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2759阅读
  • 213回复

关于胡安国世系的讨论 (专帖)  湖南永州发现胡安国父子题名摩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07-08-14
宣义胡公(南宋著名学者、理学家胡安国之父)墓志铭


公讳渊 字泽之 姓胡氏 其先江南人 唐末避地于建州崇安之籍溪 曽祖敏 祖容 皆率徳不耀 父罕负气节 重然诺 乡邻有竞者 不决于有司 而听其一言 环左右数百家 终岁无讼 资产本饶 给群从数数称贷 无所偿 以故致空匮 怡然终不恨 公生而聪敏 蚤岁能缀文 及冠试于有司 不与选而益务强识 下至阴阳卜筮之书无不精究 亲老家贫于是往来授学江浙间 岁终度父母所须力能致者 尽市归以献退无私焉 丁外艰 母有末疾不复远游 里闬教生徒晨夕归省祁寒暑雨不移晷 毎诸生馈食有鲜肥 悉持归 以佐母膳 母怜其诚为之强进而疏食饮水 躬自安之 既永感晚寓江湖间而家焉 岁时追慕常欲归省坟垄 子孙以年高力谏止之 公曰吾少不能致禄养一恨也 晚以贫故不能处先庐终洒扫二恨也 今虽七十 筋力犹健 得一归上冢死且瞑目矣 既归表识阡原 补植松槚 徘徊顾瞻一恸而去 行道为之恻楚 以子通籍再封宣义郎 宣和元年(1119)十一月壬子卒于所居之正寝 子男五人 二早卒 安国朝奉郎新差权发遣提举江南东路学士 安止 安(老)皆幼 女二人 长适宿州教授范舜举 次在室 孙男女四人 完贡入太学 方庆历皇佑间书籍多未刋皆手传 公为儿童时 父所传书于同乡仙洲吴居士之家 居士阅其所写论语字体谨慎 终二十篇文无误 又视瞻凝审 重叹赏之 有女未嫁 聪睿少伦 读书能探微为 择对不轻许 察公端悫特以妻之 公既资纯孝又得贤配相与 竭力以事 其亲虽厄穷贫窭而闺门之内雍如也 初安国典教荆州 数与守忤 公知其性峻 促使求田问舍而夫人又每诫其子曰 人患无徳义耳 汝慎毋得以生事累其心 公乃自为葺庐舍 买田数顷 语妻孥曰 古者人有恒产故士不仰禄 今之宦游者率低徊饩廪以自负于义 一招废斥 置父母妻子于饥寒恝然无念可乎 居无何其子 使湖外论荐隠士属吏诉之 以为所荐者党人邹公浩所嘱 而故相范公之门人也 坐是除名 归而托于所葺之田庐安处 无外营亲旧乃知公识微而虑远也 后朝廷复其子官总益部而涉远道历险涂 恐难以奉安舆将归诚控闻又恐不知者 随而媒孽之以贻亲忧 踌躇未决 公察其意乃曰 世间祸福非人谋所及 汝自择于义可也 卒听其子弃官就养处约 虽久讫无悔辞 自其子入官尽斥其俸余以赡兄弟之子 又取其子而教之 激其惰而扬其能 必欲成就而后已 临终语安国曰 儒者特立独行 不加少以为多 汝当以古人自期 言讫而逝 次年庚子三月辛酉 其子遵治命以公入夫人之兆将葬来请铭
铭曰
孰不为事 事莫严于亲 孰不为守 守莫先于身 惟此两者 公得之于已而又以成其子之仁少也文词发策上第壮也 学行望隆缙绅而 且惕然内省 力久不息 以要于古人则公之子也 公谁与伦

来源:  游廌山集卷四  宋代游酢撰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2007-08-14
关于安国世系的几点探讨:

根据宋代游酢撰的《游廌山集》卷四中的 〈宣义胡公墓志铭〉记载,“公讳渊, 字泽之, 姓胡氏, 其先江南人,唐末避地于建州崇安之籍溪。 曽祖敏、祖容、 皆率徳不耀,父罕,负气节,重然诺-----今虽七十,筋力犹健,得一归上冢死且瞑目矣。既归表识阡原,补植松槚,徘徊顾瞻一恸而去。行道为之恻楚,以子通籍再封宣义郎。宣和元年(1119)十一月壬子,卒于所居之正寝。子男五人,二早卒,安国朝奉郎新差权发遣提举江南东路学士,安止、安(老)皆幼-----”说明胡安国的高祖胡敏、曾祖胡容、祖父胡罕均没有做官。

1.根据缙云东山胡氏宗谱记载:
第一世:胡森字世承,号公恩。胡公满之后也,世居湖广荆州江陵县之菊潭。有讳综者,汉时为会稽太子守。传二十四世孙崇,为福建御史,初知永嘉。
第二世: 胡彦明,字武正。由进士授工部尚书,出授福建,其子即留居于建州令建宁府崇安县。
第三世: 胡惟盛,字忠茂。上承父荫,下受子荣,貌威且古,心直而淳,训子成名,书香接绍,奕世簪缨,皆公之德所感动欤。
第四世: 胡安国,谥文定,字康侯。
摘自: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220&page=1&fpage=1

对照〈宣义胡公墓志铭〉与缙云东山胡氏宗谱所载,关于胡安国祖辈名字及功名问题,两者无一相符,我认为〈宣义胡公墓志铭〉的记载才是真实可信的。

游酢(1053——1123),字定夫,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学者称廌山先生,亦称广平先生初从程颢学。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世称武夷先生。南宋著名学者、理学家。崇安籍溪里(今上梅乡)人。少年从师程颐之友朱长文及颖川蕲裁之钻研程氏理学,又与杨时、游酢友善。由于胡安国与游酢是好友,为同一时代人,所以他写的〈宣义胡公墓志铭〉的内容就真实可信了。同时对照缙云东山胡氏宗谱中出现的胡安国祖辈名字及功名问题两者无一相符,由此可以肯定缙云东山胡氏实为三国东吴胡综之后,其世系不同于安定世系、华林世系及安国世系。而admin曾发帖说永康胡则一系据说是出自三国东吴胡综之后。缙云与永康相距约40公里,从地域上分析是有同源的可能性。而南山总版主指出黄奢胡氏族谱上还记载了永康胡则发源于胡进思这一支,从第五世胡琛的兄弟明远开始分支。这就使永康胡则世系变得扑朔迷离。


2. 根据中湘涌田世系记载:“敏-客-罕-渊-安国—寅(宏,宁,宪)”。
下面是湖南湘潭铁华总版主发帖“ 闽楚中湘涌田胡氏世系(1世---64世)”中有关胡安国高祖的一些资料。
敏——“脉祖”字必先,行义十八。累官银青光大夫。宋太宗至道三年丁酉生,仁宗嘉佑八年癸卯卒,寿六十七,葬祖茔下。
客——字来宾,行昌十六。宋真宗祥符九年丙辰生,哲宗元佑元年丙寅卒,寿七十一,葬祖茔下。
罕——字升汉,行十四。进士,崇庆知州奉直大夫。
渊——“脉祖”字大中(一字泽之)行让四十三。有孝行(见道南源委)。官宣义郎进封左朝议大夫。宋仁宗嘉佑元年丙申生,僖宗政各二年壬辰卒,后五十七,葬武彝山老祠堂后甲向。
安国——为我闽楚胡湘胡氏开辈祖
摘自: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220&page=1&fpage=1

中湘涌田世系记载与〈宣义胡公墓志铭〉中的胡安国祖辈名字记载只差一字,并且容与客笔画结构相似,疑为传抄之误!按照目前胡氏宗亲网上各派世系观点,我认为中湘涌田胡氏确为胡安国后裔之一,其他有关安国的各地世系有待进一步考证。对照胡安国祖辈的功名问题及其父亲的生卒、年龄,也是有一些出入的。例如中湘涌田世系记载胡安国的高祖胡敏、祖父胡罕均有功名;胡渊的年龄据〈宣义胡公墓志铭〉载为七十岁,而中湘涌田世系载为宋仁宗嘉佑元年丙申生,僖宗政各二年(按原文应为政和二年,该年为壬辰年。咕咚冰鱼注)壬辰卒,即1056——1112年,为五十七岁。其中出现的错误或许是传诵转抄之误,或许另有原因。

铁华总版主提到“关于中湘涌田胡氏谱中为什么对安国的亲、堂兄弟记载有失常的现象,见附后的世系录,我想这中间是否有其他原因,对安国的父辈以上都有生卒没葬的记载,反而亲、堂兄弟倒记载几乎为零,令人费解!” 、 “安国公就是因为福建的兵乱而迁到湖南,在避兵乱期间,安国公一家曾出现过把所藏的祖父墓铭丢失的情况,这个事件有胡宏的一篇记叙为证,说是在祖父母的墓铭因逃命仓促而丢失,后隔了几年才被自己原来的门人(湖北人)找了回来。”关于这个谜团在看了〈宣义胡公墓志铭〉后就能理解了。胡宏的祖父正是宣义胡公,而那一度丢失的墓铭正是〈宣义胡公墓志铭〉。铁华总版主的家谱是在胡宏的孙子常原手中初修的,由此推算那时的家谱估计也丢失了,而常原是凭着家族诸代墓铭使谱中对安国的父辈以上都有生卒没葬记载,而出现亲、堂兄弟的记载几乎为零的奇怪现象。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墓铭的独有性,使得其他胡姓没有办法知道其世系,孰是孰非就显而易见了。  咕咚冰鱼
[ 此贴被咕咚冰鱼在2007-08-14 07:57重新编辑 ]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07-08-15
非常感谢咕咚冰鱼宗亲为我提供了这样珍贵的资料,并对安国公先辈的世系之惑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诠释,其实本人对我中湘涌田胡氏家谱有不少的疑团,因为资料不齐和证据不足,所以只能边探索边等待,我认为冒然提出一些个人的推理和观点引起疑虑,是不严肃的也是对先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但囿于此而无所作为、不敢作为,同样也是不负责任,同样也是不尊重先人的劳动成果。好在现在有了胡氏宗亲网,让我足不出户,能够了解到全国名地有关胡氏,包括安国公支派世系的有关史料,更难得的是有不少像站长、南山总版主、咕咚冰鱼、久山、喜全、ljl_888888 等等胡氏宗亲的相互帮助、指点和考研,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在先人的原有劳动成果上再添新果,让我们的后代们对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有恰当的评价和认同!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2007-08-19
王立新在《船山学刊》(2002第四期)发表“胡安国族系考证”一文,各位可从中国期刊网上查阅该文。该文依据《宣义胡公墓志铭》、《钦州灵山主薄胡君墓表》、朱熹《碧溪先生胡公行状》和胡寅的《先公行状》、《亡室张氏墓志铭》及湘潭、闽楚、衡山等地族谱来研究。

该文认为胡寅非胡安国亲子,而与胡宪是亲兄,其父胡淳。

只看该作者 74 发表于: 2007-08-19
湘潭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导师王立新简介
--------------------------------------------------------------------------------
2007年4月2日 有126位读者读过此文  www.kuakao.com 

http://www.kuakao.com/ReadNews.asp?NewsID=40229

 
  王立新教授,男,黑龙江省青冈县人,1962年5月16日出生在吉林省通榆县。1986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1986年7月至1996年12月任教于东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先后任助教、讲师,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7年初调湘潭大学哲学系工作,2001年晋升教授。现为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湘潭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湘潭大学湘学研究所副所长,《湘学》杂志执行主编,有社会兼职如:北京大学湖湘文化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华船山学社副社长,湖南省周濂溪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孔子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省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并兼职研究员,湖南省佛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主同盟湘潭大学支部主委,第九届湘潭市政协委员、湘潭市政协文史委委员。讲授中国哲学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佛、道哲学,先秦哲学,湖湘学派哲学,船山哲学,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和中国哲学原著选读等课程;出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胡宏》(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湖湘经世名贤传》(香港天马图书公司2000年)、《开创时期的湖湘学派》(岳麓书社2002年)等学术著作;在《世界中国哲学学报》、《文史哲》、《鹅湖》、《朱子学刊》、《船山学刊》、《光明日报》、《中华儒学》、《湘潭大学学报》、《湘学》、《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湖湘学派的经世思想》、《王船山人性论及其思想史意义》、《周敦颐思想史地位之确立》、《湘学论略》、《胡安国的理学思想》、《南宋湖湘学派的兴衰》、《闽学与湖湘学》、《孔子的仁礼观念并及儒家的历史命运》、《戴东原的天理人欲观》、《胡宏论性的层次与特点》、《谢良佐的思想及其意义》、《湘学称谓的历史变迁及其内涵》等论文50余篇。先后受邀请参加第十二(北京)、十三次世界中国哲学大会(瑞典),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夏威夷),国际孔子2555周年诞辰庆典(香港),第一、二届中韩两国南泉普愿学术研讨会(九华山),海峡两岸中国文化之未来学术研讨会(哈尔滨),海峡两岸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台北),海峡两岸湖湘文化研讨会(长沙),国际佛教学术研讨会(厦门),纪念徐复观国际学术研讨会(武汉),海峡两岸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学术研讨会(武汉),纪念朱子诞辰870年国际朱子学术研讨会(上饶),纪念王船山逝世310年国际王船山学术研讨会(衡山)、国际儒学与徽学学术研讨会(黄山),国际陈白沙学术研讨会(江门),国际陆象山学术研讨会(荆门),全国李贽学术研讨会(北京),全国李觏学术研讨会(临川),全国郭嵩焘学术研讨会(岳阳),全国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武当山),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牡丹江),全国王船山学术研讨会(昆明),全国第二、第三届周敦颐学术思想研讨会(郴州、永州),湖南省船山思想与精神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衡阳),湖南省第一、第二届道家、道教学术研讨会等(长沙、南岳)。 

  编辑:嘎丽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75 发表于: 2007-08-19
胡氏宗亲网论坛有关胡安国族系的讨论帖:

“目前已确认的安国公派下的胡氏家族汇集表”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064&fpage=0&toread=&page=1

“《拗柴胡氏七修族谱》中的一些问题”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333&keyword=

“奉胡安国(文定公、康侯)及子寅、宁、宏为祖先的宗亲有请”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790&fpage=0&toread=&page=1

“胡安国和胡瑗和明德公是华林始祖胡城后裔?”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84&fpage=0&toread=&page=1

南山
[ 此贴被南山在2007-08-19 06:59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76 发表于: 2007-08-19
钦州灵山主簿胡君墓表(胡寔)——  宋代张栻撰

建州崇安胡氏 至文定公而始大 其上世皆居里中 文定公宦游荆楚 岁久 皇考宣义公 没葬于荆门 绍兴初 因徙家衡岳之下 于是二弟寔从仲曰 安止仕为朝奉郎 生子广仲 是为君 君虽生晚 不及亲受文定之教 而自幼敏茂 气识异于常儿 年甫十五 从家塾习辞艺 从兄五峰先生 察其质之美也 从容告之曰 文章一小技 于道未为尊 所谓道者 人之所以生 而圣贤得之 所以为圣贤也 吾家文定之业 子知之乎 君拱而作曰 某不敏 故窃有志乎 此愿有以诏之 先生嘉其志 乐以告语 君虽素羸多疾 而矻矻自力不肯寘 由是所见 日以开明 先生之没 君独念前贤沦落 且惧绪业 荒坠慨然 发愤见于辞色 孜孜访友 惟恐不逮 讲辩反复以求至当 议论贵决白不为含糊摸棱态 其居家雍睦 而有制闺门 内外无不敬爱之 或诹其所以致此 则曰 家道之失和平 皆由小知自私害之 吾一以公心 恻怛居其间 故无事耳 始朝奉公没时 幼子寓 仅垂髫 君抚育教训 恩意甚力 轻财好施 意气豁然 舅之子 贫无所依 君收养之终身 以至族姻之 不能自振者 頼君区处调护非一 而其好善疾恶 亦本于天资 亲朋有过 尽言不隐 虽甚愚窒 不忍弃 必反复开导 至其以非意相犯 则恬不与较 平时诵习文定公春秋之说 尤患末俗 统系殽辞 每举莒人灭鄫之义 言意深切 其操心主于忠厚 为学谨于人伦 贵实用而耻空言行事之 可见者大抵如此 早以门荫补将仕郎 殆将二纪约居恬然 不急仕进 近岁 始就广西铨选 得钦州灵山县主簿 亦未上也 乾道九年(1173)秋 因事至湘阴 得疾坚痞 在腰股间 医者误以快药下之 则益甚 亟归旧庐 以十月庚辰没于正寝 享年三十有八 娶黄氏知鄂州抗之女 子男二人 大同 大有 皆幼 一女 才及笄 君之没 士之识君者 莫不为徳门惜君之贤 至其所居乡里之细民亦曰 何善人之不寿也 予与君交几十五年 志意相合 岁时会遇 与夫书尺徃来 无非以讲论切磋为事 则予之 惜君又岂常情可比哉 嗟夫 学者之病 固非一端 以予观于近世 其大者有二焉 贪高慕远则不能循序而有进 负已自是则不能降心以从善 是二者 抑学者之所甚病也 数年以来瞷君熟矣 盖务实趋本自反于卑 近而虚中求益 不私其故 常予是以知 其所造将不可量也 孰谓天之降年止于斯邪 学力而未极其成 才高而未着于用 予之所深痛也 予岂不知修短之有命耶 是岁十二月癸酉 葬于衡山县云密峰之东 从其先君之兆 其友同郡吴翼以状来求表墓 明年乃克为之

淳熈改元(1174)九月戊申述

来源:南轩集卷四十     宋 张栻 撰



附录:
张  栻(1133-1180) 南宋理学家,岳麓书院山长。

    南宋四川绵竹人。字敬夫,号南轩,亦号乐斋,张浚子。绍兴三年(1133)生。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浚谪居永州,栻随父学。二十年(1150),栻再随父徙居永州,负笈至南岳从容不迫胡宏问河南程氏之学,凡8年。三十一年(1161)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宣文字,除直秘阁。乾道元年(1165)居父丧,时刘珙知潭州,重建岳麓书院,栻主其事,并撰《潭州岳麓书院记》,主讲其间,由是岳麓书院名盛一时。

    乾道三年,朱熹闻栻得衡山胡氏之学,自闽来访,与栻论中庸之道。栻邀请熹及其弟子林用中同游南岳。三人唱和诗多达149首,编为《南岳倡酬集》行世。

    乾道六年,奉诏入朝。次年冬,被排落职,还长沙,主讲岳麓书院。与朱熹、吕祖谦为讲学之友,时称“东南三贤”。八年,刘珙复知潭州,修岳麓书院,栻主教事。翌年,辟岳麓书院教授。为学宣扬“礼者天之理”,主张“明理居敬”等理学思想。十年,诏除旧职,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从此离潭州。淳 熙七月年(1180)卒。

    栻居长沙,其故宅在妙高峰之阳,后人即其地建城南书院。今第一师范学校,即其遗址。

来源:http://www.library.hn.cn/difangwx/hxrw/gdrw/zhangshi.htm

张栻 (1133~1180)

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南宋汉州绵竹(今属四 川)人。为南宋“中兴”贤相张浚之长子。以父荫补右承郎,先后知严州(今属浙江)、袁州(今属江西)、静江(今属广西)、江陵(今属湖北)诸州府,在朝曾充侍讲,后进直宝文阁。绍兴三十一年(1167)于碧泉书院从胡宏受业,胡得之甚喜,为湖湘学派主要传人。曾创建善化(今长沙)城南书院,主持岳麓书院,并先后在宁乡道山、衡山南轩、湘潭碧泉等书院聚徒讲学,声名极一时之盛。其弟子胡大时、彭龟年、吴猎、游九功、游九言,皆为湖湘学派之巨子。政治上誓不与秦桧为伍,力主抗金,学术上虽承二程,但有别于程朱而又异于陆学。朱熹称其“学之所就,足以名于一世”,并述他受其深刻影响说:“余窃自悼其不敏,若穷人之无归。闻张钦夫(即张栻)得衡山胡氏学,则往而从问焉。钦夫告予以闻,余亦未之省也,退而沉思,殆忘寝食”。《宋元学案》作者黄宗象称理学中“湖湘学最盛”。教育方面写有大量学记,提出办学的主张,说“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岂特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 道而济斯民也”。反对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主张以儒家的政治伦理去教育和培养修齐治平的人才。在教育方法上亦提出“为之则有其序,教之则有方。故先使之从事于小学,习乎六艺之节,讲乎为弟子之礼,而躬乎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周旋乎俎豆羽仑之间,优游于弦歌诵读之际”。认为学习必须循序渐进,“使学者知夫儒学之真,求之有道,进之有序,以免于异端之归”。反对学习上的好高骛远,在学与思的问题上,主张“学思并进”,在其主教岳麓书院期间,以此躬行实践,影响甚著。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史称“东南三贤”,卒谥宣公。著有《南轩易说》、《孟子说》、《论语解》、《南轩文集》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83142.htm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77 发表于: 2007-08-19
籍溪先生胡公行状——宋代朱熹撰

先生讳原仲 姓胡氏 建州崇安人 故侍读南阳文定公从父兄之子也 祖 皆不仕 先生生而沈静端悫 不妄言笑 稍长从文定公学 始闻河南程氏之说 寻以乡贡入太学 会元佑学有禁 乃独与乡人白水刘君 致中阴诵而窃讲焉 既又学易于涪陵处士谯公天授 久未有得 天授曰 是固当然 葢心为物渍 故不能有见 唯学乃可明耳 先生于是喟然叹曰 所谓学者 非克己工夫也 耶自是一意下学 不求人知 一旦揖诸生归隐于故山 非其道义 一毫不取于人 力田卖药 以奉其亲 文定公称其有隐君子之操 而乡人士子慕从之游 日以益众 一时贤士大夫闻其名者 亦皆注心 髙仰之于 是从臣折公彦质 范公冲 朱公震 刘公子羽 吕公祉本中 共以先生行义闻于朝 诏特征之 先生以母老辞 既而折公入西府 又言于上 促召愈急 先生辞益固 乃授左迪功郎 添差建州州学敎授 先生犹不欲起 郡守魏公矼为遣行义 诸生入里致诏 且为手书 陈大义开譬甚力 先生不得已 乃出拜命 既就职 日进诸生 而告之以古人为已之学 闻者 始而笑 中而疑 久而观 于先生所以修身 所以事亲 所以接人 无一不如所言 于是翕然尊信悦服 而先生犹以为未足也 郡人程君元 以驯行称 龚君何以廉节着 皆迎致之 俾参学政 于是教日益 孚士日益化秩 满复留者 再葢七年不徙官 而太夫人年益髙 不乐居官舍求得监南岳庙以归居 累年间尝一为福建路安抚司凖备差遣 帅守大鬻盐私贩者 虽铢两必重坐 先生为陈法义 请宽之 而帅守顾不悦 先生于是有去意 久之 复请奉祠以归 是时秦桧用事 天地闭塞 几二十年 先生亦已泊然 无复当世之念 及桧死 群贤稍复进用白 以先生为大理司直 未行 改秘书省正字 人谓先生必不复起 而先生一辞即受 虽门人弟子莫不疑之 到馆下累月 又黙黙无一言 人益以为怪 会次 当奏事殿中 而病不能朝 即草疏言 金人大治汴京 宫室势必败盟 今元臣宿将 惟张浚刘锜在 而中外有识 皆谓敌果南牧 非此两人莫能当 惟陛下亟起而用之 臣死不恨矣 时二公皆为积毁所伤 上意有未释然者 论者虽或颇以为说然未敢斥然正言之也 至先生始独极意显言 无所顾避 疏入即求去 诸公留之不得 上亦感其言以为左 宣教郎主管崇道观使归 而食其禄 于是向之疑者乃始愧 叹心服而继其说者 亦益众以 故二公卒召用 而先生则以病不起矣 绍兴三十二年(1162)四月十二日也 享年七十有七 明年塟于建阳县东田里 先生两娶刘氏 皆白水先生之女 弟 又娶严氏 子男一人 蚤(通"早"咕咚冰鱼注)世 女一人 适进士詹炳 孙男亲仁 治进士 业先生质本恬澹 而培养深固 平居危坐植立时 然后言望之 枵然如槁木之枝 而即之温然 虽当仓卒 不见其有疾 言遽色人 或犯之未尝校也 其读书不务多 为训说 独尝纂论语说数十家 复抄取其要 附以己说 与他文章藳藏于家 先生所与同志 唯白水先生 既与俱隐 又得屏山刘公彦冲先生 而与之游 更相切磨 以就其学 而熹之先君子 亦晚而定交焉 既病且没 遂因以属其子 故熹于三君子之门 皆尝得供洒扫之役 而其事先生为最久 先生葬时 亲仁尚幼 不克铭 乃令属熹 使状其行 将以请于当世之君子 熹不敢辞 谨件如右 以俟采择

谨状

淳熈五年(1178)七月 日
门人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朱熹状

来源:晦庵集卷九十七     宋 朱熹 撰



附录: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考亭、紫阳。徽州婆源(今属江西)人,曾在福建崇安紫阳书院任主讲,晚年徙居建阳考亭。是程颢、程颢的四传弟子。历任泉州同安主薄、知南康军、秘阁修授、焕章阁待制,集理学之大成,为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
    朱熹从事教育50多年,在宋代儒学中最为博学,广注典籍,对经、史、天文、地理、音乐乐律和自然科学都有研究。主张道德修养以居敬为主,主张“存大理,灭人欲”;“知先后行”。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启发式,主张自己读书,探索道理,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朱熹的理学被中国封建统治者定为思想。
    学术的正统。著有《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子大全》等。

    1200年4月23日(南宋庆元六年三月初九日)逝世。

来源: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423/6147.html

        朱熹,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是婺源县城人,字元晦,又字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小名沈郎,小字季延。父朱松,宋政和八年进士,外任福建政和县尉。朱熹于南宋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在龙溪出生。十四岁丧父,随母祝氏定居福建崇安五里夫。朱熹曾于绍兴二十年春和淳熙三年二月,两次回婺源故里省亲扫墓。今“文公山”上的古杉群即朱熹手植。

  绍兴十七年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先后被授予左迪功郎、武学博士、朝奉郎、朝散郎 ,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秘书省秘书郎、知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直秘阁、薄提刑、江东提刑、秘阁修撰、江东转运使、漳州知府、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府、湖南安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

  淳熙八年十二月,任直秘阁受命巡视台州时,上书弹劾前太守唐促友“违法扰民,贪污淫虐,蓄养亡命,偷盗官钱”,宰相王淮包庇,朱熹不畏权奸,连上书十次,终于罢免了唐仲友新任江西提刑官职。并上奏朝廷,指出当时南宋天下“如人有重病,内自心腹,外达四肢,无一毛一发不受病者”,提出“辅翼太子,选任大臣,振举纲纪,变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六策。

  朝廷识其才,多次委以重任,朱熹力辞不受,致志于理学。先后主管台州崇道观、武夷山冲佑观、华州云台观、西京崇福宫、西太一宫、南京鸿庆宫,讲学庐山白鹿洞书院,著书立说。一生著作甚多,收入《四库全书》的有四十部。其哲学思想发展了“二程”(程灏、程颐)关于理学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里

  庆元三年,韩佗胄擅权,排斥赵汝愚,禁道学,朱熹受牵连被斥“十罪”,革职回家,于庆元六年三月去世,终年七十一岁。朱熹死后,宋嘉定二年诏谥“文公”,宝庆三年赠“太师”、封“信国公”,绍定三年封“徽国公”,咸淳五年诏赐“文公阙里”于婺源。元至正元年诏立“徽国文公之庙”。崇祯十五年诏称“先儒朱子”(后改称“先贤”),列为于汉唐诸儒之上。清康熙五十一年诏升“先贤朱子于十哲之次”,定文庙春秋祭祀。

来源:http://www.jx.xinhuanet.com/renwu/2003-04/01/content_353529.htm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78 发表于: 2007-08-19
王立新《胡安国族系考证》:(原载《船山学刊》2002年第4期》摘要)



根据这篇论文的观点,胡安国先祖世系只能到“主簿公”“其先江南人”,再上去目前无考。涌田谱载与胡瑗同祖,直溯满公查无根据。同时对黄启昌给出的华林“瑜公--胡夔--安国”世系也持否定态度。希望还能发现其它证据说明安国公确实是瑜公之后,胡夔究竟是何人?在哪里可以查到他的资料?否则只能相信王立新之说了。南山
[ 此贴被南山在2007-08-20 07:51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79 发表于: 2007-08-20
从现有资料来看,安国公以上的世系研讨最有说服力的只有寻找福建崇安县(现武夷市)的胡氏家谱这条路了,不知何时有武夷市的胡氏宗亲上网啊!期盼........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