-27
直閣胡先生襄
   胡襄,字季  ,永嘉人也。紹興進士,累官江西提刑。隆興初,面對,備言:「靖、宣之事,豈惟廟謨外失,亦由人心內離,願陛下覽觀覆轍,備而後動。」孝宗是之。除太常少卿,兼樞密院都承旨,歷江東、福建提刑,直秘閣,卒。先生早學于武夷,而當秦檜時亦以為趙鼎、胡寅之學,被錮十有餘年。(補。)
  (雲濠謹案:《兩浙名賢錄》,先生早學于胡氏,固已一出于正。晚復交朱子,由是體用浹洽,本末純粹。朱子嘗語人曰:「永嘉前一輩人物,究竟終別。」蓋指劉、許以後及先生也。)
〈宋元学案〉第034 卷三十四 武夷學案(黃氏原本、全氏修定)
[ 此贴被胡铁华在2007-09-27 21:28重新编辑 ]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96 发表于: 2007-09-27
縣令胡仲子先生舜咨
   胡舜咨,字仲子,會稽人。嘗隨父宦遊于慈,以邑名三孝鄉,又有倡道者楊文元公,遂定居靈山之曲水。先生學博才贍,工于詩。所與遊者,金華戴良、蛟川丁鶴年、邑人烏斯道、桂彥良,率皆諸名士。洪武初,與彥良並以賢良文學徵。拜燕王傅,尋除儀真令。歸而教授子弟,與賓客酌酒賦詩,閒挾二三子憩山石間。(參《寧波府志》。)
〈宋元学案〉第093卷 卷九十三 靜明寶峰學案(黃氏原本、全氏補定)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97 发表于: 2007-09-27
胡玉齋先生方平

   胡方平,號玉齋,婺源人。早受《易》于董介軒,繼師沈貴  ,精研《易》旨,沈潛反復二十餘年,而後著書發明朱子之意。其言曰:「朱子言《易》,開卷之初,先有一重象數,而後《易》可讀。《啟蒙》四篇,其殆明象數,以為讀《本義》而設者與!象出于《圖》、《書》而形于卦畫,則上足以該太極之理,而《易》非淪于無體;數衍于蓍策,而達于變占,則下足以濟生人之事,而《易》非荒于無用,于是《本義》一書,如指諸掌也。」子一桂。
《宋元学案》第089 卷八十九 介軒學案(黃氏原本、全氏修定)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98 发表于: 2007-09-27
胡思齋先生常
  胡常,字立方,號思齋,黃巖人。好修,不慕榮利,親掃戶庭,一唾不委于地,几案光潔如洗,書籍圖畫,端正完整,若手未觸。觀書必端坐,未嘗行動挾攜。雖在市廛,跬步不出戶外。彙編《朱子語錄》十卷,又著《戛釜吟》三卷。與車玉峰友善,玉峰以兄事之。王令華甫親訪其廬,洪令穮、趙守景緯皆加敬禮,時就問政,陰及物者甚眾。天子錫恩台土,使盡赴春官。徐守宗臣曰:「若思齋,不可挽之。」其相重如此。一日疾革,神色如常,時猶奮語及《大學疑義》,以書抵玉峰。已而屬纊,玉峰志其墓。(參《台州府志》。)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99 发表于: 2007-10-13
贺长龄《皇朝經世文編》中的部分胡姓名人:以下11人

-------------------------------

胡衍虞 字盘峤 山西太谷人 有居官寡过录

胡渭 字朏明 号东樵 浙江德清人 有禹贡锥指

胡煦 字沧晓 河南光山人 康熙壬辰进士 官至礼部侍郎 有葆璞堂集

胡天游 字稚威 浙江山阴 副贡生 举乾隆丙辰 博学鸿词 有石笥山房集

胡德迈 康熙三十六年官御史

胡蛟龄 安徽泾县人 雍正癸卯进士 乾隆十年官御史

胡泽潢 字中咸 号星冈 湖南宁乡人 乾隆壬戌进士 官户科给事中

胡季堂 河南光山人 由荫生官至刑部尚书

胡秉忠 康熙元年官御史

胡在恪 字念蒿 湖北江陵人 顺治乙未进士 官至江西驿盐道

胡宝瑔 江苏青浦人 乾隆丁巳举人 官至河南巡抚 赠兵部尚书 谥恪靖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