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9707阅读
  • 71回复

浙江永康胡氏专帖----胡益明   辑公后裔世居情况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8-08
— 本帖被 南山 从 长汀朱紫胡氏 移动到本区(2022-07-04) —
南山整理 2013.12.05  (请读者注意此帖的修改日期)

按:浙江永康是国内主要胡氏聚居地区,有多个支派族源。目前宗亲网尚未收集到此地区全部支派族源族居资料。为尽快提供资料为宗亲服务,南山先把手中掌握的一些资料发布上网,以后再不断加以补充。也请这一地区的宗亲踊跃提供资料完善此帖。目前最需要的资料为:永康地区胡氏支派的分布,即有多少不同来源的胡氏支派。也欢迎宗亲直接和我联系,共同探讨。我的QQ:114412749  E-Mail:hxy123@gmail.com南山

浙江永康峰川胡氏  (摘自《中华姓氏谱胡姓卷》)

  据《峰川胡氏宗谱》卷首《胡氏宗谱源流序》的记载,永康峰川胡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三国时的胡综。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昔日的繁华之地尽遭兵毁,中原一片荒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大批百姓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南渡,在江东另建家园。就在南渡的人群中,有一对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孤儿就是胡综。来到江南之后,当时孙策领授会稽太守,江东已经成为孙氏的天下。胡综虽然身在他乡,无依无靠,依旧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渊博学识脱颖而出,赢得了孙策的赏识,成为孙策的弟弟孙权的侍读。当孙权成为讨虏将军时,胡综也随之晋升为金曹从事,后官至偏将军,孙权视胡综为心腹亲信。胡综生有7子,其中胡冲与父同朝为官,天纪年间担任中书令。西晋问鼎天下之后,作为吴国遗臣的胡冲依旧得到重用,担任尚书郎、吴郡太守。胡冲生有5子:胡畅、胡凤、胡育、胡纳、胡殇。次子胡凤辅佐东晋,担任东阳太守,车骑大将军,胡氏自此再次崛起。由于胡凤声名显赫,当时永康胡氏几乎都是胡凤的后代。

  物换星移,几度春秋,胡氏子孙递传至唐末五代之际。胡凤的后代胡文质落业吴台,被乡人推荐,在朝中担任侍郎,后又官拜为殿前兵马司户,赠朝议大夫。当时正值改朝换代之际,中华多乱。胡文质率领家人避乱,迁居于永龙山的青山翠谷间。胡文质下传3世至胡敦彝,他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关于他的德行还有一段其后人津津乐道的美谈。据《峰川胡氏族谱》之《世系图》的记载,他曾经购买龙山的田地,鬻田者兄弟两人为了争夺卖地所得钱财,不顾手足之情,反目为仇。面对面红耳赤的兄弟两人,胡敦彝为了平息吵闹,毫不吝啬田价,重金购买。但是兄弟两人贪心不足,依旧在田畔争执不休。正在此时,天空乌云滚滚,雷声隆隆。兄弟两人因为天公的愤怒而震慑,重归于好。此时,雷声才隐隐而去,天空重新放晴。胡敦彝的宽容大方与兄弟两人的贪婪形成强烈对比,似乎感染了天神。同时,他的美德也在冥冥之中保佑子孙兴旺发达。

  据《峰川胡氏宗谱》之《世系图》的记载,胡敦彝生有3子:长子胡邦值、次子胡邦宪、季子胡邦俊。胡邦值赴京赶考,金榜题名。此后,胡氏子孙相继登科进士者达十余人之多。胡氏一门成了乡里的簪缨世家。但是时值宋末,国家多难。为了躲避战乱,胡邦值、胡邦仪2人率领家人迁居可投。胡邦义下传9世,有兄弟3人:胡簧、胡筠、胡竽。兄弟3人各奔前程,另走他乡。胡簧行远二,迁居云溪,胡筠行远一,落业溪头,胡竿行远三,占籍东阳。胡远二下传5世,有兄弟5人,派分5房。胡福行奉二为友房祖,胡椽行奉三为睦房祖,胡康行奉五为房祖,胡正行奉六为任房祖,胡寿行奉七为下恤房祖。胡奉七一生好人名山游,曾经游览永康峰川。此地有.奇山异水、茂林修竹。心旷神怡的景色使他产生了迁居峰川的心愿。接着胡奉七仔细观察峰川的基址土地,非常符合他的要求。于是,他带领一家老小迁居峰川,在东山山麓安家落户,成为永康峰川胡氏的始迁之祖。

  胡姓肇基永康峰川之后,胡奉七下传7世又派衍为人、地两大房。胡庆为地房祖,胡崇为人房祖。下传l世之后,又增衍诗、书、易、竹、松5大房。胡德忠为诗房祖,胡德新为书房祖,胡德明为易房祖,胡兆余行为竹房祖,胡兆魁行福三十一为松房祖。下传l世至胡忠良,他迁居宝岭。胡忠良下传l世至胡道忠、胡道九、胡道回三人,胡道忠迁居河路桥,胡道九迁居里溪,胡道回迁居里溪。又1世,胡可生迁居云周塔。

  永康胡氏为当地的豪姓大族,除了峰川胡氏之外,当地的胡姓名门还有以下五支:1-、北宋时,胡凤第十二代孙胡远从丰安(今浦江)迁居永康龙山。析居村落有适游(山下)、溪岩、石川(石桥头)、中山、苔川、白窑、西溪、弓塘、下位、龙山边、当渡(溪下舟)、峰箬、大后、可投胡、石塔头、黄家等。2、宋宣和三年衢州(疑杭州)履泰龙乡井源胡鳌之子胡潭始迁永康县城东街,后析居夏溪、古山等地。3、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胡穹(胡彭后裔)任婺州通判兼农事,从山西平阳回迁永康山西,后析居县城等地。4、宋元祜间,建宁崇安胡志宁仕永康知县,秩满留家于永康县城由义坊,后析居花园山、魁山、胡堰街、田畈胡等地。5、宋元之交,胡德缓(胡赈后裔)为抗元,由东阳前山村回迁永康隐居杜庆山(今黄杜山),后析居官川、汇杨、三渡溪、山窦、南湖等地。


胡综--胡凤--文质--敦彝--邦值、邦宪、邦俊--胡寿行奉七(迁峰川祖)
      胡凤十二世胡远(迁龙山)


馆藏浙江永康胡氏族谱目录

南山整理

浙江永康 库川胡氏宗谱五卷 库川胡氏宗谱纂修理事会编 2000年铅印本 五 精装   永康市图书馆

[永康]库川胡氏宗谱:不分卷/胡耀林等主修.—2000年计算机打印本.—4册.—书名据封签题.—18修本.—精装
  始祖:彭,字道甫,唐末迁居永康县邑城(今古丽镇)北隅。始迁祖:彦濲,字从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954~960)自永康县邑城北隅迁居本邑库川村(今胡库镇胡库村)。世系修录至第三十八世,排行字为贻。本支派排行字自十一世起:千万胜寿(佑)生(宝)英(振)雄(诜)昌荣(升)华(豫)斌(同)蒙(怡)正(复)宏泰曾承永保传孝祖虞廷心法燕贻安定康宁显照云仍济美冠裳礼乐贤明。卷目内容:谱序、村族史事、简述、谱事、名表、世系图、世纪、传介、诗文、专记杂录、辑存、墓图、后记、都图村落表。本支名人:(北宋)胡则。珍贵史料:都图村落表。   收藏单位:浙图  永康市图   浙图序号:2473

[永康]新辑胡氏家乘/(清)胡双等辑.—清木活字本.—3册.—存天、地、人集.—记事至清康熙间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77

[永康]魁山胡氏宗谱/(清)胡锡鹤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7册.—残本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68

[永康]峯川胡氏重修宗谱:四卷/(清)胡兆龙等纂修.—清光绪二年(1876)木活字本.—4册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72

[永康]库川胡氏宗谱/(清)胡廷珣等纂修.—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木活字本.—1册.—存卷一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62

[永康]库川胡氏宗谱:不分卷/(清)胡廷鸿等纂修.—清嘉庆十九年(1814)木活字本.—1册.—残本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63

[永康]龙山胡氏建祠录.—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木活字本.—1册.—存卷上.—版心题午峰胡氏宗谱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74

[永康]胡氏家乘/(清)胡大炽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活字本.—5册.—存卷二、五、六、十、十四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67

[永康]龙山胡氏总祠录/(清)胡亮轩等纂修.—清光绪三年(1877)惇叙斋木活字本.—2册.—存卷一~四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73

[永康]古山胡氏宗谱:二十八卷/(清)胡宗文等编纂.—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活字本.—27册.—25修本
  始祖:潭,字符清,行崇,宋代自衢州府城(今柯城区)龙井源迁居永康县邑城(今古丽镇)东街。始迁祖:泳,行升,元至正年间(1341~1368)自永康县邑城东街迁居本邑古山村(今属古山镇)。本谱始修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世系修录至第二十七世,排行字为临(人)。本支派排行字:崇浩百戊绍昌宏升益淳干熙孚恒泽(惟)咸(良)谦(廷)明(泰)蒙(宗)萃(广)丰(肇)豫(洪)观(自)渐(斯)晋(必)履(有)临(人)。卷一:凡例、勅命、官爵、古迹;卷二:世系图;卷三~二十七:行第;卷二十八:宅图、考寓图、墓图、附录、后序、绅士录。   收藏单位:永康县古山镇古山村胡伟能    浙图序号:2472

[永康]库川胡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清)胡福同等纂修.—清光绪十六年(1890)木活字本.—8册.—存卷六~十、二十、二十五,卷首.—内一册有朱墨改正补订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64

[永康]库川胡氏宗谱:不分卷.—1920年木活字本.—2册.—残本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65

[永康]魁山胡氏宗谱.—1917年木活字本.—2册.—存卷三、十四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70

[永康]魁山胡氏宗谱.—1928年木活字本.—3册.—存卷一~三、五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71

[永康]龙山胡氏总祠祔主录.—1930年木活字本.—4册.—存卷二~四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76

[永康]新辑胡氏家乘.—清木活字本.—1册.—存人集、地集.—记事至光绪间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78

[永康]黄岗胡氏宗谱.—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木活字本.—1册.—存卷一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61

[永康]胡氏家乘.—清同治四年(1865)木活字本.—2册.—存卷十一、十四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66

[永康]魁山胡氏宗谱.—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1册.—存卷八   收藏单位:上图
   浙图序号:9069

题名 峰川胡氏重修宗谱 责任者 (清)胡兆龙等纂修 版本 清光绪2年(1876),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永康 先祖/名人 始迁祖:[宋]胡文质; 先祖:胡邦义; 先祖:胡簧; 先祖:[明]胡寿
摘要 始祖文质,南宋末自台州徙居永康龙山;五世邦义之孙徙可投;十五世簧复迁云溪;始迁祖寿,明朝时由云溪迁至峰川。卷一谱序、家规等,卷二至四系图、行传。上图索取号 908318-21

题名 新辑胡氏家乘 责任者 (清)胡双等辑 版本 清,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永康 先祖/名人 始迁祖:[五代]胡彭; 先祖:[宋]胡彦鏸
摘要 始迁祖彭,五代时人。子彦鏸,北宋初迁永康。存谱为行传。 上图索取号 4726

题名 胡氏家乘 责任者 [作者不详] 版本 清同治4年(1865),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永康 先祖/名人 始迁祖:[五代]胡彭; 先祖:[宋]胡彦鏸
摘要 参见清胡双修《新辑胡氏家乘》条目。卷十一世纪,卷十四墓志铭、墓图等。内有范仲淹撰墓志铭等。 上图索取号 4776

题名 胡氏家乘 责任者 (清)胡大炽等纂修 版本 清光绪23年(1897),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永康 先祖/名人 始迁祖:[五代]胡彭; 先祖:[宋]胡彦鏸
摘要 参见清胡双修《新辑胡氏家乘》条目。卷十四田记、堂记等,馀卷皆为世系图、行传。 上图索取号 4775

题名 新辑胡氏家乘 责任者 [作者不详] 版本 清,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永康 先祖/名人 始迁祖:[五代]胡彭; 先祖:[宋]胡彦鏸
摘要 参见清胡双修《新辑胡氏家乘》条目。存谱为谱序、行传等。 上图索取号 4755

题名 龙山胡氏总祠录 责任者 (清)胡亮轩等纂修 版本 清光绪3年(1877),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永康 先祖/名人 始祖:[五代]胡彭; 始迁祖:[宋]胡彦鏸
摘要 始祖彭,五代人;子彦鏸,北宋初迁永康。後世设总祠於永康龙山。卷一谱序、龙山总祠序、龙山总祠附主录序、龙山永祠图等,卷二、三中龛、东西庑主目,卷四条规、契据等。 上图索取号 4622/A

题名 龙山胡氏建祠录 责任者 [作者不详] 版本 清光绪21年(1895),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永康 先祖/名人 始迁祖:[五代]胡彭; 先祖:[宋]胡彦鏸
摘要 参见清胡亮轩修《龙山胡氏总祠录》条目。存卷为条例、祠契等。 上图索取号 4751

题名 龙山胡氏总祠眀主录 责任者 [作者不详] 版本 清宣统元年(1909),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永康 先祖/名人 始迁祖:[五代]胡彭; 先祖:[宋]胡彦鏸
摘要 参见清胡亮轩修《龙山胡氏总祠纎主录》条目。卷一、二谱序、祠规、条规、契据等,馀卷为历朝宦主中龛及各派坐主排行。 上图索取号 4626
[ 此贴被南山在2013-12-05 20:3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8-08
浙江永康龙山胡氏总祠

    胡氏是浙江永康县的大姓之一,散居在全县的各个村镇。在同治年间建造总祠堂时,到祠堂设拊主、合谱的胡氏,竟有库川、溪芹、黄冈、胡塘、壶山等57个村镇,永康县境内37个村镇,附近的义乌、金华、东阳、台州的仙居等处,都有分支。由于我们未能读到永康县胡氏的家谱,故未在源流篇中作介绍。虽然上海图书馆藏有《龙山胡氏总祠录》,但所列世系是有问题的。所以该谱的序言明白地说明:凡永康胡氏,都拊于祠,合为谱,出于千枝一本而为大同。因此他们并不详细探究族系。于是需要建造一座总祠堂,以收众合族。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胡蹯溪乘修建祖坟于龙山之时,倡议建造总祠堂,得到各村胡氏的响应。于是开始筹集资金,购买地基,规划建造,从同治七年春正式开工,到第二年的秋天竣工。花钱1万串有余。

    总祠堂选址在县东南的龙泉坊,龙泉发源于附近的龙山,故称龙山总祠。祠堂建筑务求壮观,以至于成为永康城第一大祠堂。祠堂的主要建筑为三排大楼房,共三进。东西各翼以厢房,厢房也是二层楼。第一排为五上五下的高大楼房,设三扇庙门:中为大门,门框上方为砖雕“龙山总祠”四个大字;左侧为观德门;右侧是听彝门。进人大门即是厅廊,朱漆梁柱,东两首是楼梯。穿过大堂,便是一个大天井,两旁是楼厢,各有七楹,迎面看到的就是五楹七间的第二排大楼房,屋脊上为一顶清朝的官帽式的装饰。重檐歇山式,飞檐高挑,檐下悬挂着“一本堂”巨额大匾,取“千枝一本”之意。穿过“一本堂”,又是一个大天井,两旁是厢楼,各有七楹,迎面而立的是第三排楼房,同第二排楼房一样的规模,檐下高悬“敬立”二字巨匾。不称“堂”,是因为一座祠堂为一个堂号,故其他建筑都不称“堂”。第二、三排楼房宽约32米,高约10米,对于砖木结构的建筑来说,龙山总祠堂确实是壮观的。第三排楼房的西北角建有一排五开间平房,两边有厢房,檐下悬挂着“叙斋”大匾,故《龙山胡氏总祠录》的版心称“叙堂”,因为该谱汇辑于“叙”。“叙斋”的东首为东横门,有门房。祠堂还有规模较大的厨房、祠前楼屋、西边横门、通向大街的“龙山胡氏总祠”的庙亭等附属建筑。四周都有围墙。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600平方米。

    总祠堂三排主要建筑的底层为陈设拊主的神龛,正堂中所设的神主,当然是各支派承认的不祧之主和始迁祖,两边厢房的底层则为两庑,东西两庑的拊主即为旁支庶系。楼上的房间主要供前来祭祖的人员住宿的。可以设想:每大祭祀来临,57个村镇的耆绅及其子孙会聚到总祠,以每支派5人计,就有近300人,济济一堂,热闹非凡。祭祖的仪式必定在大堂中进行,祭祀仪式结束,摆开桌椅,便是大规模的分胙餐饮。由此可见,祠堂的规模通常是宗族盛衰的晴雨表。永康龙山胡氏在建造总祠堂后,便进行修谱、合谱的工作,远近57个村镇的胡氏纷纷前来参加祭祖、合谱、设立祔主,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和民国十九年(1930年)两次编修并刊印了《龙山胡氏总祠祔主录》,反映了当时在总祠堂设立的祔主在不断地增加。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8-08
浙江永康胡公祠

    胡公祠虽然名为“祠堂”,但它的意义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宗庙。胡公祠是为纪念北宋的兵部侍郎兼知杭州事的胡则而建,它的功能类似纪念堂。

    胡则字子正,为人果敢有才气,登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进士。是宋朝永康第一个中举的读书人。胡则初为宪州录事参军,为用兵转运使索湘所遣,入朝奏报兵备情况,宋太宗称赞他:“州郡竟有如此人才!”命左右记录胡则的大名,不久提拔为某州的观察判官。朝廷要减省冗役,派胡则到河北道执行,他竟减去10余万民众的劳役,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旋提升为太常博士,知永嘉郡,又改任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有官吏私藏铜数万斤,为首者因事发而自杀。胡则经过调查后,认为朝廷不要爱财货、应该重人性命,以铸钱时的必要损耗处之,得到铸钱工匠们的拥护。宋真宗要去河南的偃师举行较大规模的祭典,一时资费不足,胡则为真宗操办,不仅解决了资费问题,而且在礼数上毫无缺失,真宗夸奖他有才干,提升为三司度支副使,赐金紫鱼袋。后来他改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有外国的商船遇到大风而翻船,胡则派人救援,帮助修复船只,给予资助,获救人员都深深地感谢胡则。有某州判决犯有“大劈”罪19人,胡则进行坚决的辩护,其中有9人所判不当,由死罪改为流放。胡则因朝廷其他官员犯罪而受牵连,降职为福州知事。当时福州有官田数百顷,已经长久地租佃给农民,可是朝廷又要求农民支付20万贯钱。胡则三连上三本奏章,指出:百姓有疾苦,刺史应该奏明,如果皇帝不听取刺史的意见,设刺史有何用呢?朝廷同意减半。后来胡则的政绩斐然,朝廷又提升他为刑部侍郎、加兵部侍郎,知杭州事,他又为浙江的衢州、婺州奏免身丁钱。胡则一生真的为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在他去世后,衢、婺二州的百姓出资在胡则的家乡永康方岩山建造祠堂宋纪念他。朝廷赐额“赫灵祠”。祠堂的规模并不大,不过是一排平房,为祭祀的大殿。

    北宋衰亡,据说胡则曾经多次显灵,帮助当地的军民抗击金兵,因此在宣和、绍兴、淳祜、宝祜中,南宋的皇帝屡次地为他加赐爵号,为佑顺侯。并改名为“显应”祠。随着时间的推移,祠堂多次毁坏,人们就把祠堂移建成于县城内,可是到了清咸丰年间,又毁于兵火,仅留基础。永康胡氏在建造龙山胡氏总祠堂时,当地的绅士建议胡氏乘机修复胡公祠。龙山胡氏于是耗资1000多两白银,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建成五上五下的楼房,配以东西两厢房。大殿中设胡则公的神像。两厢房的南端砌有围墙。祠堂的重建竣工于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1949年以后,县政府曾拨款修葺,改名为“胡公祠”。毛泽东在视察永康县时,曾题词于祠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胡则以他斐然的政绩而得到民众的爱戴,真可渭“留取丹心照汗青”了。而胡公祠则将成为永不磨灭的、胡姓的人文遗迹。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8-08
北宋清官胡则及“胡公大帝信仰”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6-09-03 11:22:45 ]
[上一篇] [下一篇]
北宋清官胡则及“胡公大帝信仰”             鲍志成   

http://zjmuseum.com.cn 第十七期
本文未经原作者同意转载,如有异议请联系:QQ114412749,hxy123@sbc-mcc.com

[摘要]
  胡则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以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而著称于时。作者在调查研究杭州龙井茶历史过程中,挖掘了许多有关胡则的文献史料和文物古迹,并到胡则故里永康方岩等地进行调研。本文简略考述了胡则生平,主要介绍了杭州、永康等地的胡则古迹,以及流行于浙东一带的民间“胡公大帝信仰”习俗。
  关键词 胡则 胡公庙 赫灵庙 胡公大帝信仰

  1954年早春时节,毛泽东主席在杭州期间,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西湖老龙井,参观了胡公墓庙,听取慧森和尚讲述北宋清官胡则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事迹,感慨万千。1959年9月28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到金华视察,在火车上接见永康县委书记马蕴生时,语重心长地说:“永康最出名的不是五指岩生姜。永康有个方岩,方岩有个胡公大帝,胡公大帝才是最出名的。胡公大帝不是神,不是佛,而是人。他姓胡名则,是北宋的一个清官,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所以香火长盛不衰。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也应该多做好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嘛。”这是共和国的领袖对一位封建时期的清官好官的崇高评价。
  受到共和国领袖如此崇高评价的胡则,是北宋前期政坛的一位杰出政治家,他以清廉、勤政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千百年来被奉为“胡公大帝”,他死后归葬在杭州西湖老龙井。此后,胡公墓庙一直延续至今,当地民众一直把老龙井称为“胡公庙”。
                            一
  胡则(963-1039),字子正,浙江永康县人。自幼果敢有才气,曾在方岩僧舍读书。举进士后,历仕太宗、仁宗、真宗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至道二年(996)调任宪州录事参军,时宁夏扰境,太宗问以边策,对答称旨。升著作郎、签书贝州观察判官。朝廷遣使查省冗役,命则行河北道,省冗役10余万,民得休养生息。升著作丞,知浔州,继以太常博士提举两浙榷茶,兼知睦州。丁母忧,服除复知永嘉郡。年余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改江淮制置发运使,升尚书户部员外郎。会真宗奉祀景毫,胡则供给无缺,擢三司度支副使。徙广南西路转运使。时有番船遭风至琼州,告以乏食,不能回去。胡则即命贷钱三百万。地方官认为夷人不可信,胡则认为“彼以急难求我,岂可拒而不与?”后来贷款果如期归还,并三倍于原值。天禧三年(1019),胡则巡视宜州,受理已判处死刑囚犯19人,经复审辨得活者9人。复任发运使,累升至太常少卿。乾兴元年(1022),丁谓治罪,累及胡则,降知信州,改知福州,又以右谏议大夫知杭州。调任河北都转运使,以给事中权三司使。胡则提请改革盐法,改官卖为商销,百姓称便。天圣九年(1031)降谪陈州。时范仲淹为陈州通判,胡则以国士待之,建立深厚情谊。明道元年(1032)八月,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适逢长江、淮河流域大旱,百姓饿死者甚众,胡则乘机上疏,请求永远免除江南各地的身丁钱,诏令永远免除衢、婺两州身丁钱。景祐元年(1034)加封兵部侍郎致仕,退居杭州,弹琴读书,诗歌管弦。宝元二年(1039)六月十八日,胡公以77岁高龄薨于杭州私第,康定元年(1040)二月二十一日诏葬钱塘县履泰乡西山龙井晖落坞(今老龙井)。范仲淹为作铭曰: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名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
                             二
  胡则去世后,备受世人崇敬,在他的安葬地西湖老龙井和永康故里,都建立了纪念他的祠庙,香火兴旺,千年不绝。如今,这些地方都成了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受到国家的保护。
  老龙井胡公庙。宋康定初(1040),由朝廷赐地51亩葬祭,在墓傍建牌坊和家庙,庙中塑胡则像。绍定年间(1228-1233),婺州云溪吕公皓访胡公墓荒芜中,得断碑,参政葛公洪等籍田致奠,具有程式。淳祐四年(1244)秋,两浙转运判官章公大醇,厘正散失,修祀立案,重新胡公之祠,克履旧观。元朝中叶,有黄溍等诸乡贤,汇祭赋诗,传为盛事。清雍正年间奉宪敕修墓地。嘉庆元年(1796),僧人顶明上人在广福院旧址叠石运木,胼胝提具,创为指云寺。光绪二年(1876),乡贤应宝时寻得胡公墓地,次年胡库裔孙集资重修坟茔,并以“前江苏按察使应宝时”衔新勒“宋知杭州府加兵部侍郎永康胡库胡则之墓”墓碑。光绪八年(1882),于墓东数十步地重建家庙,坐西朝东,计后进5间,连南北6小间。中进大殿3间,连南厂北舍披接。前进3大间。中进供胡公神像,龙亭为湖州太守所建,板联均诸名公所撰。民国五年(1916),浙江督军、省长、乡贤吕公望再次倡促库川族会重修,并专撰《重修龙井源序》。
  解放后,朱德与寺僧慧森相交,曾多次上老龙井品茶会友。文化大革命中,碑亭被拆,坟墓被扒,墓碑和坟面石雕被挪作他用,胡公庙成了断墙残壁,满目荒芜。
  近年来,省政府有关部门在老龙井改建中于原土封墓址重建胡公墓,以青石围砌坟周,前立“宋兵部侍郎胡则墓”碑。于原胡公庙址新建胡公亭,书法家刘江篆额,左右柱刻毛泽东主席对胡则的评语: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亭中树胡则像碑,正面线刻胡则像,阴刻重建碑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处富有现实政治意义的历史景点。
  由于胡公的清誉政绩,加上关于他的种种神异传说,后世胡公成为民间崇拜的神灵,除了老龙井胡公庙,在胡公故乡永康还有多处祠堂家庙,其中主要有:
  方岩赫灵庙。在永康方岩胡则读书处,当地胡姓即在其逝世后建庙祭奠。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方腊起义军占领浙中,相传在永康方岩山时,方腊夜梦胡则紫袍金带手持赤帜现于空中,不久,方腊即被官军剿灭。朝廷闻之,褒奖有加,封胡则为“显应侯”,为建“显应庙”祀奉,其坟赐封为“显应墓”。其后数见灵异,多次加封,闻名遐迩。绍兴二十二年(1152)敕赐“赫灵”庙额后,建赫灵庙。其后香火不绝。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曾3次修葺。嘉庆十五年(1810),换栋易梁,重加黝垩。道光二十七年(1847)再次重修。二十九年(1849)九月初四,寺庙及僧房被火焚毁,全县十乡捐资重造。解放后,方岩寺院一度被捣毁,仅剩后洞一胡公坐像。改革开放后,1980年政府恢复传统胡公庙会活动,建立方岩风景管理处,筹资重建方岩,发展旅游业。如今方岩寺庙分两部分,一为佛教寺院,一为胡公祠,规模超前。
  寿山胡公家庙。系库川胡氏上祖产业。五峰之一的固厚峰下有2个自然岩洞,俗称里洞和外洞。里洞为应程卢三宅学会产业,外洞为胡姓产业。南宋间,朱熹、陈亮、吕祖谦讲学该地。外洞摩崖上有朱熹朱书“兜率台”3个大字。郡守命吕瑷创“五峰书院”于里洞,以纪念朱、陈、吕等先贤。胡则死后,族众在外洞塑像并立胡氏各派始祖神主,称胡公家庙。明嘉靖初庙废,三十七年(1558)官卖以充军饷。隆庆四年(1570),胡氏后人准以银190两赎回,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仍即洞建祠奉祀。此后,又几经兴废。清康熙二十二年(1863),族孙惟圣又重建祠于洞中,寻又圯。迨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开发方岩景区,县长罗骏超晓谕胡姓新建兜率台。次年,库川前巷胡氏合力在洞内设胡公神龛、神像、全座像。后设附主神龛3间,像两旁设房8间。洞前建台1座,计3层,下层5楹,上、中两层各3楹,高3.7丈,宽7.2丈。二十六年(1937),台成。适逢杭州沦陷,省府迁来方岩。该楼为省财政厅租为办公用房,出资于中层3间两边各增1间房子,上层安装遮帘玻璃,号曰“重楼”。省政府主席黄绍竑题匾曰“春帆楼”,并撰写多幅长联。重楼之前,丘壑映绿,古树笼烟,鸟啼泉鸣,空谷回音,对峙五峰,青紫无言,引人遐想。楼下山脚有“上马石”,顶尖旁削,缝裂为三,故又俗称“试剑石”。解放后,祠被收为国有,划归方岩景区,现为五峰招待所。
  永康县城北镇殿。坐落在永康邑城上街西侧(今永康二中大门口里侧一带),是胡则死后族人在城内胡氏故居旧址修建的一座家庙,有寺僧住持,并建有“北镇八朝请会产”。清同治壬戌(1862)战火中被夷为平地。越数载,邑城渐复,胡氏乃就庙址重葺大殿,至庚午(1870)建龙山总祠时,定于祠工之余建成此庙。癸酉(1873)冬动工,大殿前隆起5楹,翼以两厢,各楼其上,甲戌(1874)秋竣工。当时庙与西街试院邻近,遇岁科县试,庙作为士子栖止之所。民国初,西街试院创办为永康初级中学,嗣后随着学校的拓展,此祠成了校舍的一部分。50年代,永康中学扩建新校舍时拆除。
胡公陵园。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永康市政府重开方岩,恢复胡公庙会活动,胡公裔孙欢呼雀跃,遂有寻觅显祖灵骸归葬故里之议。1992年,胡库下村村委顺应群众呼声,决定筹资20万,在村南黄山端上丘建设胡公陵园。在胡观成等二赴杭州踏勘寻觅、联络沟通之后,于5月3日,村委派8人组成的奉灵工作组赴杭,在在杭裔孙胡绍恩的安排和当地群众的配合下,顺利地找回了墓碑和坟面石雕,起出显祖和陈氏遗骸。护送灵骸的专车驶抵胡库时,全体裔孙毕恭毕敬,焚香燃烛,夹道迎接。5月24日举行了隆重的奉灵安葬仪式。
  胡公陵园占地20亩,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面对方岩狮峰。陵园分两部分。左边是园区,以规模宏伟的怀忠阁为主体,配以广场、水塘、亭榭。右边是陵区,建胡公及其父胡承师两座坟墓。陵园四面遍植树木花草。怀忠阁矗立在三级台基上,为单层重檐歇山顶建筑,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阁正中端坐着香樟雕成的巨大胡公塑像。阁前是开阔的广场,广场前为一长生塘。塘右一排九间留芳亭,塘左是六角“铭德亭”。陵墓仿杭州西湖岳坟规式,筑直径5米的圆形条石墓墙,墓顶栽蓠蓠青草。墓周砌以石雕栏杆。陵地分三级,胡公墓坐中一级,后一级是胡承师墓,式样一致,规制略小,前一级为方形拜坛。胡公墓前有一对石狮,两边各立范仲淹撰的墓志铭和察胡使郎文碑亭。胡承师墓两边各立胡承师墓志铭和迁葬碑文。拜坛的右前方建六角“望贤亭”。
  陵园落成后,每逢农历八月十三胡公诞日,全市旧10乡47都72个“老爷”、150多班“罗汉”,都要前来参拜献艺,热闹非常。东阳、义乌、缙纭、武义甚至台州、温州、丽水的香客,在八九月方岩香期期间,来陵园瞻仰者络绎不断。也许是显祖显灵,陵园东大门内侧一株已枯死多年的香樟,在胡公陵园建成后,居然抽出新芽,枝繁叶茂。
                           三
  胡公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当地民间千百年来以祭奠胡公为核心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也长盛不衰,形成了独特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胡公庙会”。
  胡则奋由一第,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凡47年,晚以从宦,全身而退。有德于民,有功于国。明道初,江南大旱,饥民遍野,胡则及时上疏,诏令永远免除衢婺两州的身丁钱,一直为人民大众所敬颂。胡则逝世后,人民感其恩泽,在其方岩旧读书处供像,“庙而食之,殁有灵焉”。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方腊在清溪起义,突袭永康,“保险方岩,弄兵逾月”,官军久攻不下。相传,起义军首领夜梦胡公饮马于山岩水池,而这水池之水实乃义军赖以据守以济朝夕的活命之水,次日天亮前往一看,水池已涸,义军因此惊骇大乱,官兵一临,即日溃散。“由是邦人事公有加。他日若水若旱,若疠若疫,有求必应,有祷即验,迹实表表,满人耳目。”廉访使王导上报朝廷,“封顺佑侯”。“继而合邑之士,状于有司”,“威赫显灵,昭于朝庭”,自宣和至南宋淳祐,屡加敕封:绍兴二十二年(1152)敕赐“赫灵”庙额。绍熙三年(1192)敕封“嘉应侯”。嘉泰三年(1203)敕加“福泽侯”。嘉定三年(1203)又敕加“显灵侯”。淳祐六年(1246)敕进爵为公,更号“显应”,寻加“正惠”。宝祐初(1253)再加“忠佑”,明太祖朱元璋敕封胡则为“显应正惠忠佑福德齐天大帝”,群众即称“胡公大帝”,形成独特的已延续千年的胡公庙会活动。
  一是立庙奉祀。胡则死后,人们先在方岩胡则读书处立像膜拜。绍兴间敕赐“赫灵”庙额,遂构崇祠于广慈寺前厅,红脸胡公像的香火遂盛过庙中的诸尊菩萨。农历八九月间,一年一度上方岩拜胡公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八月初一赶头香”是虔诚的信奉者所追求的首要目标。这一天,库川大宗管事要早早赶到方岩开天门,让第一批香客进殿祭拜。自南宋迄今,浙东数州道俗士女,水陆跋涉而来,“献牢醴虔诚跽拜者,岁逮秋成,肩摩趾错,无日以休。”衢婺两州以及台绍处温“农人咸以望岁者望于公。村墟里社,必为祈报之所,胡公庙布满于浙中、浙东、浙南几个郡邑,不啻数十百区。”1992年,胡库下村去杭州龙井移归胡公骨殖,在村南黄山端上丘修建了“胡公陵园”,同时于画眉岩修建了胡公家庙。此后,人们到过方岩,必再到胡库瞻拜。
  二是以“迎案”为主体的胡公庙会(俗称方岩庙会)。随着胡公被逐步神化,奉祀活动的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从单纯上方岩敬胡公凭吊先贤,逐渐发展为祷神祈福和联亲会友、遣兴自娱,终于形成了以奉祀胡公相号召的,有大半个浙江逾数十万、上百万群众参与的,约定俗成千年不衰的胡公庙会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开始,中经八月十三(胡公生日)、九月重阳两大高潮,至九月十五日结束,会期长达一个半月。所谓‘‘迎案”,就是一队队人簇拥着一尊由人背着的胡公神龛(俗称“老胡爷”),按固定的路线巡游,接受人们的祭拜,进行武术和歌舞表演。“迎案”有专门的里社组织,一般以一都或数保为单位,供奉一尊胡公神龛。各村轮流,一年一换。永康旧时10乡47都,据说有72个“老胡爷”,如“上六保”、“下六保”、“十八保”、“后塘案”、“横洋案”、“金畈案”、“柏岩案”、“武平案”等等。
  “迎案”队伍由胡公神龛及其卤簿、仪仗“技击揭旗”的“罗汉班”、“衣彩吹唱”的歌舞班三大块组成,总人数大多在两百以上。罗汉班是“迎案”的主角,少则四五十人,多则百余人。其基本构成:头旗(俗称蜈蚣旗)16面以上,大刀4把,铁锸4把,滚叉4把,盾牌4面,哨棒6根以上,另外还有双剑、双锏、双刀和罗汉孙(化妆成戏剧人物的孩子)等。歌舞班组成比较自由,可以从本村实际出发确定节目。常见的有“十八蝴蝶”“十八狐狸”“三十六行”、九串珠、打莲花、踩高跷、跑旱船、哑口、背疯、台阁、旋车等。
  各地迎案的日期和上方岩山的时间都是固定的,不能擅自更改,以免倚多倚少,发生不必要的纠纷。最多的一天为农历八月十三,据说有72支;其次为九月重阳,约有50来支;其他日子平均10支左右。1994年八月十三日那天,到过胡库的罗汉班有155支。
  “迎案”的过程包括:
  开殿门 各支罗汉班齐集头年胡公神龛驻在地胡公庙前,放铁铳三响,打开庙门后将猪头等祭品供奉胡公案前。
  祭 插 次日上午村民和迎案队伍在胡公庙前举行隆重的祭插仪式,礼成后由罗汉班和歌舞班进行武术和歌舞表演。这实际是“迎案”前的一次彩排。
  演胡公戏 从开殿门当晚开始连演两天三夜。第一夜先请胡公神位置于戏台前,然后演《天官赐福》、《魁星点状元》之类的吉庆戏。次日下午和晚上演“胡公戏”,剧目其实与胡公无关。第三个昼夜演“还愿戏”,凡许过愿的都要在夜戏开锣前把三牲祭品供到戏台上。
  游 案 正式“迎案”前一两天举行。“迎案”队伍从本村出发到邻近村镇游行表演。“游案”即是拉练性质的动态演变,又有检阅队伍、答谢上下三处支持关心的意思。
  迎 案 这是活动的高潮。全体参加者头天晚上沐浴洁身,禁房事。三更起床准备点心(粽子、麦饼等),进行化妆,五更集合会齐,放铁铳三响后出发,前往方岩朝拜胡公,途经胡库及方岩山脚的橙麓等村,要选择晒场等空旷平整的地方进行“打罗汉”和表演。
  换香火 “迎案”队伍抵达方岩山顶的胡公庙后放铳三响,把胡公神龛置于殿前,然后从前殿到后殿顺向反向各跑三圈,“跳罗汉”。同时由队中的巫公跳上胡公殿前的大香炉掏一把滚烫的香灰放进胡公神龛前的小香炉里。然后迎案队伍沿原路返回。
  归殿门把胡公神龛送往下一年度轮坐的保(村)胡公庙,在鞭炮锣鼓声中关上庙门。“迎案”至此结束。
  为了准备游案,大凡夏收后各个罗汉班即着手组织进行夜练,前后化一两个月时间。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拳脚棍棒,刀枪对打,以及起叉、空翻、扑虎等功夫。
  迎案活动,不但宣扬胡公的业绩,使胡公文化活动保持千年不衰,而且促进了习武强身意识,推动了农村武术运动,涌现了一代代武术高手,增强人民体质和民族素质,在抵御外敌和建设中发挥了作用。
  三是以胡公庙会带动商业、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初期的胡公庙会几乎不包含任何商业因素,但是,一年几万十几万至今逾百万游客涌到方岩,自然给方岩和永康提供了很大的商机。古时自橙麓至岩下街到天街,岩上岩下店铺林立,旅社(俗称歇客店)连栋,方岩道上“祈赛者益踵相接,帜仗蔽道”,一片繁荣景象。参加庙会的人消耗大量祭礼用品和采购方岩纪念品,促进了方岩周围村庄家庭作坊祭祀用品和儿童玩具等小商品生产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批信息灵活、有市场经营头脑的工贸人才。解放后,胡公庙会被一度禁绝。方岩山下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萧条,所谓“食胡公、用胡公,没了胡公定荡空”,深刻生动地道出了胡公庙会活动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改革开放后,重建了胡公殿,恢复了胡公庙会活动。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参考书目
[宋]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范文正公集》,四部丛刊本。
[清]汪孟 :《龙井闻见录》,清光绪十年钱塘嘉惠堂丁氏刊本。
新修《永康县志·人物传》,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新编《库川胡氏宗谱》(内部刊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删/改】【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关于胡公其人的争议
http://www.007jz.cn/bbs/showbbs.asp?bd=114&id=6703&totable=1

    虽然许多人都认为胡公大帝是北宋时的兵部侍郎胡则,但是有民间人士通过史料推测,胡公大帝是胡姓始祖胡公满的可能性更大。

   一般被民间广泛尊奉为 “ 大帝 ” 的神仙一样的人物,大都得到过朝廷的相关敕封。胡姓始祖胡公满在南朝陈朝时期曾经被开国皇帝陈文帝祭祀,称为胡公。从此之后,胡公影响月来越大。胡则的事迹则只能在一些地方史志中见到,而且也只是 “ 有惠政,在郡时独无潮患 ” 等,最初只在浙江永康方岩有庙奉祀。更重要的是,在正史《宋史》里,胡则被斥为党同丁谓的小人,史书记载, “ 则无廉名 ” , “ 则奸邪贪滥闻天下 ” 等。很难想象,在正史中名声有损的胡则会被后世朝代册封为“大帝”。

      据民间人士推测,真实的情况可能是,陈朝灭亡以后,胡公的影响仍然深远,但是缺乏了官方祭祀的支撑,胡公的形象越来越模糊。北宋时期,胡则出现在浙江,因为“施惠政”而被乡民供奉。于是,已经模糊了的胡公形象再次清晰,但是这个形象已然已经变成了胡则。

     虽然关于“胡公大帝”的信仰源远流长,但是,众多信奉“胡公大帝”的人士其实并不清楚“胡公”具体指的是何人。是胡公满,还是胡则,现在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信仰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力量,正像拜财神的时候不一定知道财神就是赵公明一样。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9-14 10:56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8-08
宋史--列传第五十八--胡则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胡拥军 | 时间:2006-07-29 10:13:21 ]
[上一篇] [下一篇]

http://www.hszqw.com.cn/bencandy.php?fid=13&id=359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材气。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再调宪州录事参军。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惧无以给,遣则遂入奏。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湘为河北转运使,奏改秘书省著作佐郎、佥书贝州观察判官事。
  后以太常博士提举两浙榷茶,就知睦州,徙温州。岁余,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羡余,不之罪。改江、淮制置发运使,累迁尚书户部员外郎。真宗幸亳还,擢三司度支副使。
  初,丁谓举进士,客许田,则厚遇之,谓贵显,故则骤进用。至是,谓罢政事,出则为京西转运使,迁礼部郎中。部内民讹言相惊,至遣使安抚乃定。坐是,徙广西路转运使。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风波不可期。则曰:“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已而偿所贷如期。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复为发运使,累迁太常少卿。
  乾兴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以右谏议大夫知杭州。入权吏部流内铨,坐失举,复为太常少卿、知池州。未行,复谏议大夫、知永兴军,徙河北都转运使,以给事中权三司使,通京东西、陕西盐法,人便之。初,则在河北,殿中侍御史王沿尝就则假官舟贩盐,又以其子为名祈买酒场。至是,张宗诲擿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后徙杭州,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卒。
  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丁谓贬崖州,宾客随散落,独则间遣人至海上,馈问如平日。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得钱十万。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
  昌期者,尝注《易》、《诗》、《书》、《论语》、《孝经》、《阴符经》、《老子》,其说诡诞穿凿,至诋斥周公。初用荐者补国子四门助教,文彦博守成都,召置府学,奏改秘书省校书郎,后以殿中丞致仕。著书百余卷,嘉祐中,诏取其书。昌期时年八十余,野服自诣京师,赐绯鱼,绢百匹。欧阳修言其异端害道,不当推奖,夺所赐服罢归,卒。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删/改】【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QQ:114412749  E-mail:hxy123@gmail.com 

  Posted: 2007-08-07 20:35 | IP:218.80.12.159 | From:上海市电信(普陀区) 4 楼 




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誌銘——宋代范仲淹撰

咕咚冰鱼;录入

寳元二年六月十八日尚書兵部侍郎致仕胡公薨于餘杭郡之私第明年二月十有一日于杭之錢塘縣南山履泰鄉龍井源以夫人潁川郡君陳氏祔焉禮也孤子楷泣血言于友人范某禮經謂稱揚先祖之美以明著于後世此孝子孝孫之心也然而言之不文行而不逺處䘮之言烏乎能文今得浙東簽書寺丞俞君狀先人之事而敢請誌焉某曰孔子見齊衰者必作重其孝于親也敢不唯命公諱則字子正婺之永康人也昔虞舜之後有胡公武王封于陳葢族望之來逺矣皇考諱彭王考諱濲皆隠于唐季其道不顯考諱承師在鄉閭間以積善稱因公而貴官至尚書比部員外郎贈吏部郎中妣應氏封永樂縣太君贈普寧郡太君公少而倜儻負氣格錢氏為國百年士用補廕不設貢舉吳越間儒風幾息公能購經史屬文辭及歸皇朝端拱二年御前登進士第釋褐為許州許田尉以幹自聞補蘄州廣濟宰又補憲州録曹以本道計使諫大夫索公湘之舉改秘書省著作佐郎簽署貝州節度觀察判官公事升本省丞知潯州拜太常博士提舉二浙茶事兼知桐廬郡丁太夫人憂服除以本官知永嘉郡遷屯田員外郎提舉江南路銀銅場鑄錢監擢任江淮制置發運使轉户部員外郎入為三司度支副使賜金紫除禮部郎中京西轉運使又移廣南西路轉運使以户部郎中充江淮制置發運使轉吏部郎中改太常少卿丁先君憂終制知玉山郡移福唐郡拜右諌議大夫知杭州入判流内銓以舉官累責授少常知池州未行復諫議大夫知永興軍領河北都轉運使給事中入權三司使拜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知陳州進刑部再牧餘杭郡踐更中外凡四十七年得請加兵部侍郎致仕朝廷命長子通判錢塘以就養又六年而終享齡七十有七天子聞而悼之進一子官初至道中公在憲州時西寇梗邊朝廷命師五路入討詔具三十日糧以從之索公方引公督隨軍糧草事公曰為百日計猶或不支奈何索公乃遣公入奏召對逾刻公陳邊事如指之掌上顧左右曰州縣中有如此人遂可其奏具示甄拔之意後大帥李繼隆果與寇遇十旬不解索公曰微子幾敗吾事一日其帥移文曰兵將深入糧可繼乎公曰師老矣矯問我糧為歸師之名耳請以有備報之索從其議彼即自還無以咎我其先見如此及索公主河北計又奏辟之遂以貝州之行朝廷遣使省天下冗役就命公行河北道凡去籍者僅十萬數民用休息在潯州人有虎患公齋戒禱城隍神翌朝得死虎于廟中其誠之效歟按池州永豐監得匿銅數萬斤吏懼當死公思之曰昔馬伏波哀重囚而縦之前史義焉今銅尚在吾忍重其貨而輕數人之生耶咸以羨餘籍之不復為坐在江淮制置日㑹真宗皇帝奉祀景亳公實主其供億千乘萬騎至于禮成無一毫之闕帝深愛其才面加奬勞遂進秩登于計相之貳在廣南西路有大舶困風于逺海食匱資竭久不能進人告窮于公公命瓊州出公帑錢三百萬以貸之吏曰本無信又海舶乘風無所不之公曰逺人之來不恤其窮豈國家之意耶後人卒至輸上之貨十倍其貸朝廷省奏而嘉焉又宜州繫重辟十九人時有大水公不慮患而特往辨之活者九人焉在福唐有官田數百頃民輸租食利舊矣至是計臣上言請就鬻之責其估二十萬貫民不勝弊公奏之未報章三上且曰百姓疾苦刺史當言之而弗從刺史可廢矣乃有俞詔減其直之半而民始安公領三司使寛於財利不以刻下為功時上方以兩京陜西官鹽嵗久民鮮得食而日以犯法命通商有司重其改作公首請奉詔其事遂行公性至孝自曲臺丁太夫人憂廬于墓側以終喪紀有草木之祥本郡表之及西京之行以家君朱紱為請上曰胡某為孝雖非其例與以明勸也搢紳先生榮之又天禧中尚居郎署朝廷擬公諫議大夫知廣州公以家君八十嵗懇辭于政府乃復有制置之行尋以哀去職得盡心於喪葬公富宇量篤風義往往臨事得文法外意人或譏之公亦無悔焉其輕財尚施不為私積士大夫又稱之福唐前郡將被訟去官嘗延蜀儒龍昌期與郡人講易率錢十萬遺之以歸事在訟中及公下車昌期自益部械至公曰斯何罪耶遽命釋之見以賔禮法當償其所遺公代以俸金仍厚遣而還又濟陽丁公為舉子時與孫漢公客許田公待之甚厚及其執政而雅故之情不絶若休慼士人而未嘗預暨丁有朱崖之行昔之賔客無敢顧其家公實被議出玉山郡尚屢遣介夫不逺萬里而往遺焉此又人之難矣及退居西湖乘畫船擊清波深樽雅左子右孫與交親笑歌於時嵗之間浩如也人不謂之賢乎夫人潁川郡君有慈和之徳先以夀終令子四人長曰楷都官員外郎前知眭州祥符七年秋登服勤詞學科所至政能有先君風度次曰湘好學有志識朋友多之次曰桂俊異居喪而亡次曰淮孝謹有成人風二女長適泉州徳化縣尉蘇璠次適御史臺主簿華參而亡其閨門之範見其潁川之誌某非特為重齊衰之情嘗倅宛丘郡㑹公為二千石以國士見遇且與都官布素之㳺誠可代孝子而言焉銘曰
進以功退以夀義可書石不朽百年之為兮千載後

来源:范文正集巻十二    北宋 范仲淹 撰
[ 此贴被南山在2007-09-21 07:03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8-08
以下摘自:黄启昌《胡姓史话》浙江部分

胡则一族系胡公满后裔,世居婺州永康。唐季有胡彭、胡濲,皆隐居乡里,其道不显,是为则之曾祖、祖父。胡则父承师,以积善于乡里,至子显贵后,官至尚书比部员外郎,赠吏部郎中。母应氏,封永乐县太君。胡则(963—1039)字子正,端拱二年登进士第,释褐为许州许田尉,以干练闻于时。补蕲州广济宰,转宪州录曹,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签署贝州节度观察判官公事。历知桐庐、永嘉,改京西及广南西路转运使,迁太常少卿,以谏议大夫知杭州。胡则历典七州,更六路使者节,所临有声绩,践更中外凡47年,以兵部侍郎致仕。宝元二年六月卒于杭州私第,葬钱塘县南山履泰乡龙井源。谥忠佑,改谥正惠。《宋史》卷299有传。子4人,即楷、湘、桂、淮。胡楷官都官员外郎,知睦州。大中祥符七年秋登服。勤词学科,所至有政声,有先君之风。胡湘、胡淮并太常寺太祝,胡桂居丧而亡。二女,长适泉州德化县尉苏璠,次适御史台主簿华参。

以下摘自:《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誌銘》——宋代范仲淹

公諱則,字子正,婺之永康人也。昔虞舜之後有胡公,武王封于陳,葢族望之來逺矣。皇考諱彭,王考諱濲,皆隠于唐季其道不顯。考諱承師,在鄉閭間以積善稱,因公而貴。官至尚書比部員外郎,贈吏部郎中......

夫人潁川郡君,有慈和之徳,先以夀終。令子四人,長曰楷,都官員外郎,前知眭州。祥符七年秋,登服勤詞學科。所至政能有先君風度;次曰湘,好學有志識朋友多之;次曰桂,俊異居喪而亡;次曰淮,孝謹有成人風。二女,長適泉州徳化縣尉蘇璠,次適御史臺主簿華參......
[ 此贴被南山在2007-08-14 08:22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8-09
永康地图



永康胡氏主要族居地
[ 此贴被南山在2007-08-09 20:4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8-14
以下摘自凡夫《华林山的胡氏渊源》一文:

该文认为胡则之先祖胡彭为胡令彭,出华林世系。
......

胡城四子王告世系(26世)
五代 胡王告,字可贵,号草堂,后唐间官散骑常侍、江州节度使,加礼部尚书,徙九江,原配严氏,生子二:令性、令则;续娶帅氏,生子二:令彭、令彬。
令性任望江令,娶吴氏,生宾甫,迁靖安南溪;宾甫娶罗氏,生中立;中立娶舒氏,生亮。
令则任工部侍郎,仍居九江,长子天爵,字山阴,号拙斋,生日红、月桂、星秀、乾龙、坤虎,迁新建赵家围;日红生用、周、瑗;月桂生廷柏、廷松;星秀生廷相、廷竹、廷桂、廷献;乾龙生廷菊;坤虎生廷富、廷贵、廷双、廷全、廷福、廷寿。
令彭迁婺女之永康,生濲;濲生承师;承师举宋端拱进士,任工部侍郎,赠吏部郎中,娶应氏,封永乐县太君。
......
[ 此贴被南山在2007-08-14 08:31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9-20
我是永康市下位村人,永康胡姓实在太多了,占当地的五分之一强,有10多万胡姓人氏(不包括我等已经移居外地胡姓人).今天能看到这篇永康胡姓的文章,甚是高兴,谢谢LZ.我出生的下位村,胡姓只有几百人,但据我父亲说,是分两支的,现在家谱还没有修,已经在计划,但族谱不在我村里,我还没有看到我们这支是怎样来的,我知道我们这支胡姓的字辈里有"珍","法","良".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9-20
胡公大帝,世代颂扬!!!
据悉家谱是:奉,力,士,大,道;德,盛,永,荣,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